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川剧市场化发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784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川剧市场化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川剧市场化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川剧市场化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川剧市场化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川剧市场化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川剧市场化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川剧市场化发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谈川剧市场化发展 姓 名: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管62 学 号: 2236205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2010年 05月 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 1引言1一、川剧市场化发展现状与问题2(一)川剧市场化发展现状2(二)川剧市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21.专业剧团急剧减少22.人才严重缺乏23.市场急剧萎缩,川剧经济收入无法保障3二、川剧市场化滞后原因分析3(一)川剧定位不明,未来走向模糊3(二)川剧本身特性3(三)商演成本制约3(四)来自其他剧种及多种传媒方式

2、的冲击4(五)剧目创作没有与时俱进4(六)川剧绝活缺少保护4三、推进川剧市场化发展对策5(一)要重视剧团核心地位5(二)将川剧合理分工定位5(三)重视运用新闻传媒经营戏剧产业,推动与其他产业融合5(四)推出剧目创作平台,培养人才5(五)开发与保护并重6结语6致谢6参考文献7谈川剧市场化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王瑢指导教师 谭放摘要:川剧具有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近年来,川剧同其他各种地方戏曲一样出现了生存危机,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经费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川剧发展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对策,戏曲艺术市场化渐渐被大

3、众接受,借助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保护渐渐提上日程之风本文就川剧市场化运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关键字:川剧;市场化;现状;建议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of Sichuan Opera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WANG RongTutor TAN FangAbstract:Sichuan opera, Chinese opera, one opera, popular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Guizhou, Yunnan and part of the region, is an

4、important component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Sichuan. Sichuan Opera has a Bashu culture, arts, history, folklore and other research and awareness of valu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 and the BaShu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very unique position. In recent years, Sichuan opera, like

5、 with other types of local opera to survive the crisis emerged, the audience reduced performance market shrinking, lack of funds. Opera art market gradual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with the help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protection, the country gradually put on the agenda of the wind In this paper, m

6、arket-oriented operation of Sichuan Opera and other issues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Key words: Sichuan Opera ; Market ; Status ; Advice中国戏曲剧种大约有300多个,且历史悠久,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川剧是以四川为中心而覆盖西南地区的最大的地方剧种。早在唐代便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中的绝活有变脸、慧眼、吐火、藏刀。川剧唱腔的特点在于它是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不同声腔组合而成的。当今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方向,很多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对于戏曲今

7、后发展生存十分担心,越来越多传统文化无人继承,而像川剧这样的,有着悠久历史的,融汇了广大民间智慧的戏曲文化,只是一味的找人继承还是不能改变其生存环境。将川剧作为非物质文化保护起来并不能彻底保护川剧,只有让川剧发挥其特点,吸引观众,走市场化模式,才能有效保护戏曲本身。一、 川剧市场化发展现状与问题(一)川剧市场化发展现状戏曲边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农村地区,戏曲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得到了彰显。发展剧团是川剧演出的主要载体,川剧剧团较以往几年相比在这十年间有了明显的下降,在四川,出去真正演出的剧团不到100个,现在还比较活跃的,知名度高的剧团也就遵义川剧团、金桥川剧团、四川省剧院、重庆市川剧院、

8、郑华川剧团、蓉城川剧团、南充川剧团等等。这些剧团拥有一定的忠实观众,政府的扶持,以及泰斗级川剧艺术家的支持才得以留有一席之地。在市场上出现了消耗巨资,请名人名导编排歌剧进行巡回演出赚钱宣传的现象。综合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川剧市场仍然没有占主导地位。演出市场基本停留在四川省内农村地区。政府在经济上给予补助进行搭台演出是现行川剧发展的主要模式。剧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那个化环境下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够独挡一面,必须依靠政府的帮助。市场化措施落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川剧市场化仍然在停滞不前的状态。“我们有理由认为:传统戏曲要在现代社会取得创新与发展,市场化是其必由之路,而且传统戏曲的市场化与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9、的保护并不矛盾。”1(二)川剧市场化发展面临的问题1专业剧团急剧减少剧团是川剧市场化的核心力量,剧团承载着川剧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果。从市场优胜劣汰的角度来看,似乎剧团减少对于剧团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川剧现在处于市场起步困难阶段,剧团的减少情况对于川剧本身发展已经存在威胁,在与其他剧种竞争方面剧团减少必然不利于川剧走市场化道路。从深远意义来看,如若川剧本身得不到好的发展,那走市场化道路也无济于事。从80年代中开始,四川省内以及重庆市的川剧团也开始大量撤销。究其原因,除艺术自身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或者经营不善之外。“行政干预、经济利益驱使导致川剧团撤消是其最主要的因素。在

