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0836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中国古代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它们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造纸术发明于汉代,雕版印刷和火药是唐朝人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在宋代发明的。,?,经过宋代的发展,“四大发明”已经基本成形。,?,“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一),造纸术在宋代的发展,?,1,造纸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中国汉代发明了造纸术,蔡伦对此有重,大贡献。,?,到了唐代,造纸业有很大发展,官府设置了许多,造纸作坊。麻纸仍是主要用纸,产量相当可观。,?,唐玄宗时,每月发

2、给集贤书院四川产的麻纸数量,就达五千番之多。藤纸是名贵的纸张,质地优良,,成为官员文书的主要用纸。,?,中晚唐时,竹子在南方开始成为造纸的原料。竹,子纤维硬而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所以竹纸,的出现,说明唐代造纸技术有很大进步。,?,唐代造纸中加矾、加胶、涂粉、涂蜡、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也有提高。,?,纸的品种繁多,出现了全国闻名的“玉版,宣”、十色笺、五色金花绫纸、薛涛深红,小彩笺等,还出现了各种以花鸟禽兽为图,案的模底纸(即水纹纸)。,?,造纸的技术到了宋代便更加成熟。,?,宋代纸的主要产地有:浙江的会稽和剡溪、,安徽的徽州和池州、江西的抚州、四月川,的成都和广东的广州。,?,这时人们在

3、大量生产普通用于书籍印刷和,日常书写用纸的同时,还生产了各特种纸,,如巨幅纸和绘画用纸,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宋代人还把在造纸实践中的经验不断加以,总结,写出了有关造纸的专门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苏易简的文房四宝中,的纸谱,纸谱共分四个部分,对,麻纸、藤纸、树皮纸、竹纸、草纸等的加,工和用途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这本书是,宋代人对中国造纸技术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总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除了树皮纸外,宋代人主要使用的纸有竹,纸和草纸。,?,竹纸是唐朝人发明的,到宋代被普遍使用,,江苏和浙江是宋代竹纸的主要产地。但在,北宋前期,竹纸在质量上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苏易简文房四宝

4、,纸谱中有这样的记载:,“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盖随手翻裂,不,复粘也。”,?,但在随后的时间里,竹纸的质量迅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今天我们看到的宋代人留下的书法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都是书写在竹纸上的,可,看出纸的质量非常好。,?,从原料上分析,竹子纤维含量丰富,因而,竹纸的品质要优于先前的麻纸、藤皮纸。,宋代竹纸渐渐取代了麻纸和藤皮纸,成为,人们大量使用的纸制品。,?,而在西方,竹纸最早出现在,19,世纪,比中,国晚了千年左右。,?,除了竹纸外,宋代人还发明了草纸的制作,方法。,?,苏易简文房四宝,纸谱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草纸的记载:“浙人以麦茎、稻杆纸为,之者脆薄焉,以麦槁、油藤纸为之

5、者尤,佳。”,?,这是迄今我们发现的有关草纸制作的最早,记载,而西方也是到了,19,世纪的时候才出,现了草纸。,?,2,抄纸技术的大大提高,?,宋代单张纸的尺寸变得愈来愈大,这时候,已经出现了长达三至五丈的纸,这种纸的,出现说明宋代抄纸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屠隆的纸笔墨砚笺上说,宋代“有匹,纸,长三至五丈,陶谷家藏数幅,长如匹,练,名鄱阳白”。,?,从苏易简文房四宝,纸谱的记载来看,,这种大尺寸的纸主要产于安徽南部,是在,一种长船式的水槽中进行抄纸作业的,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宋代抄纸技术提高的另一标志是造纸添加,剂的推广,这种添加剂也就是明代人所说,的“纸药”。,?,“纸药

