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774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学 生 姓 名 : 院 系 :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毕 业 时 间 : 指 导 老 师 : 目 录摘要 IAbstract 一、中国园林艺术与崇高自然的关系 1 (一) 中国园林艺术概念 1 (二) 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化意境特征 1(三)中国园林艺术走的是自然山水的路子 1(四)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内核的文化哲学 2二、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和创作原则3(一)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情景交融 3(二)中国园林艺术创作遵循的原则 4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4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43、园林建筑,顺应自

2、然 4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5三、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化的创作方法 5(一)融情入境 51、“体物”的过程 52、“意匠经营”的过程 53、“比”与“兴” 6(二)如何用景、造景、借景 61、中国园林要善于用景 62、中国园林要善于造景 63、中国园林要善于借景 7(1)借景手段 7(2)借景的主要方法 7(3)借景内容 8四、中国园林艺术创作必须具备深厚文化素养 8五、现代社会应珍视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 9参考文献 10 摘要 中国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园林艺术有自然化意境特征,走的是自然山水的路子。中国园林

3、艺术的特点为重视自然美、崇尚意境、追求曲折多变。本文就此探讨了中国园林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创作方法,并指出,中国园林艺术创作必须具备深厚文化素养。同时认为,现代社会应珍视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关键词:园林艺术;自然山水;创作;指导思想;原则;方法 Abstract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art is the human culture important inheritance.Chinese landscape gardening art, take pursues the nature energetic boundary as final and

4、the most highest goal, is manifesting the Chinese culture connotation.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art has the nature ideal condition characteristic, walks is the natural scenery pathway.Th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art characteristic for takes the natural beauty, the advocation ideal condition, the pur

5、sue windingly changeable. This article has in light of this discussed th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art creation guiding ideology, the deference principle, the creation method, and pointed out, th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 art creation must have the deep cultural accomplishment.Also believed that, th

6、e modern society should treasure the nature China botanical garden art.Key words:Botanical garden art; Natural scenery; Creation; Guiding ideology; Principle; Method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意,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

7、涵。一、中国园林艺术与崇高自然的关系中国园林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据诗经记载,早在周文王的时候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历代许多文人墨客、诗词名家都寄情于山水、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而一些文人士大夫不满足于一时游山玩水,到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便应运而生。(一)中国园林艺术概念古典园林,在词典上的定义是流传下来的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在一定的时期内被认为是正宗或典范的。近日,我们可以认为,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美、表现一定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同时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其本质即在于,通过对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所谓园林四要素,以及道路、室内陈设等

8、的有机构成,组织一个富于情趣的饱含艺术意境美的环境。(二)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化意境特征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的自然化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的自然化意境了。1 园林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

9、,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园林的意境完全是因人的存在而存在。意境是精神境界之所在,是人类特有的东西,离开了人,意境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一意义上讲,园林意境自造园开始便赋予了造园的动机、目的,直至造园结束。园林能给游人感知,而由此产生共鸣,皆由园林意境的特定效果所致。(三)中国园林艺术走的是自然山水的路子由中国园林艺术意境的特征可以知道,中国造园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

10、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正所谓“造园无成法”。甚至许多景观却有意识的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他们的造园艺术,都深深刻着自然山水的烙印。陶渊明就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自然的

11、意境。(四)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内核的文化哲学来源崇拜自然思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密切。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早就积累了种种与自然山水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最终成为“模仿自然,高于自然”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主要就是崇拜自然思想。 我国古代把自然作为人生的思考对象(或称“哲学命题”),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和发展,是由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与集大成者庄子,在他们构建的哲学观念中提出来并完成的。老子时代的哲学家们已经注意到了人与外部世界的

12、关系,首先是面对自身赖以立足的大地,人们的悲喜哀乐之情常常来自自然山水。老子从大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鲜明形象主要是山岳河川这个现实中,用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认识去预测宇宙间的种种奥秘,去反观社会人生的纷繁现象,感悟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万物本源之理,认为“自然”是无所不在,永恒不灭的,提出了崇尚自然的哲学观。庄子进一步发挥了这一哲学观念,认为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主张一切纯任自然,并得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念,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老庄哲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几千年前就奠定了的自然山水观,后来成为中国人特有的观赏价值观和对美的

13、追求目标。2 2 孔子进一步突破自然美学观念,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比德”的山水观,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感悟,实际上是引导人们通过对山水的真切体验,把山水比作一种精神,去反思“仁”、“智”这类社会品格的意蕴。“孔子又是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人,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高山巍巍培植了他博大的胸怀;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江河荡荡孕育了他高深的智慧”。孔子由此把厚重不移的山当作他崇拜的“仁者”形象,用周流不滞的水引发他无限的哲理情思,触发他深沉的哲学感慨。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所以喜欢流动之水;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所以喜欢稳重之山。这种以山水来比喻人的仁德功绩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无限深广的影响

14、,深深浸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人们以山水来比喻君子德行,“高山流水”自然而然就成为品德高洁的象征和代名词。“人化自然”的哲理又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这种山水文化,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无不带有“道德比附”这类精神体验和品质表现,特别是在文学、诗词、绘画、园林等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园林史的发展中,从一开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是中国园林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和创作原则中国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其特点为重视自然美、崇尚意境、追求曲折多变

15、以及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品格。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从老庄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一)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情景交融中国园林表达出情景交融的氛围,这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它活泼而自然的处理手法营造了一种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意境。人与自然建立了一种亲和而和谐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生命活力的深切情感。因此中国人的自然观绝对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在景观中放上一两座中国式的亭子,堆叠假山,挖池养鱼,这种简单的符号的叠加是不可能创造意境深远的园林景观的。因为中国

