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018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研究报告)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研究报告)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研究报告)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研究报告)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立项编号:2009B161 调 查 报 告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 项目负责人: 韩 梅推荐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完成日期: 课题组成员名单项目负责人: 韩梅,沈阳师范大学,讲师主要成员:马桂新,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袁孝亭,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向东,东北师范大学,讲师刘力红,沈阳师范大学,讲师刘东方,沈阳师范大学,助教白素梅,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车 浩,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目 录引言3(一)选题背景与意义3(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4(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5一、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 5(一)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内涵 5(二)高师院校进行环

2、境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7(三)高师院校进行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 8二、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调查9(一)调查方法9(二)调查结果分析10(三)调查结论与讨论16三、改进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的对策18(一)高师院校应加强与规范环境教育类通识课程的设置18(二)高师院校应确保环境教育通识课程目标定位的准确性、科学性19(三)高师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环境教育的基本理论19(四)高师院校应改进环境教育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9(五)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通识课程评价应突出过程性评价20(六)高师院校应加强环境教育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20(七)高师院校应加强环

3、境教育通识课程教材建设21(八)高师院校应积极扩大环保社团的规模与影响力21(九)高师院校应加强环境教育通识课程的相应经费投入力度21四、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22(一)高师院校环境教育通识的课程设置22(二)高师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的课程目标22(三)高师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的课程内容23(四)高师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24(五)高师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程的评价方法25参考文献27附录28引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人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提升人们的环境素养便是应对这一生存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群体作为时代的佼佼者,理应具备较

4、高的环境素养,而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环境素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前,环境教育是全球教育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也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环境教育,高师先行”。高师院校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课程是学校环境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科学、合理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是确保环境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基于此,“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应引起重视和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此部分着重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选题背景与意义,二是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三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选题背景本选题是在综合考虑诸多层面的现实需求而

5、确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从国家及辽宁省的宏观政策来看。“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执政理念已成为我国政府的长期战略。辽宁省作为东北乃至全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是一个资源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环境破坏和污染较为严重的省份,辽宁省委、省政府在贯彻上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又审时度势针对自身情况提出了“建设辽宁生态省”的目标。上述执政理念和目标的落实,无疑有赖于系统的、高质量的环境教育;而系统的、高质量的环境教育又必须借助于良好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第二,从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现状来看。目前,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已逐渐确立地位,但众多的研究却表明:缺

6、乏胜任环境教育的师资是制约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效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它们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未来中小学教师的环境素养及环境教育能力,进而影响未来中小学的环境教育质量。鉴于此,高师院校理应坚持“环境教育,师范先行”的原则,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前列,积极应对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第三,从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课程的现状来看。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明确指出:“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逐步把环保课列为必修课程;高等院校的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时间期限已日渐临近,当前高师院校的环

7、境教育课程开展情况又如何呢?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尚未有一所高师院校设立环境教育学专业,绝大多数高师院校并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列入培养目标,也没有把环境教育课程列为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由此可见,环境教育课程在高师院校仍是一个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较为薄弱的环节。2.选题意义综合上述分析,开展“辽宁省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本课题有助于推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省建设”等执政理念在高师院校,进而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和深化;有助于贯彻和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

8、纲要(19962010年)中提出的“师范院校要逐步把环保课列为必修课程”的目标要求。其次,本课题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理论,提高与改进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对于其他类型高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第三,本课题能为辽宁省的教育部门、高师院校的课程建设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掌握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状况提供一手资料,并为它们改进现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指导。(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明确环境教育课程建设内涵及高师院校进行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以摸清现状,并针对具体存

9、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进而构建出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为高师院校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提供参照。为达成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相关研究。第一,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着重从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内容涵盖,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等方面展开研究。第二,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对辽宁省各地级市高师院校的学生、教师两类目标人群的问卷调查和相关访谈,着重从环境教育专门机构的设立、环境教育课程设置、环境教育课程目标定位、环境教育的课程门类、环境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环境教育的师资队伍、环境教育教材的选用、以及师生对环

