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0044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207 大小:9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件.ppt(2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2,第一章:公共关系的观察与思考,3,一、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现状,1、无知导致误解2、无意带来曲解3、恶意为之蒙上阴影4、公共关系队伍需要正规化管理,4,二、为什么社会组织要引入公共关系管理,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尼采说:“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高级动物。”,5,二、为什么社会组织要引入公共关系管理,公共关系的哲学基础是 人本主义。印度狼孩的启示美国著名心理实验的启示,6,结论,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只有在人类社会的正常交往中才能正常地生存和成长。社会化是人的重要属性和标志。,7,自我实现尊 重 的 需 要 爱 的 需 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启示

2、,安 全 的 需 要 生理、生存的需要,8,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9,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及五个要点:,1、公共关系:即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10,2、公共关系概念的五大要素,第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第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11,相关公众:即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组织必须与之保持良好沟通的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的总和。,12,第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第四、公共关系的本质是 双向的信息交流第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 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13,二、公

3、共关系的几层含义,1.公关状态:任何组织都处在特定的公众环境之中,公共关系状态指的就是组织在公众环境之中特定的情形和状态,具体包括组织的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两个方面:,14,社会关系状态:指的是组织机构与其相关的公众对象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与状态,15,公众舆论状态:指公众舆论对组织机构的反映和评价的情形与状态。,16,2、公共关系观念:,即客观的公共关系状态和能动的公共关系活动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并以观念和文化的形式,构成经营管理中的一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17,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传播意识协调意识互惠意识,公共关系观念包括五个方面:,18,形象意识:,形象意识指在决策和行

4、为中高度重视声誉和形象,将良好的形象视作珍贵的无形财富,重视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和形象竞争,将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19,公众意识:,公众意识即认为没有公众的支持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事业就不可能成功,因此自觉地将公众意愿和利益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将了解公众、顺应公众、满足公众、服务公众作为重要的经营管理原则。,20,传播意识:,传播意识表现为重视信息的双向沟通,主动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沟通方式去建立相互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与好感,不放弃任何传播的机会去影响公众、引导公众和争取公众,为事业的发展创造“人和”的舆论气氛。,21,协调意识:,协调意识即主张统一与调配矛盾

5、的双方或各要素,使它们之间达到平衡、一致、融洽与和谐的状态,如追求组织目标与公众需求的一致,营利性与社会性的平衡,眼前效果与长远效益的统一,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和谐等等。,22,互惠意识:,互惠意识则是主张关系的双方在交往和合作中应该共同获益、共同发展,将平等互利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认为凡是有损于自己关系对象的事情最终必将损害自己,因此维护关系对象的利益也就是维护自身的利益;只有互利互惠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可靠的关系。,23,三、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主要指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即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

6、,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从内容方面说,公共关系包括了部分人际关系,主要是个人因组织的角色而形成的那部分人际关系(如公关经理与记者、推销员与顾客);实际上,公众对象中包括了许多个体对象,25,从方法方面说,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离不开各种人际传播的方法,要求公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个人关系必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26,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27,一、现代公共关系的起源,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美国的公共关系职业是从新闻界中分化出来的。,28,美国人艾维李提出的“公众必须被告知”

7、的原则宣言,奠定了现代公共关系职业行为和职业准则的基础,他本人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29,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内斯,1923年出版了在公共关系学史上被称为第一本公关教科书的公众舆论的形成(又译舆论之凝结),30,1952年,美国现代公共关系权威卡特利普和森特在被称为公共关系“圣经”的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正式提出和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双向对称”模式的确立,成为现代公共关系学成熟的重要标志。,31,二、公共关系兴起的一般社会历史条件,1、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共关系在历史上的兴起和发展,与民主政治代替专制政治的社会条件相关。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以专制为主要特征。在这种社会政治条件

8、下,毫无公共关系可言。,32,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代替封建专制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府官员须由选举产生,任何人要在政治上取得地位,都必须设法与社会各界人士保持良好关系,必须设法争取公众舆论的支持。,33,虽然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但在历史进程中,它促使社会的政治生活从专制转向民主,为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34,2、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也是现代公共关系兴起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一。,35,在自然经济的社会中,生产组织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元,人们的社会联系是以土地和家庭村落为支点的血缘、人缘、地缘关系

