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中的神性造型学院雕塑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795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雕塑中的神性造型学院雕塑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雕塑中的神性造型学院雕塑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雕塑中的神性造型学院雕塑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雕塑中的神性造型学院雕塑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雕塑中的神性造型学院雕塑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雕塑中的神性造型学院雕塑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雕塑中的神性造型学院雕塑系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2012 届学士学位论文雕塑中的神性 作者姓名: 学 号: 专 业: 雕塑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造型学院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 学术规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雕塑中的神性是本人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和学习期间在导师指导下为教学和科研需要而创作的作品。本人系本作品的唯一作者(第一作者),即著作权人。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引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为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及其他教育机构学位所撰写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学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和毕业创作(设计

2、)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央美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及毕业创作/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印刷本及毕业创作/设计作品的电子版图片资料,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允许毕业创作/设计作品以画册形式出版。学校可以公布论文/毕业创作(设计)作品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毕业创作(设计)作品。(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中 文 摘 要本文阐述了我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写实雕塑的体悟。写实雕塑的历史源远流长,并且和宗教密不可分。宗教与雕塑互相影响,提高了彼此的感染力。作为美院的一个不信神的毕业生,若想学习发

3、挥雕塑中神性的一面会显得很尴尬;因为现今我们手中的雕塑已经和宗教分离开。所以我想做一个十字架耶稣动作的男人体,去除宗教符号的十字架,荆棘头饰等等宗教符号;用单纯的人与这神性的姿势完成我的本科毕业创作。去探求雕塑历史中的神性的一面。关键词:雕塑 宗教 神性目 录引言1第一章 宗教与雕塑的关系十分紧密2第二章 学习西方雕塑就避不开西方宗教3第三章 不信神的社会和自我学习宗教雕塑的尴尬5第四章 单纯提取宗教雕塑中的“人”6第五章 找到属于自己的雕塑中的神性7参考文献8致谢9引 言说到国内美术学院的写实雕塑,就好像特指从西方而来的雕塑传统,这也确是事实。现今的美术学院就是中国在结束了封建统治以后从国外

4、带回来的体系。我自己学习的专业和工作室的方向也是西方传统的写实雕塑。我很喜欢这些宝贵的学习经历。不论是学习东方的还是西方的艺术,提高自己的眼界和内心的境界都是一样的重要。我在这条路上才刚刚开始,不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路,我想都是殊途同归的吧。踏上这条学习写实雕塑之路,在今天的艺术环境里面多少让人感觉有跟不上潮流之感慨。我们所学的西方写实雕塑在西方已经是过去的老玩意了,早已经过了太多主义,潮流,是“非主流”艺术了。即使在现今的中国,具象艺术也是潮流之中的一个小群体而已。学习写实雕塑如今多少有些尴尬,我也从师兄和老师口中听到这样的哀叹;但是这反而增加了我想往下做具象雕塑的兴趣。也许从事艺术的人总是

5、在寻找潮流之外的东西,虽然这古老的艺术样式已经重复过太多,但在中国,我觉得它还有很多未尽的趣味。我记得老师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这说法很能代表想要从事艺术创造的人的决心。从事一件事业,有时候是爱好,有时候也像是命运。在毕业之际,我想通过本篇论文阐述我为什么要以一个具象人体来作为我的毕业创作,以及选材,动作的考虑,来揭示我想要追求的雕塑的神秘美感。第一章 宗教与雕塑的关系十分紧密 宗教与艺术是联系紧密的两者。单从雕塑艺术来说,在古代时期,宗教充斥着人类的精神生活。雕塑艺术的社会用途基本上是为宗教服务的。比如西方的众神殿石雕,教堂里面的基督像,中国的寺庙和洞窟雕塑等等。当然一部分也会为

6、皇家贵富服务,但是也和宗教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东西方都是如此。除伊斯兰教能一直保持严禁偶像崇拜,其他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大多都有神像文化。雕塑与宗教结合起来,使得雕塑天生具有了神圣感,震慑力;而宗教把雕塑吸收进去也使得宗教更能虏获人们的心灵,在没有电视电脑,眼耳匮乏的年代,绘画和雕塑的感染力想必是相当大的。就这样,雕塑和宗教相互影响着走过了人类大部分文明;留存了大量的宗教雕塑,供现今的我们欣赏学习。第二章 学习西方雕塑就避不开西方宗教 学习西方雕塑的传统精髓。我发现;如果对西方雕塑精髓感兴趣,就避不开西方宗教。以前的西方雕塑家们生活在一个社会有神时代。即使自己不信神,也会有神的使者委托的订单,任务

