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红高粱 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684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言 红高粱 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莫言 红高粱 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莫言 红高粱 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莫言 红高粱 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莫言 红高粱 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莫言 红高粱 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言 红高粱 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设 计)题目: 试论红高粱的陌生化手法及其效果 (英文):A study on the de-familiarization and effect of the Red Sorghum院 别: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2年5月 试论红高粱的陌生化手法及其效果摘要红高粱是莫言作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部,讲述了“我爷爷”余占鳌带领村民在高密东北乡一带抗击日寇、誓死保卫家园的传奇以及“我爷爷”和“我奶奶”戴凤莲的如高粱酒般火烈的爱情故事。作品的叙事风格粗犷凌厉、无拘无束、洒脱豪放,语言富有张力,为读者提供了不同寻常的阅读享受。

2、就这部作品来说,可挖掘的东西非常多,本文决定将视角集中在作品的陌生化手法上,对其进行详细剖析,从主题、人物和语言三个维度来探究红高粱的陌生化现象,并进一步探究这样的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为作品带来的实际效果。关键词:红高粱;陌生化;主题;人物;语言A study on the de-familiarization and effect of the Red Sorghum ABSTRACT “The Red Sorghum” is a representative article written by MoYan, which describes “my grandfather” YuZhanao

3、s legend of leading the villagers to fight Japanese and defend our homeland in Gaomi Northeast Country, and it also tells my grandfather and my grandmother DaiLianfengs fiery love story like kaoliang. The narrating style of the article is bold and rough, unfettered, free and easy; the dynamic manage

4、ment of language provides readers with unusual reading enjoyment. As for “The Red Sorghum”, there are many things to study, and the essay will focus on the de-familiarization of the article, and it will make a concrete study on the de-familiarization of “The Red Sorghum”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eme

5、, character and language. Whats further, it will study the practical effec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de-familiarization has brought to the article. Key Words : Red Sorghum ; de-familiarization; theme; character; language目 录一、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1二、红高粱的陌生化手法及效果2(一)主题陌生化2(二)人物陌生化3(三)语言陌生化51、比喻、拟人修辞52、词语超常搭配63、对

6、比手法7三、结语8参考文献9致谢10一、 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流派产生了,它对西方世界长期流行的社会功能说、文艺模仿说等学说发出了挑战,认为文艺不是对外部生活的模仿和反映,文艺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内部规律,即是“文学作品的技巧、程序、形式、词汇、布局、情节分布、变形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等”1,提出文学有其独立自主性。由此出发,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强调应重点研究文学作品本身,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而不只是研究诸如文学与生活、自然,文学与人心的关系等文学的外部关系。他曾说过:“我的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如果用工厂方面的情况来作比喻,那么,我感兴趣的不是世

7、界棉纱市场的行情,不是托拉斯的政策,而只是棉纱的支数和纺织方法。”2在什克洛夫斯基的基础上,俄国形式主义者雅各布森提出了“文学性”这一概念,他说“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为了让读者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者们推出了“陌生化”这个概念。他们认为,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得文学具有了“文学性”。那么,何谓“陌生化”呢?所谓“陌生化”, 就是将文艺对象从人的正常感觉领域移出,通过采取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读者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带给读者以新鲜感的创作方式。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过:“那种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正是

8、为了换回人对生话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称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程序是事物的反常化程序,是复杂的程序”3什克洛夫斯基在这里所说的“反常化”,其实指的就是“陌生化”。 “陌生化”的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惯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来感觉和理解事物,使人们面对习以为常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产生陌生、新鲜之感。“陌生化的目的就是让人从习惯化、机械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人们重新对事物进行欣赏。” 4因此,要想作品具有艺术性、新鲜感,

9、就要尽力创造出一种陌生的感觉,就要运用陌生化的语言,对各种素材进行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品,产生文学效果。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最初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后来的研究者将这一理论充分发展,应用到文学作品的人物、故事、环境、细节、语言等各个方面。下面以莫言的红高粱为例,谈谈小说的陌生化创作手法。二、红高粱的陌生化手法及效果(一)主题陌生化红高粱这部小说运用陈旧的现代历史战争题材,弱化意识形态色彩,打破了传统的革命历史小说讲述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歌颂正面英雄式的主题模式,站在民间立场上突出了其中的生命意识,展现了极富原始生命强力和自由精神的民间世界,极大地增强了红高粱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使小说