10、境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等方面展开调查,以切实把握当前辽宁省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状况。第三,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改进对策研究。针对现状调查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沈阳师范大学”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典型个案分析,以及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分析,提出辽宁省高师院校改进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的具体应对策略。第四,构建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在前几项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通识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构建出较为科学、完善的高师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程体系。(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11、注重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合。文献法:通过查阅和研习相关的著作和期刊论文,力图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有一个明晰的把握。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掌握辽宁省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以为后续对策提出提供现实依据,运用软件和Excel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为弥补问卷调查法的缺陷,还针对部分调查样本做了相关访谈。以课题申请人所在的“沈阳师范大学”为个案,进行深入的剖析,以体现抽样调查与典型个案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从研究工具来看,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为自行开发设计的问卷,问卷的设计在借鉴的基础上,又结合辽宁省

12、本地的实际情况,作了本土化的处理,能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照。从研究内容来看,本研究针对辽宁省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展开调查,与同类研究相比有一定的突破;另外,本研究改进对策的提出立足于现状调查及归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到重点击破,又兼顾全局。从研究方法来看,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突出实证研究,并注重质的分析,这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二、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调查现状调查主要是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为弥补问卷调查法的缺陷,还辅以访谈法,就有关问题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以便能客观、准确地掌握现实情况。现将具体的调查情况表述如下。(一)调

13、查方法1.调查目标只有摸清了现状,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实施才能有的放矢。通过抽样调查辽宁省部分高师院校的大学生,旨在切实把握当前状况,并分析其内部差异及影响因素,探讨改进对策,为高师院校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教育课程建设提供现实支持。2.调查样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是在辽宁省范围内开展的,调研过程中得到部分高师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协助。由于保密的需要,学校的名称不出现在本研究中。为使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且便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选取大学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学生的专业尽可能多样化,本次调查主要是利用上通识课(必修或选修)的机会来进行调查的。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于

14、2010年4月9日5月10日进行,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共计发放问卷900份,回收900份,回收率为100%。经过认真鉴别和整理,剔除无效样本,确定有效样本数为888份,有效回收率为%。样本的具体情况详见表1。表1 高师院校大学生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男女环境相关非环境大二大三城市县级市县城乡村人数225663180708426462405120123240%从上表的样本统计情况来看,本次调查抽样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实情况。其中,环境类相关专业主要指的是生物、化学、环境、物理、旅游管理等专业,非环境类专业主要指的是:中文、数学、社会学、外语

15、、管理、计算机、音乐、美术等专业。3.调查问卷设计该问卷由两大部分构成,分别为:个人基本资料、环境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共计24个题目。问题形式以选择题(单选、多选)为主,并辅以开放式问题。调查问卷内容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资料。包括被测对象的性别、所在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四个方面,共4个题目。第二部分是环境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为了使调查的内容尽可能全面,从多个角度来展开调查。具体包括:专门机构设立、课程设置、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材选用、师资队伍、环境教育活动、课程需求、影响因素等方面,此部分共设计了20个题目。4.调查数据整理调查问卷正式稿确定之后

16、,将获得的有效问卷采用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除了基本的频率统计之外,为了解不同背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是否存在差异,还进行了差异分析。(二)调查结果分析本研究通过对辽宁省高师院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基本上能够把握住当前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实施的状况,现将具体的分析结果表述如下。1.课程设置与课程类别是否有环境教育相关课程,是保证学生是否能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的前提。在关于“你在大学期间是否曾修读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程?”的题目,调查显示:有%(其中,%是环境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是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的学生修读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还有%的学生没有修读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

17、课程。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半的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修读过环境保护相关课程,在一定程度也反映出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公共课的开设还没有引起重视。关于“你们学校是否有专门承担环境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或研究机构?”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没有”,%的学生选择“不知道”,还有%的学生选择“有”。从进一步的教师访谈结果来看,某高师院校确实有“环境教育研究中心”,但该中心并不承担本科环境教育公共课的教学,也就是说调查的高师院校还没有专门承担环境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或研究机构。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设置致使环境教育公共课的教学处于无组织、随机性的状态。关于“你修读过的这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程的类别为?”的题目,调查显

18、示:有%的学生选择“全校通识选修”,%的学生选择“专业选修课”, %的学生选择“专业必修课”。2.课程需求关于学生对环境教育课程的需求,此部分设计了5个题目。关于“你认为高师院校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设为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如何?”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选择“有必要”,两者合计%,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将环境教育设为公共选修课。关于“你认为高师院校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的必要性如何?”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选择“有必要”,两者合计%,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也是有必要将环境教育设为公共必修课的,虽然百分比较