10、省外的川剧团由于得不到地方政府支持而被迫解体有的演员转而改唱当地方戏。省内一些地方部门为发展经济之需要,将剧场改建为商场。剧团因此被撤销也不在少数。甚至一些全民所有制剧团的工资、养老保险等也常常不能足额支付。致使剧团无法进行艺术生产而名存实亡。”2这么多年以来,县级剧团一直是在艰难的困境中奋斗,工资低社会地位不高,没有大腕,没有知名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直困扰着剧团以后的发展状况,不止因为这些原因,还有剧团演出成本增加,观众减少,使得川剧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影响。2人才严重缺乏现职川剧从业人员待遇低下已经影响到更多的人进入川剧行当。川剧专业56年没有断过香火,现在却处于萎缩状态。四川艺术学院曾今培

11、养出十几位梅花奖得主,而目前该校中专和大专层次总共不到80人在学习川剧,招生计划更是少了很多。现在川剧业人才青黄不接,许多行当已经面临断档的可能。川剧编剧、音乐创作人员老龄化严重,退休的人走了,但是接手的人少了。剧团外出演出,现场伴奏基本难以维系,多数是走带演出。剧团经济吃紧,现行财政体制不合理,造成人员结构不合理。在市场化方面,缺少专业的市场推手,专业的管理人员。剧团管理模式还是传统的模式,要走市场化道路必须改变内部管理模式,引用企业式管理方法,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以后走上市场做好准备。3市场急剧萎缩,川剧经济收入无法保障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戏曲市场不景气已是全国范围

12、内的普遍现象。这对于戏曲这种非物质文化来说是很致命的。在市场化大潮的席卷下,人们思想全球化,也可以说是西方化、美国化,年轻一代正一步步成为失去传统文化根基的一代。戏曲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减少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川剧每年除春节等大型庆祝活动有演出外,大型的商业演出基本处在休眠状态,偶尔下乡搭台演出也就个别剧团在做,外出商业演出更加少之又少。一些县团外出演出每场也只有12千元左右,多的也不过34千元,且为私营企业开业营销等活动捧场。川剧艺术家们为了宣传发扬川剧,多次参加义演,包括川剧进大学与大学生互动,进社区与老年人交流。这些演出基本是靠社会赞助,或者政府经济支持才得以进行,其经济收入无法保障。二、川

13、剧市场化滞后原因分析(一) 川剧定位不明确,未来走向模糊现在川剧市场主体地位还是处于不明确的状态,基本还处在政府财政提供保障的阶段。政府财政提供保障虽然能够缓解剧团经费压力,但是客观上也必然带来剧团自主决策和管理的权利限制,尤其是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没有遵循艺术团体内在的规律。地方政府和川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一分为二的看,川剧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扶持,很可能没有办法进行川剧的宣传工作,没有地方给川剧搭台,限制了川剧以后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过分介入川剧剧团,对剧团内部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川剧走市场化道路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政府介入的深度对于川剧来说十分重要。(二)川剧本身特性“我看到川剧有自己很多

14、特色,为别的剧种所无。”3川剧学习周期长,成才慢。唱川剧效益也不如唱歌跳舞。现在学生每年要花上万不像以前学习川剧都是国家出钱培养。川剧分为唱腔和绝活两大块,川剧在音乐唱腔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不同声腔组成的。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从外地传人四川,也是有别于其它戏种的唱腔标志。川剧的主要绝活有变脸、慧眼、吐火、藏刀。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重点是川剧的绝活,不像别的戏曲那样光唱和练,绝活的表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神秘性。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还不能穿帮,一点失误都会使整台戏都失败。(三)商演成本制约川剧是乡土艺术,过去的戏班

