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346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污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THE THINKING AND RECOMMENDATIONS OF SMALL TOW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PERATIONAL AND MANAGEMENT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small citie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perational operational and management work characteristic emphatically; Small citie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perat

2、ional guidance and big, middl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perational guidance work comparison; Suggestion which gives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mall citie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perational guidance question. KEY WORDS:small town,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一、水资源状况分析我国是一个缺水严

3、重的国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建设部预计,中国缺水的高峰将在2030年,那时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为1760立方米,进入联合国有关组织确定的中度缺水型国家的行列。据统计,截至2007年下半年,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5亿立方米,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136个缺水情况严重。同时,有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城市已经出现水资源危

4、机。由于缺水,我国每年工业总产值约损失2000亿元上下、农业损失1500亿元左右。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使得本已严重的水资源供需失衡的予盾更加尖锐化。 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中水作为国际公认的第二水源,现阶段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应有的效用。我国中水回用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有待政府和企业合力,加速中水回用的市场化进程,以缓解水资源危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中水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再生水,是国际公认的第二水源。我国水资源贫乏,“十一五”计划已经明确我国将从能源、资源消耗大国向着节能、保护

5、资源型的大国方向前进,在这个背景下,中水回用越来越被政府和企业看重,中水回用的技术与设备有望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与推广。随着中水回用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中水回用产业化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动与发展。水资源的再生回用,即中水回用,以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根据需要进行深度处理后,供给工业生产、城市绿化、市政用水等使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中水回用可以将污水资源化,减少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当前,迫于水危机的压力,我国产业结构已出现了新的调整趋势,逐步向水资源利用合理化、废水产生减量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清洁生产方向发展,实施中水回用,也正是顺应

6、了这一趋势。二、污水资源分析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污水排放量增长很快。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达414亿立方米,已建污水处理设施1400余座,城市污水处理率接近70%。根据“十五”计划纲要要求,到2005年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将超过4 000万m3/d,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45%,这就给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创造了基本条件。三、污水回用的困境及成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水回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1、中水回用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仅限于部分缺水严重的城市,且大多数中水工程是由政府强制安装;其次,在一些已经开展中水回用的地区,中水回用工程运营状况不佳。北京很多居民

7、小区的中水回用工程闲置多年,造成严重的投资浪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复杂,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经济、制度上的问题。第一,认识问题。部分水价较高,并且缺水严重的地区,政府、企业和居民已经有了中水回用的意识,并且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实践。但是在水资源相对丰富、水价相对较低的南方地区,中水回用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公众对中水的认识也十分缺乏,习惯上难以接受。 2、工程建设问题。(1)由于中水回用系统独立于自来水供应系统,因此开展中水回用必然要求建设另一套给排水系统,使得中水回用系统只能在新建筑中使用;(2)中水回用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当中,早期一些中水回用系统由于技术问题导致中水质量较差,成本过高,从而导致这些

8、中水回用系统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也降低了更新中水回用技术的激励;(3)目前中水回用的主要模式是“自给自足”,即小区、酒店内部独立建设一座的中水回用工程,由于水源的不稳定、回用规模较小,导致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中水供给很不稳定,成本偏高。部分地区已经成立了一定规模的中水公司,但是限于管网问题、运输成本,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专业中水公司虽然降低了中水的处理成本,但是如何将中水输送到用户手中又成了一个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建设新的市政中水管线供水、送水车供水,显然这会大大提高了中水的成本。 3、价格问题。价格直接影响到中水的需求。目前由于技术和规模问题使得中水回用的成本偏高,一些规模偏小的中水回用工程

9、中水的成本甚至超过了自来水的价格。自来水是中水直接的替代品,因此中水没有竞争优势。 第四,制度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适应中水回用的制度体系,包括中水回用标准、中水监管、中水工程投入等。我国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水质标准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部分指标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水质标准还严格。这一方面使得许多现有中水工程不达标;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建筑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此外,中水回用的监管也存在缺位问题,在缺乏现场例行监测和管理部门监测的情况下,大部分建筑中水设施的运行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无法保证用户用水要求。4、其次是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实施城市中水回用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环保、市政、工业

10、、农业、水利、卫生等众多单位与部门,但长期以来,在许多城市还存在着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和用水、供水与排水之间的部门和地区条块分割的体制,没有一个具体的机构来统一协调、规划及管理城市的中水回用。5、国家在中水回用方面的投入低,科技研发不足,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过小。近年来,中水回用的试点城市比较少,即使有些城市在开展试点工程期间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坚持回用并用得好的试点并不多见。第四、摆脱中水回用困境的可选择的对策 面对中水回用面临的种种问题,已有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探讨性的对策,但并不是所有的对策都有效可行。 第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中水回用对经济可持续发

