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509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学年论文题目 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级学院 商贸信息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2009级3班 学生姓名 朱国志 学号 20920870329 学生姓名 沈洋 学号 20920870333 指导教师 代应 成 绩 时 间 2011-10-31 摘 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物流作为资源资金流通的必要手段,已经必不 可少,近几年物流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物流技术水平已经决定着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发展水平。本文就为大家分析重庆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使重庆物流业更好地发展。关键词:经济 物流业 现状分析 对策1 重庆市市情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1.1重庆市市情特征1.2重庆市经济

2、发展水平2 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STOW分析2.1重庆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2.1.1区位优势明显2.1.2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1.3政府大力支持 2.1.4物流产业已具雏形2.2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劣势2.2.1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专业化分工不足,供需不平衡2.2.2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不够2.2.3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缺乏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公共信息平台2.2.4重庆市物流成本偏高2.2.5物流人才短缺2.3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机遇2.3.1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2.3.2物流企业合并重组以寻求提升综合物流服务水平2.4发展重庆市物流产业的威胁2.4.1跨国物流企业及发达省份物

3、流企业的进入,对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挑战2.42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2.4.3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2.4.4人才争夺激烈3 对重庆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议3.1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应考虑的因素3.1.1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布局整体规划3.1.2城市商圈布局及消费3.1.3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发展的需求3.1.4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规划3.2重庆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议3.2.1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3.2.2着力培养仓储性物流中心3.2.3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建设多个区域物流中心3.3重庆市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注意事项及管理程序3.3.1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3.3.1.1做好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总体

4、规划和内部规划3.3.1.2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3.3.1.3加快物资、商业批发企业的转型改制,完善物流功能3.3.1.4注重研究开发法物流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中心的工作效率3.3.1.5积极引进外资3.3.1.6扩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功能和规模,加快建立物流业的信誉等级制度3.3.2进行物流资源整合3.3.3重视进、出城市物流的规划和建设3.3.4构建城市物流网络系统平台1重庆市市情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1.1重庆市市情特征重庆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直辖市,重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地域范围广,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差异大,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经济社

5、会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为实现“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必须结合重庆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建设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各具特色的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的自然及经济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遵循劳动低于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功能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经济区域的界定是一个大体范畴,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三大经济区的边界范围是可能发生变化的。1.2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重庆市我国幅员最广、管辖行政单元最多的直辖市,规划建设的三大经济

6、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差异很大,具有不同的特征。据国家统计局和重庆市统计局统计。2010年,重庆市GDP总量为7890亿元。重庆现辖19个区,17个县,4个民族自治县。重庆人口总量为3144万人,2010年人均GDP为25095. 事实上,早在10年前,重庆市对未来经济发展就规划了宏伟蓝图,据2001年重庆市发展规划测算的当时都市发达经济圈,总面积547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6%。2000年末总人口538.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83人,是人口高度稠密区。国内生产总值580.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8.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790元,城镇化率79.8%。

7、总体上,都市发达经济圈已初步具备领先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指标 面积 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区万平方公里比重(%)万人比重(%)亿元比重(%) 元/美元全市8.21003091.11001589.3100 5157.0/621都市发达经济圈0.56.6538.117.4580.638.2 10790.0/1300渝西经济走廊1.922.8995.432.2471.831 4739.8/570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5.870.51557.650.4467.630.8 3002.1/361 渝西经济走廊,总面积1882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2.8%。2000年末总人口995.

8、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2.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9人。国内生产总值471.8亿元,占全市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739.8元 ,为全市平均水平的91.9%。城镇化率26.5%。该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我国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相当。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面积58102平方公里,占全市的70.5%。2000年末人口1557.6万,占全市的50.4%。国内生产总值467.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2.1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8.2%。城镇化率为18.0%。该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我国西部发展滞后地区相似。都市发达经济圈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渝西经济走廊和三

9、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形成都市经济发达经济圈的左右两翼经济腹地。都市发达经济圈作为重庆经济的制高点,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核心区域,通过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的聚集,辐射作用,发挥“一点带两翼”的功能,推动整个重庆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是重庆经济的特定功能区。渝西经济走廊将大力建设产业密集带和中小城市密集区,通过强化其与四川、贵州经济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促进重庆经济向西、向南、向北辐射,成为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是重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支撑重庆长远发展的重要经济腹地,作为重庆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对重庆实现东、中

