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摘要:农村饮用水安全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问题。确保饮水安全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关键点是保证达标的农村水源。本文调查研究了我国农村饮用水的影响因素,剖析了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的主要成因;并对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可见饮水安全是民生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有助于增进农民的福祉,维护农民的利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全面
2、小康的建设目标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1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源污染保护对策一、农村饮水现状农村饮水主要是指农村和乡镇居民生活用水。目前,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发展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为70%以上,发达国家在90%以上。我国的安全饮水普及率水平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大自然的泉水、井水等,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有氟水区、砷水区、苦咸水区、用水量不足、用水方便程度低等9 种类型。农村饮用高氟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地区,80%的高氟水人口分布在长
3、江以北。长期饮用高氟水,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饮用高砷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会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农村饮用苦咸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长期引用苦咸水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农村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方,饮用污染地下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中南地区。饮用水源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2。
4、 二、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把帮助农村居民解决饮水困难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建设一系列农村饮水工程,并提出和逐步推行一系列措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取得一些经验和效益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1)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设施不完善。加大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难度。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且受气候影响较大。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极端气候发生频繁,且水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严重威胁饮水安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主要靠地下水源,多年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单
5、井出水量减少,有的井深在500m 以上。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山丘地区,主要靠集雨的水窖、水池和小水库,由于持续干旱,这些蓄水设施干涸,需要到几十公里外拉水吃。由于水资源短缺和缺少必要的供水设施,全国农村水量不足、保证率低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三分之一。 (2)工业生后垃圾造成水污染严重,已成为威胁农村饮水安全主要因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工业及城市污染大量向农村转移,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交错,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村镇水环境恶化,局部突发性恶性水污染事件经常发生,大范围出现的水源污染和水环境破坏,对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影响社
6、会稳定,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饮用水源、牲畜直接在水源地饮水以及牲畜的粪便也被带入到水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源的污染饮用水水源问题会日益严重污染不仅造成许多农民的饮水困难,而且给目前已建工程的水源保护带来巨大难度。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有近一半是由于水环境污染和水源破坏造成的。(3)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研究表明,尽管种类繁多的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地下水,但是构成地下水广域性和持久性污染的并不是潜在有危害的重金属污染物,也不是有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是存在于地质构造、成为天然水基本溶质成分的主要离子和生物中成份物质,这是因为地下水含水
7、层比地表水有更强的净化能力,以及这些化合物自身的化学性质和在含水层中的化学行为。使地下水变苦、变涩,使形成的水体硬度增加,是当前地下水污染中的突出问题。 (4)农村供水工程小型分散、建设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为4 亿多,约占农村人口的40%,而日供水量大于200m3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5%;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许多集中式供水工程设施简陋,缺少水处理和消毒设施,工程没有达到原设计标准,没有进行规定的水质检测。由于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小型分散,建设标准低、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今年南方地区冰雪灾害使得大量农村供水设施损坏
8、,影响正常供水。(5)农村地区污染物管理不善导致农村面源污染。人们在从事农业耕作活动时,由于使用化肥、农药等,使有害物进入河流、湖泊、水库等,造成农村地表饮用水源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是氮、磷营养元素过量使用化肥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的原因,这类污染是水源保护工作中不易控制的因素。三、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对策建议对于农村地区,要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加快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微型蓄水工程建设。污染一般是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对于农村饮用水源来说,主要是生活废弃物和工业“三废”引起的污染3。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由于土壤岩性、生活垃圾、卫生条件、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肆意排放等因素
9、造成了饮用水源地污染。针对于此,一些研究者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1)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2)严把水源工程关: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应建立坚持在水源工程开工前检验相关水源水质的制度,并尽量采用全封闭水源构筑物,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3)强化水质监测:加强对供水水源地的监测工作。为了防止水的污染,建立健全严格的水质检验
10、制度。水源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水源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水源水质的准确评价和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水源污染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4)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1 李仰斌.采取措施 努力工作 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5,(3):30-32. 2 翟浩辉.把握重点 统筹规划 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审查会上的讲话摘要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5):1-3. 3 李代鑫,杨广欣.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