16、园林创作要营造的是自然一样的环境,或者说是自然感觉的表露。感觉靠园林符号的简单堆积是无法实现的。3 3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因此,园林艺术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就是通过眼

17、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园林造园之精髓。园林的意境产生在造园前,也存在于园林景物的创造过程中,指导着景物的构筑。虽然意境和景物是两个不同方面,但园林景观的营造构筑,是以园林景点景物所要表达的意境为指导的。如园林景观中建筑的层次、石块的颜色、质地等;水系的曲直、开合;树木的高矮形态,均根据意境的立意要求,并为烘托渲染意境的气氛而确定。因此,园林意境存在于园林景物创造的全过程中。而在园林景物建成之后,它所带给游人的感受,是要游人通过身临其境的感悟,深刻体会景物本身之外所包含的时空。而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感受。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

18、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二)中国园林艺术创作遵循的原则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决定了中国园林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

19、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4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

20、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

21、,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三、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化的创作方法(一)融情入境造园者的思想情绪、世界观、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等,对园林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在不同的园林景物中。如苏州四大名园的“拙政园”,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40年),园主王献臣,因仕途不得志,隐退苏州,借西晋潘岳闲居赋中所说“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是以代耕,灌园鬻

22、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以寄托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拙政园景点之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与谁同坐轩等,便是当时造园者看破红尘,寄情于景物之中的具体体现。融情入境,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体物”的过程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

23、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2、“意匠经营”的过程5 5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3、“比”与“兴”“比”、“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

24、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二)如何用景、造景、借景中国园林特别重视遵循大自然自由多变的法则,同时又给以典型化的提炼加工,使之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相近的观念。1、中国园林要善于用景“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

25、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致,这些天然景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北京颐和园即是利用万寿山和山南昆明湖的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所营造的园林景观。2、中国园林要善于造景自南北朝以来,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

26、(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6(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8)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3、中国园林要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还要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收无限于有限之中。中国古代

27、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中国的现有园林和风景区中,运用借景手法的实例很多。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景象曼妙。承德避暑山庄,借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苏州园林各有其独具匠心的借景手法。拙政园西部原为清末张氏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西部假山上设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留园西部舒

28、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沧浪亭的看山楼,远借上方山的岚光塔影。山塘街的塔影园,近借虎丘塔,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 (1)借景手段一般有:A、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B、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C、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D、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E、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F、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7G、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2)借景的主要方法:A、

29、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B、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C、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3)借景内容主要包括:A、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

30、草如茵。B、借人为景物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C、借天文气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四、中国园林艺术创作必须具备深厚文化素养“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内涵,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所以根本问题在于对祖国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感情素质的提高。

31、技法问题只是创作的一种辅助方法,且可不断创新。8 8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造园者融自己的思想文化内涵于园林之中,并追求自然情趣,由简单模仿,升华为艺术之美。洛阳伽蓝记记载:“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室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这是艺术美的真实写照。造园的艺术家们寄情于园林之中,把园林建成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通过立体空间的整体构思,组成景象的序列,形成庭园空间的层次和节奏感。把景色置于动感之中。如行云流水、飘然欲飞,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抒发自己的情感。“柏叶青青栎叶红,高低相竞弄秋风。夜来风雨轻击敛,绣出骊山岭上宫。”即是诗情,又

32、是画意。中国现代园林已把园林艺术进一步升华,充分体现艺术的魅力。运用借景、对景、框景、对比、渗透、层次的构图手法,融情于景,融意于情,刀凿斧劈,不露痕迹。既展现大自然的美好景观,又透视作者的思想,体现艺术的朦胧美。如广州文化公园内的园中园,广州白云宾馆内的水景园,桂林芦笛岩风景区等等。正如明代计成所著园治中所说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简单而显复杂,以浅近而显深远,透出各种意境,给人以无限的空间。五、现代社会应珍视自然化的中国园林艺术“传统自然园林所固有的快适性,已成为现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种源泉”。今天,人类整日被围合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对自然更加留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

33、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人们缺乏的是让灵魂回归本我的环境,而情景交融的环境才可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灵魂。一句常在私下里流露的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足以反映出人们对回归本我、远离喧嚣繁忙城市的渴望。城市人希望利用闲暇时间,到乡土自然中来寻找乐趣,充实自己。当今已没有几人可以拥有“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的情怀了。因此,情景交融的景观园林是都市里的佳境。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应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作品必需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情景而不是单纯的景物。意境的营造使人与景的交流和互动成为可能。今天的景观应使人重返“自然精神境界”,

34、人的精神只有淋漓尽致地注入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环境,才能使对象具有拟人化的生命色彩。 注释: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读园说和园冶有感(转自“园林学习网”中国园林艺术意境(转自ABBS 建筑论坛中国园林艺术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从中西方园林艺术鉴别中学习(转自“园林学习网”远山,中国园林的山水精神,苏州日报,2007年2月7日萧默,建筑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黄新平,中国园林与时俱进,金羊网,2007年2月5日邵静涵,中国造园的自然精神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价值,景观中国,2006年11月99参考文献1、张凯旋、 王云,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6(5)-48-512、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1:449;1:5473、彭一刚,1986,中国古典园林分析,1:1-6;3:10-124、郭守鹏,中国园林建筑形态结构的演变与发展,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95-995、徐建、 王劲、王青,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分析,陕西建筑-2006(10)-10-12101 01 06、张宏艳,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5(2)-5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