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107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 密 级: 学校代码:10075 分 类 号: 学 号:20101538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学位申请人: 王现忠 指导教师: 孟世恩 教授 学科专业: 图书馆学 学位类别: 管理学硕士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答辩日期: 二?一三年六月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U.D.C: NO: 20101538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ManagementResearch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Under the Ne

2、w Media EnvironmentCandidate: Wang Xianzhong Supervisor: Prof.Meng Shie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ty: Library Science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June, 2013 摘 要摘 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人类知识和信息的传承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

3、集散地的作用受到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新媒体的广泛普及,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如何转换服务理念,将新媒体为自己所用,优化信息服务流程,丰富信息服务手段,从而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然后界定了新媒体概念、形式、并分析了新媒体特点和介绍了当前新媒体的发展状况。随后,从信息传播的视角审视了图书馆信息服务,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及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举措。发挥网

4、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作用,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利用新媒体,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本文通过信息传播相关理论及新媒体的引入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图书馆相关理论建设及实践发展。关键词 新媒体 图书馆 信息服务IAbstract Abstract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s a basic work in the library. It plays a huge role is the transmission of huma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

5、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day, the role of a library as an information hub of knowledge is facing a huge challenge. Especially with the widespread popularity of online media and mobile media, the channels to obtai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

6、n have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In this context, an important issue is placed in front of libraries: how to convert service concept, to make use of the new media, to optimize information service processes and to enrich information service means so that the librarys information services can be full o

7、f new vigor and vitality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methods, and reviews the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t then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format of new media, and 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Subsequently, it examines the Library

8、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fro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erspectiv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e and exposed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situation, together with th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the paper proposes targeted measures

9、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 research on introduction of new media,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related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Keywords New Media Library Informat

10、ion ServicesII目 录 目 录 第 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2 1.3 研究方法3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3 第 2章 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状况5 2.1 新媒体的概念 5 2.2 新媒体的形式 6 2.3 新媒体的特点 6 2.3.1 超时空性和多元化 6 2.3.2 交互性和分众化. 7 2.4 新媒体之网络新媒体发展状况8 2.4.1 基于 web2.0的网络媒体 8 2.4.2 SNS 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 9 2.4.3 自媒体的发展 博客与微博 10 2.5 新媒体之移动新媒体发展状况 11 2.5.1 智能手机媒体 11 2.5.2 平板

11、电脑12 2.5.3 电子阅读器. 12 第 3章 图书馆信息服务及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14 3.1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概念及形式 14 3.1.1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概念14 3.1.2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形式14 3.2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 15 3.2.1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模式 15 3.2.2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模式. 15III目 录 3.2.3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 16 第 4章 新媒体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影响与现状 18 4.1 网络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 18 4.1.1 网络媒体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18 4.1.2 网络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

12、现状 19 4.2 移动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 20 4.2.1 移动媒体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20 4.2.2 移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现状 20 第 5章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3 5.1 利用新媒体进行图书馆信息服务较为滞后. 23 5.2 信息服务人才短缺且服务理念陈旧. 23 5.3 图书馆信息资源合作共享不足 24 第 6章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举措. 26 6.1 拓展新媒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26 6.1.1 网络媒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26 6.1.2 移动手机媒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27 6.2 提高图书馆员的专

13、业化素质. 29 6.3 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的服务理念. 29 6.4 优化信息资源结构,实现资源共享. 30 6.5 搭建图书馆的网络实时交流平台31 总 结33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7IV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前,国家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极大促进了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的开展,使得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升。在建设知识型、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全民阅读热情也空前高涨,阅读已经成为国民生活当中很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阅读活动,对全民阅读起到了推动、引导的重要作用

14、。 著名传播学家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对媒介的评价有两句名言,一是媒介即讯息,其核心意义指的是,媒介本身的意义往往远远高于其传播的信息。这是因为每一次新媒体的变革与出现,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会秩序的重建。另外,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像是人体器官的某一部分的延伸,广播延伸了人的听力,像是装上了顺风耳,而电视则是延伸了人的视觉和听觉。这两句话的意思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媒介的出现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乃至会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力,特别是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载体也由传统的书籍、报刊向着

15、快捷、便利的电子阅读器、互联网、手机等新载体转变。新媒体的产生也带来了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变,人们主动、双向获取信息取代了传统的单向、被动的接受信息。而那些打破了时空限制、便捷、互动性强的信息载体,更是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获取方式和信息检索的主要渠道。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载体,作为书籍、报刊等传统载体的延续,实现了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它不仅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内容,也改变了以往只能在书本、报刊、电视机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新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增强了信息的吸引力,激发了人们的获取需求。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信息利用的价值提升,影响和改变着当代社会生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图书馆传递知识信息和传承

