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221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word】 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word】 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word】 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word】 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科研理论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因素初探张日(大同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建审科037005)【摘要1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实际推广应用出发,阐述了制约该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其成因和解决的办法.f关键词】制约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因素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以下简称为远程监控系统)为:对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消防安全管理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和管理,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发送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为公安消防部门提供查询,并为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自动报警等基础消防

2、设施实时监控,接收联网单位火警信号并上报,防火巡查监督,消防地理信息收集和反馈等,在提高火灾报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强化消防部队应对火灾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增强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夯实社会消防安全基础,提高消防监督执法效能,优化社会消防资源配置以及完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方面相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着突出的不可替代性.2,目前我田城市消防我国城市消防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研究起步于2O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多年研究和规划,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并被作为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强警的个重要的技术,明确写入了”公安部2006年工作要点”,编

3、入了公安部十一五”消防科技发展规划.但就目前形势来看,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推广普及工作存在较大阻力,主要表现在:系统推行力度不大,联网单位数量少,难以体现系统提高社会单位整体防控火灾水平的效果;远程监控系统功能不完善;中介机构监管缺乏管理标准,恶性竞争,垄断经营现象时有发生;联网用户与运营商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等民事纠纷层出不穷;联网用户运用远程监控系统提供的平台,实旋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到位以及部分单位存在抵触情绪等.3,制约远程监控系统普及推广的主要因素3.1通讯协议没有完全开放和统一,滋生管理,维护,更新难题.通讯协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息传输的”法则”,自动报警系统之间及自动报警系统与远程监

4、控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通讯协议格式,就不能实现组件间乃至更为广义的信息交互,更无法谈及扩展,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1.1社会单位使用的火灾自动报警主机种类繁多,对外物理接口,通讯协议格式和内容等都存在差异,造成部分地区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挑食”,只能接入部分厂家的部分产品,有的甚至还要联网用户购买附属设备才能连接.3.1.2部分单位同时运行两台或多台消防报警主机,且通讯协议基本不一致.能否管理,监控好这些不同厂家,不同年代,不同类型而且各自独立的消防报警系统,关系到能否全面掌握单位基本火灾信息,避免出现监控死角的重要一环.3.1.3远程监控的性质功能决定了该系统广域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即国家

5、,省,市三级消防部门可以根据权限划分,对不同区域,不同范围的单位实施监控和查阅,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议标准,使这一切难以实现.3.1_4部分城市普遍存在多个运营商设置多个远程监控指挥中心,不同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的社会单位之间,无法充分共享社会信息,资源.3.2系统研发起步晚,存在先天性技术壁垒.远程监控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在我国尚属前沿,各类系统研发及生产单位为了抢夺市场,均为自主研发和生产,产品技术含量差异大,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与先进技术同步,系统的封闭性和相对独立性造成系统功能扩展艰难,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3.3系统拓展功能及管理服务内容单一.成熟的功能和服务还只是体现在及时报警,有效处置火灾等传

6、统的报警监控功能上,而在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营率和完好率,提高社会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公安消防部门动态管理,精确监管能力等方面,效果还不够突出.1423.4系统联网费用较大,部分单位无力承担.系统研发的”自我封闭”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技术,资源的浪费和产品开发成本,运营商联网费用,维护费用偏高,部分地区存在行政干预,强制中介的现象,变相指定运营商,多收费,乱收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3.5推广宣传工作不到位.相当一部分重点单位负责人缺乏对推广远程监控系统的认识,缺乏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普遍不懂网络基础知识,导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些最终受益者,加入联网系统的主动性不足4,应

7、对措施和解决办法.4.1严把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消防审核,验收关.建设单位要切实按照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要求,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验收,严格把好系统功能,安装,协议关,并依照公安部推进和规范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将设计图纸资料,消防产品资料报送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审查,竣工之后报请当地公安消防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4.2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自动报警和自动消防设施的监督检查.消防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新标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新安装或新改造的前端设备形式的监督检查,凡是不具备与全省统一

8、平台互连功能的一律责令不得使用并限期改正.4.3完善与统一消防报警信息传输网络通讯协议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国内技术相对先进,产品性能相对可靠的生产企业参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报警传输网络通讯协议的制订,并作为国标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的补充和细化,逐步实现消防报警主机统一,开放的通讯协议标准,使国内火灾自动报警产业的发展与远程监控系统的推广得到合理的衔接,过渡和更新,保证更多联网用户消防远程监控信息数据传输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及准确性.4.4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服务中介机构行为国家相关部门要建立针对城市消防远程监控运营等消防中介机构的法制管理体系,法定消防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资质,资金,

9、场地,人员,仪器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等准入条件,规范中介机构的职业行为,明确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遵循的执业准则和技术标准,进一步强化中介机构的社会消防培训,确保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和消防技术服务执业资格制度的落实,提高消防远程监控行业消防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明确相应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明确应禁止的行为和应负的法律责任,对存在无证从事消防技术中介服务,严重违反执业准则和技术标准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营造规范的管理和法制环境.4.5进一步拓展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服务多元化,多样化.各厂商,运营商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国内远程监控系统功能单一的缺点,积极开发新功能,新平台,逐步将单位消防

10、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建立消防档案,制作灭火预案,网上消防安全培训和隐患登记整改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功能范畴,并通过对本地区或某单位众多日常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消防机构和联网用户提供近一段时间内本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等参考信息,帮助判断社会和单位的消防安全近况,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同时还可以向各个联网单位提供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消防常识乃至消防产品信息等援助,促进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4.6完善行业监督机制,强化中介机构的服务意识.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中介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清楚的认识到其提供服务的行业宗旨,而非对联网用户的监督,管理,充分挖掘行业潜能,更好,