7、。而这些订单任务的做法,是和雕塑传统一脉相承的。一代代都在做这些题材,这些形象,可以先学习之,再创新之。在从事这些宗教雕塑创作中,自己的水准和要表达的自我意识都表现在这些作品中了。久而久之雕塑艺术的制高点,都被融进这些宗教题材的雕塑中了。实际一些讲,古代的艺术家也好,称之为匠人也罢,信神与否先不考证。但被现今社会称为“活”的挣钱的方式料想是古今一同。接到好的订单,为了生计当然会去做。在为订单忙碌的时候,这些艺术家们心中对神的敬仰与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对神的理解深度我们也不得揣测。但有一种追求却是从事艺术行业之人的不言之愿。那就是对美的追求。不论是在绘画中对颜色形象的魅力再现,还是在雕塑中形体的

8、饱满结实。都是从事艺术行业之人从没有停歇的追求。在宗教生活一直延续的古代。雕塑艺术的传统精髓,就随着这些宗教雕塑,代代相传,口心相映。 如今,我们这些专业学习雕塑的学生,对宗教已经没有坚定的信念了,或者说,这个社会已经是普遍不信神的社会。在西方,尼采高声疾呼:“上帝已死”。在中国,社会主义唯物论占了主导。我虽不是唯物论的忠实拥护者,但也不是什么神的信徒。还是老子说的好:“故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在这样无和有都分不清的意识里。雕塑中宗教的一面已经不是现代人的我们所关心的了。而在长久历史中雕塑在宗教营养里,在无数位雕塑大师的手中凝结的美,如今在被我们欣赏,学习。身为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

9、在学校学的是西方传统雕塑。虽然我也很喜欢中国自己的传统雕塑,但毕竟这不是我在学校的主修;相比中国传统雕塑,我对西方传统雕塑接受了更多宝贵的学习经验。我很喜欢这些所得,并且想继续学好学精。 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二工作室的学习,基本上是以人体为表现对象,进行圆雕和浮雕的训练。虽然时间短暂,让我们好像从门缝里窥见了传统人体雕塑的魅力。但是离做好人体雕塑,我却差的远,临近毕业,其他所学更是薄而浅,唯独人体雕塑是课业所授。我虽做不好人体雕塑,却想在这最后的本科学习里,再提高一下。对西方传统的人体雕塑加以研究和学习,也是我的一大兴趣。可是自己的造型语言,自己型的感觉都还没有建立,懵懵懂懂之中,何以能做好一

10、个人体的“毕业创作”呢?因此我必须找到一个拥有人体雕塑优良传统供我学习,又能发掘自己造型爱好的切入点。 想到这里,再加上上面一直论述的,这个切入点自然的就落到了宗教雕塑上了。但西方宗教雕塑浩如烟海,从希腊一直到近代,风格流派,大师名作众多。自问感兴趣之处在哪呢。说起来,我所喜欢的人体雕塑,或者说喜欢的雕塑家,也和很多人一样。正如罗丹推崇菲迪亚斯,和米开朗基罗,我也敬仰这两位大师。当然罗丹和之后的几位大师也同样让人折服。但这里面我格外敬仰米开朗基罗。特别是在工作室学习期间,在最后的大人体课上我有意的学习了米开朗基罗的造型方法,还有一部分希腊方法。这个人体也让我有所收益,让我对学习米开朗基罗很有兴

11、趣。米氏生活在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为天主教会和教皇制作了大批的订单。他的基督塑像,和圣母子的塑像数量众多,基督形象也许是他表现最多的形象之一了。我很喜欢米开朗基罗的几个基督塑像,包括十字架上的基督,抱十字架的基督。还有著名的哀悼基督等等。而单从基督塑像来看,历史上的基督塑像更是为数众多,千姿百态,出色的基督塑像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让人有形式感和神圣感的基督塑像模式就算是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像了。这个姿势在长期的积累中,十字的动作本身化作了一种符号,给人最直接的悲剧感和震慑感。历史上无数的大师做过这个题材,我不禁也萌生了做十字耶稣的冲动。这里面历史沉淀的养料充足,可以供我学习借鉴。第三章 不信神的社

12、会和自我在学习宗教雕塑时的尴尬 若真要把十字架上的基督作为我毕业的总结和提高,却让我产生了一种尴尬感。这尴尬源于我的心中,并没有宗教的神。若我不相信上帝是掌控世界命运的神,也不像过去的艺术家有宗教订单,并且活在宗教兴盛时代。那我做基督像就看上去别扭,并不名正言顺。就如同上文所述的,西方传统雕塑的精髓,大多都融进了宗教雕塑中了。一代代的雕塑家们都有幸在这传统里大显身手。我却没有机会小试一次。我的无神的意识和喜爱神的造像的矛盾在哪里呢?仔细分析,我发现,如上文所说,雕塑中宗教教义,宗教符号,已经不被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是中国的雕塑家们看重了。我们看重的是在世代的雕塑大师手中,凝结的传统雕塑的美和力量