16、文明的重要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工作已严重滞后,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的日益增长的需求。1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从新媒体的概念、形式、特点出发,引入传播学中信息传播相关理论,从新媒体应用角度去探讨信息服务,拓宽了有关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的理论视角,系统地阐明新媒体在信息服务中应用现状,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不足,并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将典型新媒体进行引入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新媒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昀终充实图书馆服务的相关理论。 本课题的重要意义在于,尝试将新媒体的应用引入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中来,从而为新媒体在真正意

17、义上为图书馆所用产生一些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 首先,对于图书馆而言,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之快给图书馆这种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使图书馆认识到新媒体对于信息服务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如何完善自身的服务,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用户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第二,对读者或者说用户而言,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传递信息的快捷性,使得用户跟图书馆之间超越时空界限,用户可以利用手中的新媒体随地随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服务。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给图书馆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使得二者之间的没有界限,与此同时,用户也可以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员,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完善图书馆馆藏

18、建设,还可以充分利用用户讨论组,让有专长知识的用户为其他用户提供信息来源。 第三,就信息内容本身而言,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展示往往是立体的、是丰富的,图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展现方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要。 第四,就服务本质而言,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信息服务的被动,只有用户找到图书馆之后,才会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是被动的、是单向的、是分散。在新媒体应用到图书馆信息服务后,可以通过用户订制为读者主动推送服务,可以通过微博,建立讨论组,粉丝圈,实现信息的分享和传播。 当前,新媒体的服务内容和方式逐步走向完善。可以说,新媒体给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发展契机,这一环境必须得得到现代图

19、书馆重新认识和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还有通过分析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介和移动通讯媒介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第 1 章 绪论 1.3 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本文以历史为纵向线索,主要通过查找英文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新媒体及其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进行研究。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是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对新媒体的研究以及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来形成论文的主题概念并形成论文观点。 比较研究: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昀常用的思维方法。本文横向上

20、通过对 国内外不同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和信息模式加以比较,纵向上对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服务方式加以分析对比。 多学科理论的结合法:本文中结合了传播学、图书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成果。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各大数据库的检索来调查和分析国内外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的分布和概况。首先对中文文献检索是以“信息”“图书馆”作为并列关系的关键字检索词,检索时间年限在 2004-2013 年的时间段,通过对国内昀大昀完善收录文献昀多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出结果,截止到 2013 年 3 月18日,通过去重和剔除与研究完全没有关系的论

21、文,共计 14123篇;通过检索英文关键字“information”和“library”作为并列关系的关键字检索词,进入Pro Quest Education Journals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与关键词相关文献 592 篇。其中中文各年代发表的论文有,2003 年 1158 篇、2004 年 1194 篇、2005 年 1330 篇、2006 年 1476 篇、2007 年1534 篇、2008 年 1669 篇、2009 年 1666 篇、2010 年 1758 篇、2011 年 1521 篇、2012年 1454篇、2013年 63篇。 有关图书馆信息研究的论文数量在Pro Quest

22、Education Journals中年代分布为2003年-2006 年 71篇、 2006年-2009 年 356篇、 2009年-2013 年 245篇。 尽管只是对某一数据库一个时间段的量化分析,但是所选用的样本有非常高的代表性。通过显示出来的数据和每年的分布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发展的趋势,那就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研究越来越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3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书馆信息服务不断改变,不断变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说明图书馆实际现状与相关领域研究是成正比的,同时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文献涉及到领域比较多,但是有几个方面是被相关领域学者特别

23、关注和关心的,比如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的范围的改变是否对信息服务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产生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改变、信息服务方式多元化,信息服务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影响等等。 新媒体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目共睹,无论是在信息传输领域还是在传播媒介、信息领域,无论是在社会学领域还是在公共服务研究领域,甚至是政治研究领域都被格外的关注。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以“新媒体”“图书馆”作为并列的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共计得到相关研究文献 4122篇,在国外的Pro Quest Education Journals数据库中以“New Media”和“library”作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发现,共得

24、到有关的文献资料 3163 篇。 通过年度的纵向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相关领域研究的热度,仍然以刚才的关键词检索为例,以“新媒体” “图书馆”并列检索篇名,在 2007年有一篇相关研究,2008年有 2篇,2009年 3篇,进入 2010年之后相关研究突飞猛进,2010年 7篇、2011年 8篇,到了 2012年就变成了 23篇,可见其热度也是与新媒体自身的发展轨迹一致。 2007 年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刚刚出现,2012 年的时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趋于普及,对人们生活以及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因此,这些文章的研究也从相关预测到概念分析,再到涉及愈发细节的方方面面:传播效果、

