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评价.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055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安全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关于安全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关于安全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关于安全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关于安全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安全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安全评价.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2002年6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实施 三同时,同时还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2002年1月9日发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提出了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的要求。安全:指不会发生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状态。危险:是指易于受到损害或伤害的一种状态。 事故:是

2、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存在危险物质或能量是构成危险源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存在危险源是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重大危险源: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所造

3、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风险大小可以用风险率来衡量。风险率(R)=事故发生的概率(P)X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构成要素:人员、物资、设备、资金、任务指标,信息。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预防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将工程和系统的安全问题作为

4、一个整体,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明各种状况下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性事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预测和评价,将系统事故降至最低的可接受限度。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危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危险识别是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础。安全评价(也称为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的目的: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实现全过程

5、安全控制,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安全评价的意义: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安全评价的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标准,风险判别指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第一个层次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第二个层次为国务院颁布的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第三个层次为国务院下属各部委颁布的政府规章,第四个层次为省 (自治区、直辖市)、地区 (市)、县等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

6、政府颁布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与安全评价有关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第13号令)。 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按标准的约束性分:一是强制性标准,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二是推荐性标准,例如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按标准的性质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方法标准。风险判别指标(或判别准则)是判别风险大小的依据,是用来衡量系统风险大小以及危险、危害是否可接受的尺度。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

7、将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等四类。安全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2)公正性3)合法性4)针对性安全评价存在的限制因素:评价方法,评价人员的素质和经验。安全评价程序: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缺陷。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遭遇倾向:事故遭遇倾向论是阐述企业工人中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存在着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的一种理论。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理论认为,

8、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核心: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工业伤害事故发生

9、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对企业内部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1)基本原因:管理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或历史原因2)间接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3)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着重于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的深层原因:管理失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基于此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制定的。 能量意外释放论:是美国的安全专家哈登1966年提出的一种事故控制论。能量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人类利用各种形式的能量

10、做功,以实现预定的目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若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若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它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危害分为两类:第一类危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常见的如: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

11、危害。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危险物质或者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原因: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这两个因素是其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分六类。 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

12、为20类,按照职业健康分类分为7类。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科学性:必须以安全科学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

13、关的危险、有害性。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得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要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2)设备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3)设备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4)设备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5)设备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1)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强度(2)设备密封性能是否可靠(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4)设备是否适用。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

14、素:指各种起重作业 (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 (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锅炉的分类:按用途可分为工业锅炉、电站锅炉、船舶锅炉、机车锅炉等;按出口工作压力的大小可分为低压锅炉、中压锅炉、高压锅炉、超高压锅炉、亚临界压力锅炉和超临界压力锅炉。压力容器:在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中规定,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lMPa容积大于或等于25L,且最高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不小于20LMPa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定义为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

15、、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锅炉压力容器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3类 (种)。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形式:泄漏和破裂。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破裂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等现象。承压元件常见的破裂形式: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升降工作平台组成:柱或塔:用来支持平台或箱体;平台:用来载人或设备;底盘:用来支持塔或者柱。进行危险、有害物质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

16、、有害物质分为以下9类:易燃、易爆物质,有害物质,刺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有毒物质,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造成缺氧的物质,麻醉物质,氧化剂。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腐蚀的种类: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工业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分: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轻度危害。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 (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

17、腐蚀品等8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4号令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7类。爆炸性粉尘的危险性表现在:与气体爆炸相比,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均较低,但因其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所以破坏力和损害程度大。爆炸时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可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炭化,造成人员严重烧伤。最初的局部爆炸发生之后,会扬起周围的粉尘,继而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扩大伤害。与气体爆炸相比,易于造成不完全燃烧,从而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爆炸性粉尘形成的必要条件:粉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粉尘的粒度和粒

18、度分布;粉尘的形状与表面状态;粉尘中的水分。爆炸性粉尘爆炸的条件为:可燃性和微粉状态;在空气中(或助燃气体)搅拌,悬浮式流动;达到爆炸极限;存在引火源。工业噪声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温度、湿度的危险、危害表现在:(1)高温、高湿环境会引起中暑,会加速有毒物质吸收,会导致操作失误率升高,易发生事故,低温可引起冻伤。(2)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型转变,甚至引起破裂而引发事故。(3)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4)高温环境可使火灾危险性增大射频辐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表现为:射频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根据易燃液

