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 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调查分析了自驾车旅游者的基本特征,并重点探讨了他们的消费特性、旅游偏好和消费空间分异特征,绘制了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意愿与可达机会的普雷德行
2、为矩阵图。从对城市周边旅游地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旅游接待地服务体系完善两方面探讨了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空间效应,认为自驾车旅游对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地、度假区的发展以及温冷型景区的升温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旅游目的地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旅馆发展、旅游购物促进和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等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自驾车旅游;旅游者行为特征;空间效应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90034051前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底,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比上一年增长26.7,其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增长32.5,私人轿车保有量占民用轿车保
3、有量的77.7,这标志着我国汽车消费进入以私人消费为主的发展新阶段,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预计到201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3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都市人们追求的时尚旅游方式和一种新的旅游形态。旅游学界针对这一旅游形态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1)自驾车旅游现状、问题和策略探讨,主要集中在自驾车旅游对现行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以及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战略的讨论等;(2)自驾车旅游市场及旅游者行为分析,着重从旅游需求、旅游动机、决策影响因子、旅游方式、旅游消费等方面
4、,探讨了自驾车旅游市场及旅游者行为;(3)自驾车旅游交通需求预测,从自驾车旅游需求构成、特点、出行链的形成和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分析人手,探讨出行者的经济特征、闲暇时间对自驾车旅游交通需求的影响,并构建交通需求模型;(4)自驾车旅游网络和营地建设,针对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旅游网络系统缺乏的现实,探讨由供给系统、需求系统、信息系统和支持系统等构建的自驾车旅游网络体系。同时有学者从营地建设方面开展了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的核心战略和基本对策的研究;(5)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及其经营研究,主要从自驾车旅游线路设计、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自驾车旅游者的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讨论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此外,赵鹏、李享
5、、刘磊从经营的角度,对旅行社和汽车俱乐部这两大类自驾车旅游的经营实体进行了优势比较,并对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自驾车旅游市场剖析、产品开发经营及相关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探讨,虽然有学者对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开展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旅游动机、价值观及决策行为等方面,仍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且对旅游者行为的空间效应尚未开展探讨,本文试图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2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分析对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调研表明,自驾车旅游者一般多为中上收入阶层,普遍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绝大部分受过较高的教育,具有较强的旅游意识和旅游素养,拥有自己特有的消费需求、消费偏好和旅游地选择意愿,
6、形成一定的行为特征。下面通过抽样调查对自驾车旅游者的基本特征、消费特性及旅游偏好、消费空间分异特征等进行讨论。2.1自驾车旅游者的调查及其基本特征笔者对南昌市周边的旅游景区、度假区和乡村旅游地的自驾车旅游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三大部分:旅游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等)、旅游偏好、出游意愿选择。共发放问卷210份,采用现场回收的方法,共收到有效问卷171份,占问卷发放量的81.43,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基本情况见表1。调查样本显示:自驾车旅游者以男性为主,即男性占79.6,女性占20.4;在年龄上,以30岁至50岁年龄段为主,占到总样本数的74.7,中青化现象突出;从