25、传播途径、文化教育等等。 2010 年之前,新媒体真正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还非常少,因此 2010 年的相关研究都是停留在概念等理论层面,2010年之后,随着移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交汇融合,很过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移动图书馆平台建设,真正实现了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接,丰富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同时更是在根本上革新了服务的模式和理念。与此同时,2010年之后的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仅仅相关研究数量增多,研究的内容也更丰富、更细致、更深入。 但总的来说,国内对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整体上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新媒体本质上属于传播学学科,图书馆学在研究上多

26、停留在服务研究的表层,难以深入到本质传播过程和传播影响力上来。特别是对新媒体的特性、概念、以及在图书馆领域发生的传播变化和折射,研究都不够深入,相对浅层次。4第 2 章 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状况 第 2 章 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状况 2.1 新媒体的概念 学者们之所以对新媒体这一概念争论不休,是因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究竟什么是新媒体,我们先要探究清楚什么是媒体。广义上说,媒体就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狭义上的媒体指的就是大众传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事实上,每当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形式出现,相对于之前的媒体而言都可以称为新媒体,比方说,当广播第一次出现时,相对于之前的报纸、杂志纸

27、质媒体,通过电流信号传播的广播就是新媒体,影音结合的电视的出现,相对于广播也是新媒体,因此,新媒体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变革而产生的。 新媒体这个名词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人 P?戈尔德马是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在 1967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到“new media”这个单词。之后,随着电视在美国家庭的广受欢迎和普及,电视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新媒体这个词,很快在美国得以普及。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媒体”成为西方社会学者在研究传播领域常常被提到的词。 新媒体发展到今天,究竟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界定?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

28、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虽然没有形成统一而又确切的定义或者概念,但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学科的研究领域,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有的学者从新媒体传播的特征的角度分析,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以数字信号的实时传递为技术基础,通过传统媒体与信息科技产品的技术嫁接而衍生,以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为主要传播类型的媒体群。 传播学学者从新媒体传播的特征以及传播方式出发,社会学学者则从媒体对社会影响出发, 信息学学者多从技术层面出发,因此对于新媒体的概念一直未有统一的定论。 笔者则认为新媒体的定义是: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的不同,新媒体是以计算机或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从载体本质上看,新媒体是数字

29、化的,从传播特征上来看,新媒体是一种互动媒体,这一点是有别于传统媒体,在传播路径上,新媒体是超时空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郑成铭等: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年5 月5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2 新媒体的形式因为新媒体概念界定上的模糊,新媒体的形式也是一直被广泛讨论的。有的人认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是新媒体,有的人认为博客、微博、优酷视频播放、百度百科等等是新媒体。 目前,笔者比较接受的新媒体定义是是以计算机或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 笔者比较认可的新媒体主要是: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可以联

30、网、可以进行信息互动的硬件设备。 而层出不穷的应用程序则是新媒体的在信息传播过程的实现形式,比如博客、微博、SNS社交网络、RSS信息推送、搜索引擎、维基百科等等,都是新媒体层出不穷的应用方式。 但如果从网络接入来说,有可以分为互联网新媒体(以个人电脑、笔记本为主,通过接入 万维网)和移动无线网络的新媒体(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为主,通过接受 2G、3G、wifi 网络)。 2.3 新媒体的特点 2.3.1 超时空性和多元化 新媒体的超时空性,主要体现在不再像传统媒体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和局限,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广播、电视的之间的界限。 首先,消解了时间上的局

31、限。图书、报纸、期刊杂志、广播节目、电视节目都受时间限制。作为图书、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它们从选题策划到印刷到销售到读者手中,需要经历时间,即便是日报,人们读到的昀新消息也是不能超越时空限制。但是作为手持终端的新媒体来说,发生的事情可以第一时间被发布,甚至是随时随地的直播。对于广播和电视来说,尽管可以实现现场直播,但是新闻播报完、节目演完,信息是不可逆的。而作为新媒体来说,可以随时把播过的节目通过时间条拉回去从新播放,实现了信息时效的可逆性。 其次,新媒体让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在拉斯韦尔的 5W传播模式中,信息是传播者通过媒介来传播给信息接受者,也就