19、体的贮运特点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3类。甲类:闪点28,乙类:28闪点60,丙类:闪点60。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将易燃液体分为:低闪点液体,闪点18;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高闪点液23。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易燃性产生静电流动扩散性。易燃物品分为: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自燃物品根据氧化反应速度和危险性大小分成一级自燃物品和二级自燃物品。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燃点低,与氧化剂作用易燃易爆,与强酸作用易燃易爆,受摩擦撞击易燃,本身或其燃烧产物有毒,阴燃性。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注意:应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为防止出现漏项,宜按厂址、总平面布置、厂内

20、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生产装置、作业环境等几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安全评价过程:前期准备、划分评价单元、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安全评价、风险控制和安全措施5个阶段。评价单元: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的、确定范围的评价单元。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不仅可以简化评价工作、减少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而且由于能够得出各评价单元危险性 (危害性)的比较概念,避免了以最危险单元的危险性 (

21、危害性)来表征整个系统的危险性 (危害性),夸大整个系统的危险性 (危害性)的可能,从而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降低了采取对策措施所需的安全投入。评价单元划分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2)以装置和物质的特征划分评价单元3)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具体规定划分。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定性安全评价

22、方法: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统计资料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 (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 (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 (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发生

23、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 (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概率风险评价法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较高,能够直接给出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因此便于各系统进行风险程度高低的比较。对于同一个系统,概率风险评价法可以给出发生不同事故的概率、不同事故致因因素的重要度,便于对不同事故的可能性和不同致因因素重要性进行比较。该类评价方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过程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尤其是需要准确地给出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

24、因此该类评价方法不适应基本致因因素不确定或基本致因因素事故概率不能给出的系统伤害 (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该类评价方法适用于系统的事故模型和初值与边值比较确定的评价系统。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 (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评价指数值同时

25、含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两方面的因素,避免了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难以确定的缺点。缺点是,采用的安全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保障设施 (或设备、工艺)的功能重视不够,评价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设施 (或设备、工艺)的修正系数,一般只与设施 (或设备、工艺)的设置条件和覆盖范围有关,而与设施 (或设备、工艺)的功能、优劣等无关。特别是忽略了系统中的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设施 (或设备、工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给定各因素的修正系数后,这些修正系数只是简单地相加或相乘,忽略了各因素之间的重要度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充分性原则: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之前,应准备好

26、充分的资料,供选择评价方法时参考和使用(2)适应性原则:指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适用被评价的系统(3)系统性原则: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与被评价的系统所能提供的安全评价初值和边值条件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4)针对性原则:指所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结果(5)合理性原则:在满足安全评价目的、能够提供所需的安全评价结果的前提下,应该选择计算过程最简单、所需基础数据最少和最容易获取的安全评价方法,使安全评价的工作量和要获得的评价结果都是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选择的步骤:分析被评价系统,收集安全评价方法,分析安全评价方法,明确被评价的系统能够提供的基础数据和资料,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分析能够找

27、出系统的危险性,估计出危险的程度;定量分析可以计算出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率。系统安全分析的具体技术方法:(1)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是一种演绎地表示故障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逻辑关系的逻辑树图。上下层故障事件是结果原因关系,它们用逻辑“与”“或”关系连接。最后形成一棵倒立的树状图形。故障树分析的步骤:资料收集准备、事故树编制、定性定量分析、预防措施制定。(2)事件树分析(ETA)ETA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的决策论。该方法是从原因到结果的归纳分析法。ETA其分析方法是:从一个起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起因事件,

28、坚持分析下去,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其特点是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各事件都要按条件概率来考虑,即后一事件是在前一事件出现的情况下出现的,后一种事件选择某一种可能发展途径的概率是在前一事件做出某种选择的情况下的条件概率。(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PHA应用于系统安全程序计划的初始阶段或形成设计概念的时候。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去辨识系统内原有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事故的危险性等级。安全检查表是PHA分析常用的方法。优点:如果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应用了PHA时,就可以避免在以后因对安全因素考虑不周而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从而能确保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经

