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精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精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指导书.doc(2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指导书 教研室 目录自动控制原理1实验一 一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的研究1实验二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4实验三 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的研究6实验四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的测试8实验五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1实验六 三阶系统的串联校正13微机原理及应用16实验一 清零程序16实验二 数据区移动17实验三 拆字程序19实验四 拼字程序20实验五 找“零”个数21实验六 8255A并行口实验(一)方波22实验七 8255A并行口实验(二)PA输入,PB输出23实验八 简单I/O口扩展25实验九 D/A转换实验-方波27实验十 8259单级中断控制器实验29实验十一 8251串口实
2、验-自发自收33过程检测技术37实验一 热电偶的校验37实验二 光学高温计的使用39实验三 敞口容器的液位测量41实验四 电磁流量计的流量测量43实验五 XCZ101动圈表的校验45光电检测技术47实验一 光电接近传感器47实验二 检测圆周速度52现代检测技术55实验一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55实验二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测量电路57实验三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半桥测量电路59实验四 模拟量电感式传感器特性曲线的确定62实验五 被测物体对模拟量电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66实验六 电容接近传感器73实验七 电感接近传感器76智能仪器设计基础82实验一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2实验二 定时器实验83实验三
3、 A/D转换实验84实验四 利用0832设计波形发生器85实验五 8279键盘/显示实验86实验六 串行口通信实验87实验七 8255控制交通灯88实验八 继电器控制89实验九 步进电机控制90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92实验一差压变送器校验92实验二温度变送器校验95实验三电动执行器实验97实验四模拟调节器实验99实验五电动调节阀的认识和校验102实验六 变频器的认识和校验104过程控制系统113实验一 被控对象的特性实验113实验二 被控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114实验三 PID控制规律对控制质量的影响116实验四 串级控制系统118实验五 前馈控制系统120实验六 上水箱特性测试(调节器控制
4、)实验122实验七 上水箱特性测试(计算机控制)实验124实验八 一阶液位特性对象特性测试(调节器)实验126实验九 液位单闭环实验(调节器控制)128实验十 液位单闭环实验(计算机控制)131可编程控制器133实验一 熟悉STEP7软件及系统组态133实验二 简单的逻辑控制135实验三 交流电动机的Y-启动控制137实验四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138实验五 交通信号灯控制140单片机语言程序设计142实验一 输入/输出端口实验编程142实验二 中断源实验编程143实验三 定时/计数实验编程144实验四 时钟程序实验编程145实验五 键盘显示实验146实验六 ADC0809实验编程147实验七 双
5、机通信实验编程148实验八 8255实验编程149职业技能实训150直流电工仪表使用技能实训150交流电工仪表使用技能实训156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程序实践163工程设计:基于回差继电器式的温度控制系统164仪表综合实习:自动化仪表专业仪表基础实习171第一章 基础实验171第二章 模拟仪表设计177第三章 数字仪表设计184实验一 一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的研究一、预习内容:掌握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阶跃响应的特点,熟练计算一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特别是一阶系统由阶跃响应曲线来读取性能指标。二、实验目的:1、 学习一阶系统中比例、积分和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和参数测定的方法。2、 通过仿真观察上
6、述三个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三、基本原理: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是一条由零开始的,按指数规律上升并最终趋于1的曲线。其响应曲线具有非振荡的特征,又称为非周期响应。由于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没有超调,所以其性能指标主要是调节时间,它表示系统过渡过程的快慢。四、实验设备:PC机一台(含Windows98操作系统)、EWB仿真软件一套。五、实验内容:1、 比例环节:微分方程:C(t)=Kr(t)传递函数:C(s)/R(s)=K模拟线路如图1所示。由于输入信号r(t)是从运算放大器的反向端输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在相位上正好相反,传递函数中出现了负号。从输入端加入阶跃