9、。这种狭隘、固定、封闭的经济活动方式不可能产生公共关系。,36,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时代,社会化的大生产取代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大规模的商品交换,冲破了狭窄的地域界限和家族关系,造成了一张全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37,随着“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的需求多样化,选择性越来越强。,38,面临着竞争和公众选择的压力,企业及相关组织必须在改进质量和品种的基础上,注意公共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声誉和形象,努力争取人心,争取公众的支持。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共

10、关系作为一种“形象竞争”的手段就越重要。,39,3、大众传播的发展 在落后的自然经济社会中,传播沟通的媒介和技术也非常落后,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去进行大范围、全方位和远距离的沟通。因此公共关系也无法有效地实施和推广。,40,而现代大众传播以及其他科学的传播技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更新了社会联系和交往观念和方式。借助于大众传播等现代化的传播技术和方法,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地球相对变得越来越小,变成一个天涯若比邻的“地球村”。,41,在当今这个大众传播时代,人们处于高度敏感的公众舆论环境中,必须注意运用公共关系传播手段去影响舆论环境,而大众媒介的发展提供了这种可能性。,4

11、2,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功能,43,一、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功能:主要指围绕着“塑造形象,优化环境”的总体目标展开的传播沟通活动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和效能,大致上包括信息功能、参谋功能、宣传功能、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五各方面。,44,1、信息功能:,公共关系首先要发挥收集信息、监测环境的作用,即作为组织的预警系统,通过各种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信息、监视环境、反馈舆论、预测趋势、评估效果,以帮助组织对复杂、多变的公众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维持组织与整个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45,公众信息的来源 制约和影响组织生存发展的公众环境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因此公共关系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就包括

12、内源信息和外源信息两个部分。,46,内源信息,主要是来自组织内部各方面的信息和动态。一个组织的发展首先受到其内部公众对象的制约和影响,包括组织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全体职员,他们处在组织日常运转的第一线,对组织内部的人、财、事、物的状况和动态的了解与评价,是重要的内源信息。,47,外源信息,主要指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信息动态如客户的需求,合作者的态度,投资者的意向,竞争者的动态,政府官员的看法,新闻界的评价,意见领袖的观点等等。公共关系需要汇集大量外部公众的信息资料。,48,公众信息的内容 公共关系作为组织的信息中心,所面对的信息不局限于与组织专门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信息,而包括社会的政

13、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民情等等全方位社会信息资料。,49,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包括产品形象信息和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公共关系需要为组织监测社会变化与趋势,注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时尚潮流、民俗民情、舆论热点等多方面的信息动态,使组织与社会环境变化保持动态平衡。,50,注意:公共关系的信息功能具有宏观性和社会性,这是组织其他职能部门无法取代的。,51,2、参谋功能:,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决策过程,发挥着咨询、建议、参谋的作用,协助决策者从社会公众和整体环境的角度评价决策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后果,使决策目标能够反映公众的利益,使决策方案具备一定社会适应力和

14、社会应变力,使决策实施的效果有利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52,内容包括: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协助拟订和选择决策方案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53,3、宣传功能: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发挥宣传的作用,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54,内容包括:创造舆论,告知公众;强化舆论,扩大影响;引导舆论,控制形象。,55,4、协调功能公共关系是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协调沟通机制,即运用各种协调沟通的手段,为组织疏通渠道,广交朋友

15、;调解冲突,化敌为友,成为组织与各类公众交往的桥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人和”的环境。,56,协调功能的内容和目标: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 织凝聚力;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 谐的社会环境,57,5、服务功能 公共关系又是一种教育性、服务性的工作,在组织管理中发挥支持性、辅助性的功能。即通过教育引导和中介性服务,一方面在组织内部培育良好的公众意识,另一方面在公众中培育对组织的关注与好感,促使组织和公众相互适应、相互需要、相互配合,在和谐的关系中共同发展。,58,服务功能的内容和目标:教育引导,培育有利的公众环境。教育组织成员,在组织内部培养公众意识;教育引导外部公众,培育适应本组织生存发展的公众