10、产生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红高粱描写的是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自发的民间抗日战争,以及发生在这个乡野世界里的野性爱情故事。其人物活动背景虽然是抗日战争,但却不同于以往的革命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特别是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其“革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到既定的意识形态日的。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5 小说描写的虽然是抗日战争历史,却远离历史范畴中的爱国、民族等宏大叙事,有意将国共两党的政治力量置于幕后,虚构土匪头了与乡间女子之间的一段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的故事,意在张扬普通个

11、体的人性。小说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程,另一条是“我爷爷”和“我奶奶”在抗战前的爱情故事。前一条抗日战争线索,从“我奶奶”家的工人刘罗汉大爷被日本人下令残酷剥皮而死开始,到余占鳌率领土匪队伍伏击日本汽车队,最终发动了一场为自由生存、保卫家园而发起的民间抗日战争。在对这场战争的描写里,读者看不到革命历史小说里面惯常的宏大壮烈的战争场面,看不到正规部队的英雄事迹,看不到党组织的领导,看不到队伍的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看到的只是由土匪头目余占鳌领导的土匪加村民队伍。他们原本或痛快淋漓杀人越货,或苟且猥琐蝼蚁偷生地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突然来了日本鬼子

12、,于是他们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抗日战争的时代洪流中,英勇着,战斗着。但他们的抗战并不具备崇高的民族大义和浓厚的政治色彩,他们拼死战斗是出于对日本人的无比仇恨,日本人搅乱了他们的生存状态,日本人的残酷残忍激发了高密东北乡人身上所具有的原始的、野性的、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本能反抗与复仇。陈思和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书中说:“整个战斗过程体现出一种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望,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历史战争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将其还原成了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生存斗争。”6这支土匪队伍中唯一可能负载政治色彩的任副官“父亲对我说过,任副官八成是个共产党,除了共产党里,很难找到这样的纯种好汉” 7却因为在擦枪走

13、火而身亡,这进一步印证小说对意识形态的疏离。在小说的爱情故事线索中,同样凸显了民间的原始野性和强劲生命力。“我奶奶”年轻美丽,风流俊俏,“走起路来双臂挥舞,身腰拨动,好似风中招飐的杨柳”,浑身上下焕发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出嫁前,她和别的少女一样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渴望躺在一个伟岸的男子怀抱里缓解消除孤寂”,但谁知见利忘义的父亲为了一头骡子而不顾她的下半生幸福,将她嫁给了家庭富裕却患有麻风病的烧酒作坊少东家单扁郎。奶奶伤心欲绝。这时“我爷爷”出场了,他劫走了三日后回娘家的“奶奶”, 俩人以原始炽烈的生命热情,在红高粱地里纵情野合,共享生命的欢乐与灿烂,共播生命的种子。之后,“爷爷”放火烧死单家父

14、子,成了“奶奶”的情人,也成了烧酒作坊的主人。他们在原始生命力的驱动下,在高密东北乡这块“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轰轰烈烈地恋爱,放纵情欲,越礼犯法,谱写了一曲强劲生命力的颂歌。他们身上充溢着的原始生命活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以及为自由而战的本真欲望,无疑是经过作者有意识的聚焦和放大的艺术处理,使处于工业文明社会的人们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二)人物陌生化以往的革命历史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但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大类: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人物姓名、身份虽然各不相同,但分属同一阵营里的人物都有类似的特征:革命英雄道德崇高、意志坚定、

15、智勇双全,如保卫延安的周大勇,林海雪原的杨子荣,青春之歌的林道静,红岩的江姐,红旗谱的朱老忠等英雄人物;反面人物则是凶残、贪婪、狡诈、愚蠢、胆小,如林海雪原的匪首座山雕,红岩的特务头子徐鹏飞等。莫言的红高粱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罗汉大爷、余大牙等,这些人物生动鲜活,个性鲜明,对于革命历史小说里千篇一律的符号化人物形象来说,他们是非常独特的。以余占鳌和戴凤莲为例分析小说中人物的陌生化。“我爷爷”余占鳌是一个集善恶美丑于一身的人物。他是名副其实的杀人越货的土匪。最初,余占鳌只是一个低级的抬轿夫,在为麻风病人单扁郎迎娶新娘时,当他看到戴凤莲那双玲珑美艳的小脚后,便焕发了“他心中

16、伟大的创造新生活的灵感”,于是“轻轻地,轻轻地握住奶奶那只小脚,像握着一只羽毛未丰的鸟雏”。迎亲队伍经过蛤蟆坑时遇到劫花轿的土匪,余占鳌率领众人打死了抢劫者。三天后,新娘戴凤莲回门时,余占鳌事先埋伏在路边,把新娘劫进高粱地里纵情野合,从此两人开始了激情迷荡的欢爱。接下来,余占鳌杀死了戴凤莲的麻风病人丈夫,霸占了单家的财产和娇妻,真正成了一个土匪。一九三九年,日本鬼子在高密东北乡残害百姓、奸杀妇女,这激起了余占鳌胸中的原始生命力和复仇欲望,他扯旗成立了一支由土匪和村民组成的武装队伍,在胶平公路上伏击日本汽车队,给日本人以重重一击。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余占鳌又是精忠报国的抗日英雄。所以说,经过作者的