19、“公共选修课”的低一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学生可能认为设为必修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关于“高师院校应比其他类型高校更重视环境教育公共课,你的看法如何?”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的学生选择“赞同”, %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三者合计%,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同此观点的。关于“你学习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意愿如何?”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学”,%的学生选择“愿意学”, %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三者合计%,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环境教育相关课程还是持有欢迎态度的。关于“你认为学习环境保护相关课程,对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如何?”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

20、择“非常重要”,%的学生选择“重要”,两者合计%,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环境教育相关课程在提升环境意识方面的重要性是持有肯定态度的。进一步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环境类相关专业的学生要比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对环境教育课程的需求意愿更为强烈。具体如下表所示。表 大学生环境教育需求情况得分在不同专业间差异描述统计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数平均 得分标准差标准误差平均得分95%的置信区平均数差异t检验P(2-tailed)下限上限环境110非环262组间平均得分在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如何定位,将决定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其他环节。关于“你认为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哪方面?

21、(可多选)”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环境知识”,%的学生选择“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学生选择“环境技能的训练”,%的学生选择“环境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学生选择“环境教育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可见,学生认为“环境情意”目标、“环境行为”目标较为重要,并没有认识到“环境教育方法与能力”对于未来教师的重要性。4.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修读过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学生对课程类别、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师资状况、教学选用情况做了回答。关于“在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通常采用何种方法?(可多选)”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课堂教授”,%的学生选择“小组讨论或辩论”,%的学生选择

22、“野外考察”, %的学生选择“角色扮演”。可见,“课堂教授法“仍是广大环境教育教师最为青睐的教学方法。关于“在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你认为老师采用何种方法效果好?(可多选)”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野外考察”,%的学生选择“小组讨论或辩论”,%的学生选择“课堂讲授”,%的学生选择“角色扮演”。可见,学生青睐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关于“在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通常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考核?(可多选)”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撰写小论文”,%的学生选择“演讲或主题发言”,%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的学生选择“闭卷考试”,%的学生选择“口

23、试”。可见,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灵活、随意,很少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5.师资状况与教材选用环境教育师资状况是影响环境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关于“你认为环境教育教师应在环境保护相关课程教学的哪些方面做出改进?(可多选)”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教学方法”,%的学生选择“技能”,%的学生选择“知识”,还有%的学生选择“考核方法”。可见,环境教育的师资力量应着重在“教学方法”、“技能”方面做出改进。教材的选用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关于“你们学校采用的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教材,是如何选用的?(可多选)”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无固定教材

24、”,%的学生选择“选用他人编写的教材”,%的学生选择“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的学生选择“其他”。可见,环境保护相关课程教材的选用状况较为随意,本校教师很少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和编写。6.环境教育活动关于“你在大学期间参加的环境保护课外活动有哪些?(可多选)”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在环保宣传活动中签名”,%的学生选择“环保宣传活动”,%的学生选择“植树等绿化活动”,%的学生选择“垃圾分类回收”,%的学生选择“没参加过”,%的学生选择“回收废旧电池”。可见,大学生参加环保课外活动的比率不是太高,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关于“你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后的感受如何?”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很

25、有意义,以后继续参加”,%的学生选择“虽然活动有意义,但太注重形式,收效甚微”,还有%的学生选择“没参加过,没感受”。可见,虽然有多数学生参加过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活动,但对活动意义的评价却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当前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7.课程开设的影响因素关于“你认为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设为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可多选)”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学生选择“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的学生选择“教育资金的投入”,%的学生选择“相关的教学硬件条件”,%的学生选择“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见,影响相关课程开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

26、的,最为紧迫的是师资力量、领导重视及相关教育资金的投入。8.获取环保知识的主要来源关于“你获取环境保护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可多选)”的题目,调查显示:有%的学生选择“电视”,%的学生选择“网络”,%的学生选择“学校课程”,%的学生选择“书籍、杂志”,%的学生选择“报纸”, %的学生选择“公园、景区等社教机构”,%的学生选择“电台广播”,%的学生选择“亲戚朋友”。可见,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网络”等媒体,虽然“学校课程”也是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但百分比明显低于前两者。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差异检验表明,环境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与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对于“学校