29、济效益。(4)安全检查表分析技术(SCL)(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FMEA:是一种归纳分析法,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元件、组件、子系统等进行分析,找出它们所能产生的故障及其类型,查明每种故障对系统的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判明故障的重要度,以便采取措施予以防止和消除。FME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6)安全操作研究(OS)安全操作研究的特点:是由中间的状态参数的偏差开始,分别向下找出原因,向上判明其后果,所以是从中间向两头分析的一种方法安全对策措施是要求设计单位、生产单位、经营单位在建设项目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中采取的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是

30、预防事故和保障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安全的对策措施。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消除, 预防, 减弱, 隔离,连锁,警告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4)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规定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防火、防爆对策措

31、施;电气安全对策措施;机械伤害对策措施;其他安全对策措施 (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等方面);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包括尘、毒、窒息、噪声和振动等有害因素的控制对策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建筑物的朝向应根据当地纬度和夏季主导风向确定(一般夏季主导风向与建筑物长轴线垂直或夹角应大于45)。半封闭建筑物的开口方向,面向全年主导风向,其开口方向与主导风向的夹角不宜大于45。防火、防爆对策措施的原则: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取代或控制用量,加强密闭,通风排气,惰性化,消除、控制引火源,有效监控,及时处理考虑安全连锁防爆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系统的构成可以选用有触点的继电器,

32、也可以选用无触点的回路,但必须保证动作可靠。信号报警接点可利用仪表的内藏接点,也可以单独设置报警单元。自动保护 (连锁)用接点,重要场合宜与信号接点分开,单独设置故障检出。连锁系统动作后应有征兆报警设施。重要场合,连锁故障检查器可设2个或2个以上,以确保其可靠性。机械通风的进风口位置的要求: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比较清洁的地点,应尽量在排风口上风侧(指全年主导风向),且应低于排风口,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低2m,降温用的进风口,宜设置在北墙外。机械通风的排风方式的要求:放散的可燃气体较空气轻时,宜从上部排放放散的可燃气体较空气重时,宜从上、下部同时排出,但气体温度较高或受到散热影响产生气流上升时

33、,宜从上部排出当挥发性物质蒸发后,被周围空气冷却下沉或经常有挥发性物质洒落到地面时,应从上、下部同时排出。有可燃气体的生产车间,应设事故排风装置。正压通风就是使控制室内的空气压略大于室外空气压。 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的报警系统应设在生产装置的控制室内,设计注意:(1)可燃气体或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报警仪的质量、防爆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2)必须正确确定监测报警仪的检测点(3)检测器和报警器等的选用和安装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生产及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1)合理布置有爆炸危险的厂房2

34、)采用耐火、耐爆结构3)设置必要的泄压面积4)设置防爆墙、防爆门、防爆窗5)不发火地面6)露天生产场所内建筑物的防爆7)排水管网的防爆8)防火间距9)安全疏散设施及安全疏散距离。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的措施: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2)漏电保护3)绝缘4)电气隔离5)安全电压6)屏护和安全距离直流电源采用低于120V的电源。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区: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

35、体混合物的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区: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火灾危险环境分区: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中,一般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125;若沉积厚度在5mm以下时,应低于引燃温度75,或不超过引燃温度的2/3

36、。10KV及其以下的架空线路,不得跨越爆炸危险环境;当架空线路与爆炸危险环境邻近时,其间距离不得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电气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2)隔离和间距3)消除引燃源4)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防静电对策措施:工艺控制,泄漏,中和,屏蔽,综合措施,其他措施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设计与制造的本质安全措施:1)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消除或减弱危险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消除或减弱危险: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2)限制机械应力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4)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