16、环境;中介服务,创造和谐的运行机制。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和职能部门服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以良好的服务行为去树立信誉,争取人心。),59,注意: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经营管理功能,是组织中社会性、公众性、服务性最强的一个工作部门。经济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公共关系必须为经济效益服务。但同时,公共关系在经济组织中又是最重视社会效益的一种职能。,60,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61,第一节 组织分类及公关行为特征,组织类型对公共关系行为特征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一是竞争性还是独占性。以此划分,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四类:,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竞争性,竞争性非营利组织,

17、竞争性营利组织,独占性非营利组织,独占性营利组织,独占性,62,一般来说,公共关系与营利性和竞争性的社会组织的活动联系比较密切。,63,1、竞争性营利组织,这类组织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取顾客,一般都有比较自觉的公关行为,能主动地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但这类组织比较容易偏重与市场活动直接相关的公众,其公关行为的营利性也较为明显。市场经济状况下的企业都属于这类组织。,64,2、竞争性非营利组织,这种组织没有经济动机,但由于需要在竞争中赢得舆论的理解和公众的支持,因此也需要十分重视自己的公关工作,尽可能广泛地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公众关系。西方社会的政党大都属于这类组织。,65,3、独

18、占性非营利组织,由于缺乏自身利益的驱动,缺乏竞争的压力,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公众,或“脱离自己的公众”公共关系管理环节一般比较薄弱。,66,4、独占性营利组织,由于对资源、产品和服务具有独占性,由于在管理机制上不容易输入公众的信息,而又有营利的动机,因此,这类组织容易产生违反公众利益的行为,容易陷入公众舆论的对立面。,67,第二节 组织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组织设置公关部有三种基本模式可以选择:1、部门隶属型。2、部门并列型。3、高层领导直属型。,68,1、部门隶属型,即公关机构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其模式如图:,69,具体隶属于组织的哪一个部门,可视具体需要而定。一般来说,隶属于传播沟通的任

19、务较繁重和突出的部门。,70,2、部门并列型。,即公关机构与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排列,处于同一层次。其模式如图:,71,与第一种类型相比,此种类型的公关机构在组织中地位和权力比较高,反映了公关业务在组织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公关部可直接参与最高层决策,并有足够的职权去调动资源,协调关系,其传播业务也比较完整。但一般说来,只有较大型的组织(如集团企业)才需要或可能这样来设置公关机构。中小型组织公关机构的规模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一般都小很多,作为二级机构与其他部并列显得不平衡。,72,3、高层领导直属型,即公关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但作为一个第三级机构,它并不隶属于哪一个二级机构,而是

20、只属于组织的最高层领导,直接向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负责。其模式如图:,73,第三节 公共关系人员与全员公关,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条件 1、性格。在性格方面比较理想,是外向、开朗加上耐心和善于自控。既要善于接受对方,又要善于表达和推销自己 2、品德。平等真诚,公道正派,讲求信用是十分重要的公关之道。平等交往,以诚相待,是沟通成功的要诀;出以公心,作风正派,行为良好是塑造形象的前提;讲求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现代交往中建立信誉的根本保证。,74,3、智慧和经验。公关人员应该善于观察,多思多智,反应敏捷,善于创新,兴趣广泛。对外界的人和事物保持高度兴趣,并善于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物相处,灵活地

21、运用多种传播沟通技巧。因此,阅历丰富,特别是具有新闻工作、市场推销、人事管理、广告宣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有助于适应公关工作。,75,4、知识修养。鉴于公关工作对象、内容和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公关人员基本上应该是通才式的人才。知识面广,良好的教育,是公关人员涵养的基础。一个专业的公关人员,除了必须精通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和技术外,还应该掌握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行为科学、工商和行政管理学,以及社交技巧和礼仪、新闻写作、社会调查和民意测验、演讲和谈判、编辑和摄影等方面的学科知识,还有与本组织有关的专业知识。,76,5、基本能力。公关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组织策划能力,调查

22、分析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具备这些能力才能胜任领导的决策参谋、宣传顾问和外交使者。最好还具备某种公关工作的专业技能,如设计、美工、摄影等。,77,6、仪表仪态。公共关系人员是组织形象的塑造者,对自身的形象也应有较高要求。应该相貌端正,精神饱满,衣冠整洁,举止大方,熟悉待人接物的礼节规范,以良好的仪表和风度去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78,二、全员公关管理,公关工作的成功,不仅需要依靠专职的公关部门和公关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且有赖于一个组织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的整体配合。所以,一个组织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每一个成员,都是有形无形的公关人员。,79,所谓“全员公关管理”,既通过全员的公关教