7、信号,改变电阻R2观测不同的比例系数K时输出的波形并记录。2、 积分环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拟线路如图2所示。改变电阻R1和电容C的大小,可得到不同的积分时间常数T,输入阶跃信号,观测T=1s、0.1s时的输出波形,并记录结果。3、惯性环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拟线路如图3所示。从输入端加入阶跃信号,保持K= R2/ R1不变,分别观测T= R2C=1s、0.1s时的输出波形并记录。保持T=1s不变,分别观测K=1、2时输出的波形并记录。六、实验步骤:1、 比例环节:1) 进入EWB界面按图1连接好实验电路图。2) 将输入的阶跃信号设为1V,依次改变R2为50K、100 K、200 K、
8、500 K,观测系统的响应曲线,分别记录响应曲线的形状。2、 积分环节:1) 进入EWB界面按图2连接好实验电路图,取R0= R1=100 K。2) 观测C=1F和C=10F时的输出波形。3) 记录在不同积分时间下的波形,求出夹角及T。3、 惯性环节:1) 进入EWB界面按图3连接好实验电路图,取R0= R1=100 K,K= R2/ R1,T= R2C2) 保持K=1不变,分别测出T=0.1s和T=1s时输出波形。3) 保持T=1s不变,分别测出K=1、2 时的波形。4) 数据处理及分析。七、实验报告要求:1、 画出实验线路记录原始数据、测试数据及输出响应曲线。2、 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讨
9、论,对内容3从绘制的阶跃响应曲线上求出K、T,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实验二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学时:2每组人数:1开出要求:必做一、实验目的:1、 掌握有源网络典型环节的结构形式。2、 观察分析一阶系统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3、 加强对控制系统瞬态过程的认识。4、 进一步了解典型环节参数变化时对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影响。二、实验原理:1、 利用运算放大器和各种电子元件,模拟一阶系统的典型环节。2、 模拟一阶系统中惯性环节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三、实验设备:PC机一台(含Windows98操作系统)、EWB仿真软件一套。四、实验步骤:1、 进入EWB界面按图
10、1连接好实验电路图,电阻元件的取值按图中标示值选取。2、 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模拟电路的输入端相连。3、 将模拟信号的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上观察输出曲线。4、 按实验报告记录表上的要求,对电容元件选取不同的值,测量不同的系统参数下系统的输出响应在各时间点上的输出值。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记录:把实验结果记录到表1中。 表1 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在各时间点上的输出值实验参数时间/msT2T3T4T5TR1=200KC=1F输出/VR1=200KC=2F输出/V2、 实验结果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一阶系统在不同参数下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六、思考题:1、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典型
11、环节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的?2、 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比例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积分环节?3、 如何在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上求各自的时间常数?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的研究一、预习内容:掌握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阶跃响应的特点,熟练计算二阶系统在欠阻尼情况下的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特别是二阶系统在欠阻尼情况下由阶跃响应曲线来读取性能指标。二、实验目的:1、 熟悉EWB软件的使用方法。2、 通过仿真,观测二阶系统在欠阻尼情况下阶跃响应曲线,研究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三、实验原理: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衰减振荡,。其响应曲线具有振荡的特征,又称为振荡环节。其性能指
12、标主要是调节时间和超调量,调节时间表示系统过渡过程持续的时间,是系统快速性的一个指标,超调量反映系统响应过程的平稳性。四、实验设备:PC机一台(含Windows98操作系统)、EWB仿真软件一套。五、实验内容:标准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如图1所示。图1与二阶系统标准形式相比:=1/2K= R1/ 2R2,n=1/T=1/ R1C 1同时改变C 1和C 2的大小,可改变无阻尼自然振荡的角频率n的大小,改变R2的大小可改变阻尼比的大小。1、 令T=0.1s(R1= R3=100 K。C 1= C 2=1F)分别设置阻尼比=0.1、0.5、0.7、1,观测输入同样的幅度的阶跃信号时
