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818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三的优势及不足-以沙雅县第四小学为例学 院:语言学院 专业班级:中语系07-7班学生姓名:热孜万古丽.哈木提指导教师:张兴老师 答辩日期:2011年5月13日 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 目 录1 引言12模式三“双语”教学的由来12.1什么是双语教学12.2新疆双语教学三种模式的提出23.1沙雅县第四小学的基本情况23.2办学条件23.3教材选用23.4师资情况33.5学生基本情况34. 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44.1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44.2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不足55. 基于沙雅县第四小学“

2、模式三”教学不足的建议65.1适当加强母语教学65.2根据学生情况选用教材75.3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行人本主义教学法75.4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85.5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86. 结语8参考文献:9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三的优势及不足-以沙雅县第四小学为例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最近有些地区进行了模式三“双语”教学。模式三“双语”教学对我区“双语”教学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结合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模式三“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

3、析,以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四小学为例,剖析现有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改良建议。关键词:双语教学; 模式三“双语”教学 ;沙雅县 ( 4- ) : - . . . . 4- . : 1 引言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991年4月,自治区教委选定伊宁市一中、哈密地区一中等十所民族中学(民汉合校)作为自治区“民汉兼通”的试点学校。1992年7月以新教普字199232号文件的形式进行了确认。这是自治区开办最早的“民汉兼通”的实验学校,其目的是在校园内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汉语教学。这些学校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为部分学

4、科汉语授课实验的主要学校。199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组织召开首次“民族学生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实验研讨会”以这次研讨会为转折点,自治区的汉语教学开始逐步向双语教学发展。1999年3月,自治区教委要求,1964年以后出生的少数民族青年教师在继续巩固提高母语水平的同时,学好汉语。其中,汉语教师的HSK水平为高中8级、初中6级、小学5级,其他学科教师高中5级、初中4级、小学3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克苏地区进行了模式三“双语”教学。本文以沙雅县第四小学的模式三“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模式三“双

5、语”教学的优势及不足。2模式三“双语”教学的由来2.1什么是双语教学所谓的“双语”教学是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从双语教学的定义看,双语教学是由英语“bilingual education” 翻译而来。至今为止, 有关双语教学的界定不下几十种,但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学和狭义的双语教学两种:广义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学。狭义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学。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教学的界定。 从双语教学的属性看,大体可以分为添加性和缩减性双语教育两种类型。添加性双语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

6、言,目的不是准备替代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而是培养学生掌握两门语言。缩减性双语教育是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替代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如美国对少数民族语言学生实施的过渡性双语教育。我国双语教学明显具有添加性双语教育的特征。2.2新疆双语教学三种模式的提出在新疆双语教学是指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育教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新疆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模式一为理科及外语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母语授课;模式二为民语文使用民族语言授课,音乐等课程中涉及民族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用民族语言讲授,其他课程使用汉语授课;模式三为在民语言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部课程都用汉语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加入母语课程的教

7、学模式。3 沙雅县第四小学进行模式三“双语”教学的现状3.1沙雅县第四小学的基本情况沙雅县第四小学是在县城的边上,这该学校是民汉寄宿制学校,全校总共有80多位教职工,1642名学生,其中,少数名族教师有13位,少数名族学生有800多名,分30个班。其中民语普通班2个,“模式三”双语班有三个,民族汉语班有四个,其余的是汉族班。为了提高本校双语教学质量,根据新教基【2007】50号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情况 结合教育局的指示,依据该校的实际情况,经本校委会研究决定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开设“模式三”教学。所以该校对这三个班级除了母语以外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3.2办学条件学校总面积是54亩地,有一个四层的教

8、学楼,三层的学生公寓楼,两层的食堂,还有一个体育场。 学校具有先进的电教媒体,有两个微机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语音室。每个班有一台电视机、VCD等电教媒体。3.3教材选用模式三“双语”班的教材选用人教版的教材。除了母语文外,“双语”班其它的课程安排与设置均跟汉族班一样,有以下的十门课程。母语文,汉语,数学、新疆、校本、科学与实践、体育、美术、英语、品德与生活。3.4师资情况学校有13名维吾尔族教师,其中2名是民考汉,其他为民考民教师其中HSK成绩8级的1名、7级的1名、6级的1名、5级的5名、4级的2名( 1名是已47岁)。3.5学生基本情况学校模式三“双语”班有三个年级5个班。分别是一年级

