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综合练习题(附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化学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粉笔折断B. 棉纱织布C. 木材燃烧D. 汽油挥发2.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2个氢原子: B. 铝离子: C.的结构示意图:D. 氧化铁:3.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 13 : 1 : 24.在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
2、是()A. 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B. 滤渣中一定有AgC. 滤液中一定有D. 滤液中一定没有5.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 )A.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可加入适量的,充分搅拌后过滤C.、四种离子可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证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6.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 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降至,析出晶体最
3、多的是甲物质7.下列各组离子在pH=11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 C.D.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氯化钙溶液(盐酸)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C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A. AB. BC. CD. D9.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0.“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4、11.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X的化学式为( )A.B.C.D.12.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表:物质X反应前的质量/g4612810反应后的质量/g0待测8954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与的质量比是89:5413.在含有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A. B. C. D. 14.下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5、”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C.该反应可能为D.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15.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16.现有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C.金属活动性:乙
6、甲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17.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同种元素B. 的化学性质相同C. 的符号为D. 形成的化合物是18.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A.B.C.D.19.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已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则此混合物在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A. 15:16B. 15:14C. 5:4D. 15:820.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
7、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A. AB. BC. CD. D二、计算题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 300 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g.(2)300 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3)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 1%)。三、实验题22.
8、某白色固体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查阅资料】溶液显中性。【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一定没有氯化钡。【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继续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探究与结
9、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_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 _ 猜想一正确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23.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_色。(3)B处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填“增大”或“减
10、小”或“无变化”)。(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化学方程式为_。24.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填化学式)(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_。【设计实验】为除去中的,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存放的试剂合理是_(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B.
11、溶液C.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得出结论】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结论是_。(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随通入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段值不变的可能原因是_;点所得溶液的成分除外还有_。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_。四、填空题25.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氧气 氮气 烧碱 浓硫酸 熟石灰 乙醇汽油1.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2.可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3.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_.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2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2)
12、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相同。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7.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1)装置A中仪器的名称为_;装置D中仪器的名称为_(2)用稀硫酸和锌粒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_或_(填序号)装置;
13、收集氢气可用_或_(填序号)装置(3)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_、过滤和蒸发结晶,用到的蒸发装置是_(填序号),还必须用下列玻璃仪器组合中的_(填序号)才能完成实验漏斗、烧杯、玻璃棒滴管、量筒、试管集气瓶、表面皿、广口瓶(4)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上图装置中的_(填序号)若配制过程中,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和95mL水,其他操作均规范,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填“”或“”,或“=”)5%28.在古代,人们曾经把A矿石放入烈火中煅烧获得一种红色金属如图是A能发生的变化,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C的化学式:B_,C_(2)你能判断出A
14、中含有的元素是_,依据是_(3)D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反应类型)2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2)t2时,溶解度甲的溶解度_(填“”、“”或“=”)乙的溶解度(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4)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g水3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A011 H氢1.008AAAAAA26 C碳12.017 N氮14.018 O氧16.009 F氟19.00311 Na
15、钠22.9912 Mg镁24.31铝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3号元素的符号是_;11号元素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为_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画出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3)由1号元素和8号元素组成的阴离子符号为_;由1、6、7和8号元素组成的盐的化学式为_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 粉笔折断只是将粉笔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 棉纱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 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 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
16、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2.答案:C解析:A. 2个氢原子:,正确;B.铝离子:,正确;C. S得到2个电子,形成,最外层电子数为8,错误;D.氧化铁:,正确。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亮氨酸中含有四种元素,选项A错误;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选项B错误;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原子个数=6+13+1+2=22,选项C正确;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为(126):(113): 14:(162)=72:13:14:32,所以选项D错误。4.答案:B解析:A、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故A错误;B、滤渣中一定有Ag,故B正确;C、滤液中可能有,故C错误;D
17、、滤液中可能有,故D错误。故选:B。5.答案:C解析:A、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B、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故B错误;C、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C正确;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半年说明不含氧气,故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A选项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故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剤的质重比为1:4,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选项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选项
18、是错误的叙述,题中没有说出是否是饱和溶液;故答案选择A.7.答案:D解析:A.、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和互相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本组离子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C.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 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D.8.答案:C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
19、的方法正确。C、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9.答案:D解析:A选项不能用右图表示,因为铜的相对原子量大于铁的,故溶液的质量减小;B选项不能用右图表示,因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选项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钙,故溶液中的溶质要减小;D选项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能用图示表示;故答案选择D.10.答案:D解析: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
20、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11.答案:A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故选:A.12.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6g,24g+6g=30g46
21、g,故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A、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错误;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D、生成与的质量比是88:54,错误故选:B。13.答案:B解析:向和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首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不会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生成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故正确选项是B。14.答案:C解析: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图示中含有不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的过程可用如图的过程表示:A、据图可知,该反应是由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故A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