13、的输出波形,读出并记录各阻尼比时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取误差带为0.05)并绘制阻尼比=0.5、0.7、1三种情况的输出响应曲线的波形。2、 令T=1s(R1= R3=100 K。C 1= C 2=10F),重复上述测试。六、实验步骤:1、 进入EWB界面按图1连接好实验电路图。2、令T=0.1s(R1= R3=100 K。C 1= C 2=1F)分别设置阻尼比=0.1、0.5、0.7、1,即R2=500 K、100 K、71 K、50 K时,观测记录各阻尼比时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取误差带为0.05)并绘制阻尼比=0.5、0.7、1三种情况的输出响应曲线的波形。3、 令T=1s(R1= R3=1
14、00 K。C 1= C 2=10F),重复上述测试。七、实验报告要求:1、 画出实验线路图及波形图。2、 实验记录:将测量得到的不同系统参数下二阶系统的响应曲线各性能指标的值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表1 T=0.1s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各性能指标值tpp%ts(5%误差带)0.10.50.71表2 T=1s时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各性能指标值tpp%ts(5%误差带)0.10.50.713、 实验结果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二阶系统在不同系统参数下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4、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二阶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与、n之间的关系。实验三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性质:综合性实
15、验学时:2每组人数:1开出要求:本科必做、专科选做一、预习内容: 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曲线的绘制方法。二、实验目的:1、巩固频率特性的概念。2、 根据频率响应结果绘制Bode图。三、实验原理: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j)和相位差(j)随角频率(由0变到)变化的特性。而幅值比(j)和相位差(j)恰好是(j)函数的模和幅角。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s),令s= j,即可得到(j)。我们把(j)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当由0到变化时,(j)随频率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j)随频率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四、实验设备:PC机
16、一台(含Windows98操作系统)、EWB仿真软件一套。五、实验步骤:(一)比例环节1、 在模拟工作平台上按图1连接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2、 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输入信号,并设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入信号的类型为“正弦波”,幅值为5V,频率为0.16Hz,此时角频率=2f=1rad/s。3、 确定要分析的节点,这里选择输出节点,设置电路节点标志。4、 选好待分析节点后点击Simulate(仿真)按钮,即可显示已选节点的频率特性。按Esc键,将停止仿真的运行。(二)积分环节1、 在模拟工作平台上按图2连接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2、 重复上述2、3、4步(三)惯性环节1、 在模拟工作平台上按图3连接惯
17、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2、重复上述2、3、4步(四)二阶振荡环节1、 在模拟工作平台上按图4连接二阶振荡环节的模拟电路图。2、重复上述2、3、4步六、实验报告要求:观察自己所设计的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响应,画出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率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实验四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预习内容: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二、实验目的:1、 掌握高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的方法。2、 在开环增益变化时研究高阶系统的阶跃响应。3、 加强对控制系统稳定性概念的认识。4、 进一步掌握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三、实验原理:1、 利用运算放大器及各种电子元器件,模拟三阶系统,在系统参数变化的情况下,研究牲畜的阶跃响应。2