13、。也是他们的造型方法,被当今我们这些学习西方雕塑传统的学生崇拜。因此,我对毕业创作想做一个人体的愿望,也只是想学习并发掘自己的造型方法。而并不是想要复兴宗教。遥远的希腊众神或是耶和华和基督对我并没有什么恩赐,恩赐的是一代代的雕塑家们的神来之作。西方的雕塑家们一代代相传承,米开朗基罗喜爱菲迪亚斯并学习古希腊雕塑,而罗丹更是崇拜菲迪亚斯和米开朗基罗,并做过很多分析和学习。罗丹之后的布德尔,马约尔,和他们之后的梅斯特洛维奇,都能看出他们学习先人的痕迹。所以我认为,不学习和分析这些高山一样的存在,就很难做好自己的作品。这才爆发了我想要学习古典雕塑的愿望,而他们的题材又限制在宗教或神话中。我既然不属于那

14、个时代的宗教,或那个地域的神话。又爱恋这些作品中的造型力量和美感。这就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元素。一个是宗教对我的疏远,一个是对雕塑作品的喜爱第四章 单纯提取宗教雕塑中的“人” 我要做的十字架耶稣,对我也有这两个方面的元素。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十字架,和耶稣的肉身。或者说十字架代表的宗教符号,和耶稣基督肉身代表的人体雕塑的传统精髓。我在大学学习的这几年传承的是后者,而没有前者。我想要在毕业创作中尝试的也是对后者的生发。十字架对我来说过于遥远,并且缺少信仰,是我想要做基督像的尴尬所在。 排除这种尴尬感的方法,就是去除对我来说无关的宗教符号。在基督像中就是十字架,荆棘头环,和浑身的伤痕。这些都是雕塑中属于宗

15、教的部分。不属于宗教的部分就是肉体,人人都有肉体,这并不能体现宗教性。即使人体的动作是使人一看就会明了的双手张开的十字。但这动作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做到,并不绝对代表宗教。另一方面我要替换掉耶稣的形象。虽然人们能留出耶稣的大胡子和中分的长发,但是这毛发太过于显眼和符号化,也在一部分上代表了宗教。人物的头我要用亚洲人的形象。让人会感觉到是一个中国人,比之耶稣会更亲近的面孔。第五章 找到属于自己的雕塑中的神性选择耶稣动作对我来说还有另一层面的意义。叙述这点前我先稍稍岔开一点。一位我不记得名字的世界钢琴大师曾经说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不信神,但在巴赫的音乐中我却信神。”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这次的毕业创作

16、的进行中,和之前做雕塑和绘画的经验中,我也有这种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我并不相信神是在宇宙中如同人一样的独立意识并支配人的存在。但在雕塑中我却愿意相信神的存在。那是自然的秘密,造型的神秘,躲在简单表象后面的丰富的真实。这种真实难以窥探,充满神秘与魅力。让人想要俯身下拜,并惊悔自己的渺小与无知。这种力量,越窥探则越崇拜,让人产生神灵一样的存在感。 即使产生如此的敬畏感,我也只能惊叹自然的伟大,而无一神可拜。唯一可拜的也许就是伟大的雕塑家们从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神性。如今,这种神性对一个中国的美院出身的普通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宗教的一面可以寄托。唯一可做的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方向,做自己的主宰。如同尼采期

17、待“超人”一样。活在这个无神时代的我,也要向往自我的完整。如同去掉了十字架和种种宗教符号的基督像一样,用肉身独自站立,去追寻自然凝结在雕塑中的神性。 我在毕业时做这个如同耶稣的大人体,如上文说,一方面是因为想借此表明自己想学习和继承西方的雕塑传统的心愿;二是通过这个接近神性的题材去寻找自然的神性。通过这两方面来寻找自己今后在造型中的方向。基督姿势的雕像只是一个引子,如同一种表态。在今后的创作中我要更多的汲取这些凝结在过去题材雕塑中的传统精髓。做好自己的作品,寻找雕塑创作中的神性。 参考文献: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 尼采著 钱春绮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122罗丹艺术论【法罗丹述;葛塞尔记 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5 致谢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能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是我今生的荣幸;在美院里接受各位老师的指导也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要感谢中央美术学院,以及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我还要特别感谢雕塑系二工作室的陈科老师和周思旻老师。在这三年的工作室学习生涯中,二位老师的艺术与人格都深深影响了我。这种影响会伴随我一生的创作实践与对艺术的理解。谢谢您!最后要感谢我的母亲对我的不断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