9、(3)班有50名学生,二年级(3)、(4)班有109名学生,三年级(3)、(4)班有112名学生。一年级的15%的学生接受过学前“双语”教学,所以在教学中学习成绩比较好。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学前“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困难。三年级的学生之前根本没有接受过“双语”教学。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班的情况(表1-1)班数学生数年级班主任基本情况班主任姓名出生日期性别族别参加工作时间最后学历HSK等级双语培训时间备注150一年级(4)班阿玛尼沙1983-4女维2007.9本科7级2109二年级(3)班武雅雯1982-6女汉2002.2大专二年级(4)班热汗古丽。艾则孜1983-12女维

10、2007.9本科5级2112三年级(3)班袁绍鲁1980-6男汉2007.1大专三年级(4)班阿依谢母1983-4女维2002.2大专6级07-(3-9月)洛阳149四年级艾比拜木1978-8女维1996.9本科5级07-(3-9月)洛阳154五年级王红岩1973-2女回1991.3本科4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4.1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优势4.1.1学校具有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沙雅县第四小学是个民汉合校,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比率相差不多。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有很好的汉语环境,学生每天可以跟汉族学生一起玩、学习、交流,这一点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汉语口语能力。对双

11、语教师来说,也有个很好的学习汉语的环境,民汉教师在一个办公室每天在一起上班,彼此交流教学方法,这些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还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给模式三“双语”班授课的汉族老师也能学会维吾尔语,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相互间的交流。4.1.2具有汉语水平比较高的教师队伍对模式三“双语”班的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汉语语文由汉族老师代课,数学和班主任的工作由汉语水平高的维吾尔族老师承担,副班主任的工作则由汉族老师来承担。4.1.3学校汉语活动课程丰富学校着重于安排各种双语比赛,还有娱乐性的活动。教研组每个月安排一次双语演讲比赛,比赛中也有猜谜、唱歌等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12、。此外,该校每周二下午安排一节课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由教研组的汉族教师来承担,他们给学生讲汉语故事、幽默、唱歌等各种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汉语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4.1.4具有比较好的教学条件学校有两个多媒体班、两个微机室,一个图书馆还有一个专门的语音室。每个班都有一台电视机、VCD。 每周三上午在多媒体班教研组安排公开课。从三年级以上的班一周都有两节课的计算机课,其中语文课和英语课各有一节必须在语音室上。4.2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双语”教学的不足4.2.1学校只狠抓汉语,忽视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学校为模式三“双语”班只安排了每周两节课的母语课。较多的研究成果表明,

13、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到其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双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完全使用汉语授课,结果教师满堂用汉语讲解,而不少学生由于汉语基础差,加上母语能力也不足,往往是一头雾水;在自由讨论时,发言者就是那寥寥几个程度较好的学生,其他同学多保持沉默。4.2.2教材选用不当教材选用不恰当,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双语的兴趣爱好。模式三的汉语语文是由四章内容构成,每一章有四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首古诗,最后有一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又分成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五个部分。其中对学生而言最难的部分当属习作部分,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语法知识。此外,课

14、文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如,古诗部分 “夜书所见”、“望天门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之,课文大多数是与汉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古代典型人物有关,所以学生难以理解。比如说,“孔子拜师”、“矛和盾的集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模式三“双语”班选用的教材对于没有汉语基础和汉文化背景的学生而言学习困难突显。以该校三年级为例,由于三年级的同学在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学期进行的是模式一“双语”教学。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进行模式三“双语”教学。所以,班里50%的学生汉语基础不够扎实,有的学生连拼音都不会,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模式三“双语”教学对这些学生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对学生和教师的压力都很大。最

15、后,教材的授课进度安排不够恰当;模式三的汉语教学,其教材及教学进度与汉族学生均相同,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尤其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存在很大的学习困难。4.2.3课程安排欠妥当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是一个形式而已,以三年级为例,原来的课程安排是每天上午有一节数学课和一节语文课还有科学、品德、体育、新疆等课程。但是实际上每天上午给他们讲的是两节数学课和两节汉语语文课。下午要看班主任怎么安排,大多数是数学老师和汉语语文老师轮流上课。母语一周有两节课,其它课程可能一学期期间最多上3-4 节课。这样的课程安排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容易厌烦教师,并失去学习兴趣,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4.2.4