6、”其实是一种植物黏液,在抄纸时,加入纸浆,起到悬浮剂的作用,加入这种,添加剂的纸薄而均匀,具有较高的品质。,?,南宋周密癸辛杂识中就有这样一段关,于“纸药”的记载:“凡撂纸,必用黄蜀,葵梗叶,新捣方可以撂,无则沾粘,不可,以揭。如无黄葵,则用杨桃藤、槿叶、野,葡萄皆可。但取其不粘也。”,?,中国的造纸技术首先传到周边国家。,?,公元,3,世纪时,越南已掌握了造纸技术。,?,3,至,4,世纪时,造纸技术传到了朝鲜。,?,7,世纪初,日本人通过朝鲜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并自行造纸。,?,造纸技术传人阿拉伯要到,8,世纪。,?,唐天宝十年(,751),唐将高仙芝率大军,3,万西,征,与阿拉伯军队战于但

7、罗斯,唐军大败,,很多唐军士兵成了俘虏。俘虏中有造纸工,匠。他们被送到撒马尔罕,在那儿成立了,阿拉伯第一家纸坊。从此,阿拉伯市场上,有了本地生产的纸。,?,794,年左右,巴格达出现了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家纸坊。从这时起,纸张代替羊皮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之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和班毕都以产纸,闻名。,986,年阿拉伯人征服摩洛哥。并于,1100,年在摩洛哥首府非斯城建成新的纸厂,,非斯城成为了造纸中心。造纸技术又从非,斯传入欧洲。,?,12,世纪初,西班牙的萨蒂瓦出现了欧洲第,一家纸坊。当地盛产亚麻,这是造纸的好,原料。,?,13,世纪,意大利法布里亚诺有了第一家意,大利造纸厂。造纸技术又从

8、意大利传入德,国。,?,1390,年纽伦堡出现了纸坊。,?,到,15,世纪后期,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在使用,纸张了。,?,(,二,),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唐五代的雕板印刷术,?,中国的雕板印刷术的发明,是在,6,世纪初的,隋唐之际。,?,雕板印刷术就是把文字刻在一整块木板上,,再在这块整板上加墨印刷。,?,当时主要用于刻印佛像、佛经、诗集、音,韵书以及历法、医药等科技书籍。,?,据明代学者邵经邦所记,中国最早的刻本,书是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左右刻印的长,孙皇后的女则。,?,7,世纪中叶,“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方,每岁五驮无余”(冯贽云仙散,录引僧园逸录)。,

9、?,1974,年在西安柴油机厂出土陀罗尼经咒,,据研究是初唐即,7,世纪初叶印刷出来的。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标有年代的木板印刷品,是咸通九年,(868),王玠出资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可看出刻印技术已很成熟。,?,唐末成都印刷的书籍中,也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陀罗尼经等佛教经典。,?,据长庆四年(,825,)元稹的记述,当时江浙,一带不少人把他和白居易的诗“模勒”,(即刊刻),“卖于市肆之中”。,?,9,世纪中叶日本来华名僧宗睿于咸通六年(,865,),回国时,带有印刷的书籍唐韵一部,5,卷和玉,篇一部,30,卷,说明当时已印刷多卷本的书籍。,?,五代后

10、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冯道等人倡议刻,印儒家经典。,?,从长兴三年起,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前后,22,年,刻成儒,家经典,130,册,并印刷出售。五代时还刻印了大,量的佛经。,?,2,宋代雕版印刷业的繁荣,?,宋代的雕版印刷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数量,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其中,官刻、坊刻、,私刻成为三大主干力量。,?,官刻即政府刻印业。,?,宋代中央政府的刻印机构主要是国子监。,?,景德二年(,1005,)五月,宋真宗到国子监视察,,当问及当时雕刻书板数量时,邢昺回答:“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就,是说,从宋代建国到景德二年的

11、,40,年间,国子监,雕刻的书版增长了,25,倍。,?,国子监雕印的除大量经书、史书外,还有许多医,书。,?,坊刻是书坊刻书。,?,最有名的是临安亲坊陈起父子书籍铺和建,安余氏刻书世家最为有名。,?,私刻是私人出资校刻的书。,?,私刻书校订精细,如廖莹中刻印的昌黎,先生集和河东先生集,历来被誉为,神品。,?,宋代(以及辽、金)刻印的书中有的规模,很大,主要是佛藏和道藏。,?,如宋太祖开宝四年(,971,)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共,1076,部,,5018,卷。历,时,12,年雕印完工,雕版共,13,万块。南宋于,1132,年有王永从在湖州刊刻佛藏,5400,卷,,一年之内即告完工,可见刻

