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355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 内容摘要:服装教学是为服装业服务的,两者关系密切。服装业要发展,需要有新的教学做支撑。从我国服装业的现状和服装高科技的应用,反思目前服装教学存在的弊端,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 键 词:服装设计 现状 服装教学 影响 反思 应对策略 自从猿人在地球上站立起来,便有了服装的雏形。从御寒、遮羞到炫耀身份、确立等级,再到发展服装设计理念,形成了我国符合理性的民族服装文化。可以说,悠悠五千年,我国的服装文化已是一座经典的知识宝库。服装文化如何继续发展,要看设计师的创新理念和服装市场潮流。时尚的服装潮流需要有一大批高质量和有时尚创新能力的设计师来完成,这就对现行的服

2、装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服装业要发展,就需要有新的教学做支撑。我国目前服装现状如何?服装教学应如何为服装市场做支撑?服装院校如何培养高质量实用性人才?现行服装教学是否有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梳理和反思。 一、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服装教学影响的反思 通过近些年改革开放,我国也已成为了服装大国,但在品牌上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一些内地的服装设计风格还不够成熟,传统思维惯性还影响着设计的创新水平。例如,1.忽视了工艺的要求,一提起服装设计就要精雕细琢;一提起民族化服装就想描龙画凤,这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理念相抵触。2.内地部分企业的设计师在对我国服装“国际化”和“潮流指数”等大方向的把握有些模糊,底气不足

3、,具体表现在对新型面料的开发和选用,新材料的挖掘,视觉肌理的再造,艺术的二次开放,流行色彩的科学应用,突破服装造型线的限制和时尚,“第六感觉”的前瞻性创意等方面还缺乏自觉性,多呈自为状态。3.在装饰与服装结构的同构性方面思维还不够完整。“加法多”“减法少”“写实多”“写意少”,总给人不经济、欠洗练和品位不高的感觉,也常犯工艺性过强而时尚性不足的“俗气”病。 而中国香港的服装设计有创新意识,服饰中透出民族的自信和国际开放的气势,完全能够与国际设计大师相媲美。在设计方面,香港服装大胆的创新紧紧扣住流行时尚,创造出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和推陈出新的服装活力;在工艺设计方面,香港设计师也是厚积薄发,一鸣惊

4、人,他们运用现代扎染、绣花、手绘、编结等精美工艺,娴熟地结合西方现代设计经典,创造出让人刮目相看、充满自豪感的国际时尚品牌。 一句话,好的设计师能设计出好的服装,新的服装设计需要有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系副主任贾京生指出:“中国服装教育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距离。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培养,必须由T型台上的务虚艺术转到台下的务实设计。否则中国将永远只是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不了设计大国。” 反思一:高质量师资匮乏。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迎合国际、国内多元化办学趋势,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纷纷办起了服装设计专业,一起并驾齐驱,抢夺培养专业人才,使得原本不多的高质量服装设计专

5、业的教师高度分散,造成高质量专业教师匮乏。同时,每年公办与民办院校出于种种目的,不断扩招,造成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还有部分的院校根本达不到服装设计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也在盲目地招生,严重制约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应对策略:在一时无法改变教育体制和无法解决现行办学大环境的前提下,各类院校应该打通学科壁垒,整合专业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科体系,并根据各自的优势相互渗透,人才交流共享。学科间也要相互交叉,尽量拓宽专业口径,并将专业中的科研成果及时整合到教学中去。市场上有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院可以邀请设计师、企业家来兼职授课,把他们最鲜活的案例讲给学生, 这样可以调整合理的师资结构;反过来,

6、企业家和设计师也可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以实习和产、学、研攻关方式, 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了解市场、生产和营销方面的有关知识。有条件的院校可集中优秀师资,办高水准的高级研究班,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逐步满足市场对不同层次设计师的需求。 反思二:教学方法滞后。 我国有些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思想与方法上,还是沿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采用单一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法,缺乏欧美创新意识。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也是传统的内容,学生仅仅是围绕服装设计效果图和裁剪技能上下功夫,认为服装效果图画好了,就等于学到了服装设计的本领,把服装设计等同于艺术绘画,在本质上丢掉了服装设计的内涵,丢掉了现代

7、设计创新理念,只会培养出纸上谈兵、设计图面效果的人才。有的院校为了培养“实用性人才”,加大剪裁和缝制工艺的训练,轻视了设计教学,学生们靠东拼西凑的构想缝制低廉的服装系列。由于轻视了系统服装理论的学习,大批的“技能工”创造了大批低廉的服装。如今,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又懂工艺、懂版型、懂流行、懂营销运作的综合性人才,教学方法滞后使得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应对策略:对现有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要作“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有:1.课程偏重教师“口传手授式”,使学生学得很被动。2.课程结构比较强调服装本位,使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3.内容偏重于书本知识,使学生创新意识淡薄。4.课程注

8、重教学结果,而轻视学生学习效果。要改变这些状态,就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差异性。如:综合性和工科类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好,理性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强,评价后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运用感性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而对美术专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其美术功底较好,评价后应在逻辑思维、自然科学知识、严谨的设计态度和手工操作技能上加大教学力度。当然,在“课程评价”的同时,还要针对评价意见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上选择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开展市场调查,搭建学生创新