11、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有效应用。因此,为了在我国推广中水回用,对企业和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中水回用的社会经济意义便或了首要的工作。然而宣传教育只是前提性的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广中水回用。我国宣传推广中水回用也有近20年的历史,部分地区甚至出台了强制性政策,至今效果并不明显,这就表明还有更为根本的制约因素有待解决。 第二,改革水价。中水回用受阻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中水水价相对于自来水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人们普遍认为目前的水价偏低,因此提高自来水的价格似乎是促进中水回用的一个可选择的措施。然而,我国的水权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水资源成本不能准确获得,加上供水

12、行业的自然垄断特性,使得自来水的价格受到严格管理。此外,自来水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水价的提高必然会直接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成本,而提高水价带来的收益则是间接和难以衡量的,这一点是水价不能轻易变动的根本原因。水价的改革牵涉方方面面的因素,仅仅为了促进中水回用而提高水价,在实践中是不可行的。从这一点来说,设法降低中水的价格才是正确的途径。 第三,政府补贴。中水回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公共事业,因此政府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在中水回用发展的初期,由于需要初始投资以及经验积累,中水回用在经济收益上存在着较高的风险,非政府部门没有足够的激励投资于中水回用。因此,政府对开展中水回用的单位进行补贴

13、有一定的必要性。补贴的方式包括:对中水处理设施进行补贴;对开展中水回用的企业减免相关的税收和费用;投资建设一批“样板工程”,促成实践上的示范效应和技术上的溢出效应。 政府补贴对促进中水回用的推广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但这项措施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这项措施只能在推广中水回用的初期采用,政府不可能一直补贴,因而促进作用也不会一直存在。其次,政府的补贴直接关系到中水回用的成本,如果中水回用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即收益大于成本,一旦没有了政府的补贴则出现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的话,这项措施也就失败了。最后,投资建设“样板工程”会涉及公共支出,实施“样板工程”的单位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会获得超额的收益

14、,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寻租行为,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从这一点来说,培育中水回用体系的“自生能力”才是正确途径。 第四,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中水回用产业化。就目前来看,虽然推广多年,中水回用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主导还是主要的推动因素。回用的方式主要是建筑中水回用小区、酒店等自备中水处理设施。部分城市成立的专门的中水供应公司,但是限于管网和运输费用问题,发展不大。由于中水回用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即中水处理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因此,引人市场机制使中水回用产业化,成为促进中水回用的一个可行措施。中水回用的产业化,市场化能够避免政府主导带来的种种弊端,消除小规模中水回用工程成本过

15、高的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说,专业化的中水供给企业更有激励改进和提高处理技术,保证中水供给的质量和稳定,从而培育和繁荣中水市场。 但是,产业化、市场化也存在着“第一推动力”的问题,即在中水回用发展的初期,由于中水市场的发展需要一段时期,中水处理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中水供给企业的投资存在回收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从而阻碍中水回用产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发展中水回用产业所需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就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关键。政府不直接干预中水市场,把着力点放在中水市场的培育和监管上才能促进中水回用的发展。第五推进中水回用产业化的措施 (一)目前中水回用的运营模式 目前中水回用的模式主要有“建筑中水”和“市

16、政中水”两种。“建筑中水”模式主要考虑到生活污水和雨水等中水来源的收集问题,以及中水的输送问题。这个模式的优点在于节约中水的采集费用和输送费用,初期投资较低,是目前中水回用的主要方式。但是这一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规模较小,使得一般小区中水系统的管理水平不高,运行不够稳定,水质水量难以保证;同时,不能够及时改进中水处理设备以满足用户需求。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中水价格过高,与最初设计的目标背道而驰,北京许多小区中水回用系统闲置的状况正说明了这一问题。“市政中水”模式考虑到了中水回用的规模经济优势,初步具备中水回用产业化的特征。“市政中水”模式能够克服“建筑中水的”一些弊端,如管理问题、技术问

17、题等。但是这一模式也有其自身的限制因素,主要是管网问题和运输或本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限制了“市政中水”的发展空间。 (二)产业化、市场化条件下,中水回用运营模式的探讨 在市场化、产业化的条件下,中水市场主体包括中水需求者、中水供给者以及中水监管者。中水需求者可以是居民,以及企业等经济组织;中水供给者则应该由专业的中水公司组成,并形成一个竞争性的格局;中水监管者则是指政府中的相应监管部门,其作用是维护中水市场的秩序。 中水存在广泛的潜在需求,目前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有效的供给,从而限制了中水回用的发展。因此,在中水回用产业化体系内,最重要的就是中水的供给者能够提供有效的中水供给