17、艺术处理后,在余占鳌身上,善与恶、美与丑相互交织,集杀人越货、占人妻室的土匪与临难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于一身,是一种典型的“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的二元对立形象,对于当时和现在的整个时代的常态化人来说,他都是独特的。“我奶奶”戴凤莲是一个反叛传统女子。“她身上呈现出与世俗礼教、伦理道德相对峙的生命状态。” 8处于风华正茂之际的“奶奶”丰腴的青春年华辐射出强烈的焦虑和淡淡的孤寂。她渴望躺在一个伟岸的男子怀抱里缓解焦虑、消除孤寂。如果说出嫁前她的反叛人格只是呈隐形状态的话,那么后来她与“我爷爷”野合则完全以行动充分体现出了她本性的率真,对现有陈规的大胆破坏,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热爱向往,而她在弥留

18、之际对上天的发问和自我伸张更率真地流露出她对世俗礼教的蔑视:“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天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告诉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9她的一生按照自己所思所想去行动,遵从内心,遵从本性,颠覆了传统道德伦理,冲破了纲常束缚,轰轰烈烈地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因而她在临死的时候,内心没有对死的恐惧,而是充满了对生的留恋和幸福:“天哪!天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10戴凤莲这样一个不羁礼法、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女性形象,给

19、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作者的心目中,乡村民间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这里没有道德礼法的束缚。这是一个蔑视道德、法律的生机盎然的法外之地。他们是一群非理非法、无法无天、敢爱敢恨、敢作敢为、自由自在的化外之民。” 11(三)语言陌生化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不同,普通语言主要是为了达到沟通交流、传达信息的目的,要求简洁、准确,文学语言则重在创造自身内涵,陌生化正是创造内涵的一种手段。俄国形式主义者们认为,人们通过语言来感知事物,随着语言的多次反复使用,它逐渐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进入了“无意识的,机械化的”使用阶段。这此就使得人们逐渐对事物视而不见,而“陌生化”使人们摆脱了习惯化的麻木感,让他们感受到语

20、言的新奇。“与普通语言相比,文学语言不仅“制造”陌生感,而且它本身就是陌生的。” 12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普通语言是日常的,司空见惯的,平庸呆滞而且是毫无生气的,而语言经过“陌生化”后则会变得奇异,令人耳日一新,而且充满话力。对于作者而言,语言的陌生化是一种艺术手段,通过语言的陌生化使自己的作品为大众所欣赏。对于读者而言,语言的陌生化是能唤起他们对作品的兴趣,克服审美疲劳。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的感受的方法。红高粱的陌生化手法也突出表现在作品语言方面。1比喻、拟人修辞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莫言在红高粱中大量运用了比喻,而且他的比喻不落俗套、奇异诡谲,使小

21、说语言形象生动、产生陌生化效果。例如:“石桥伏在水面上,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枪声沉沉,像雨夜中阴沉的狗叫。”“过去的一切,像一颗颗香气馥郁的果子,箭矢般坠落在地。”作者把见证和承受日本人暴行的石桥比作初愈的病人,把预示流血和死亡的枪声比作阴沉可怕的狗叫,把“奶奶”丰富充实的三十年过去生活比喻成香气馥郁的果子,是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物作为喻体,切合了小说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理,虽然并不十分高雅美好,但却收获了一种丰富可感的美。“马骡驴粪像干萎的苹果,牛粪像虫蛀过的薄饼,羊粪稀拉拉像震落的黑豆。”将动物的排泄物与人类的食物相联系,作者在这里有意识地将丑的事物美化,拉大了语言内在的空间距离

22、,造成一种语言的阻抗性,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躯干上的皮被剥了,肉跳,肉蹦,像只褪皮后的大青蛙。”作者用冷静的笔调叙述罗汉大爷被活剥皮后的情状,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不着一个“惨”字,却把罗汉大爷的惨状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红高粱中,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体现陌生化效果的重要途径。如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遍地高梁肃然默立”“高粱尸横遍野”“高粱的茎叶在雾中嵫嵫乱叫”“ 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一穗一穗被露水打得精湿的高粱在雾洞里忧悒地注视着我父亲,父亲也虔诚地望着它们。”在莫言笔下,高粱是活生生的灵物,它们和人一样拥有肉体和情感,它们对日本人蹂躏高密东北乡民感同身受,