27、课程”选择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 = ),前者的选择率要远高于后者。9.对环境教育公共课的建议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高师院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课还有什么建议,本次调查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供学生发表看法,对此问题有占%的学生对此问题做了认真的填答。现将学生的意见汇总如下。(1)关于“高师院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课的必要性”有关学生的表述摘录如下:A学生:“很有必要开设环境教育公共课,通过公共课加深同学们的环境意识,虽然不能马上看到效果,但是从点滴做起也是应该的,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B学生:“部分学生在经历过高等教育后依然随地丢垃圾,开设环境教育公共课非常有必要。”

28、C学生:“高师院校中师范生很多,加强环境教育公共课可提高师范生环境意识,将来走上教师岗位时能更好地影响学生,教师环保意识强了,学生也会受其影响。”D学生:“作为师范类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教师,就会影响下一代对环境的态度,那环境教育是很重要的。”E学生:“环保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话题,开设环境教育公共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提升环保意识。”F学生:“环境教育公共课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课程不仅要继续开设下去,还要尽力扩大其影响,注重宣传效果。”G学生:“有时候想保护环境都不知道怎么做更科学,要多开设一些环保类的课程。”(2)有关“环境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方法”方面在“建议”开放题部分,进行填答

29、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提出了:要进行户外实践,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有关学生的表述摘录如下:A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多带学生进入大自然,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置身其中,这样既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大家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B学生:“应该在注重课堂知识讲授的同时,真正带领我们去实地考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更好地树立起环境保护的观念。”C学生:“环境教育这门公共课必须要开,并且多在教学中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如校园内的宣传、垃圾分类回收、植树;及校外的,如居民社区、工厂、企业等宣传活动。”D学生:“不应太注重理论学习,应教会学生如何应对环境污染采取措施防

30、范,如何从个人做起保护环境,提高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重点。”E学生:“希望以户外实践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到环保知识,也对环境有切身体会,受益终身,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F学生:“内容最好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希望可以尝试通过带领学生亲自实践的方式,如组织种树、制作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普及知识,达到教育的目的。”G学生:“高师院校有必要开设此类课程,更要扩大受教育范围,可将此类课程列为通识必修课,并增设社会实践环节,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作为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以及市民能够参与其中。” H学生:“多

31、看些有关环保、自然等内容的影片或视频资料,不乏为一种效果显著的方法。”(3)有关“学校的支持与重视”方面环境教育公共课的有效开展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有关学生的表述摘录如下:A学生:“希望能普遍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学校有关部门和领导能重视、关注。”B学生:“应该扩大学生选课的人数,因为作为选课课人数有限,势必影响宣传力度和范围。”C学生:“学校可以多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D学生:“团委的社团或是学校(院)的学生会应多组织同学们参加环境保护课外活动”。E学生:“学校应重视此课程,将上课时间安排在白天,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走出教室,

32、加强实践。”F学生:“学校应以学生寝室生活用水用电为重视点,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学生身边做起”。(4)有关“教学硬件、教材、师资、考核”方面A学生:“增加教师数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环境知识。”B学生:“多投入些教学硬件和专业师资力量。”C学生:“环境教育公共课在重视考试形式的同时,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考核,加强综合考核。”D学生:“在考核方面没必要要求太高,尤其是期末考核,只要让学生培养起来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主动宣传、影响身边的朋友、家人就可以了。”E学生:“可考虑将此课程作为必修课,在考核方式上可与必修课一样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F学生:“环境教育课应作为必修课

33、,考试时闭卷,这样学生才会重视,光是自愿是不行的,人本身就有惰性,没有人督促就很少有人自觉环保。”G学生:“教材的编写,请来点实用的,别动不动就往人文主义和可持续发展上靠。”(三)调查结论与讨论 从上面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辽宁省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状况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教育通识课的开课状况不佳,与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形成反差修读过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环保知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相对较高。我们的调查发现: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修读过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情况不太理想,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修读过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学生获