18、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这一点又归结到中水供给企业运营模式的创新这个问题上来。市场化的中水供给企业中水公司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不仅提供作为商品的中水,而且提供中水回用技术向拥有中水回用设施的单位提供专业服务,使其能够有效运营。在中水产业发展成熟以后,建筑中水回用设施从建设到运营管理完全可以外包给中水公司。这是一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能够克服目前中水回用中遇到的部分问题。将分散的中水处理设施有地效利用起来,同时也减轻了中水管网建设的压力。同时,这种分散的特点还会促成中水市场的竞争,从而促进中水产业的发展,维护中水市场的稳定。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三)需要政府提供支持 中水回用产

19、业具有部分公共事业的特点,其自身特点决定了政府支持的必要性,尤其在产业发展初期更是离不开政府采取配套措施来促进其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介入中水市场,而是为促进中水市场发展服务。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中水产业才是长久之计。 第一,建设中水管网,成立市政中水公司。中水回用需要大量的管网作为基础,但是管网建设工程不仅需要大量资本,更牵涉到城市建设的很多方面,非政府部门不可能完成这项工程,因此只能由政府来投资建设。同时,政府掌握更多的城市建设信息,从而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管网建设。政府出资成立市政中水公司对培育中水市场有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培育中水需求,还可以产生示范效应,吸引资本进入

20、中水回用产业。 第二,开放中水市场,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出资成立市政中水公司可能导致中水市场的垄断,这对中水市场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政府还需采取措施鼓励中水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对投资中水产业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予以税收优惠,提供政策性信贷支持;鼓励经验丰富、资本充足的国际水务公司进入我国的中水市场;设立中水回用研究基金,鼓励改进中水回用技术的研究等。只有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才能利用中水市场的竞争机制促进中水产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监管,维护中水市场健康发展。由于中水是替代自来水在特定领域内使用,因此为了防止中水被不正当使用,政府有必要对中水市场形或有效的监管。如果政府监管不力,中水被

21、用于非法领域,最终会导致消费者对中水丧失信心,破坏中水市场的秩序,不利于中水产业的发展。如何搞好我国的中水回用事业,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总体规划。由于再生水的需求者通常比较分散,用水量较小,因此铺设再生水管道系统是推广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为了保证处理后的再生水能够送到各个用户,首先必须编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确定污水深度处理的规模、位置、再生水管道系统的布局,以指导再生水厂和再生水管道的建设和管理。由于以前的道路和市政管道建设时未能预留再生水管道的位置,或者即使可以安排再生水管道也需要破路才能施工,这便造成了推广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一个主要困难。第

22、二,正确评价污水再生利用所具有的环境和公众健康风险。若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缺乏或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计划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以前,要对其环境和健康风险进行详细、科学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20。但是这一过程涉及的系列环境评价和经济评价技术在我国都未尽完善,从而增加了发展污水再生利用的风险。第三,建立国家专项节水基金,发行债券,也可借助民间和外资力量,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鼓励建设节水和污水再生回用设施。目前,污水再生利用的成本还比较高,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中水工程。按北京市统计,只有水量大于150m3/d的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在经济上才是可行的,而现有建筑中水的规模大多小于该值。因此对于分散型

23、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而言,中水成本与自来水价格以及城市污水处理费相比并不低,在成本上往往不具有竞争优势。此外,建筑中水系统还要涉及室内甚至整个城市上下水系统等的改造,给用户和市政增加了额外的负担。第四,对公众进行适当的宣传、引导。国内公众仍未完全接受污水再生利用,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充分,对健康的担忧,心理的障碍以及出于成本上的考虑所造成的。由于缺乏相应的宣传和公众参与,公众意识不到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严重问题,意识不到污水再生利用对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污水再生利用产生了误解和对健康不必要的担忧,这些都会阻碍他们接受再生水。第五,制定城市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定期发布适用集成的技术措施;制

24、订适度超前的标准、规范,为技术发展留下空间。本着“优水优用,劣水劣用”的原则,依不同的回用对象和相应标准,确定不同的处理技术,可大大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第六,制定鼓励污水再生利用的相关政策。首先是水价体系的不合理。长期来,我国的传统水资源价格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用户而言使用再生水并不比使用自来水在成本上有多大的节约,因此我国的水价体系不能够激励用户自动地采用再生水。其次是尚未建立起再生水的收费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不愿意也没有相应的财力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和管网的投资。最后是污水缺乏污水再生利用产业的投资激励政策,造成了投资来源的匮乏。 污水再生利用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之初,它在未

25、来是否能够发展到一定的市场规模,成为缓减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重要手段,将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而且还与政府的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健全的污水再生利用产业政策可以发展污水再生利用产业,扩大再生水的需求,提高污水再生利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诸多解决方案中的重要性;可以规范污水再生利用产业,保障再生水安全性和经济效率目标的实现;可以激励污水再生利用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可以优化政府职能,为污水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参考文献:1王洪臣主编,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和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冯生华主编,城市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13唐受印等主编,水处理工程师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