23、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全面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80,1、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一个组织的领导,必须对自己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直接责任。应该具备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关注组织的公共关系状况,在经营管理中提出公共关系的工作。如果说,一个企业生产、技术、财务、市场、人事工作可以依靠有关的专家来分管,那么,企业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就必须由最高负责人亲自负责。没有组织主要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公共关系工作就不可能成功。,81,2、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要将公共关系的经常性工作与全体干部、职工的日常行政、业务、生产工作相结

24、合。应该在有关的规章制度中明确每一部分或岗位对公共关系应负的责任:如生产部门的质量问题、销售部门的服务态度问题、人事部门的职工关系、宣传部门的新闻界关系、办公室的社区关系、门卫的仪表仪态、电话总机接线员的服务方式等等,均角度不同地涉及组织整体的声誉和形象。,82,3、组织的公共关系文化,全员公共关系有赖于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浓厚的公关风气、公关氛围。应该组织内部普及公共关系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一个组织的形象、声誉等无形资产比有形的资金、设备更为珍贵,更为难得。良好的形象能使一个企业组织所有拥有的实物资产增值;恶劣的形象会使一个企业组织的有形资产贬值。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形象和声誉人人有责,

25、要靠大家共同努力。,83,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84,第一节 公众及其分类,一、“公众”的涵义所谓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且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公众”这一概念具有五个基本涵义:,85,1、群体性。公众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与某一组织运行有关的群体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公众群体环境。这个公众环境指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公众关系和公众舆论的总和。这些公众关系和公众舆论范围很广,涉及组织内部和外部,社会方方面面,而且相互关联,构成复杂。,86,2、共同性。公众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合群体。当某一群人

26、、某一社会阶层、某些社会团体因为某种共同性而发生内在联系时,便成为一类公众。这种共同性即相互之间的某种共同点,比如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需求、共同的目的、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背景等等。这些共同点,使一群人或一些团体和组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态度与行为,构成组织所面临的一类公众。,87,3、多样性。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公众”仅仅是个统称,具体的公众对象形式可以是个人,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团体和组织。公众对象具体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公共关系沟通方式和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认识公众就必须认识公众具体的存在方式,88,4、变化性。公众不是一尘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

27、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任何组织的公众对象的形式、性质、数量、范围等等均会随着主体条件、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关系产生了,有的关系消失了;有的关系越来越稳固,有的关系越来越动荡等等。公众环境的变化,必将导致公关工作目标、方针、决策、手段的变化。反过来,组织自身的变化也会导致公众和环境的变化,这种环境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对组织产生影响、制约作用。所以,必须以动态的眼光来认识自己的公众对象。,89,5、相关性。公众不是抽象的、各组织相互“通用”的,而是具体的、与特定的公关主体相关的。“公众对象”总是相对一定的公关行为主体(组织和个人)而存在,与该主体相关:即公众的意见、观点、态度和行为对该主体具有实

28、际和潜在的影响力和制约力,甚至决定组织的成败;同样,该主体的决策和行为也对这些公众具有实际和潜在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制约着他们利益的实现、需求的满足、问题的解决等等。这种相关性便是组织与公众形成关系的关键。,90,二、公众分类的方法,1、根据组织的内外对象分类,可区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类.公共关系的政策需要内外有别。公共关系传播信息是经过选择、整理的有序的信息资料,那些在内部传播,那些在外部传播;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在形式、尺度、时间等方面都有区别。组织内部的情况不能毫无控制和调节的宣扬出去,必要的保密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政策。在对外传播之前,内部传播必须统一口径,否则就会造成整体形象的混乱。,

29、91,2、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可以区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两类。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比如酒店宾客关系中的特别重要的人物(VIP Very Important Person),就是首要公众的概念。这类公众关系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来维持与改善。次要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对象。次要公众也不应完全放弃,在保证首要公众的前提下也应兼顾,因为次要公众也可能转化为首要公众。,92,注意:公关资源投入必须区分轻重缓急。也许首要公众只占公众数量的20或更少,可他们给组织带来的传播效应却可能占80以上,因此对它们的公关投