22、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故B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反应的数目关系可知,该反应可能为,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15.答案:C解析:(1)若X是稀硫酸,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故正确;(2)若X是稀硫酸,稀硫酸可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显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因此b可能是氧化物,故正确;(3)若X是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显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c可能是单质,故错误;(4)若X是稀盐酸,则X与d反应生成的蓝色溶液可能为含铜离子的溶液,而稀盐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即d可能为含铜的氧化物或碱,但d不可能是单质,故正
23、确.故选C16.答案:B解析: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甲乙丙,A正确;三种金属的质量和生成物中的化合价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H2的质量:甲乙丙,则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B不正确;反应时,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质量:乙甲丙,可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C正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的酸的质量成正比,故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D正确。17.答案:D解析: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4、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元
25、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8.答案:B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稀硫酸是足量的,说明锌粉和铁粉完全反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锌粉放出氢气较少,铁粉放出氢气较多;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故与酸反应较快,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19.答案:B解析:先设碳元素质量为12g,则根据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计算出钙元素总质量为60g,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比是40:12,所以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为40g,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为60g-40g=20g,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是12:48,所以碳酸钙中氧元素
26、质量是48g,在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是40:16,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是20g,所以氧化钙中氧元素质量是8g,氧元素总质量为48g+8g=56g,所以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60g:56g=15:14。故选:B。20.答案:C解析:A、氯化钠不溶于汽油,而溶于水。故实验呈现的不同现象能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故方法正确;B、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与温度有关,通过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对比说明与氧气有关,故方法正确;C、对于实验C,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试管
27、内铁钉不生锈,试管内只提供水,由此得出: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接触;故方法错误;D、二氧化碳和与水、氢氧化钠都反应,通过实验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方法正确;故选:C。21.答案:4. 9解:(2)设300 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与CuSO4反应 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y。CuSO4+2NaOH =Cu(OH)2+Na2SO4160 80 98xy20% 4.9 g16098 8098,解得x=8 g,_y=20 g,(3)设300 g该废水中H2SO4的质量为z。H2SO4+ 2NaOH =Na2SO4+2H2O98 80z(80 g-20 g) 20%,z=
28、14. 7 g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解析:由反应图像中的曲线可得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 沉淀4. 9 g。22.答案:【初步结论】(1);(2)氯化钠;【探究与结论】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变红色解析:【初步结论】(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白色固体中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M;白色固体中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全部是碳酸钡,即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一定没有硫酸钠,氢氧化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答案为:;(2)无色溶液M加入酚酞变红,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有氯化钠,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
29、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为:氯化钠;【探究与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猜想一正确;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23.答案:(1)放热;(2)蓝;(3)NaCl;(4)减小;(5)有气泡产生;解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2)A处的温度是由低到高的上升阶段,说明是反应进行过程中,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滴加石蕊试液显示蓝色;故
30、填:蓝;(3)B点的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4)B到C的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说明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中性转化为酸性;故填:减小;(5)C点的溶液显酸性,加入石灰石后,其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有气泡产生;。24.答案:(1)2HCl+CaCO3=CaCl2+CO2+H2O;CaCO3;(2)【提出假设】生成的CO2使混浊变澄清;【设计实验】b,a;D【得出结论】假设2成立:通入CO2,CaCO3会进一步与CO2和H2O发生反应,生成Ca(HCO3)2(不是沉淀)(3)附加题: 一开始排出来
31、的是空气,不与CaCO3反应变成Ca(HCO3)2;HCl Ca(OH)2+CO2=CaCO3(沉淀)+H2O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钙、水和_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Cl+CaCO3=CaCl2+CO2+H2O;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即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表示为CaCO3。(2)根据资料“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的碳酸氢钙”,故还可能是生成的CO2使混浊变澄清。【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那么就要使气体与药品充分接触,故连接顺序是甲ba乙;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
32、氯化氢气体应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D;【得出结论】由实验现象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混浊变澄清,即假设2正确。(3)由于一开始排出来的是空气,不发生反应,故pH不变;D点所得溶液的pH7,即溶液呈酸性,综合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HCl;通入二氧化碳以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CO2=CaCO3+H2O。25.答案:1.; 2.; 3.; 4.解析:1.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2.乙醇汽油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3.烧碱和浓硫酸都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但烧碱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浓硫酸;4.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
3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6.答案:(1). 离子 (2). 得到 A34 B最外层电子数 C 解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2)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波中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答案:(1)酒精灯、分液漏斗;(2)C或D、G或H;(3)溶解、B、;(4)I、解析:(1)图中装置A中仪器的名称为酒精灯,装置D中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酒精灯、分液漏斗;(2)用稀硫酸和锌
34、粒制氢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图中CD适合固液不加热反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我们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或D、G或H;(3)要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滤前要先溶解;蒸发时可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作反应容器,还有铁架台,所以可以用装置B做反应容器;过滤、溶解、蒸发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可选故答案为:溶解、B、;(4)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几个步骤,要用到图中的I;根据公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和95mL水,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5%
35、故答案为:I、 28.答案:(1);CO;(2)铜、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3);复分解解析:(1)根据无色气体B能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的C物质可以还原Fe2O3,生成无色气体B,可推断气体B为、C为CO;故答案为:;CO;(2)根据蓝色溶液D由A与稀硫酸反应所得,可判断D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生成的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放出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物质A中应含有碳元素、铜元素;故答案为:铜、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3)溶液D为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能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
36、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 29.答案:(1)70;(2)=;(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4)150;解析:(1)t1时,丙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故答案为:70;(2)t2时,溶解度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答案为:=;(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4)设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g10%=(100g+x)4%,x=150g;故答案为:
37、150; 30.答案:(1)Al;金属;(2)7;(3);解析:(1)根据金属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因此13号元素的符号是Al;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11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答案为:Al;金属;(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得9=2+x,x=7;根据非金属元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7;(3)根据1号元素和8号元素分别是H,O,组成的阴离子符号为:;根据1、6、7和8号元素分别是H,C,N,O,组成的盐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