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高校翻译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以“输出驱动假设”为视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性高校翻译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以“输出驱动假设”为视角.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性高校翻译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以“输出驱动假设”为视角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 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论文摘要:翻译(本科)专业相继在各高校的建立,引发了界对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改革和创新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高校翻译教学的重点。本文以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为,探索区域高校翻译教学的改革。一、翻译教学现状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外开始重视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设。为适应大规模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国家高校相继成立了翻译院系、翻译培训中心及机构,进行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如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校自1957年始建以来,为
2、联合国、欧共体、欧盟以及法国各行业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翻译人才,得到了国际的赞誉。欧洲高校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逐渐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转而以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我国的外语专业是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开始有翻译方向的硕士,直到2006年国家部才正式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翻译专业相继在各高校的建立,引发了外语界对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如穆雷(2006):翻译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等一些关键问题一直在争议,没有达成共识,更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文件;仲伟合(2007):由于时间有限,所开课程有限,学生的翻译实践机会少,结果是培养的学生既不具备翻译能
3、力,也不具备从事翻译研究的能力;何其莘(2007)指出翻译教学没有把翻译技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能力来培养,没有为翻译人才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培养规格。文秋芳(2008)认为:现有以输人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设置既不能满足学时迫切运用交际的需要又不利于盘活学习者多年积累的语言知识,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现有的教学方法推崇单项技能训练,一方面违背了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不符合职场的实际需要。探索改革和创新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高校翻译教学的重点。本文欲以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为指导,探索区域高校翻译教学的改革。二、输出驱动假设著名的语言习得理论“输入假设”认为:语言习得实现的条件是学习者能够理
4、解的语言输入;语言输人包含稍高于其现有语言能力的语言项目,即著名的“i+1”学说;语言输出并不是语言习得中的必要环节。对此swain(1995)提出“输出假设”,认为输出除了能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度外,还具有注意触发、假设和元语言反思功能。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和修正对输入的理解,使输入转化为真正的吸人,但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符合我国的语言教学体系。(一)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教授(20o8)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该假设包括三个子假设:第一,从语言学角度,认为输出比输人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
5、出发,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说、读接受性技能更具有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该假设与输出假设相比有所不同:针对的学习群体不同,输出驱动假设只针对中高水平的学习者,不适合初学者或低水平的学习者,而Swain输出假设不区分学习群体;使用的学习不同,输出驱动假设只限于正式的外语课堂教学;对输出的界定不同,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不仅包括说和写,还包括口译和笔译,而swain的输出假设中,输出不包括译的技能。“输出驱动假设”就是针对目前我国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状况,提出要改革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以培养具有职业竞争能力及较高的表达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