23、它们与乡民一样仇视日本侵略者。又如“被篷布上,漏出几颗鬼鬼祟祟的星辰”,星辰是没有生命的,更不可能鬼鬼祟祟,作者这样写,既给读者创作一种新奇的审美感受,又充分表现出罗汉大爷意欲逃出栅栏的紧张心理。2词语超常搭配红高粱中莫言遣词用字常常打破传统的固定搭配模式,超常的搭配往往能带来惊奇的阅读享受,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例如:“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以形容植物的词形容人的形态生动地表现出奶奶的娇艳欲滴和青春貌美,陌生化的语言给人出乎意外感受,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审美效果。“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变得非常简洁。”“简洁”一词本指说话或行文简明扼要,这里用来形容罗汉大爷被割去双耳的头部,令人觉得突兀

24、,同时也让人深刻感受到日本人的残忍。“奶奶的血把父亲的手染红了,又染绿了;奶奶洁白的胸脯被自己的血染绿了,又染红了。”人血本是红色的,为何却能“染绿”呢?这样的搭配能给人新奇之感,但新奇之余又可体会到词语背后的含义:绿色是高粱茎叶的颜色,“奶奶”是吃着高粱米喝着高粱酒长大的人,血液里自然会有高粱的的精神了。“父亲眼见着我奶奶胸膛上的衣服啪啪咧开两个洞。奶奶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一头栽倒,扁担落地压在她背上。”胸膛中弹本应是极度疼痛的,此处却用了“欢快”来形容“奶奶”当时的感觉,这和“奶奶”弥留之际的幸福感是相联系的。“余司令掏出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用“灭”字来强

25、调打瞎狗眼,是讲狗眼比作火,用以强调狗对人肉的虎视眈眈。“父亲看到那两只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地跳动,打击得瓷盘叮咚叮咚响”割去的耳朵在瓷盘里跳动,这显然是“我父亲”受到强烈刺激后在脑海里产生的幻觉,这样的用语同样也强烈刺激着读者的感官。3对比手法作者在描写事物和表达感情时,经常故意把意义相悖的词语搭配在一起,造成词语表面上的不合逻辑,似乎是不通,实则是妙语,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们相反相成,言简意赅,巧妙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例如:“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

26、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 在这里,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互相矛盾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现出美和丑、善和恶相互交织的世界和人物。“奶奶坐在憋闷的花轿里,头晕目眩,罩头的红布把她的双眼遮住,红布上散布着一股强烈的霉馊味。” 这“强烈的霉馊味”真是奶奶夫家的味道,女人出嫁的大喜反衬出嫁给麻风病人的大悲。“奶奶浑身流汗,听着轿夫们均匀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喘息声,脑海里交替着出现卵石般的光滑寒冷和辣椒般的粗糙灼热。”“我奶奶”出嫁的时候正逢夏末秋初,天气并没有凉爽下来,加之坐在憋闷的轿子里,她燥热难耐,就好像辣椒般的粗糙灼热,听着轿夫们粗重的喘息声,她不禁想起了那个即将成为自己男人的麻风病人,她的内心便又变成卵石

27、般的光滑寒冷,作者采用这样对反讽实际上则是要突出描写“我奶奶”当时的悲凉心境和无可奈何,体表的热反衬出内心的冷。三、结语莫言的红高粱是一部以陌生化手法贯穿其中的作品。小说主题、人物、语言这三个方面的陌生化共同为创造小说的文学性而服务。在主题方面,打破了传统的革命历史小说讲述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歌颂正面英雄式的主题模式,站在民间立场上突出了其中的生命意识,展现了极富原始生命强力和自由精神的民间世界。在人物形象方面,改变了革命历史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类型化人物塑造方法,创造出“我爷爷”“我奶奶”这样的集善恶美丑于一身的鲜活人物。在语言方面,莫言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词语超常搭配、对比手法等

28、,使读者获得新奇的审美享受。陌生化手法的有效运用,使得红高粱的语言更有张力,主题更加鲜明,内涵更加丰富,这是红高粱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参考文献1汪宁漪.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072 3什克洛夫斯基等著.方珊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4孙王燕. 俄国形式主义之“陌生化”浅析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5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6.6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7陆惠莲. 高粱地里的生命赞歌读莫言的红高粱J.语言文学8 9 10莫言.红高粱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11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M.上海:上海教育山版,200512司有伦.当代酉方美学新范畴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6致谢本毕业论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刘茉琳讲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题目的选择到最终完成,刘茉琳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