30、入应该占比较大的比重,使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93,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以划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三类。顺意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逆意公众是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边缘公众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94,公众的态度是制定传播政策的又一依据。公共关系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多交友,少树敌”。首先,应该将顺意公众当作组织的财富,悉心维护和“保养”这种关系。其次,要注意做好逆意公众的转化工作,改变其敌对的态度,即使不能将其转化为顺意公众,以应促成其为边缘公众。,95,再次,耐心

31、细致地做好争取边缘公众这个“大多数”的工作,引导他们成为顺意公众,防止他们成为逆意公众。边缘公众的态度倾向往往成为公关竞争中的决定因素,因此常常是公关工作的“必争之地”。,96,第二节 目标公众分析举要,一、内部公众 内部公众是指组织内部传播沟通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如企业内部的员工、股东;政府部门内部的干部、工作人员等等。内部公众既是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97,加强内部公众沟通的目的是培养组织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培养组织成员的主体意识和形象意识。其传播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1、组织需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

32、支持来增强内聚力。2、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来增强外张力。,98,二、顾客公众 顾客公众是指购买、使用本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如企业产品的用户、商店的顾客、酒店的客人等等。顾客是与组织具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外部公众,是工商企业组织市场传播沟通的重要目标对象。,99,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的目的,是促使顾客形成对组织及其产品的良好印象和评价,提高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实现组织和顾客公众的共同利益服务。对顾客公众作好公共关系的意义在于:1、良好的顾客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接的利益。2、良好的顾客关系体现企业组织正确的经营观念和行为。,100,第七章

33、公共关系传播与媒介,101,第一节 传播及其基本要素,公共关系的过程是组织主体与公众客体之间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和信息交流过程。这是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的主要特征.,102,一、“传播”的涵义 传播的意思包括了信息的交流、沟通的现象、行为、规律和方法;凡是人类传递、接受、交流、分享信息的活动过程,都可以称之为传播。传播泛指人类信息交流的关系和活动。具体分析有三个要点:1、信息的传递;2、双向的交流;3、信息的共享.,103,二、传播的基本要素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斯威尔提出的五个W公式:1、谁(Who)2、说了什么(Says What)3、通过何种渠

34、道(In Which Channel)4、对谁(To Whom)5、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104,第二节 传播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一、个体自身的传播“个体自身的传播”也称为“个人的自我交流”,即传递信息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题是同一个体;或者说,信息交流的双方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例如,人有时候需要独自思考反省自己,需要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我发泄、自我责备、自我平衡、自我安慰、自我鼓励、自我陶醉,存在思想斗争、内心冲突等,这些思维和心理活动,均属于个体自身的传播和自我交流。,105,每个人都是“主我”和“宾我”的对立统一体。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之前,往往首先进行自

35、我交流,内心“预演”,可以说个体自身传播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的基础,凡是头脑正常,心智健全的人,都存在信息的自我传播、自我交流现象。,106,二、人际传播沟通“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也称作“个人之间的沟通”,就是我们日常讲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联络、联系、沟通等。这是最常见、最普遍、渗透人类生活一切方面的一种最基本的传播方式。公共关系传播活动也涉及这种传播方式。其主要特点如下:,107,1、显著的私人性。如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这种交流有两种情况,一是面对面的,二是非面对面的。,108,2、双方的参与性。参与者双方互为传播的

36、主客体,双方既说又听,即写又看,既发表自己的见解又接受对方的意见,相互讨论、商量对话等。双方都是传播者和被传播者。,109,3、传播符号的多样性。人际传播所运用的符号最多样化,除了语言、文字、图像、音响,还有眼神、表情、动作、姿态、服饰、特定的物品,以及交往的时间、空间环境等,从而使对方从感观到理智上受到多方面的信息刺激,110,4、反馈的灵敏性。人际传播过程的信息反馈灵敏,易于相互调整适应。因为面对面,传播的“通”与“不通”,效果一目了然。,111,5、沟通的情感性。在所有传播方式中,人际传播的人情味最浓。个人情感的交流,一般是随着传播对象的增加而递减的。一般来说,在个人交往的场合,比在公众

