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0552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 ) A.印度B.巴西C.澳大利亚D.美国【答案】A 【解析】【分析】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是位于南亚的印度,人口总数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美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三。故答案为:A。【点评】根据世界银行人口数量预测最新数据显示,在世界人口排名2018中,中国人口数量14.09亿(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13.75亿人),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以13.39亿为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很有可能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国家。2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 ) A.甲B.乙C.丙D.丁(2)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 ) A.气候湿热B.地形平坦C.交通闭塞D.经济发展快(3)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 ) A.甲地-海上明月B.乙地-炊烟袅袅C.丁地-小桥流水D.戊地-激流飞瀑【答案】 (1)A(2)C(3)D 【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A。(2)图中丁

3、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C。(3)读图可知,图中的五个聚落的海拔均在050米之间,从丙地向甲、乙、丁地观察,视线均会被地形阻挡。戊地与丙地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可以对视,且戊地河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湍急,可能形成激流飞瀑的景观,故选D。 【点评】(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

4、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在寻找河流位置时,要首先判断出山谷的位置,结合位置来解答。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3下列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 ) A.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B.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C.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D.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答案】 D 【解析】【分析】世界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四选项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气候湿热,自然条件恶劣,都是人口稀少的地区;欧洲

5、西部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4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土壤肥沃B.水源不足C.地形平坦D.交通便利【答案】 B 【解析】【分析】解: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

6、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5(遵义)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认增长率最高的是大洋洲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D.人口对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世界各大洲中人口

7、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故选:C【点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过快带来的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6(昭通)2007年5月17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为突出语言多样性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及国际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意义,通过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语言年”。决议强调,联合国的6种官方语言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必须在联合国的信息发布过程中得到恰当的使用,以便消除英语和其他5种官方语言在使用程

8、度上的差异。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官方语言的是()A.汉语B.俄语C.葡萄牙语D.英语【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7(宜宾)图中属于热带沙漠地区的景观图是() A.B.C.D.【答案】B 【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图中民居B是西亚地区的碉堡屋。西亚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多沙漠,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故选项B

9、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8(德州)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B.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C.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人口稠密D.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答案】 D 【解析】【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问题,故A错误;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B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稀疏,故C错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故D正确。故选:D【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

10、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9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 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 ) A.643.3人/平方千米B.0.001 6平方千米/人C.0.064人D.15.54平方千米/人【答案】 A 【解析】【分析】解: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

11、千米);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台湾的人口密度是23160000/36000= 643.3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A【点评】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主要地形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交界处,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它的主要工业类型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10(贵港)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 )A.窑洞贵阳B.竹楼西双版纳C.吊脚楼湘西D.土楼福建【答案】 A 【解析】【分析】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

12、居;吊脚楼是湘西地区的传统民居;土楼是福建省的传统民居。11读下图,回答下列两题。 (1)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如图所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途经、四地,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 A.B.C.D.(2)探险考察过程中,探险队员曾遭遇“狂风暴雨”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 A.B.C.D.【答案】 (1)C(2)A 【解析】【分析】(1)自然环境影响人口的分布,从图中可知,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而且是热带季风气候,适合人居住,人口密集;故C符合题意。(2)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季,从图中可知,是热带季风气候,6月至7

13、月是当地的雨季,故A符合题意。 【点评】(1)目前世界大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方,多属平原、丘陵,地势低平,土地利用率高,负载量大,人口往往集中。如中国沿海平原带、欧洲平原带、南美平原带、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平原带都是世界人口集中地区。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等都是人口分布比较稀疏的地区。 (2)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常发生水旱灾害。当西南季风强盛,来得早,退得晚时,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当西南季风风力较弱,来的晚,

14、退得早时,则容易发生旱灾。 12下列不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 A.非洲的北部B.亚洲的东部C.亚洲的南部D.欧洲【答案】 A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人口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多数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都是人口稠密区,非洲的北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故答案为:A。【点评】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美洲东部等。这些人口稠密地区都处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平原和盆地地区。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

15、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13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C.城市,这里有田野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2)该聚落地处( ) A.地表崎岖的山区B.冰天雪地的高原C.干旱缺水的荒漠D.灌溉便利的平原【答案】 (1)B(2)D 【解析】【分析】解:(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题干中描述该聚落表示乡村聚落,田野、小河、炊烟、村庄、冬麦等等,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

16、工作。故答案为:B。(2)从题干中的描述来看(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该地区应该是我国东部的种植业地区,故排除ABC选项,D灌溉便利的平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14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甲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 高纬度B.北半球 中低纬度C.南半球 高

17、纬度D.南半球 中低纬度(2)乙图所示为中纬度某地区,仅从图中信息考虑,四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3)丙图能够正确反映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特点( ) A.伦敦B.新德里C.巴西利亚D.北京【答案】 (1)B(2)A A.a B.b C.c D.d(3)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大多集中在赤道以北的北纬20-60的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观察图中四个地点可知,a位于山地,地势起伏很大,交通不便,b、c、d位于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BCD不符合题意,A项

18、正确。 故答案为:A。 (3)读图可知,该地一月气温在0一下,年降水量在600-7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新德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巴西利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15下表是2018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甲1

19、3.564.322.20.760.95乙36.758.15.202.810.44(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甲国可能是( ) A.德国B.印度C.埃及D.菲律宾(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国老龄化严重B.甲国劳动力比重小C.乙国人口增长过快D.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答案】 (1)A(2)B 【解析】【分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国的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极有可能是发达国家,以上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是德国,故选A。(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严重;甲国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小;乙国人口增长过快;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故选B。 【点评】(1)目前,世

20、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例如,2011年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希腊等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日本、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 (2)人口老龄化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 16读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图及该区域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 A.寒潮、泥石流B.雪灾、寒潮C.台风、地震D.干旱、滑坡(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A.

21、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西向东D.自东向西(3)若在该区域修建一水库,大坝位置最好选择在( ) A.处B.处C.处D.处(4)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 A.甲B.乙C.丙D.丁【答案】 (1)C(2)D(3)B(4)A 【解析】【分析】(1)我国特殊的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但是台风带来的暴雨也会缓解旱情;东南沿海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读图可知:该图有指向标

22、,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为正北方向,背北为南,故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若在该区域修建一水库,大坝位置最好选择在位于盆地(或河流)的狭窄出口处处,利于蓄水,工程量小,节省成本,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4)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甲处,因为甲处地势最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水源,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水库的选址要选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要寻找“口袋型”的盆地和洼地。“袋大”“口小”“袋大”表示库容量大,且汇水区域广;大坝选在 “口小”的峡谷地段,利于建坝,工程量小,投资小,安

23、全性高。但要注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分布区。17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交通便利D.资源贫乏【答案】 D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是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所以如地形崎岖、资源贫乏,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的地方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

24、没有聚落。18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B.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汇处C.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丙处D.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位于炎热多雨地区【答案】 D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河流。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交汇处。乙处位于河流两岸,且有公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故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乙处。 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应位于炎热多雨地区。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的民居

25、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19如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地形 气候 河流 交通A.B.C.D.(2)该游客发展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它能适应当地环境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D

26、.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答案】 (1)D(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图中聚落分布在山谷地带且沿公路线分布,所以说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交通。(2)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点评】(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2)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一些古建筑也有

27、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我们要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20(昆明)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B.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C.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D.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答案】 A 【解析】【分析】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A正确;黑色人种的故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B错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C错误;佛教建筑物为佛塔或寺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D错误。故选:A【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