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471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徐刚毅 李松柏1 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调整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养羊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羊业生产发展迅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的绵、山羊饲养量、出栏、羊肉产量、生绵山羊板皮产量、山羊绒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羊业生产发展主要是数量上的增长,羊的饲养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性能低下,宏观调控不力,羊产业化进展缓慢,羊产品缺乏竞争力。尽管目前中国羊业生产处于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和大好时期,同时亦面临巨大挑战。在牧区(多数饲养绵羊),主要采用

2、逐水草而牧,靠天养羊,年年抗灾保畜,小灾小减产,大灾大减产。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主要饲养山羊),主要采用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这种传统的生产制度和生产模式,导致了现代畜牧科学技术的推广举步为艰,常年优质牧草供给不均衡或无保障,管理粗放,饲料转化率低,难以控制产品质量,缺乏市场竞争力,养羊生产始终处于被动困难局面。为了促进羊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大胆改革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和生产模式。据FAO有关资料,从1989年到 1999年10年间,全世界羊毛产量减少0.09,而羊肉产量却增长310.6,总的趋势是山羊发展快于绵羊,羊肉增长高于羊毛。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羊肉需求量的增长和羊肉价格

3、的提高,绵羊生产单纯生产羊毛,忽视羊肉的生产,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而世界绵羊的生产方向逐步由毛用、毛肉兼用向毛肉兼用或肉用转化。国内山羊主要以生产羊肉为主,部份以生产羊绒、羊肉为主。这是当今羊业生产的必然趋势(羊业生产与社会需求协调发展)。为此,应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正确调整羊的生产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 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羊业生产的根本出路众所周知,中国的养羊生产水平和技术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群体生产水平低,人均占有羊肉、毛量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品质、商品价值低;专门化生产的品种数量少,品种结构不完善,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品质不高;基础设施和技术装

4、备严重滞后,直接制约着应用技术的转化和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由于受传统观念束搏,对养羊生产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长期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导致草场超载过牧,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根本无法保证全年饲草的均衡供给,导致牧区养羊数量和质量下降;已经兴起的农区养羊长期停留在户养、小养、低投入,低产出的小生产状态,无法形成规模饲养和规模效益。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羊业生产的落后状况,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尤其是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发展羊业产业化生产,舍饲规模饲养是根本出路之一。3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发展舍饲养羊生产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3.1 主要优势我国是养羊大国,有牧区草原60亿亩,南方草地

5、10亿亩,农区可利用秸秆约5.7亿吨,年饲料生产量6871万吨,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目前,山羊存栏占绵、山羊存栏总数的54.58%。,绵羊为45.42%,山羊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和华东区。以圈养为主,目前中原及南方地区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并逐步进入规模化、产业化,河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等13省为山羊主产区,合计存栏山羊占全国山羊存栏总数的83.3。绵羊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东北及华北区,主要以半舍饲与放牧相结合,新疆、内蒙古、青海、河北、西藏等9省区合计存栏绵羊占全国绵羊总数的84.53,为绵羊主产区。在我国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山水富饶,水热条件优越,大多处于温带或亚热带,雨量充沛,年降水

6、量1000-2000毫米,日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年积温5000-8000,适宜牧草生长,许多地区终年不断青。在农区有草山草坡10亿亩,滩涂2亿亩。这是我国牧区和北方地区无法比拟的(冬季时间长达5至6个月,气候严寒,草料缺乏)。在农区或半农半牧区,除可以利用大量的天然饲草外,还可大量种植优质牧草,有大量的农副作物秸秆待开发和利用(目前利用约10-20)。多年来,由于牧区过牧造成草地沙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草场面积太大,治理和改良耗资巨大;牧民自身消耗肉类食品较大等原因,难以提供较多的羊肉等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而近年来,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生产高速发展,为市场提供了较多的羊肉食品等。尽管如此,2

7、003年我国仍然耗资近2亿元进口羊肉。由此可见,我国的羊肉生产和市场需求潜力是巨大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是今后我国羊业产业化和提供市场需求的重点地区。3.2 主要存在的问题本节主要从舍饲养羊的角度进行讨论。3.2.1 饲养规模 前以述及,已经兴起的农区养羊长期停留在户养,小养,低投入,低年出的小生产状态。在半农半牧区,主要为分散小规模放牧饲养,绝大多数为靠天养羊,无法形成规模饲养和规模效益。3.2.2 羊舍建筑 目前农户中舍饲养羊(圈养)多数是在房前屋后沿房缘或墙缘搭一简易草棚或瓦棚,或用砖或石块、石板搭一简易羊圈,或用草料垫圈。在南方地区,近20年来,已推广高圈饲养,即用木条、竹子等搭建一离地