12、工之众多和技,术之熟练。,?,据记载,当时雕刻大部头书籍,往往集中,刻工,120,至,160,人。,?,辽代雕印了全本大藏经,并先后赠送,了五部给高丽。辽藏又称契丹藏,是根据,宋藏翻刻的。当时用糯米胶调墨印刷,这,是一种新创。,?,金代有崔法珍印藏经进于朝廷。金代也刻,印道藏,先后刻了六、七副。,?,宋代的刻书业遍布全国,但以四川的成都和眉山,地区、北宋首都开封地区、浙江杭州地区和福建,的建阳、麻沙地区最发达,形成了四大刻书中心,,并出现了蜀刻、浙刻、闽刻等不同的刻书风格。,?,总之,宋代雕版刻印力量极强,刻印数量极多,,校刻水平极精。许多刻本校勘精当,刀法纯熟,,字体遒劲方正,行款疏朗,版式

13、舒展,纸墨精致,,因而备受后人珍视。,?,3,铜版印刷术的发明,?,当今学术界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铜版印,刷技术发明于五代。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举出令人信服的史料来说明这一论,点。,?,但是铜版印刷术在宋代已得到广泛应用,,则是确实无疑的。,?,宋代用铜版印刷的制品很多,如南宋的,纸币“会子”。,?,上海博物馆就收藏有宋代用来印制会子的,铜版,其外观呈长方形,上半部的右边是,会子的票面额“大壹贯文省”,左边是料,号,中间是赏格文:“敕伪造会子犯人处,斩,赏钱一千贯,”,,中部印有“行在会,子库”五个大字,下部饰有花纹图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藏品中,我们发现了,宋代用铜版印制的商品广

14、告“济南刘家工,夫针铺”,它的上半部中间刻有玉兔捣药,图,图案两侧分别写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半部还写有“收买上等钢条”等,内容。,?,据有关专家称,此广告作品的印制年代在,北宋。,?,这一切都表明,宋人已经使用铜版印刷技,术。,?,4,套色印刷的发明,?,从目前的史料看,纸制品的套色印刷技术也发明,于宋代。,?,元人费著的蜀剑谱上有这样的记载:“大观,元年五月,改交子务为钱引务,版铸印凡六:曰,敕字、曰大料例、曰年限、曰背印,皆以墨;曰,青面,以蓝;曰红团,以朱。六印皆饰以花纹。,红团,背印则以故事。”这说明宋代四川地区普,遍使用的纸币“交子”,是用黑蓝红三色套印而,成的。,?,197

15、4,年,在山西省应县木塔中发现了辽代统和年,间(,983,1012,)彩色雕版印制的炽盛光九曜,暇图等印刷物,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套色印刷实物。,?,5,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有一个叫毕,昇的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异的发明有着详细的,记述: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煅,使其陶化而变,得坚硬;每一字都做几个印,常用的如“之”、“也”等,这样的字,要做上二十多个印,用作排版时出现重复字时,使用;活字的厚薄像铜钱的边,不用的时候用纸贴上,每,韵为一贴,置于木格中贮存。排版时,先预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铺上用松香、蜡和

16、纸灰混合而成的黏着剂,铁板四,周用铁范框住,然后从贮字的木格中将所需用的字取出,,把铁范排满,然后用火把铁板加热,使黏着剂熔化,再用,一块木板在字的表面按一下,使活字的表面平齐,并与铁,板粘牢,接下来便可以刷墨进行印刷了。,?,如果遇到事先没有准备的字,就随时刻字,烧硬补上,非,常快捷。,?,为提高效率,通常准备两块铁板,在第一板排好进行印刷,时,第二板便开始排字了。当第一板印制完毕后,第二板,的字也已经排好了。用第二板印刷时,印刷工人便把第一,板的字取下重新编排,如此“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印刷完毕取字时的方法是,把铁板重新拿到火上加热,待,黏着剂熔化后,便可轻松把活字从铁板上拿下。因

