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格式]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900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格式]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oc格式]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oc格式]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oc格式]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oc格式]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格式]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格式]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2009年第1期(总第124期)湖湘论坛HUXIANGFORUMNo.1,2009GeneralNo.124?公共管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邓云峰(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郴州4230o0)摘要: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环境污染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160(2009)O10122-02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产业梯度转移的加速,环境污染也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

2、个地区加速转移.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中,面临着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压力.一,产业转移引起环境污染转移的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引起污染产业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导致两个互相联系的结果.一是利用自身或引进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新兴产业;二是收缩,淘汰那些缺乏比较优势,不符合产业政策或其他环境保护等法规的陈旧产业.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必然会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而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那些污染环境,低附加值的夕阳产业.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在同一高度,技

3、术创新能力不足,建立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引进技术和接纳产业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这就决定了欠发达地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处于不利地位,被迫接收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污染产业.2.产品生命周期运动引起污染产业转移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产品的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产品的创新阶段,因为发达国家研发能力较强,资金雄厚,首先占据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的优势地位,新产品一般在发达国家进行生产,在产品的成熟阶段,其他较发达国家掌握技术并进行生产,创新企业为了维持或扩大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开始向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产品的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规格完全标准化,创新企业的

4、垄断优势消失,从而使得发达国家这些产业向技术水平低,工资水平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我国产业梯度转移进程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沿海发达地区为了确保竞争优势,必然将产品研制,开发和销售放在本地区,把那些缺乏比较优势,环境治理成本高,处于产业相对低端的环节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就欠发达地区而言,承接的这些产业可能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能是污染密集型产业.3.欠发达地区环保意识薄弱引起污染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面临加快经济发展的压力,在环境保护意识方面显得相对薄弱,当承接转移产业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为了求得经济上的短期增长,往往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往往注重承接

5、规模与发展速度而忽视环境质量;往往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往往只重视跟前和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4.欠发达地区超国民待遇的投资政策引起污染产业转移为了承接引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之间相互展开激烈的竞争.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数量和就业效应目标,对欠发达地区竞相出台超国民待遇性质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这些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往往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一些投资商甚至抓住欠发达地区政府对承接转移的迫切心态,利用给予的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有意将污染防治费用高,处理难度大,易带来严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获取高额利润.5.利益博弈因素引起污染产

6、业转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着利益博弈,中央政府的各项环保法规,政策要靠地方政府来贯彻,在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环保政策,法规条例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以求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中国现阶段,地方政府既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政策的受惠者,这就使得地方政府为了获取短期税收等地方利益,势必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中国现本文系2oo7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郴州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立项号:07YBB050阶段性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08一l1一l0作者简介:邓云峰,男,湖南郴州人,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教育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经济学.122行的政绩考核制度下,当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发生

7、冲突时,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经济增长,对于能短期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对政府带来种种好处的污染企业也会任其发展,导致当地环境的恶化.二,防治环境污染转移的对策建议1.增强承接产业的针对性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承接产业的合理性.欠发达地区必须按照已有产业发展基础和地区比较优势,增强承接产业的针对性.围绕培育有自己特色的新的主导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培育有自己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技术密集,深度加工,高附加值的产业,形成具有创新开发能力的产业群,产业链,以更好地吸引发达地区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外部性成本内部化的程度取决于环境

8、标准的高低以及环境保护手段的科学合理性.而这些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环境意识强弱,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低的反映.因而需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更加充分了解环境破坏的恶劣后果.因此,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立法和监督,来防治环境的污染.3.调整招商引资战略招商引资工作放在以参与区域分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上来.在利用外资方面注重选择性和针对性,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草.引资工作的重点要由引资数量转向引资质量,加强对转移产业项目的筛选和识别;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发展同保护自然资源和城市

9、环境之间的关系,杜绝恶意投资现象发生.4.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控制污染的,也是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过程.运用经济手段有效执行环境保护政策.一是完善和严格执行环境收费制度.由政府确定污染物的排放价格,让市场自行决定污染物的总排放水平.强化监管力量.使排污费征收的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除排污费外,还可以实行产品费和消费附加费等,降低环境有害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在控制排污总量的条件下,将某种污染物的总量分解给企业,使企业拥有一个限定的排污权.企业在排污权限定之内排放污染物,超量排放将受到惩罚.建立区域性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企业通过治理污染使自己的排污量下降了,它有权在市场上出售

10、剩余的排污权.这样,排污权就与劳动力,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进入企业的整体资源配置,并服从利益最大化取向.随着管理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排污权会产生节约,使总量控制得以实现.参考文献:【1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余明勤.区域经济利益分析M.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3】卢根鑫.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4).44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4,(6).5】昊强.试论东部经济转型与中西部的产业转移J】.经济评论,1998,(4).责任编辑:王习贤(上接第121页)

11、公关人员的他律和自律,实现对政府公关行为的调控.公共关系制度的道德化包括三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在制度安排中包含有道德化的合理规范,包含有道德实现的保障机制;第二,确保已经确定的制度是充满道德精神的,能够鼓励政府公关人员提高道德修养,有利于道德因素的提高;第三,要吸收法律制度的形式合理性,通过法制的优点促进道德的生长,同时让道德促进法制的完善和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二是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在我国,群众监督是最能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监督形式,能够最直接反映广大群众对管理国家事务的意见.在政府公共关系实践中,实施民主监督,公众可以直接向公关部门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有关部门必须认真

12、听取,给予答复.群众也可以向各类举报中心申诉,控告和检举政府公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渎职,侵权等腐败行为;还可以通过信访和协商对话渠道进行监督.实践证明,群众监督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三是加强违反责任的后果追究.在进行公共关系构建过程中,对于那些违背伦理道德,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活动,要予以责任追究.笔者认为,对那些触犯法律法规行为的,则要依法处罚;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的,则要受到政府公关部门内部的处罚,如开除,记过,降级,罚款等.参考文献:1孔德元,张岩松,吕少平.政府与公关【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2】郁建兴.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可能性J】.文史哲,2003,(2).【3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曹现强,王佃利.公共管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张康之,李传军.行政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孟毅辉l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