37、场合感情沟通的效果更明显。,112,6、主观的制约性。人际传播主要在个人之间进行,因此最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受个人活动能力的限制,传播面比较窄,传播的速度比较慢。受人的素质、观念、态度、情绪、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使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或形成人为的传播障碍。,113,三、组织传播“组织传播”,主要指作为传播主体的组织与其成员以及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等活动。公共关系概念与组织传播概念是基本一致的;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传播行为。组织传播的特点是:,114,1、传播的主体组织化。2、内部传播活动的双重性。组织在内部信息传播活动中,同时存在着正式的组织沟通形式和非正式的人际沟通形式。

38、正式沟通以效率、效能为原则;非正式沟通以感情、兴趣为纽带。前者主要体现组织中的工作关系;后者主要体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115,3、传播对象的公开化、大众化。组织传播的对象比人际传播更为复杂和庞大。既有内部的沟通对象,又有外部的公众环境;既有近距离的沟通,又有远距离的沟通。4、外部传播方法的综合性。面对组织外部公众对象的多样性,组织在传播活动中必须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任何单一的传播方式与媒介不可能承担组织传播的任务。,116,四、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即职业的传播者(如新闻单位、出版发行单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电影等),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送给分散的大众。,117

39、,其主要特点是:1、传播机构高度专业化;2、传播对象高度大众化;3、传播内容大众化;4、传播手段高度技术化;5、传播活动高效化;6、信息反馈困难。,118,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一、大众传播媒介的一般社会功能 1、报导的功能。大众传播媒介负责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时、公正地告知公众。新闻报道是对事实的公正陈述,依靠其实效性和公正性来树立新闻传播界自身的信誉。公共关系运用新闻传播方式必须遵守这种时效性、公正性。,119,2、教育的功能。大众传播媒介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教育责任,面向大众普及教育,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和生活等知识传播给公众。公共关系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必须注意

40、知识性、教育性。,120,3、娱乐的功能。大众传播媒介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娱乐性服务。娱乐性越强的大众传播媒介,阅读率、收听率、收视率就越高。公共关系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公众宣传时也必须注意趣味性和娱乐性。,121,4、监督的功能。大众传播媒介及其所形成的公众舆论,对政府、企业及各类机构的政策、行为、人员、产品起着社会监督的作用。公共关系工作必须将这种公众信息的反馈作为传播工作的重要依据。,122,二、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1、优点:可以充分处理信息资料;读者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从接受信息的角度看,广播、电视是让观众、听众隶属于它的时间和空间的,而报纸、杂志则隶属于读者的时间和空间,接受信息可以是

41、一种随意、自由的个别行为;资料便于保存和检索;报纸杂志制作容易,成本较低,读者接受信息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因此比广播电视易于流传和普及。,123,2、缺点:传播信息不如广播电视迅速及时;受到读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124,三、电子类大众媒介广播的特点:1、优点:传播迅速,覆盖面广;通过口语、音响传播,较生动,由现场感,说服力和感染力较强,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社会适应面广;传播方式灵活,收听状态无独占性,不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听众可以一边收听广播一边工作;广播节目的制作成本低廉,应用广播传送信息的费用较低,同等时间的广播广告的价格,一般只是电视广告的1/4。,125,2、缺点:广播传

42、播信息受时间和节目顺序的限制,听众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节目;广播的效果稍纵即逝,收听时稍不留意便无法逐一进行;广播信息只有音响,没有文字和图像,公众对信息的注意率不及印刷媒介和电视。,126,电视的特点 1、优点:电视综合了文字、声音、图像、色彩,综合了人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富于真实性、生动性、现场感,是目前最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不受观众文化程度的严格限制,老幼咸宜,雅俗共赏;电视传播信息非常迅速,在时间上具有同时性,在空间上具有同位性(如现场采访、直播),观众极易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信息的可信性和信息的权威性强;电视传播的娱乐性最强,已成为现代生

43、活中最主要的家庭娱乐形式,它集各种艺术手段和各种传播媒介之长,是最受公众欢迎、最有发展前途的传播手段。,127,2、缺点:和广播一样,受时间和节目顺序的限制,观众无法改变收视的时间、顺序和速度,只能完全隶属于事先排定的时间和节目,比较被动,受到场地、设备等客观限制,无法向报纸、杂志和广播那样有较大的随意性、自由性;和广播一样,电视的效果也是稍纵即逝,录像保存资料的成本比广播更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播放和收视,均需要比较昂贵的设备,节目制作成本效高,费用以一“秒”为单位来计算。,128,四、其他传播媒介介绍 1、人体语言:人体的信息传播力1=0.07言词+0.38声音+0.55表情、动作等人体语言