10、、习联合,共谋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2 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STOW分析2.1重庆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2.1.1 区位优势明显重庆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经济腹地广阔;是西部地区惟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内陆口岸城市,拥有全国“两纵三横”5 条水运主通道之一;全国“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中的包柳通道、沿江通道、沪昆(成)通道在重庆市交汇;全国公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的渝湛线和沪蓉线在重庆市交汇;拥有国家干线机场之一的重庆市江北国际机场。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具有明显区位优势,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齐备水陆空交通条件的综合交通枢纽。2.1.

11、2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立体化交通网络加快形成。目前,已形成以主城为核心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和“一环五射”铁路骨架,已形成“一大一小”机场格局,正加快建设“三枢纽五重点”港口体系,初步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口岸体系。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重庆电子口岸建立了基于E D I 技术的重庆市国际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了基于EDI 的口岸数据交换和实时统计分析;口岸信息网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港口、铁路、航空等口岸电子操作平台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2.1.3政府大力支持重庆市已于2005 年3 月建立了重庆市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5 年7 月,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勾画了

12、重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2005 年11 月,在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商贸、物流等行业做大做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要求。2.1.4 物流产业已具雏形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业增加值不断快速增长。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壮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在重庆市设立分支机构,开设分公司。2.2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劣势2.2.1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专业化分工不足,供需不平衡近几年,原有的一些储运公司纷纷改为物流公司,但在实际运作中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形式。一方面,

13、普遍提供传统运输服务,极易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专业化的服务却又都无法提供。因此,致使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2.2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当前,公路、铁路、仓储、商贸等与物流相关的部门和企业都在分别规划和建设本部门的物流园区和物流节点,相互之间缺乏综合协调,存在脱节现象,极易造成物流设施功能单一、投资分散、重复浪费、效益低下不利于物流系统节点资源的优化配置。2.2.3 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缺乏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公共信息平台近年来,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但总体水平还是很低。物流信息化投资力度加大,但在物流及相关软件上的投资比例还很小;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信息系统处于低层次应用;

1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需求迫切。2.2.4 重庆市物流成本偏高重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比较高,造成物流成本高于全国平均物流成本,已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薄弱环节。2.2.5物流人才短缺现代物流业的开展,需要一大批既精通运输仓储业务、又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并深谙物流运作的人才和专家,但目前重庆现代物流人才相对匮乏,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尤其缺乏。2.3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机遇2.3.1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许多生产流通企业都在寻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外包物流业务,以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从外包业务的构成上看,目前多数生产流通企业往往愿意将其仓储业务或

15、运输业务实行外包。2.3.2 物流企业合并重组以寻求提升综合物流服务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重庆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生产流通企业有意将其供应链的某些业务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公司来承担。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希望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大他们服务能力,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或全国性物流网络。2.4发展重庆市物流产业的威胁2.4.1跨国物流企业及发达省份物流企业的进入,对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领域从制造领域逐渐向服务领域延伸,市场将更加激烈,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和发达省份的物流企业纷纷到西部地区寻求商机,这必将会对重庆刚刚起步的现代物流企业造成一定挑战

16、。2.4.2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西部地区,成都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西安正努力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枢纽。各个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势必对重庆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2.4.3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对物流服务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将更为严格。主要满足货物的空间位移和仓储服务的传统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参与客户物流资源的内外统筹配置,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2.4.4 人才争夺激烈面对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物流专业人员的增长相对不足,现代物流业的人才争夺现象十分突出。相比较而言,国外和发达省份的物流企业占有较强的优势,而作

17、为西部地区的重庆市,在物流人力方面将受到挑战。3 对重庆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议3.1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应考虑的因素3.1.1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布局整体规划 城市内交通状况是区域物流中心选址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主要考虑铁路、公路、水路的现时布局,至少要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也是选址时需要涉及的主要因素。从现阶段看,进出城市的一次运输主要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承担,城市的二次运输的主动脉是公路。铁路、公路、航空在城市建设城市物流中所占的份额也是物流中心选址考虑的因素之一。区域物流中心要建在交通枢纽中心地带,能对城市间的宏观物流与城市内德围观物流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截止2997年