8、高约50-100厘米高的吊脚羊圈,以减少南方多雨潮湿气候的不良影响。但许多农户的羊舍修建不规范,圈底不平整,通风不良或无遮挡,饲槽颈枷和饲槽设计不合理,不能按不同性别、年龄、体质强弱进行科学的分群饲养,浪费饲草严重,羊只斗殴常导致流产、早产和外伤,疾病交叉感染严重。 3.2.3 品种和杂交改良 羊的品种多而杂,缺乏专门化品种,优秀品种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建国以来,尽管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杂交改良本地羊,提高生产性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在引种上缺乏宏观调控,引入种羊的品质参差不齐;部份公司以炒种、倒种为谋利手段,甚至弄虚作假,坑害羊农;一些优良种羊仍然采用本交配种,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羊业

9、生产的进程。3.2.4 饲草和饲料 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有得天独厚的饲料资源条件。但在目前情况下,由于饲养分散,规模太小,许多羊农根本不愿在开发饲料资源的上下功夫,仅仅是靠天养羊,常出现夏肥、秋壮、冬瘦、春死。许多丰富的农副作物秸秆饲料资源被白白浪费掉,更谈不上人工种植优良牧草、全年饲草均衡供给和均衡营养,给生产带来极大损失。3.2.5 培育羔羊和肥育技术 培育羔羊技术和育肥技术缺乏,许多农户羔羊的成活率仅仅50%左右。育肥羔羊的精饲料单一,主要为玉米或麦夫或菜籽饼,育肥效果不理想。 3.2.6 羊群保健和疾病防治 农户养羊绝大多数没有羊群保健程序或严格的疾病监测手段,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0、以致于羊只受到疾病的严重侵害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3.2.7 羊产品的流通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羊肉等畜产品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方价格在全年内常出现明显高低波动严重影响到羊农的生产积极性和养羊经济效益。4 舍饲养羊的关键配套生产技术4.1 选择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及其杂交利用 在舍饲品种方面,应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产品质量好,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绵羊可选用夏洛莱、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国内品种可用小尾寒羊,或利用引进品种与小尾寒羊或当地绵羊进行经济杂交。山羊可用引进波尔羊,国内品种南江黄羊、马头羊、关中奶山羊、崂山奶山羊等。大力推广用波尔羊

11、杂交改良本地山羊,提高生产性能的杂交改良技术。 4.2 大力开发饲料资源,保证全年饲草的均衡供给 舍饲养羊的饲料来源主要包括野青草、人工牧草、粗饲料(农副作物秸秆等)、精饲料等。目前我国农户舍饲养羊的青饲料主要是靠野生牧草。由于季节、气候变化,牧草质量变化范围很大,北方地区冬季基本上没有野生青绿饲草。对农副作物秸秆的利用约为20左右,许多地方利用不到10,潜力非常巨大。精饲料的利用,包括日粮配方,应按照有关饲养标准,科学进行搭配,避免单一饲喂和营养不全面。特别应指出的是,在大力开发现有饲料饲草资源的前提下,还应种植部份优质牧草。在使用中,应合理搭配饲喂日粮,每天坚持喂给一定数量比例的干、粗饲料

12、和精饲料,既能满足日粮的营养需要,又能减少由于饲料因素造成的疾病发生,降低饲养成本。4.3 舍饲规范羊舍的建筑 没有规范、科学的羊舍就不可能搞好舍饲养羊。具体地讲,各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建筑材料,选择适宜的羊舍建筑。在北方,由于气候干燥,雨水量少,可建成水泥、砖块、或三合土地面。在南方,可以建成吊脚式羊圈。圈底可用木条、竹子等。自1987年开始,四川农业大学研制了一种适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吊脚式羊舍建筑。其中羊的饲槽颈枷为倒钥匙孔形,创造性地改进了我国传统羊舍建筑,解决了养羊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饲草浪费极其严重,采食过量或不足,管理不便;营养不良,疾病严重发生的落后状况。该种羊舍建筑自推广以来,深