15、子往往是因陋就简,人数也不多也只有二三十人,搭个台子就唱戏。而现在一场川剧表演需要道具,灯光。舞美等等元素的配合,在人数方面要求更多,前期投入力度加大,少则2040万,多则100一300万。如果瞄准在大城市演出,现代化的舞台效果,其前期投入又会更多。问题也就来了,外出商业演出,需要庞大的队伍,加上道具舞美灯光,还有食宿、广告、场租,所要耗费的资金无疑是一般剧团能够承担的。“而大城市一般一台戏的票房收人也只有35万元,所以不出门不行,出了门也不行。” 4戏曲之中也普遍存在过度包装现象,川剧也不例外,这是一种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表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到了许多大剧团的灯光舞美标准,县一级剧场根本无法

16、满足,半数以上的地市级剧场也进不了。可以想象这种状况如何能面向基层观众,把产业做大”。5 (四) 来自其他剧种及多种传媒方式的冲击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交流和融合,并且这种融合一般总是积极的,川剧也是由于其兼容性,在与其它剧种比如京剧的交流中逐渐发展成熟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有时交流也可能会带来伤害,因为戏曲有其共性,但亦有其个性。近三十年来,川剧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作为地方剧种在人才培养、剧目规划等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和投入,使其原有的生存基础失于支撑。新的剧目大多数都是由外剧种在投排、编剧、导演,而真正的本剧可能只有演员、舞美。只有一来便失去了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和条件,也许这种做法会解决短期经费

17、,这点不可否认。但对于一个举重的生存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如今,电视普及、频道丰富,电脑、网络广为推广,家庭影院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尤其是一些体育比赛、文艺晚会等娱乐节目,现场直播,场内场外、台上台下互动,人们的文化消费的选择性增加,相比之下戏曲的表现形式就显得过于单一。”6这其中,川剧与现代传媒的结合十分欠缺,川剧仍然偏重于舞台剧场,关于川剧的产业链、产品相关商业开发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都没有及时跟上,只有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川剧被逐渐边缘化或矮化。也有人认为,川剧市场化没有发展起来,关键是市场营销没有做好。过去都是计划经济,人们工作精力和重点主要投放在舞台上,等

18、待市场的思想比较严重,但最主要的还是人们对文化产品消费多样性要求以及多种传媒方式的冲击。所以戏曲市场需要开拓。但就现在情况来看,出于人们对消费替代性很强,其市场的开拓效应也就十分有限了。(五)剧目创作没有与时俱进剧本是戏剧灵魂的所在,是一部好的戏剧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思想更加活跃更加多元化。但川剧剧目创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基本上停留在历史题材的演绎上,反映时代特征和进步的现代体裁很少。“现今老人演老戏的局面没有突破。”7一部潘金莲,被20多个剧种移植,200多个剧团上演,甚至美国也出版了剧本。曾经的辉煌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动力去努力创作,戏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求新求变的过程,过去的创作都是紧

19、跟生活,即兴发挥的现在有了剧团,创作都交给编剧了事。剧目创作的滞后也与其他文化艺术产品兴起直接相关。(六) 川剧绝活缺少保护川剧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川剧的绝活变脸。绝活是川剧的代表,变脸更是其中一个被大多数人熟知的项目。许多人为了能发现其中的奥秘,“破解变脸”等文章让川剧变脸不再神秘。川剧绝活自古以来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现在我们却能看到女的在台上变脸,多多少少会给人们感觉川剧变味,似乎我们现在看的不是以前戴着面纱高高在上的戏曲。看戏变成去戳穿其奥秘自然就欣赏不到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刘德华拜师学变脸这则新闻上网一搜就能看到,“当爱护川剧艺术的人们惊悉著名香港艺人刘德华已经正式拜川剧“变脸