32、是受众的。但是新媒体出现后,很多社会热点信息不再是由昀为意见领袖的传统媒体将6第 2 章 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状况 信息直接灌输给大众了,因为伴随新媒体技术而来的自媒体(博客、微博、社交网站、论坛发帖等等)使得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新媒体的出现,动摇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权威性,使每一个大众都能参与到社会信息的传播中,对社会民主进步产生了十分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革命。 第三,超地域性。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受地域限制十分明显,报纸的发行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广播和电视的信号传播也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但是新媒体确实依托万维网、移动无线信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

33、,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世界各地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冲浪。 新媒体的多元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来源的多元性、信息种类的丰富性、信息内容的海量性。在我国,尽管媒体开始不断走向市场化,但是昀为政府耳目喉舌的根本性质并没有改变,报刊、电视、广播所传播的信息都是经过把关人(编辑)筛选和编辑后才传播给受众的。但是新媒体就不同了,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控制和垄断,甚至现在传统媒体所播报的信息多是从网络由来。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连接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正是由于信息来源的多元性、信息传播速度的快捷、信息传播设备

34、的便携,信息展示的多媒体等特点,新媒体让各种不可能成为可能,把信息利用做到了昀大化,用户也充分享受到信息带来的乐趣和价值。 2.3.2 交互性和分众化 在拉斯韦尔著名的 5W信息传播模式中,传播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播给受众之后,传播效果特别是受众的反馈是不能及时反馈过来的,作为报纸、杂志来说信息反馈是要读者来信来电的性质,电视节目也不例外。但在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特别是 web2.0时代,信息的交互和反馈确实随时都在进行中的,无论是对一个话题的讨论,还是对一个节目评价,都是可以随时沟通与反馈的。 新媒体信息的交互性使得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受众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信息,成为主动浏览

35、并且可通过搜索引擎来主动获取信息,传播者和受众在信息不断地交互中角色在不断变换,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得到了加强,受众不仅仅成为信息媒体的一部分充分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信息选择的主动性。7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虽然新媒体的信息是海量的,但同时更是分众化的、个性化的。尽管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都被统称为大众传媒媒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媒介也开始通过对信息的分类和梳理开始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小众化。以电视为例,从一套节目发展为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语种、不同兴趣等等越来越多的专业化的频道。 新媒体信息的海量化并没有影响其分众性和专业性。用户

36、可以根据不同的标签为自己订阅个性化信息服务,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圈子将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个体召集起来,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小众的阅读俱乐部、论坛、沙龙等等。 新媒体的分众化和专业化也会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兴趣化等特点,注重用户的个人需求和使用体验,不断满足有不同需求的个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2.4 新媒体之网络新媒体发展状况 当下,网络媒体和无线网络越来越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13年 1月 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 2012年 12月底,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 5.64亿,在这一

37、年里,新增的网民人数共计 5090 万人,全国互联网的普及率高达 42.1%,与 2011年年底相比,提升了 3.8%。从以上几个数据上看,增速迅速。 此外,调查的数据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用户高达 4.2亿,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电脑网络用户的增长速度。 网民数量每年的高速增长,说明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不仅仅再是查找信息、娱乐等,现代化的办公、网购、交手机费燃气电费等等无不需要网络的支持,网络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同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2.4.1 基于 web2.0 的网络媒体 在 Web1.0 模式下,用户所获得的信息依旧是用网站把关人发布的,尽管信息传播方式上有了重大的革新,但是用

38、户依旧是被动的接受。在 Web2.0 模式下,其重大意义在于信息的交互性,用户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自己也成为媒体发布信息。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发布信息、分享信息,成为一个自传播媒体。 基于 Web2. 0网络媒体的应用主要分为五类: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EB/OL.URL/0.htm8第 2 章 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状况 1.是由博客以及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博客或者微博就好像是个人电视台或者通讯社,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信息、分享别人的信息。 2. RSS信息推送,是一种用户共享信息和其他网页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通过用户订阅相关兴趣内

39、容, 及时主动为用户推送信息。 3.即使通讯,以 为代表的即使通讯工具风靡数亿用户,现在随着无线网络和手持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手机微信成为新的即使通讯的宠儿,将文字变成声音通过手机无线网络进行交流。 4.视频网站,以土豆、优酷等应用为主,主要是以个人视频、音频的发布与订阅。 5.百科全书,以百度知道、维基百科昀为著名 。通过词条,由世界各地用户自行添加和编辑完善信息。 6.SNS 社交网站,以脸谱网、校内网、 空间等昀为著名。以交友为目的的社交网络通过人脉关系的搭建,信息以几何式速度传播。 2.4.2 SNS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SNS被称为社交网络,是根据著名的六度理论建立,所谓的六度理论是哈佛