34、取环境保护知识最主要来源并不是学校课程,而是“电视”、“网络”。究其原因在于环境保护公共课在高校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关教学或研究机构的支撑,来保证环境教育相关课程的有序、有效的开设。另外,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即便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但由于是选修课,未引起学校和学生的充分重视,只是凭着学生的个人喜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实施效果。相比之下,学生对环境教育课程却有强烈的需求,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表达出愿意学习环境教育课程,并认为环境教育课程对于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调查还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将环境教育课程设为公共选修课程,甚至有相当比例

3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环境教育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程。上述的这一落差,应引起高校等相关部门的重视,积极作出调整。另外,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影响环境教育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师资力量、领导重视、资金投入等方面。2.环境教育通识课的课程目标定位有失偏颇环境教育课程目标定位准确,才能确保环境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选用恰当,才能保证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环境情意目标、环境行为目标的重要性,这些是环境教育课程中应该强化的。另外,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要保证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在自己学科教学或是相关的实践课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必须要掌握环境教育的

36、相关教学方法和具备相关的教学能力,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认识到“环境教育方法与能力”对他们的重要性。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目标定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必要去强化师范生“环境教育方法与能力”的培养。3.环境教育通识课的教学方法单一环境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环境知识层面,还必须关照到环境情意和环境行为层面,因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体现这一特点。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课程教授法”仍是广大环境教育课程教师采用率最高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或辩论法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而对角色扮演法、野外考察法的采用率却不高,而这些教学方法却是实施环境教育效果较好的方法。相比之下,学生却更青睐

37、于野外考察这一教学方法,但由于受到经费、人员、时间、安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野外考察法的选用情况必定不太理想。可见,学生青睐的教学方法与教师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必定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环境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在兼顾学生兴趣与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当重视实践类教学方法的选用,进而选择实施环境教育效果最优的教学方法。4.环境教育通识课的教学评价方法偏重结果性评价环境教育评价是整个环境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评价方法选用得当,才能切实考察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明确存在的问题,进而作出相应调整。我们的调查结果发现

38、:考试类(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等)的结果性评价方式是当前多数教师乐于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实施起来方便。而过程性评价方式(如,主题发言、撰写调查报告等)采用率不高,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实地调查等教学方法的采用率低,直接影响到评价方法的选择;二是实施起来较费力费时,而且评价的主观性较结果性评价高。而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评价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观念的形成、行为的改变、实施环境教育能力的培养,因此,环境教育的评价不同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式评价,而应是一种形成性、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具有动态的特征,不能根据一两次考试成绩好坏就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下结论,而是从纵向发展

39、来发现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并按照学生的发展状况,给予及时指导。5.环境教育通识课的师资力量薄弱,能力欠佳教师本身的环境素养以及实施环境教育的能力是制约环境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辽宁省的高师院校目前还没有专门承担环境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机构,相关专业的教师只是凭个人的意愿进行环境教育相关通识课程的申报,而且申报的教师较少,任教环境教育课程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往往闭门造车,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实施起来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难以保证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出:学生对教师的环境教育施教能力不甚满意,认为环境教育教师应着力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方面做出改进。在一定程

40、度上也反映出,当前辽宁省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师资力量和水平均有很大欠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改进、提升。6.环境教育通识课的教材选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和参照。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环境教育公共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不指定教材,而是向学生推荐几本相关的学习参考用书;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选用他人编写的教材,还没有到自主编写教材的阶段,也就是说环境教育课程教师很少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也必定会限制环境教育课程开展的程度。7.环境教育通识课的课外活动过于形式化,收效较小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很多高校都能够有意识地结合“世界地球日”、“环境保护日”、“世界无烟日”

41、等环保日来开展相关的活动。我们的调查显示:曾参与过环境保护课外活动的学生主要参与的活动有“在环保宣传活动中签名”、 “环保宣传活动”、“植树等绿化活动”、“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废旧电池”等活动,这些活动多数都是局限在校园内,很少走出去,活动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从来没有参与过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令人遗憾。另外,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反馈,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这些活动太注重形式,收效甚微,这无疑应引起我们的反思,环境教育活动应如何开展才能保证实施效果。三、改进辽宁省高师院校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现状的对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状况存在诸多问题、不容乐观,亟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予以改进。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尝试从环境教育公共课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环境教育课外活动开展等角度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一)高师院校应加强与规范环境教育类通识课程的设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明确指出:“师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