9、平台,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自我展现、自我评价。从学生入校起,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创新”“品牌”“超前”意识,因势利导地推动学生个性化设计,在“大服装”的观念下,拓宽学生视野,成为很好地掌握服装营销、品牌策划、服装设计等的市场实用性人才。 学院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扬“大胆开拓, 务实进取”的精神,制订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处理好专业人才培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专业共性和专业特色等关系, 加强具有一定特色的优秀专业教材建设。在重新审定各课程的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比较成熟、国内比较先进、教学内容有所创新并有一定特色、教学效

10、果比较好的课程,编写讲义,出版教材。不同的院校还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有不同的教学课程,有道是:“教无法、学无法、有法之无法,方为至法。” 反思三:基本技能训练较松懈。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悄然走进了课堂。电脑的普及,数码科技的出现,互联网的应用,CAI教学课件的开发,都给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激情和方便,学生们在教室里也能与世界顶级设计大师一样享受丰厚的信息资源。鼠标和键盘代替了传统的笔和纸,原先用画笔描绘特殊技法的设计效果图,现在也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些绘图软件就能随心所欲地完成,这是教育的进步,是值得肯定的。值得反思的是,部分学生由于过分依赖电脑和数码科技等

11、技术,放松了绘画和设计的基本功训练,甚至于连握笔的姿势、落笔的轻重、色彩的分布都存在问题,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久而久之,学生思想就会懒惰,灵感就会慢慢消退,思维也会滞后,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同时,对面料的识别、对设计的原理也会逐渐生疏,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也只是个能熟练操作电脑和数码等科技的高级技工。同时,不少教师和学生误将服装教育看成是单纯培养艺术大师、展示艺术才华的教育,于是乐此不疲地强调服装设计的艺术效果,而忽视了服装设计的实用价值。 应对策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初级阶段,教学依然要加大对绘画基本功和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徒手描画的本领。我们要教育学生,基本功要从绘画开始,通过绘

12、画,体会设计美学;通过绘画,掌握设计技巧;通过绘画,激发创作灵感。世界上一流的服装设计大师也都是相当出色的时装画家。当然,教师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与设计思路,也可充分利用CAI课件生动地向学生传达图文并茂的设计信息和设计理念,把最前沿的服装设计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服装设计是当今世界上潮流改变最快的设计行业之一,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商业性。不是纯理论研究,不是孤芳自赏式的艺术创造,而是想象力、实用性、市场化的综合。服装教学要紧扣服装与市场,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电脑,积极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职业内涵和职业素质的掌握;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设计与产品

13、之间的关系,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引导学生从自我走向大众,从纸面走向成衣,从学校走向社会。 二、服装高科技的应用对服装教学影响的反思 面料是服装设计最基本的素材,也是服装设计师抒发灵感、表达情绪、创造美感最直接的语言。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性能面料也在不断问世。有了纳米技术,相继就出现了纳米特种功能纤维、纳米毛针织品;有了环保意识,就有了新型环保面料,如Tencel纤维、彩色棉、生态羊毛和玉米纤维、椰子纤维、菠萝纤维、黄麻纤维等多种植物纤维。最近有报告:山东日照开发出“三合一竹节高档面料”,扬州开发出不锈钢金属丝纤维面料以及中科院的吸湿速干布料。国外也以变色纤维、圣绵面料、记忆功能面料、防

14、火面料、牛奶面料等高科技面料冲击着国际服装市场。在工艺上,高科技工艺也使传统的设计受到挑战。在环境逐步恶化的今天,无害化设计、无污染设计、绿色生态平衡设计、服装二次设计(旧衣服、旧面料再利用)也被推到设计师面前。保护环境,回归自然成了服装设计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用仿毛制品取代真皮作品,用蒲公英取代羽绒作填充料,无色染色印花技术使印染更简单、更环保。这些高科技工艺不仅保证了服装原有的功能和质量,也为服装市场带来了新鲜。在设计上,高科技也在不断应用。服装CAD系统可根据不同相应软件及配套设置,设计出符合不同人群个性的时尚服装,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服装教学怎么办? 反思:目前部分服装院校的服装教

15、育仍遵循旧规,教育大纲、教育课程、教科书没有将高科技信息应用到课堂上,高科技与教学缺乏架桥人。 应对策略:服装教育界,应组织专门机构对教科书定期进行修编,增加高科技和高新内容,有条件的院校也可自行编辑教学课本,定期修订。根据市场变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课程、调整资源结构,真正将服装教学做活、做鲜、做到市场前沿。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参观服装工厂,了解高科技在企业中的运用,丰富其知识面,有利于学生进行服装设计。院校还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对学生开展科技讲座,进行科技辅导,开拓眼界,打开服装设计思路,才能更好地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服装院校应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学生、

16、企业、社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人为本,摸准市场脉搏,真正做到教育为社会服务。 其他参考文献1熊飞.本量利分析方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J.会计之友2任婷,石芬芳.高校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万楚军.高校成本性态分析与管理 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4:48-49.4李玉周,聂巧明.基于成本视角对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 J.会计研究5陈祥有.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J.管理观察,2009.6:99-100.6江其玟.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领域的成本计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7贾洁萍.领导决策成本的界定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0:80-81.8郑益乐.教育机会成本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4:8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