11、更方便,更快捷地为联网用户,申请入网用户提供平台,协助重点单位消防管理人员分忧解难,从点滴做起推广透明化的服务,使运营方的工作和成效看得到,摸得着,博得联网用户的肯定和认可.科研理论浅谈数字化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麦璐惠子(贵州省图书馆贵州贵阳550001)【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图书馆的工作模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转变和创新.关键词1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的汇聚地,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加工,整理,存储和传播,让读者可以随时得到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信息.为个人和社会群体提供了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一个桥梁.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当

12、今知识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地,是整个社会文化普及与文明传播的重要基础,而在我国,由于地域的限制,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对图书馆认识程度的不够充分等各种原因,地方公共图书馆大多数如藏书楼一般,工作仍然以收集整理和编辑信息文献为主,纸质资源仍是馆藏的主要内容.服务模式依旧是坐等读者上门,通过柜台借阅等方式,依据读者的需要,被动地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而对于读者来说,也只能根据地域,时间和馆藏量等因素的限制,被动的接收当地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文献信息知识,这种双向的被动已经成为图书馆沿袭传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服务模式.但随着现在社会奏的不断加快,信息知识成几何速度增长,也就使读者不愿意选择这种被

13、动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而更愿意接受网络的快速便捷,或是去书店获取更新更快的知识.这些获取方式能吸引读者,是因为它们能通过更快的途径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知识信息.更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提供读者所需,才能受到读者的青睐.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就要立足于”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基本思想,才能得到突破和不断地发展,”读者第一”己成为图书馆最基本的一个服务宗旨.一,转变服务观念在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中,读者是图书馆产生的必要条件,也是图书馆形成的最初因素和根源,现代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性的服务机构,就必须以藏书为中心向为读者服务为中心转变.图书馆不仅要依托于自身藏书量大,文献信息知识较为全面的优势来吸引读

14、者,更是将”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服务理念深化,让丰富的馆藏与读者需求形成直接的联系,与读者形成合作性的伙伴关系.并利用便捷的网络,通讯等工具,形成数字化的工作模式,打破时间,地理等因素的障碍,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服务.如现在兴起的”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围墙图书馆”等图书馆概念,都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图书馆模式,它们强调其文献信息资料是以电子形式存储和利用,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为读者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并实时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读者无需到图书馆,也可以访问和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超出了原来意义上的馆藏和读者到访量等硬性指标.让读者更

15、方便的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门类,多功能的信息服务.二,数字化的服务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文献信息的处理方式,存储方式以及服务方式.图书馆已从单纯的藏书管理和目录中心,逐步转变成提供科技文化信息的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科学教育中心.使图书馆的工作模式从以收藏为主向为读者服务为主转变.图书馆信息资源处理,包括传统的采编分编,流通阅览,情报检索等服务,都可以依据于现在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其基本方式将是人机结合.通过快捷的网络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从采访订购,到入库管理及借还处理,都可以通过网络形成实时的信息,供馆员实时操

16、作,使用和查询.现在开架式的借阅服务,以及通过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为媒介的检索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增强,不仅大大减少图书馆传统查询的业务量,最大限度的避免漏检,误检的问题.对于读者来说,也让他们能更方便快捷的自主查询,借阅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并通过网络提前预约,电话续借等方式,使读者对图书,期刊的借还方式更为灵活,从而大大提高读者的参与积极性.而2009年9月25日贵州省图书馆开通的贵州数字图书馆,更是将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把各种相关联的电子信息及电子文献有效的组织和整合,为读者提供一个综合的网络图书馆平台,提供数亿条中外文文献信息,数万种图书书目,100万种电子图书全文浏览下载,

17、2000多万篇连续动态电子期刊全文浏览和下载.其内容覆盖自然,人文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农业,医学,哲学等各个领域,其中还包括了500部视频讲座,考试题库以及动漫和连环画等特色资源.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及计算机技术,馆员能对这些文献信息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实时更新,通过友好,个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网络信息服务.让读者能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查询,浏览到馆藏的文献信息,在虚拟的信息环境中进行个性化的检索,实现信息资源虚拟化,检索的智能化以及资源形式的多样化,实现由文献的提供向知识面的提供的转变,从而转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更好更快捷的给读者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服务.为读者提供超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虚拟化信息服

18、务.三,数字化服务的创新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从信息资源的采访,分编标引,流通阅览,到电子资源的整合,检索及传递,从手工运作模式到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人机结合服务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参与和融入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整个过程中,也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不断发生着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由管理变为了合作与共进.图书馆数字化的工作模式虽然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馆员只有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文献信息工作与读者服务和信息服务相结合,并在原有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为读者服务.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把”为读者服务”这一宗旨不断深化和扩展.使我们的服务不断得到创新

19、和完善,为读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首先,图书管理员在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需熟悉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掌握其工作流程及其信息电子化的操作和处理,以使得信息处理手段自动化,信息管理有序化,馆藏资源利用充分化,达到工作流程标准化,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简化了工作步骤,降低了信息的冗余,提高工作效率,为读者提供更5,小结虽然目前我国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和推广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但是从整体发展趋势上来看,该系统作为加强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科技手段,对强化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前移火灾预防关口,快速处置火灾,提高城市防控火灾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化远程监控系统的推广,基础在于技术,灵魂在于管理,关键在于应用,核心在于服务,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不断提升技术支持平台,营造规范监管模式,才能实现在实战中取得巨大成效的目标,才能将远程监控系统的优越性转化为对社会消防安全的保障.参考文献消防监督教程,全国公安民罄三个必训统编教材,公安部消防局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504402007)中国消防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