18、,重庆目前已经建成成渝、渝长、长涪、渝黔等12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48公路,“一环五射”基本形成。按照重庆市交通规划,到2010年,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2000公里,县际联网高等级公路30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000公里。内航河道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水路方面,到2010年初步建成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主城、万州、涪陵“三枢纽”港区为中心的内河航运体系。3.1.2城市商圈布局及消费 对生产型企业,因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高,对原材料的需求具有可预见性,所需主要原材料较具规模,课采用一次运输直达的方式;对一些辅助材料,因需求不成规模,需物流中心进行加

19、工并配置。对处于主要供应链上下游联系紧密的企业,可建立专业化的物流中心,协调其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外购材料、外销材料、外购产品、外销产品的比重等式影响物流选址的重要因素。对于处于国家东西部物流通道中的重庆市,还要考虑过境物流的中转作用。按照建成长江上游商贸中心目标制定的“十一五”全市商贸流通产业综合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全市将加快商圈建设,逐步新建南岸茶园、西永、大渡口城区、渝北两路、巴南鱼洞、北碚城区6大商圈。逐步实现30条特色商业街,重庆将进一步务实全市商贸流通的基础,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快速平稳增长。目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温,汽车、住房、餐饮、高档服装等消费热点

20、较为集中,发展型消费进一步加强。重庆市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商圈、专业特色街、专业市场建设的开发力度。3.1.3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发展的需求建材、原煤、钢材、冶金、化工和能源等,这些专业化的市场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中心。重庆工业整体增长能力有所提高,一是汽车、摩托车支柱产业可望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汽车产业生产能力提升,在需求拉动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重庆市摩托车产品针对性、竞争力较强,推动其快速增长。二是冶金、化工、能源等资源性行业呈加速发展态势。三是资源性产品处于价格上调期有利于刺激资源性产业加快发展。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趋势为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更好地条件,有望形成多点支撑工业的发展格局。

21、3.1.4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规划随着重庆市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发展空间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发展后劲得到加强,对人才、资源的凝聚力增强。都市发达经济圈辐射状交通主骨架的基本形成,市政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将会日益凸显。对外集聚和辐射功能的不断增强,必将实现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扮演好重庆经济发汗的“领头羊”角色。3.2重庆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议3.2.1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结合重庆的特点,建议重庆的区域物流中心定位于将铁路货站和公路运输货站集约在一起的综合物流中心,同时兼顾港口码头的需要。这是一个实用性强、能发挥综合效益的综合物流中心。

22、并且建设吴中运输方式互动互补的现代化运输平台。应抓住三峡大坝蓄水带来的机遇,加快九龙坡、寸滩和万州、涪陵等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汽车滚装运输等新型码头的扩建新建,为拓展“江海”、“水铁”、“水公”联运创造条件。同时,抓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整合,协调发展,让现代物流在重庆顺畅地流起来。3.2.2着力培养仓储性物流中心重庆市政府在1996-2020年远景规划中已经将上桥一带规划为今后的物流仓储地区,市政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重庆主城区综合物流中心应主要考虑公路、铁路、水路综合布局,建议上桥九龙坡一线选址,依托公路、铁路、水路,毗邻交通节点。可首先考虑在上桥附近建设

23、物流中心,它的位置上可与火车的西、南两大编组站,成渝高速、渝长高速、九龙港在位置上实现物流对接,是对大宗货物进行集散处理的理想位置,目前该地区已有相对集中的仓储设施。过境物流重要表现为陆路与水路的衔接;未来的发展必然增加航空的物流需求,着力打造江北机场航空货运物流,并在大学城西永微电园建设与航空、陆路相适应的西部物流中心。依据重庆市中期发展规划,结合近期交通建设及企业现有布局,加强在江北规划建设物流中心的力度。具体位置可以在人和立交桥、童家院子立交以北,与新建的渝怀铁路、新建设的出境高速公路及航空相衔接。综合公路、铁路、航空的各自特点,发挥多品种、快速、低成本的优势。根据重庆市发展的需要,在适