17、为活字,是用泥制成的,所以不会被黏着剂沾染,这样的活字可以,被重复使用,非常方便,特别是印制数量较多时,“极为,神速”。,?,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印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毕昇之后,活字印刷术不断发展。,?,元代的王祯创制了木活字,他请工匠刻制,木活字三万多个,于,1298,年印刷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便印成,100,本。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王祯还创造了转轮排字架,将活字按韵分放在转,盘上,每韵每字编好号码,登录成册。排版时一,人从册子上报号码,另一人在排字架旁转轮取字,,从而使排字效率大为提高。,?,1319,年,有马称德在浙江奉化制木活字十万个,,印成

18、大学衍义等书。,?,1773,年,清政府刻成二十五万三千余枚枣木木活,字,先后印行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8,种,共,二千三百多卷。,?,除木活字、泥活字外,元、明两朝还有不少人用,锡、铜、铅等金属材料制成活字。,?,中国印刷术从唐代即开始外传。,?,先传至日本、朝鲜。接着传入东亚和南亚各国,并西传至,波斯(伊朗)。波斯用中国的印刷术印造纸币。经过波斯,,中国印刷术又传至埃及和欧洲。,?,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纸牌、圣像、经典以及拉,丁文文法课本。,?,德国谷腾堡在,1456,年用活字印刷圣经。,?,此后,20,年,印刷术传遍了西欧、中欧和南欧各国。,?,印刷术的西传,对于欧洲文艺复兴

19、和宗教改革运动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三,),宋代的火药和火器,?,1,宋代火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火药的发明和炼丹术有关系。,?,硫磺、硝石和炭是制造火药的三种基本成,分。,?,在古代方士的炼丹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硫磺、硝石的化学性质。如神农本,草经上就说“硫磺能化金银铜铁,奇,物”。,?,在炼丹过程中,方士认识到硫磺具有很强,的燃烧性,“难以擒制”。,?,硝石在古代又被称为消石,方士也很早认,识到了它的易燃性,且能和多种药品发生,作用。,?,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硝石的国家,所以,,阿拉伯人和埃及人称硝石为“中国雪”,,波斯人称硝石为“中国盐”。,?,木炭则更是方士炼丹时常常使

20、用的物质。,?,火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到了唐朝末期,火药被用于军事领域。,?,从此以后,由于战争的需要,火药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对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北宋政府在首都开封(今属河南)设立了专门生,产军用物资的“广备攻城作”,共分,11,个单位,,其中有一作便叫“火药作”。,?,北宋时期生产的火器主要有弓火药箭、弩火药炮、,火蒺藜,这些火器都是用弓弩等发射的,火药的,含炭量、含硝量较低,没有引信,仅仅是一种燃,烧性兵器,而非爆炸性兵器,不具备大的杀伤力。,?,南宋时,又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且火,药中增加了硝和炭的含量,同时使用了引信,具,备了较强的爆炸性,因而具有较强的

21、杀伤力。,?,2,宋代火器的生产和使用,?,宋代主要生产和使用的火器有弓火药箭、,弩火药箭、抛发火炮、喷气式火箭、管形,火器。,?,弓火药箭和弩火药箭是利用弓和弩发射的火器装,置。,?,武经总要上说:“火箭,施火药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其传药轻重,以弓力为准。”曾公亮,所记载的这种火箭就是弓火药箭和弩火药箭。,?,宋史的兵志也有多处对这种火器的记载,,如开宝三年(,970),,“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咸平三年,(,1000),“,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抛发火炮是利用抛石机发射的,这种火器,最早出现在唐末。,?,宋人路振九国志的郑璠

22、传记载,,904,年,杨行密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时,,其手下郑璠命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是关于抛发火炮的最早记载。,?,抛发火炮在宋代得到广泛使用,成了战场上最为,常见的火器之一。,?,如宋会要辑稿有载,建炎三年(,1129,)监察,御史林之平建议,福建、广东沿海的船只“用望,斗、箭隔、铁撞、硬弹、石炮、火炮、火箭及兵,器等,兼防火家事之类”。,?,包恢在敝帚稿略中也说道:“今欲少效火攻,,则所在军中自有火炮之法。左统领自有见成可用,之炮。”,?,到了南宋,抛发火炮的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铁质火药包和引信被广泛使用,增强了抛发火炮,的爆炸性。