18、、 模拟三阶系统的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四、实验设备:PC机一台(含Windows98操作系统)、EWB仿真软件一套。五、实验步骤:1、 按图连好实验电路。2、 将阶跃信号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到模拟信号的输入端。3、 将模拟信号的输出端连到示波器上。4、 按实验报告记录表上的要求,对电阻元件R7取不同的值,观测不同参数下三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各性能指标和稳定性。六、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记录:将测量得到的不同系统参数下的三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各性能指标和稳定性记录到表中。表 模拟三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各性能指标值及稳定性实验参数K系统稳定状态p%ts(5%误差带)KKgR7=3018.33-8.8
19、09-3.71R7=4711.700.470.19R7=1005.5017.426.75R7=2002.7534.612.772、根据测量得到的各性能指标,做出电阻R7取不同值时的阶跃响应曲线。3、 验结果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三阶系统在不同系统参数下,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五 三阶系统的串联校正一、预习内容:了解三阶系统的典型结构以及串联校正的基本形式,并掌握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的原理和结构图。二、实验目的:1、通过对模拟控制系统的调整,了解控制系统中校正装置的作用。2、了解系统开环放大倍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三、实验基本原理:系统的校正就是给系统附
20、加一些具有某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靠这些环节的参数配置和系统增益的调节来有效的改善整个系统的控制性能,以达到要求的指标。串联超前校正环节所对应的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超前校正主要用于展宽系统的频带和提高稳定裕度,以改善系统的快速性和振荡性,但它会使高频增益增大,不利于提高系统的抗高频干扰的能力。串联滞后校正环节所对应的系统的结构如图5所示。加入滞后校正主要利用其高频衰减特性,以解决提高系统增益和要求一定稳定裕度之间的矛盾。又由于它会使高频增益减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抗高频干扰的能力。四、实验设备:PC机一台(含Windows98操作系统)、EWB仿真软件一套。五、实验内容:三阶系统的串联超前校正
21、以及串联滞后校正。设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中Gc(s)为串联校正环节。Gc(s)RC图1原系统的模拟图如图2所示,其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图3 三阶系统响应曲线由图3可知,原来的系统不稳定,必须加以校正,才能满足要求。六、实验步骤:一、 先将Gc(s)接成放大系数为1的比例环节。1、调节开环放大系数k,使%=25%,测试此时的k,ts=?以及阶跃响应曲线。2、增加k,直到系统出现临界振荡,记录k1(临界放大系数)二、在原系统中加入串联超前校正,如图4所示。1、 保证k1(3.7)不变,测试并记录此时的%、,ts=?及响应曲线。2、 调节k,使%=25%,测试此时的k,ts=?以及
22、阶跃响应曲线。三、 在原系统中加入串联滞后校正,如图5所示。重复步骤二。图4 超前校正七、实验报告要求:1、 分别画出接入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环节后系统的响应曲线的形状并整理记录的有关参数。2、 对实验结果加以讨论: 在开环放大系数等于临界放大系数时,采用哪种校正方案使此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好? 在%=25%时,采用哪种校正方案可使系统在斜坡信号作用时,稳态误差最小?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一 清零程序一 实验目的掌握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键盘操作。二 实验内容 把RAM区内4000H-4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 。 三 程序框图四 实验步骤 用连续或单步方式运行程序,检查4000
23、-40FFH内容 执行程序前后的变化。五 思考假使把4000H-40FFH中的内容改成FF,如何修改程序。六 参考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000HS1: MOV BX,4000H MOV AX,0000H MOV CX,0080HL1: MOV BX,AX INC BX INC BX LOOP L1 JMP $CODE ENDS END S1实验二 数据区移动一 实验目的掌握RAM中的数据操作二 实验内容把4100H源RAM区首址内的16字节数据传送到4200H目标RAM区 。 三 设计思想 程序要求把内存中一数据区
24、(称为源数据块)传送到另一存储区(称为目的数据块)。源数据块和目的数据块在存储器中可能有三种情况,如下图:对于两个数据块分离的情况,如图(a),数据的传送从数据块的首址开始,或者从数据块的末址开始均可。但对于有部分重叠的情况,则要加以分析,否则重叠部分会因“搬移”而遭破坏。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源数据首址目的块首址时,从数据块首址开始传送数据。 当源数据块首址目的块首址时,从数据块末地址开始传送数据。四 程序框图五 实验步骤 调试运行3060程序,检查4100-410FH中内容是否和4200-420FH中内容完全一致。六 参考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