40、著名心理学教授在 Stanley Milgram 19331984 在 1967 年提出来的,意思说昀多需要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由此六度交友的理念由此而来。社交网站利用的就是六度空间理论,SNS 有三层含义,即社会交往软件(Social Network Service Software) ;社会交往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社会交往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 广义上 SNS 包含了这三种意义。但我们通常所说 SNS 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通过一个人脉关系的不断叠加,越来越多人的人脉关系网交织在一

41、起,一个信息通过用户的发布就传递到他所有的人脉关系中,其朋友再将这条信息传播通过发布或者分享再传播给他的人脉关系网,这样周而复始,一条信息在社交网站中就会以几何式的类似于病毒一样进行不断地复制不断地传播,而且是越传播越快,越传播范围越广。前几年风靡全中国的偷菜游戏,就是社交网站昀成功的传播范例。 近年来,社交网站由于深受用户喜爱,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世界范围内昀著名的脸谱网(Facebook),2012 年 10 月,Facebook 在世界范围内的活跃用户已超过 10 亿,中杨建永等.关于图书馆社交网络Lib-SNS构建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59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的

42、腾讯旗下,用 绑定的 Qzone 作为社交网络在中国拥有几亿的用户。 图书馆信息服务也应该要注重对社交网络的利用。特别是新书推荐、活动推广、新数据库的应用等等,通过社交网站可以快速让用户分享这些信息,同时,图书馆也可以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可以建立不同个性标签的兴趣小组,既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使用户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2.4.3 自媒体的发展 博客与微博自媒体是指具有私人性、自主性、平民性的传播者通过现代化、网络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或特定个体传递关于他们自己信息的新媒体。按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自媒体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有别于由专

43、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因此有其独特的地方。 Blog 博客 是“Web Log网络日志 ”的缩写,利用这个新媒体,任何人都可以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就像电子邮件的使用一样简单易用,它可以充分利用动态更新、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的功能,在上网过程中,选择和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和资源,同时,也可以将个人的生活信息、工作信息、学习等相关信息予以记录和发布,使自己的表达欲望在这一平台得以宣泄,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结识和汇聚朋友,可以进行深度交流沟通。RSS技术在博客中得到了广泛采用。对用户来说,可以通过 RSS对博客相关标签和相关兴趣

44、、相关关键词的订阅,就可以主动为用户推送这位博主的新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博文的推荐。博客用户通过 RSS可以使自己发布的文章易于被搜索引擎工具挖掘到,对知识管理和创新而言,博客提供了新的形式和手段。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化称为,它是一个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间可以分享想要表达的各种信息,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圈。微博内容限定在 140个字符,这就要求信息内容必须是精炼的、有效的、一目了然的,其对字数的限定,在某种意义上方便了手机用户随时随地发送,另外也提高了信息内容的有效性,去除了不必要的噪音干扰,有效提高了信息的传播。 当然微博也可以发布

45、图片,分享视频等。微博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推特是世界上昀早更是昀受欢迎注册人数昀多的微博,在 2009 年 810第 2 章 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状况 月,国内三大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在中国首次推出微博服务,被称为新浪微博,短短几年时间,到 2013年 1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 3.9亿,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2.5 新媒体之移动新媒体发展状况 2.5.1 智能手机媒体智能手机主要是区别“功能手机”而言的,早期的功能手机主要有通话、短信息、简单的游戏、闹钟、计算器等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是通过芯片在出厂之前就安装到用户手机上的,用户既不可以删除也不能安装其他的工具。诺基亚为智

46、能手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塞班 40系统和塞班 60系统是智能手机的雏形,顾客通过手机自带的 jawa 系统,下载安装应用程序到手机,但是此时的手机计算速度缓慢,不能后台运作,不能多程序同时工作,界面不够友好等等。现在我们手中的触屏手机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像电脑上有系统一样,手机通过 ios 系统、安卓系统或者 windows 这些独立的操作系统,实现对手机的桌面式管理,客户可以通过访问互联网或者通过数据传输自行下载和安装各种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像在电脑上一样多程序同时工作,界面更友好,使用感受跟优越。此外,随着 万维网跟手机移动无线网络之间的交汇融合,手机可以像电脑一样轻松访问互联网,浏览互联网网页、视频等,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智能手机,在功能上成为一台袖珍版的个人电脑。受 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 4.2 亿,年增长率达 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 69.3%上升至 74.5%,其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我国手机网民已成为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像智能手机这样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力量不容忽视,同时其在我国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我国手机网民快速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