44、。可见人体语言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2、公关礼品:公关礼品一般是不进入市场流通,往往是专门设计和制作的,他的宣传价值、交际价值大于使用价值。,129,第八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130,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形象分析,一、自我形象分析 自我形象是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力、方向、目的和标准。公共关系工作首先需要通过组织内部的调查分析,了解组织的自我评价,揭示组织对公关工作的期望值,这是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一个环节。自我形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1、组织状态和条件的调查分析。自我形象设计不能脱离组织客观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应当首先明确:组织正在做什么

45、?能够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132,2、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 就是了解本组织广大基层和一线人员对组织的看法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目标和政策必须得到其广大成员的认同和支持,才可能有效地转化为该组织的实际行动。因此需要通过内部调查,了解基层和一线人员对组织的凝聚力、满足感、权利要求及各种批评建议,了解他们对领导层提出的总目标的信心和支持程度,发动全体成员寻找组织公关的薄弱环节及改善措施,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公关目标和计划的拟定。,133,3、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一个组织的行政和技术业务管理阶层是一个组织的核心力量,他们对组织的看法和评价既对基层员工产生影响,也对决策上层产生影响。

46、因此需要重点了解和分析管理阶层的观点、意见和态度,从中分析本组织的优势和弱势。,134,4、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首先来源于决策阶层,决策阶层决定着组织的总体目标,从而决定着组织形象的基本定位,决定着公共关系的总政策。决策阶层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影响着组织形象的个性和风格。形象设计之前,必须尽可能了解、领会和熟悉决策阶层的观点、意见、态度,以此作为组织自我形象规划的主要依据。,135,二、实际形象分析 实际形象是组织的实际表现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也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际形象分析就是通过舆论调查和民

47、意测验,了解本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测定和分析组织在社会上的实际形象状况,是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二个环节,136,实际形象分析包括三个步骤:1、公众辨认与分析2、组织形象地位测量3、组织形象要素分析,137,1、公众辨认与分析 公众是反映组织形象的镜子,要分析组织的公众形象,首先需要找到这面镜子,谁是本组织的公众对象?他们在哪里?如果关系对象不清楚,就无法实施形象调查与分析,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调查结果,或者增加不必要的调查成本。,138,2、组织形象地位测量 在综合分析公众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两项最基本的形象指标,测定组织的实际形象地位。,139,知名度是一个组织被公

48、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点于“量”的评价,既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测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140,良好的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缺一不可。但是实际上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不一定能够同步形成和发展,有知名度不一定有美誉度,没有知名度也不意味着没有美誉度;反过来也一样,美誉度高不一定知名度高,美誉度低也不意味着知名度低。总的来说,知名度需要以美誉度为客观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效果;美誉度需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其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141,

49、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现实状况中的不同构成,可以将组织的实际形象区分为四种状态。见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142,高美誉度,低美誉度,低知名度,高知名度,丙,甲,乙,丁,戊,143,(1)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属于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但同时要注意,知名度越高,美誉度的压力就越大。因为在公众高度注目的情况下,美誉度方面即使发生微小失误,都有可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属于这种公关状态绝不能高枕无忧,应该特别细心,谨慎地维护组织的信誉。,144,(2)、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处于这个形象地为,属于较为稳定、安全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由于美誉度是形象的客观基础,因此这种状态具有良好的形象推

50、广基础。其缺陷是知名度偏低,公关工作重点是在维持美誉度的基础上提高知名度,扩大其美誉度的社会影响面。,145,(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公共关系处于不良状态,既没有名气,公众评价也不好。但因为其知名度低,公众不良印象和评价的影响面也比较窄,负面作用相对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公关传播工作应保持低姿态,甚至从“零”开始,首先努力完善自己的素质,提高信誉,争取改善美誉度,然后再考虑提高知名度的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去扩大知名度,便会滑向恶劣的公关状 态。,146,(4)、低美誉度/高知名度。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公共关系处于“臭名远扬”的恶劣状态:不仅信誉差,而且知之者甚众。在这种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