24、当的时候,主城区可以考虑在南坪一带建立大型综合物流中心,为配合东西两个经济带的发展,可以考虑在万州、永川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物流中心。3.2.3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建设多个区域物流中心重庆物流建设要扬长避短,规模适度,其定位是“长江上游物流配送中心”。其发展重点是建设以五个物流基地为骨架的多元化物流中心。根据重庆市发展规划,围绕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工业园区,全市可以考虑建设五个物流基地:a、九龙坡物流基地,含滩子口、大渡口、伏牛溪等地区 b、沙坪坝物流基地,含大学城西永物流基地等 c、两江新区物流基地 d、万州物流基地 e、涪陵物流基地。这些物流基地涉及的行政区域可以交叉、协调发展。各基地内的网

25、店布局要从实际出发,实行“三个结合”,即综合性、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相结合,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市内配送中心相结合,货物联运站和专业配载点相结合,可以依托储运发展交易市场,依托信息平台发展电子商务物流。3.3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3.3.1做好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内部规划政府部门应重视发展现代区域性物流中心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物流中心的发展规划,在主要交通枢纽形成一批大型物流中心,并为加快物流配送业的现代化,出台必要的引导、扶持政策。不能一窝蜂地到处建设,分散投资,重复建设。物流中心内部也要做好功能规划和区域内物流整合和改造。3.3.2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总体上看,物流仓储设施普遍比较陈旧落后,2

26、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储设施现在仍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加快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投资物流行业,政府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基础设施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3.3.3加快物资、商业批发企业的转型改制,完善物流功能考察目前国外先进国家的贸易、批发企业。单纯做商流业务的很少,多数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批发贸易企业具有物流配送功能,如日本的菱食株式会社就将批发贸易与商品物流配送结合在一起的。商品批发企业、物资流通企业应认清这一发展趋势,进行营销方式改革,实现经营方式的转换,积极完

27、善物流配送服务功能,利用自身条件或组织社会资源开展商品物流配送业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3.3.4要注重研究和开发新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中心的工作效率3.3.5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中外合资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一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物流业的发展,提高重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3.3.6扩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功能和规模,加快建立物流业的信誉等级制度3.4行物流资源整合运用现代物流的信息化手段、现代管理理念,对原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打破条块分割,发展多式联运,大力培育和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3.5视进、出城市物流的规划和建设重庆主城区进出物

28、流主要是以陆路,水路交通为主要运输载体,长期以来重视线路二轻节点建设,铁路、公路都在各自的节点中处置货物,而节点相互之间则处于脱节状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各种综合运输方式的关键是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从物流的流向来讲,流进城市的物流是由城市间物流经物流中心到配送中心,再到用户;对流出城市的物流,是由用户到物流中心,在到城市间的物流。可见,物流中心对流出城市的物流起集合物流的作用;对流入城市的物流起分散物流的作用;在货物流动的过程中起到信息管理作用;对过境物流起到低耗能、快速衔接的“接口”作用,即综合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应该是吃奶感情物流规划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3.6建城市物流网络系统

29、平台重庆市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了全市人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加快了全市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重庆市大力开展BtoB BtoC等电子商务与物流工作平台建设。但目前政府的电子商务平台环境主要侧重与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对物流现阶段的发展还是不能很好的支持。因此,由政府出面建设城市物流系统网络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接或在原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集成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物流功能的模块,与各大物流中心、相关企业联网互动,实现物流信息的互通共享,这是发展现代物流必须的环境。结论我相信随着重庆在中国需要经济发展战略的地位,加上政府和重庆市人民的努力下,我们重

30、庆市一定会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中心,成为中国甚至是世界的物流中心城市。参考文献1汝宜红,等.配送中心规划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重庆2007年经济展望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3孙朝霞 蒋 明 刘小艳:基于SWOT分析论重庆发展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的战略J.物流科技,2006, 29(10):36-384王志强:重庆物流发展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7, 22(10):50-515刘万平: 重庆离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有多远J.中外物流,2007, (11):85-876张远昌.物流运筹与流程再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7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综合运输处. 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Z .8 中国物流网 EB /OL . heep: / /www. log ist ics- ch ina. com,2005- 01- 16.9 郭世华. 物流经理实务手册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 叶华珍. 现代物流学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