23、,?,喷气式火器发明于,12,世纪,是把含硝量较高的火,药装入纸筒中,它的工作原理和今天的运载火箭,是一样的。,?,它的制作方法是在纸筒中间留半个插引信的空腔,,插入引信,同时用泥把纸筒的上部封住,最后把,纸筒绑在箭杆上。,?,使用时将引信点燃,火药着火后产生的高温气流,从纸筒下方高速喷出,从而使纸筒连同箭杆飞起,,射向敌阵,这种火器已不再需要借助弓弩等的机,械力,而是利用空气对高温火焰流、气流的反作,用力来发射,是火器制作的又一个里程碑。,?,管形火器是现代枪炮的鼻祖,宋史,兵志,十一有载,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今安徽寿县)“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

24、案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这种突火枪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由于枪筒是用竹子制造的,,所以极不耐用。,?,但随后不久,中国就出现了用金属制造的,管形火器,如,1970,年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铜制火铳,就是,1288,年以前制造的管形,火器,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武器。,?,13,世纪初,中国发明的火药经过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元兵西征时又把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欧洲人在和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到,14,世纪中,西欧国家有了关于火药、火,器的记载。,?,(,四,),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1,指南

25、针的发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指极性的国家。,?,战国时期,中国就发明了磁性指向仪器“司南”。,韩非子,有度里就有“司南”的记载。“司南”,是指南针的始祖,用天然磁石制成,样子像勺,,圆底,置于平滑的、刻有方位的“地盘”上,它,的勺柄指向南方。,?,汉代王充论衡,星应说:“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抵指南。”但“司南”的磁性较弱,与地,盘接触处转动摩擦力较大,所以“司南”在长时,间内未能得到广泛使用。,?,到宋代,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从而发明,了指南针。,?,最早的记载见于相墓书茔原总录(成书于,1040,年),大意是说,要想确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就必须用丙午指向的针,然后“于其

26、正处,,中而格之”,针的指向就是正南的方向。,?,从书中的记述来看,当时已把磁针与罗经盘配套,,作为确定方位的仪器,并且发现了正南偏东,7.5,度,的地球磁偏角,而欧洲人是在四百多年后,即,1492,年,才由哥伦布在航海探险中发现了磁偏角。,?,北宋曾公亮等人所编的武经总要中记,载了利用强大的地球磁场的作用进行磁化,的“指南鱼”,即把薄铁片做成鱼形,用,火烧红后,把鱼的尾部蘸入水中,使鱼尾,指向正北,且略微下倾,取出来时鱼形薄,片已被磁化,将它浮于水面,便是可以用,来指向的“指南鱼”了。,?,另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

27、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方家”,即现在所谓的风水先生。他们用,“磁石磨针锋”的方法对钢针进行人工磁,化。这是简便又有效的方法。,?,书中还介绍了四种置挂磁针的方法,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置于碗,沿上,四是用线丝悬挂。,?,沈括比较推重的是第四种方法。,?,2,指南针的应用,?,指南针起初只是“方家”用来看风水的一种工具,,根据朱或萍洲可谈和徐竞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记载,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成为航,海工具。,

28、?,萍洲可谈卷,2,中记载了,1099,至,1102,年间的航,海活动,“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4,半洋焦中说:,“洋中不可往,维观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南宋时,人们普遍使用“针盘”导航,,“夜则观星,昼则观日”的天文导航方法,渐渐被淘汰。这时人们在船上设置了专门,放置指南针的“针房”,并由专业人员火,长负责看管,其他人员不允许进入,这种,情形在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有记载:,“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明朝人巩珍在其西洋番国志的自序中,也说到,“选取驾船民梢中有经惯下海者,称为火长,用作船师,乃以针经图式付与,领执,专一料理,事大责重,岂容怠忽”。,?,指南针在航海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开创了人类航海活,动的新纪元,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因为宋元时期航海技术的快速进步,,到了明代初期,才有了中国人在航海史上,的辉煌壮举,郑和七下西洋。,?,大约,12,世纪和,13,世纪之间,指南针(水浮,磁针)传到阿拉伯,然后辗转传入欧洲,,对于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以及新大陆的发现,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