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幻灯片【最新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0191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幻灯片【最新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幻灯片【最新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幻灯片【最新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幻灯片【最新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幻灯片【最新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幻灯片【最新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代诗歌五首》PPT幻灯片【最新版】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 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第2课时,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第1课时,战国时期,燕昭王修筑幽州台招徕天下贤士,由此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幽州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许多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看看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z)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有陈伯玉集。,本诗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

2、命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谋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去,)向前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向后望不到明主。想到天地广阔、宇宙永恒,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时

3、间无休止,时间角度(前、后),这两句诗写了时间的长河无尽,而诗人自己的生命短暂,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孤寂之情。,时空角度(天、地)。在无限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面对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的境遇,诗人心生感慨,悲伤落泪。,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诗人当时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贬,眼看报国宏愿化为泡影,登上这座古时招纳贤士的幽州台,却不见贤君,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悲伤心理和对贤明君王的渴盼

4、,也流露出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天地茫茫、岁月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广漠的空间与无尽的时间,衬托出人的渺小、孤单、无力和生命的短暂。诗人想到自己不受重用的境遇,于是怀才不遇的苦闷,时不我待的焦灼、痛苦涌上心头。,诗人一心报国,却接连受挫,一直得不到重用,面对无尽的空间与时间,感受到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哲理。,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产生了什么思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哲理。,登幽州台歌通过宏大的事物来衬托人的孤单渺小,表现诗人的孤独、悲伤之情,进而产生生命短暂、人生有限

5、的思考。这首哲理诗,采用融理入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怀。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大有“汉魏风骨”。,俯仰古今,登台远眺,时间悠悠,空间辽阔,(寂寞、苦闷),登幽州台歌,望 岳杜 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五岳之首的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山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被泰山所吸引,纷至沓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留下了许多诗文名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看看杜甫游览泰山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

6、巨变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他的诗作望岳登高 以及“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一(中华书局1979年版)。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首描写的是东岳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是诗人漫游途经泰山时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那种蓬勃的朝气。,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从句式方面看,五言古诗一般为“二二

7、一”式或“二一二”式。本诗的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有朝一日,我)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雄伟高大、神奇秀丽,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远望)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

8、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近望),诗题叫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都是写“望”字,并且角度有别。你能说说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颈联:望到了泰山中云涌云翻时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林的景象。(细望)尾联:想象登上泰山顶峰,将四周群山看遍之景。(想象),诗人由远望到近望,再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上泰山顶峰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串,“望”字是全诗的线索。,钟“钟”是聚集之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从侧面体现出泰山风景的神奇秀丽。,“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

9、里。,割“割”字化静为动,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南山北昏晓分明的画面,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遮天蔽日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反映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之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尾联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它告诉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这样不但能望得远,而且可以俯视一切。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10、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杜甫。,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望岳中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望岳,敢攀顶峰不怕困难,远望,近望,细望,愿望,登飞来峰王安石,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诗人对泰山美景的赞颂,更是诗人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他在登上高山之后,又有怎样的感慨和情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

11、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又称“临川先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逻辑严密;诗歌遒劲清新,擅长说理;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本诗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yn)县(今浙江宁波)知县。当时他初涉宦海,年轻气盛,抱负不凡。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飞来峰上耸立应天塔高耸入云,听说在鸡叫时可以望

12、到旭日初升。不怕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的应天塔。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应天塔之高,表达登高望远的感受:站得高看得远。,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闻说”一词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而“鸡鸣见日升”则是说鸡一鸣就见到太阳,从侧面渲染塔之高。此句与开头一句,一起造成峭拔之势。,“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这首诗中

13、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飘浮的云,也指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应天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决策的最高层。也指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读出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学了这首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登飞来峰中诗人虚写了富有朝气的登高望远之景,寄寓了高瞻远瞩的道理,表现了诗人的雄心抱负与改革决心。诗中

14、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三首诗。查阅资料,为剩余两首诗歌“知人论世”搜集相关信息。,登飞来峰,写景,抒情,千寻之塔极言其高,鸡鸣见日衬塔高耸,不畏云遮目站高望远,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高瞻远瞩胸怀抱负不畏艰难,游山西村 陆 游,第2课时,你们知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山重水复”指山峦重叠,河流盘曲。形容重重山河阻隔。“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强烈抒发

15、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本诗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本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对于伪诈的官场,诗人对于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全班齐读诗歌,

16、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古诗讲究平仄有序,音韵和谐,尤其是律诗,格律要求更严格。游山西村韵字是:豚、村、存、门。,不要笑话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时,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的村庄。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着简朴,古风尚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也可能随时会手拄拐杖半夜前来叩门。,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

17、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描述了农村优美的风光,村民淳朴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古风犹存的村民、农村生活的热爱。,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其中的妙处。,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片村庄。,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也写出了诗人在“疑无路”

18、后,“柳暗花明”时的豁然开朗与喜悦之情。此句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豁然开朗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本诗紧扣“游”字,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顺序,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达了对古朴淳厚的乡村民俗的留恋和热爱之情。,游山西村,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热情好客山村美景(对偶)纯朴民风(对偶)抒写远望,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道光十九年(1839),鸦片战争发生的前一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这一年,有一位诗人兼朝廷命官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

19、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写成七绝315首,题为己亥杂诗。这位诗人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己亥杂诗中的其中一首。,龚自珍(17921841),字璱(s)人,号定盦(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洋溢着爱国热情。著有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本诗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

20、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满怀无限愁绪看着太阳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红纷纷绝不是无情之物,愿化作春泥培育更多的新花。,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鸦片战争发生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朝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忤其长官”,辞官回乡。,我们通过哪两句诗可以体会出被迫辞官的龚自珍的心情?,同时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衬托离愁,表现了诗人愁之深之切。,浩荡离愁白日斜,马鞭一挥,离京远去

21、,直至天涯,足见诗人离京的决绝,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洒脱。,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愤而辞官后,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的命运呢?,不是,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中可以看出。这两句写落红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移情于物,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两句正是诗人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形象?,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忠君爱民、坚定执着的诗人形象。,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

22、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两首诗。选择感受最深的一首,发挥想象,写成一篇文章。(500字左右),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石奋注重家教,润物无声。石奋在家教方面,面对子孙的过失,很少疾盲厉色,而是以不去吃饭等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引导他们反省改正,3.石奋告老归家,不忘恭谨。子孙做了小官来拜见他,他定要身着朝服接见他们,不称呼他们的

23、名字;皇上赏赐食物时他也表现得非常恭谨。4.子孙有了过失,他并不责备他们,而为此要坐偏座,对着桌案不去吃饭。他这样做了以后儿子们就相互批评,由年长的人出面调和,袒露着身体坚持要谢罪,而且改正了错误,他才答应了。如果有成年的子孙在身边,即使是闲居,他也一定要戴好帽子,摆出一副整齐严肃的样子。5.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7.节俭,是守护家族的首要办法。所以凡是日常用度,供养父母,都要以节省为根本,不能过于奢侈。宁可

24、使家中有多的,也不要让仓库匮乏。况且崇尚奢侈的人,其神气一定有所消耗,欲望强烈而意气骄横,贫穷到极点就不顾廉耻。节俭不可忽视,就是像这样重要啊8.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9.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10.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1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