16、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校和教师盲目地追求教学成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由空间。如,每周汉语和数学课本应有14节课,但是为了追求教学成效一周上26节课,作业有小练习册、作业本、大练习册、一连通、口算等五种作业,一天至少要做三种。学生回家后要用2个多小时左右完成数学作业,用1个小时完成语文作业,用1个小时完成母语作业,用1个小时完成英语作业。算下来他们的作业时间最少是5个小时。4.2.5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然突出在沙雅县第四小学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汉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精讲多练。但我们通过听课发现

17、,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着重讲解教材的内容,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还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强调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5 基于沙雅县第四小学“模式三”教学不足的建议5.1适当加强母语教学母语是一个人自咿呀学语的孩童时代就浸染其中并在成长中受到其文化内核影响的语言,是个体最熟练、使用最便捷的语言。在“双语教学”中,一般而言,除母语学科用母语教学外,其他学科的教学都用非母语,而且只能用非母语语言开展教学;所以,双语教学开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融入并适应社会,以母语为桥梁,耳濡目染地学会和掌握第二语言。由此可见,在双语教学中要使用“双语并重原则 ”。所谓“双语并重”就是在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

18、既提供给学生最好的母语教育,也提供给学生最好的第二语言教育,并尽量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让他们可以把从母语中学到的方法转移到其他语言的学习中,使其他语言的学习更容易。在双语教育中,母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基于逻辑思维的养成和稳定性,双语教学应在掌握好母语的基础上进行。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了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蕴涵了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语言学习中只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必须了解或熟知与该目的语相关的文化。因此,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汉文化的导入一直是汉语教师所关心的话题。在此种情况下,完

19、全用汉语解读汉民族文化实属不易,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困难,此时,母语可以发挥其桥梁作用。5.2根据学生情况选用教材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不仅能反映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的深度,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教与学的效果。由于双语班采用汉语和维语授课,各开办双语教学班的学校应使用汉语和母语两种语言的教材。比如,数学和汉语可以用人教版的教材,但是新疆、品德与生活、科学与实践可以选用新疆双语版的教材。5.3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行人本主义教学法人本主义教学法,又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它的主要原则就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并积极参加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主体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则,教师

20、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具。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及提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比如说,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是错还是对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课间抽出一两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独自思考问题。此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的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但是同时必须注意,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双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母语的滥用,防止其反作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们能同时掌握母语和汉语能使用母语和汉语进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实现“民汉兼通” 。5.4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教师使

21、用先进的电教媒体,利用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注入时代的活力。以听说为主方向,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体会语文乐趣。加强词语积累,语句练习,写作练习。发挥游戏的作用,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每周最少有一节课要在多媒体班上课,在网上有不少的有关教学内容的短片和谜语、图片等材料,教师要善于利用电教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5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学校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二是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三是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

22、,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因材施教;四是设立“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6 结语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个大家庭中,语言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因此,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就尤为重要了。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23、,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因此,在双语教学研究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使我区双语教学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模式三“双语”教学在各分地区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显示出一定的问题,因此,应进行及时总结与分析,以期对“双语”教学的胜利推进换供改良建议。参考文献:1、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 民族教育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2、欧阳志.新疆解放以来有关汉语和双语教学的文件及政策规定综述M.新疆:新疆中小学汉语、双语教学研究文献集.2009年.3、方晓华. 新疆“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前进M.新疆:新疆中小学汉语、双语教学研

24、究文献. 2009年.4、教研组. 沙雅县第四小学双语一年级开设模式三实施情况、新疆沙雅第四 小学,(2009-2010).5、教研组.沙雅县第四小学“双语”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新措施(2009-2010)、新疆沙雅县第四小学,(2009-2010).6、教研组.双语班任课教师情况.沙雅县第四小学,2010年. 7、教研组.双语教研工作计划. 沙雅县第四小学,2010年.8、 教研组.模式三双语教学工作汇报 .沙雅县第四小学,2010年. 9、陶啸云.浅议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J. 大 众 科 技, 2006年第 4 期.10、齐玉龙.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母语的地位和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第27卷第三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