13、受广大养殖户喜爱,极大地推动了舍饲养羊生产。但值得指出的是,省内外许多地方的有关人员到现场参观后,仅凭自己的印象和理解,或少数几张照片、或录象资料进行仿制。由于对许多设计部位的尺寸和要求不详(科技含量就在于此),加之对羊的采食习性了解不透彻,仅凭片面的想像就进行制作,结果导致设计和建筑不合理,浪费材料严重,使用不便,甚至给生产带来严重后果(有的地方曾出现卡死羊的情况)。因此,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设计进行修建,切不可随意、盲目进行建设。 4.4 高频繁殖管理技术 进行羊的高频繁殖管理,一是为了提高羊的繁殖效率,提高产羔率、缩短产羔间隔;二是人工调控羊的发情配种和产羔季节和时间;三是集中培育羔羊,

14、提高羔羊成活率和育成率。山羊属于短日照季节发情动物,在发情症兆、持续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在舍饲情况下,常常由于没有采用适当的发情检测技术,造成发情检测失误,贻误最适宜配种时间,给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进行高频繁殖管理,就是要在羊的繁殖方面,改被动为主动,在生产、饲草、饲料和人力需要最为有利的时间,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产羔、培育羔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种羊的利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率。4.5 羊的育肥技术 影响肉羊育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品种、个体差异、日粮营养和育肥技术管理(如环境及用具卫生、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播、按年龄、性别、体重大小昨个体强弱)等分群饲养管理、饲喂清洁卫生的饲

15、料和饮水、详细记录有关生产、饲料消耗、繁殖配种、疾病防治、出入场记录等资料。育肥方式主要有强度育肥和持续育肥。在舍饲饲养条件下,一般采用强度育肥,以获得较高的增重效果,育肥期短。羔羊育肥一般在6-8月龄,上市体重为25-35千克。一般应根据育肥羊的品种类型、年龄、活重、膘情和增重计划等,选择合适的饲养标准和确定育肥日粮标准。育日粮的组成应就地取材,原料要多样化。精料用量可以占到日粮的45-60。育肥羊舍为每只羔羊0.75-0.95平方米,大羊1.1-1.5平方米。如果育肥羊是从其地方引入,必须在隔离场观察至少15天,检查健康合格后方可放入生产群,同时进行驱虫、药浴、防疫注射、分群等日常管理工任

16、。在饲喂方面,一般每天饲喂两次,每次投料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精饲料的变换应在3-5天内换完,粗饲料换精饲料应在10天左右换完。舍饲育肥时间一般为75-100天,在良好的饲料条件下,一般可增重10-15千克。4.6 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治 卫生防疫的一般原则:做好舍饲羊场场址的选择,场区布局合理,符合卫生防疫要求(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切断外来传染源、制定严格的场内卫生防疫制度(如日常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疫病监测和报告、病羊隔离、技术人员巡视制度、定期预防免疫制度、档案制度等)。免疫接种:为了防止发生传染病,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羊用疫苗(菌苗)主要有:炭疽疫苗、布氏杆菌疫苗、破伤风抗

17、毒素、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羔羊痢疾、羊黑疫、快疫混合苗、羔羊大肠杆菌苗、厌气菌苗、肉毒梭菌苗、肝炎支原体苗、羊痘苗、链球菌苗、口蹄疫疫苗、狂犬病疫苗、伪狂犬病疫苗等。在预防过程中,还应注意疫苗的选择,应选用针对本地区疾病的疫苗,确定合适的防疫时间和严格按照疫苗规定的免疫接种途径选用适当的免疫方法。若饲养规模较大,应配备有丰富经验的专职兽医人员,负责全场的卫生管理与保健、兽医防疫、疾病诊断与防治工作,制定与组织实施兽医防疫检验与保健技术措施。要建立羊只的健康登记卡,及时对羊群的发病和防治情况及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还应指出的是在舍饲情况下,粪便及污物对环境的污染不可忽视,特别是对水体、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和危害极为严重,因此,应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在农家情况下,可采用堆积发酵处理、制作液体圈肥和沼气用作能源及腐熟水肥等。在大规模舍饲条件下,还可制作复合肥、发酵干燥肥等。4.7 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羊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舍饲规模饲养的成败。当今,国际国内羊肉及其它产品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各地在发展舍饲规模饲养的同时,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实行名牌战略,开发拳头产品,实行产、供、加、销一条龙生产体系和贸、工、牧一体化经营,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保证羊煊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