20、王”彭登怀为师时,几乎是本能的将这一“绝技外传”事件上升到事关川剧前途命运的高度来思考”。6川剧绝活的保护并没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例如法律条例等等,只是戏班子自古以来内部的规定。三、 推进川剧市场化发展对策(一) 要重视剧团核心地位从近期看,川剧文化产业发展市场主体中最核心的是剧团,剧团的活力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川剧事业的基础,更直接决定川剧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果。当前,多数剧团机制不活,实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与管理部门的关系上职能不清,定位不明,既存在政府包办过死也存在剧团过份依靠政府的倾向,但主要表现在政府包办过死。另一方面,在剧团内部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主角和跑龙套的、前台和后台在收入分配上没

21、有与工作量和绩效挂钩,名人效应没有得到体现,艺术创作作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没有区分,严重挫伤了领衔人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极大地抑制了剧团的整体活力。事实证明,剧团作为特殊性的市场主体,领衔人物的作用极其重要,收入分配方式应当要更灵活更直接。剧团要想办法提高艺术水平,提高自己的声望。未来川剧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也应当多元化。川剧市场化现在面临更多的还是生存问题,但今后生存应当主要由市场来解决。而剧团本身一般难以独立承担市场化所需要的各个环节的功能,而以演出公司或演艺场所带动剧团可能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二)将川剧合理分工定位川剧艺术作为事业是基础,川剧文化作为产业是主体。基础夯实了,主体才牢

22、同;主体有了活力,基础也就有了保证。政府在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戏曲产业的发展政府必须提供基础条件,而剧团承担者产业发展的方向就必须找清方向,面向市场,努力实现川剧的市场化,使艺术和市场结合。通过产业化安排剧目创作生产和营销。短期时间内,川剧并不可能将事业和产业明确分开,一方面政府承担川剧事业发展任务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产业发展来补位;另一方面,剧团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也应当给予扶持,只有等产业规模和效益相对稳定后,事业和产业才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文化产品也是商品,具有价值属性和社会属性,它还是精神产品,社会效益应放在第一位。政府应当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尤其是市场化

23、的部分。“文化产品有社会属性之外还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号的作品面世需要多种因素凝结而成,好剧本也未必能有好的舞台产品,还需要舞美、音乐、导演、演员的再创作,需要营销的准确定位,剧团自身难以承担全部风险,一剧就会一蹶不振。 (三)要重视运用新闻传媒经营戏剧产业,推动与其他产业融合戏剧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产品,它属于特殊的文化产品。创作和排练只是它生产的前期阶段。要称得上精品必须要演出后得到观众的认可和称颂并经历时间考验久演不衰,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不仅要剧作家和剧团的努力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条件就是要拥有一个数量巨大的、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目前除了cctv-11,还没有其他专业的戏剧传媒频道

24、,剧种繁多、作品层出不穷、高水平的演员数量巨大使cctv-11的全面宣传力不从心。戏剧作品自身的艺术特点、深邃内涵、高超成就等等也需要新闻传媒的“解说”和“渲染”。”8 观众兴趣方向的转移如果有更多的专业新闻传媒来进行有目的引导,就会造就一大批忠实的戏剧受众群体。当前会展经济、节庆经济、旅游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为川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这些完全可以成为带动戏曲产业发展的助动力。推动川剧和其他产业的结合也是川剧市场化的必然选择。王力宏的一首花田错征服了许多年轻的听众,其成功不仅是依靠流行元素而是靠川剧的融合,这样的曲风现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流行,很多歌星想创作好的音乐于是借鉴戏曲。“与此同时,川

25、剧市场化发展,还要改变主要靠舞台创收的营利模式,不断把产业从舞台内向舞台外延伸,也就是人才培养,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相关产品等,发扬名人名家、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9可以预见,将来当地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纪念品市场的开发,都将得益于川剧这个品牌,并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四) 推出剧目创作平台,培养人才戏曲的创作基本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经典的作品到现在还能吸引大批戏友是因为那些作品贴近生活,关注人性,体现人性美。时代进步的脚步从未放慢过,对于许多川剧演员来说,有一个好的剧本,一批好的观众,才是他演出的原动力。现在国内颁奖几乎都是给演员居多,关于创作,编剧人员的奖项较少。四川文华奖就是一

