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市初中生物复习提纲.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3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4、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5、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
2、水、温度等生态系统组成 绿色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6、 生物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
3、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不同: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物镜、目镜:放大物象准焦螺旋: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
4、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4、显微镜的使用:P37(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 对光:转动转换器(升高再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3)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
5、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4)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5、显微镜的发明者:英国物理学家 罗伯特.虎克;6、细胞学说的创建者:施莱登、施旺(德国生物学家)三、观察植物细胞: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生物体上取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
6、等制成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2、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 植物:净滴(清水)撕展盖 染(稀碘液) 吸动物:净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 染(稀碘液) 吸 注: 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 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但染色剂会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对活 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有影响,甚至致死,因此在观察活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用染色。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作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 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
7、场所, 液泡:内有细胞液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5、避免出现气泡: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代谢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
8、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6、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
9、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7、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1)暗处理:植物提前放道黑暗中一昼夜:把叶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消耗掉;(2)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对照实验,看见光部分、不见光部分能否制造淀粉;(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4)脱色: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黄白色; 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5)染色: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见光部分变蓝色(光合
10、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色(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结论: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3、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5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生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第五章绿色植物
11、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验证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若复燃,则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示意图是重点P.124页) (原 料) (场所) (产 物)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
12、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来检验种子萌发时是否放出了二氧化碳。2、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原 料) (场所) (产 物)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将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
13、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6、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保持干燥和低温、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7、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比较 区 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场所含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的细胞条件光有光、无光都可以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产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物质和能量转换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下册)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蛋白
14、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能源物质 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非能源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无机盐的作用: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含钙的无机盐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智力
15、障碍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维生素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种类功能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维生素A维持人的正常视觉夜盲症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炎,脚气病牛肉、肾、谷类种皮、豆类维生素C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坏血病水果、蔬菜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肝脏、鸡蛋、鱼肝油二、消化和吸收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
16、地促进淀粉的变化。2)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胃: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消化道 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粪便由此排出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位于消化道内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小肠的结构特点:
17、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18、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2)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气管支气管呼吸系统 (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肺:
19、气体交换的场所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3)功能:气体交换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 氧 气 外界空气 肺泡 二氧化碳2)体内的气体交换:(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 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静脉血 动脉血 氧 气(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条件: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结果:动脉血静脉血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1细胞中的
20、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 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 心脏一、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种类形态特点正常值功能病症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女子:4.2*1012个/升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贫血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410*109个/升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发炎血小板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
21、核100300*109个/升止血和加速凝血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二、血流的管道血管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种类功能分布结构特点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较深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较深或较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
22、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房 心室 动脉)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2) 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起点左心室右心室终点右心房左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联系在心脏处
23、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2)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四 输血与血量1、血量:占体重的78%2、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排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排遗:食物消
24、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
25、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四、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脊 髓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
26、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二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P89)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
27、前部,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眼球壁 中膜 的大小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1)视觉的形成:(1)成像: 光线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2)形成视觉: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
28、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2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听觉的形成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 沿着听觉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的听觉中枢骨传导 神经 (形成听觉)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9、。2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4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 复杂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四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在人体内含量很少。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名称腺体作用过少过多生长激素垂体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侏儒症幼年:
30、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状腺功能不足;食物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胰岛素胰岛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低血糖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2
31、、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 接种 恒温培养3、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第二节细菌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这些小生物就是细菌。2、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3、细菌个体十分微小, 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
32、才有一颗小米粒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都是单细胞的。4、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球形的叫作球菌;杆形的叫作杆菌;有些弯曲的或螺旋形的叫作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5、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第三节真菌1、真菌的特征是:
33、既有单细胞的个体,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个体,如蘑菇、霉菌等,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2、真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酵母菌还有液泡。3、细菌和真菌的比较种类项目细菌真菌细胞结构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原核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真核生物个体大小个体微小有微小的,也有较大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孢子生殖(酵母菌多为出芽生殖)营养方式大多数为异养全部为异养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
34、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等。(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是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形成的。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或真菌,有的真菌如曲霉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有的真菌如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有些细菌如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时要
35、用乳酸菌,制醋时要用醋酸菌,制酱时要用多种霉菌。2、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败。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4、抗生素是指由一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5、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有: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腌制法袋装牛奶、盒装牛奶巴斯德消毒法;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肉类罐头罐装法。还可以用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等方法。第五章病毒1、人类的流感、艾滋病,动物的口蹄疫、鸡瘟,植物的烟草花叶病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2、病毒
36、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4、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5、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6、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7、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害方面:(1)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2)危害经济作物、家禽家畜。有利方面:(1)医学:预防接种 (2)防治有害生物 (3)在基因工程中,发挥大作用。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37、(下册)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
38、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39、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三个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
40、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保护易感者: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2、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 功能:阻挡、杀死、清扫病原体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