7、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3.8,高学历化趋势显著;从个人月收入情况看,中上收入的人数比为74.3;从职业类型看,比例在10以上的有文体和传媒、科研、教师、公务员、民营企业主、外资企业等人员,白领化和高管化现象明显,是一个以城市人群为消费主体的旅游活动。2.2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特性及旅游偏好自驾车旅游者作为我国一个新兴的旅游消费群体,在文化和群体认同方面具有较强的归属感,他们以共同的取向、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状态作为结合点,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旅游形态的旅游流。与大众旅游相比,他们在消费上表现出自主性、独特性和炫耀性等特征,打破了大众旅游的集体主义的一元化供给局面,使他们有自由获取自己需要的旅
8、游方式和游览、体验的内容。这是现代旅游形式的开放性和旅游多元化需求趋势下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也正是自驾车旅游市场产生的本质所在。自驾车旅游者这种凸显的消费特性,形成了他们充满活力的旅游需求愿望。通过自驾车旅游偏好的抽样调查,他们在旅游项目和组织形式选择的偏好方面表现出独有的个性,选择的旅游项目有:观光、度假、休闲娱乐、探险、野外露营、拉力赛等;旅游组织形式为:自主组织、旅行社组织、汽车俱乐部组织等,抽样调查结果见图1和表2。对上述统计数据分析显示:(1)自驾车旅游者仍以观光游览为基本消费形态,选择比例为40.4,但游览的景区(点)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旅游组织形式以自主组织形式为主,占43.5
9、,也有相当一部分旅游者选择旅行社和汽车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主要原因是旅行社能提供门票折扣和订房服务,汽车俱乐部能提供结交车友的机会,有较强的归属感。(2)选择度假和娱乐的比例也比较高,分别达到14和23。在旅游组织形式上以自主组织为主,比例都在60以上。(3)一些颇有特色的专项旅游,如野外露营、探险、拉力赛等项目在我国自驾车高端旅游市场中开始兴起,并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发展速度更快。由于旅行社和汽车俱乐部能设计好旅游路线,安排好活动过程中的食宿和路上的医疗、车辆的救援、供给以及安全保障体系,所以专项驾车旅游选择旅行社和汽车俱乐部组织形式的占绝大多数,
10、特别是汽车俱乐部,比例在47.6以上,这与近几年来汽车俱乐部在高端旅游市场的风靡有紧密关系。2.3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空间分异特征除专项旅游外,自驾车旅游者的出行距离与里程相关,消费空间呈现出一定的分异特征。一般近距离自驾车旅游往返里程在300千米以内,出游时间为13天;中远距离自驾车旅游往返里程在3001000千米,出游时间在710天;而往返里程在 。1000千米以上的自驾车旅游所占比例很少。自驾车旅游消费空间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乡村旅游地以及中远距离的风景名胜区。笔者列出了南昌市周边30个旅游景区或旅游地、度假区给自驾车旅游者作为出游选择地,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成出游选择意愿与
11、可达机会的普雷德(Pred)行为矩阵(图2)。对矩阵图2进行坐标法分析,即以出游选择意愿比例50为横坐标:以近距离与中远距离往返里程300千米为纵坐标(图中用虚线划分),将矩阵划分为四个象限:第1象限为出游意愿高的中远距离接待地,虽然它们距离城市中心较远,但旅游地等级高,如庐山、井冈山、三清山和婺源等都是国家4A级景区,温汤温泉又是全国唯一含硒元素的优质温泉度假区(明月山因紧邻温汤温泉,到访率被带动上升),所以旅游地的吸引力大,弥补了距离较远的不足,也成为自驾 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是篇质
12、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车旅游者的主要选择地;第象限为出游意愿高,且距离城市中心较近的接待地,是自驾车旅游者出游的首选地;第象限为出游意愿较低的近距离接待地,但由于距离城市中心较近,仍为周末自驾车旅游的接待地;第象限为出游意愿低,且距离较远的接待地,自驾车旅游者选择较少。研究表明,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空间一般呈现以城市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分布,出游
13、选择意愿由中心向外围逐渐衰减,且以往返里程1000千米为急剧衰退的边界线。这种空间上的分异特征反映了自驾车旅游对城市周边旅游地的空间效应也自中心向边缘逐渐衰退。3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空间效应分析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又会通过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形态表现出来,产生相应的空间效应。3.1促进城市周边旅游地的发展自驾车旅游是一种以城市人群为消费主体的旅游活动,上述消费空间分异特征表明,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空间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分布,因而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地、度假区和一些温冷型景区成为他们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从而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1)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的发展随着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发育,城市周边
14、地区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带动了乡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使乡村地区的物质空间、文化空间和社区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比较贫穷的乡村逐渐富裕起来。据统计,2006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次超过4亿人次,旅游收入达3000多亿元,农民从中直接获益1200亿元,如四川省,截至2006年底全省“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19966家,接待的旅游者高达10905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379328万元;2006年底,北京市共有321个村开展乡村旅游,接待旅游者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江苏省2006年共有休闲观光农业景点5lO个,共接待旅游者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40亿元。(2)