26、个很好的平台,它推出最佳剧目,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当然也有最佳演员等奖项。这种奖项的设置能很好的促进戏曲创作界。培养人才要对人才有科学的界定,树立正确人才观。发现人才不能只局限于圈内,要特别关注圈子之外,体制之外的人才,对好的人才要有包容之心、兼容之心、欣赏的心态去看待。珍惜人才,保护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水平,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定时更新创作观念,改变创作思维。提倡真正的德艺双馨,戏内戏外两手抓。建立正确的理论导向,形成创作、展演、评奖、学术评论集为一体的良好发展格局。还要进一步发挥专家的作用,为四川戏剧文化提供智力支持。在保证以上目标建设为前提下才能真正培养优秀人才,将人才机制发

27、挥得恰到好处。学校对于培养创作人才也有一定的责任。想让人才自己出现不如创造机会培养人才。戏曲院校应加大对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加上国家补贴政策支持,能吸引更多生源,新思想新思路新元素的加入,必定能给暗淡的创作界带来新的色彩。(五)开发与保护并重现在川剧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过去“川剧的上演剧目、唱段、音乐均没有整理建档,没有系统化的研究,这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剧种来说是十分危险的。”10伴随川剧发展的宗师名角均年事已高,因此,系统抢救、发掘整理近代川剧史料尤为急迫。新一代年青人百忙之后更乐于接受通俗艺术,传统戏曲艺术已经丧失了与通俗艺术公平竞争的社会经济基础,更不用说商业竞争。因此,

28、政府应承担川剧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责任,建立研究发掘创新的保障机制。在法律范畴内应有相应的条例对戏曲进行保护。这点已经被很多专业学者提出。与此同时,应当以剧团为主要载体,不断推动川剧的发展和创新,为川剧市场化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提供不竭的源泉。当前尤其是现代题材的开发,新一代戏迷的培育,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创新等。没有这些超前的基础性的工作,川剧市场化发展就不可能持续。通过以上分析总结相信在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我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不仅仅是东西方文化自由的主张和沟通,同时完全能够使本国多民族多元文化充分整合。最后要重视培养川剧的观众群体,大力发展地方剧团 ,川剧作为活态文化其发展必须进入

29、市场。所以普及川剧知识,狠抓观众群体,特别是培养青年观众势在必行。致谢这次论文的完成我要十分感谢谭放老师对我的指导,在论文题目的选定上,我听取答辩小组老师的部分意见后,在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最终将题目定为“谈川剧市场化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我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同时谭老师针对我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地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收获颇丰。期间谭老师认真和严谨的态度时刻影响着我,使我更加谨慎的修改论文,经过不断的论文修改,最终完成此稿。参考文献:1 孙红侠.市场化是传统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J.戏剧丛刊,2009(3):11.2 杜建华.从川剧之形成发展看川渝文化互补共荣J 四川戏剧2008(2):

30、8.3 王世德.川剧与民俗审美J.四川戏剧,2008(1):7-9.4 刘翠,陆天平.谈谈黄梅戏产业化发展J.黄梅戏艺术,2009(1):3-7.5 夏美芳.地方戏曲市场化与剧团管理制度J.福建艺术,2007:54.6 贾丽媛,张旭.川剧的艺术特征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4):81-82.7 刘蓬春.谈川剧保护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102-104.8 王宇.要重视运用新闻传媒经营戏剧产业J. 剧作家,2005(4):142.9 胡学纯.戏曲市场运作初探J.剧影月报,2003(2):133-134.10乔晋.也谈川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 四川戏剧,2006(5):

31、6.11王定欧,杜建华,刘昌锦.川剧绝活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89-96.12罗扬.中国曲艺志四川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3:145-148.13See Lak shman Kadirgamar.Interfaces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itional Knowledge, Genetic Resources and Folklore: Problems and So- lutionsJ.Journal of Malaysian and Comparative Law, 2002 (5) 14Daphne PLei,Operatic China:Staging Chinese Identity Across the Pacific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