37、统的危险7)预防电的危险。操纵(控制)器的安全人机学要求:1)操纵器的表面特征2)操纵力和行程3)操纵器的布置4)操纵器的功能5)操纵方向与系统过程的协调6)防止附加风险。 显示器的安全人机工程学要求:1)显示信息的形式2)显示器的布置3)显示器的数量4)危险信号和报警装置。 工作位置的安全性:1)工作空间2)工作台面3)座椅装置4)良好的视野5)高处作业位置6)工作环境。 操作姿势的安全要求:1)负载限度2)工作节奏3)作业姿势4)提供必要的支承5)保持平衡。 锅炉三大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安全标志的分类: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 使用安全标志应遵守的原则:1)醒

38、目清晰2)简单易辨3)易懂易记: 标志应满足的要求:1)含义明确无误2)内容具体且有针对性3)标志的设置位置4)标志应清晰持久。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取得评价结论的一般的工作步骤:1)收集与评价相关的技术与管理资料2)按评价方法从现场获得与各评价单元相关的基础数据3)经数据处理对照相应评价方法的评价标准得到各单元评价结果4)综合单元评价结果整合成单元评价小结5)各单元评价小结整合成评价结论。评价结果:是指子系统或单元的各评价要素通过检查、检测、检验、分析、判断、计算、

39、评价,汇总后得到的结果;评价结论:是对整个被评价系统进行安全状况综合评判的结果,是评价结果的综合。 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客观公正、观点明确,清晰准确。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评价结论分析,评价结果归类及垂要性判断,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安全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结果分析(1)辨识结果分析(2)评价结果分析(3)控制结果分析;2)评价结论(1)评价对象是否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要求。(2)评价对象在采取所要求的安全对策措施后达到的安全程度。(3)根据安全评价结果,做出可接受程度的结论。3)持续改进方向(1)对受条件限制而遗留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向和措施建议。(2)对于评价结果可接受的项目,还应进

40、一步提出要重点防范的危险、危害因素;对于评价结果不可接受的项目,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列出不可接受的充足理由。(3)提出保持现有安全水平的要求(4)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的建议(5)其他建设性的建议和希望。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物质的危险特性和数量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并就物质的危害特性分别对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作了生产场所和贮存区临界量的规定。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

41、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贮

42、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重大危险源分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重大危险源的类别: 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第一类压力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及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换热容器和分离容器属于。第二类压力容器: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容器,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搪玻璃压力容器。第三类压力容器:1、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中压容器或设计压力

43、与容积的乘积大于等于0.2MPam3的低压容器;2、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其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等于0.5MPam3的中压反应容器或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等于10MPam3的中压储存容器;3、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4、高压容器。易燃介质:指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10%,或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之差20%的气体,如甲烷、乙烯、乙烷、氯甲烷、环氧乙烷、丙烯、甲烷等。按设计压力分:低压容器0.1p1.6MPa, 中压容器:1.6p10MPa;高压容器:10p100MPa;超高压容器:P100MPa。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的组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重大危险源

44、的安全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重大危险源的监察。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的内容:(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5)风险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

45、位应当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和评估结论等。安全评估报告应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预评价在时间上具有超前性,安全现状评价在整个项目上具有全面的现实性,安全专项评鉴在技术上有较强的针对性,安全验收评价在项目的可行性上具有较强的客

46、观性。2.根据项目或系统生命周期和安全评价的目的,安全评价分为四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3.(1)安全预评价是指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部位、种类和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的一种评价。 (2)安全验收评价是指建设项目竣工、是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项目、装置的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兵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的一种评价。 (3)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指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安全状况进

47、行的一种安全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应诉兵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专项安全评价是指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工艺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一种安全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及建议。4. 所谓分析是指对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存在的危险因素或者有害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有检查表综合评价法、优良可劣评价法、故障类别影响致命度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指数法、评点法等。 5. 安全评价原理:相关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 6. 常用的类推原理:平衡推算法、代替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抽

48、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概率推算法。 7. 惯性: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其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行称为惯性。 8. 安全评价特点: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和针对性。9.1996年的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下列6类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1)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2)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3)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4)大量生产或使用级危害程度、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6)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10.各类安全评价之间的关系。安全检查同时投入同时设计安全论证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及安全生产监督评价流程见下图安全生产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