15、城市周边度假区的发展度假旅游一般为高端旅游市场的一种主流产品,我国中高档收入阶层是这一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城市周边的度假区因占据优越的区位优势,因而成为大多数自驾车旅游者的首选地。这些地区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前期的开发建设,旅游开发企业为了营造良好的度假氛围,他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将城市周边一些具有优美景观和良好环境的地方开发成旅游度假区,直接抬升了该地区的地价,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二是度假区建成后,吸引了包括自驾车旅游者在内的中高收入阶层的游客来这里度假,带动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因而进一步加快了该区域的旅游发展,改变了区域经济结构和社区社会关系。(3)城市周边温冷型景区的升温在
16、城市周边总是分布有一些温冷型景区,由于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出现,逐渐使这些景区升温起来。一般自驾车旅游者乐意选择一些不在主流线路上的温冷型景区,以展示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和重在过程的旅游观念和价值取向。与此同时,旅游地产商也看准了这些温冷型景区低廉的地价和颇佳的景观、优美的环境,并以地产开发为契机,发展旅游房地产,吸引自驾车旅游者来此购房度假,因此带动了这些景区地价的上涨和人气的聚集,使景区及其邻里地区得到快速发展。3.2促进旅游接待地服务体系的完善(1)对景区点的作用自驾车旅游的特点是灵活自由、个性化需求明显,加上这一旅游群体具有较成熟的旅游经验,他们出游时往往选择一些旅游者不多且景致颇佳的地方,带
17、动了这些地区的景区点建设、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了适应自驾车旅游的需求,要求景区点建有足够的停车位和规范的停车场管理制度,完善景区内主要景点的文字介绍牌和线路指示牌,使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又由于自驾车旅游者没有团队导游服务,因此要求有优秀的导游讲解服务,促进了景区软件服务水平的提高。(2)对住宿业的作用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一种新型的住宿业态,即乡村旅馆运应而生。乡村旅馆是指位于乡村地区、具有乡村特色,向旅游者提供食宿、餐饮等服务的旅馆。自驾车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的一支生力军,在促进乡村旅馆的发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乡村旅馆一般以简朴、经济实惠和乡村风味浓厚而著称,比较迎合大多
18、数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同时在自驾车旅游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富裕阶层,他们的消费需求档次较高,因而促进了乡村旅馆的多元化发展,所以在许多乡村地区选择档次较高,并富有个性特色的乡村旅馆进行升级改造,评定星级,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需求。与此同时,还将酒店的标准化引入到乡村旅馆的管理中,进行行业规范,使乡村旅馆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规。(3)对旅游购物的作用自驾车旅游购物具有自由、方便、携带量大等特点,旅游者的经济条件较好,是团队游客购物量的数倍,他们比较喜欢购买当地的土特产,因而自驾车旅游促进了当地及其邻里地区的旅游商品加工和销售,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4)对旅游信息系统的作
19、用自驾车旅游的组织形式有自主组织、旅行社组织和汽车俱乐部组织,其中以自主组织最为普遍,旅游信息的提供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建立专门的自驾车旅游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该系统的组成主要有:出行系统,包括公路上的交通标识牌、临时停车场、报警电话、在山区建立微波站、公路沿线的加油站、汽车维修点等;预报系统,包括旅游线路、各旅游景区、景点的客流量、住宿情况、某时段的旅游动态以及天气状况等预报;自驾车旅游手册,包括交通线路、公路里程、景点、食宿以及自驾车旅游安全知识与技能等介绍。所以自驾车旅游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信息系统的建设。4结论(1)在我国自驾旅游一般为城市消费群体,该群体的基本特征为:在年龄结构
20、上中青年化特征显著;在收入上多为城市中高收入阶层;在职业构成方面白领化和高管化趋势明显;在文化程度方面有高学历化趋势。(2)从消费特征和旅游偏好来看,自驾车旅游者虽然仍以观光游览为基本消费形态,但度假及野营旅游活动的比例也在增加;在组织形式上以自组织为主,同时汽车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可见自驾车旅游活动及其组织形式的多元化趋势明显。(3)自驾车旅游者的出行范围及其空间效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围逐渐衰退,并以往返里程1000千米为急剧衰减的临界线。通过案例绘制了普雷德出游意愿与可达机会的行为矩阵,对该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4)从对城市周边旅游地发展的促
21、进作用和对旅游接待地服务体系完善两方面,开展了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空间效应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社区文化、景区软件服务水平、旅游购物和旅游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推动我国新型的住宿业态乡村旅馆、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和度假旅游的发展和城市近郊温冷型景区的升温等起到重要的作用。责任编辑:吴巧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
22、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
23、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
24、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