25、ODE,ES:CODE ORG 3060HS4: MOV CX,0010H MOV SI,4100H MOV DI,4200H CMP SI,DI JA A42 ADD SI,CX ADD DI,CXA41: DEC SI DEC DI MOV AL,SI MOV DI,AL LOOP A41 JMP $A42: MOV AL,SI MOV DI,AL INC SI INC DI LOOP A42 JMP $CODE ENDS END S4实验三 拆字程序一 实验目的掌握汇编语言 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 把4000H单元的内容拆开,高位送4001H低位,低位送4002H低位,4001H
26、、4002H 的高位清零,一般本程序用于把数据送显示缓冲区时用。 三 程序框图四 实验步骤 用连续或单步方式运行程序,检查4000H-4002H中内容变化情况。五 思考如何用断点方式调试本程序。六 参考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020HS2: MOV BX,4000H MOV AL,BX MOV AH,AL MOV CL,4 SHR AH,CL INC BX MOV BX,AH AND AL,0FH INC BX MOV BX,AL JMP $CODE ENDS END S2实验四 拼字程序一 实验目的 进一步掌握汇编
27、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 把4000H、4001H的低位分别送入4002H高低位,一般本程序用于把显示缓冲区的数 据取出拼装成一个字节。 三 程序框图四 实验步骤 单步或用断点方式运行程序,检查4002H内容变化情况。五 参考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040HS3: MOV BX,4000H MOV AX,BX AND AL,0FH MOV CL,4 SHL AL,CL AND AH,0FH OR AL,AH ADD BX,2 MOV BX,AL JMP $CODE ENDS END S3实验五 找“零”个数
28、一 实验目的 熟悉汇编语言编程,掌握串操作指令的使用。二 实验内容在4000H-400FH中查出有几个字节是零,把计数个数放在4100H中。三 程序框图四 实验步骤 在4000-400FH的几个单元中输入零,运行本程序后检查4100H中是几个单元数。五 思考 修改程序,查找其它内容。六 参考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0B0HS6: MOV BX,4100H ;COUNT MOV AX,0000 MOV BX,AX MOV CX,0010H MOV DI,4000H CLDA62: SCASB JZ A61A63: LO
29、OP A62 JMP $A61: INC BYTE PTR BX JMP A63CODE ENDS END S6实验六 8255A并行口实验(一)方波一 实验目的 掌握可编程I/O接口芯片8255的接口原理使用,熟悉对8255初始化编程和输入、输出软件的设计方法。二 实验内容在8255ABC口用示波器测出波形。三 程序框图四 实验步骤 1 在系统处于“P.”状态时,输入32C0,按EXEC键,系统显示执行提示符“”。2 用示波器观察8255ABC口波形。 3 按复位键RESET返回“P”或按暂停键STOP+MON键返回“P.”。五 参考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30、,DS:CODE,ES:CODE ORG 32C0HH1: JMP STARTP1PA EQU 0FFD8HPB EQU 0FFD9HPC EQU 0FFDAHPCTL EQU 0FFDBHSTARTP1:MOV DX,PCTL MOV AL,80H OUT DX,AL MOV AL,55HP11: MOV DX,PA OUT DX,AL INC DX OUT DX,AL INC DX NOT AL OUT DX,AL JMP P11 MOV CX,0800H CODE ENDS LOOP $ END H1实验七 8255A并行口实验(二)PA输入,PB输出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8255A和微
31、机接口方法。2 掌握8255A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原理。 二 实验内容用8255 PA作开关量输入口,PB作输出口。三 程序框图四 实验电路五 编程提示8255A芯片简介 8255A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是Intel公司生产的通用并行接口芯片,它具有A、B、C 三个并行接口,用+5V单电源供电,能在以下三种方式下工作: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 方式2:双向选通工作方式使8255A端口A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入口,读取K1-K8八个开关量,送PB口显示。 PB口工作在方式0作为输出口。六 实验步骤 1 按实验电路图连接线路: 8255A芯片A口的PA0PA7依次和开关量输入插孔
32、K1-K8相连。8255A芯片B口的PB0PB7依次接L1-L8 2 运行实验程序。在系统处于“P”状态时,输入32E0,按EXEC键, 系统显示执行提示符“”,拨动K1-K8,L1-L8会跟着亮灭。3 按复位键RESET返回“P”或按暂停键STOP+MON键返回“P”。七 参考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2E0HPA EQU 0FFD8HPB EQU 0FFD9HPC EQU 0FFDAHPCTL EQU 0FFDBHH2: MOV DX,PCTL MOV AL,90H OUT DX,ALP2: MOV DX,PA I
33、N AL,DX INC DX OUT DX,AL JMP P2CODE ENDS END H2实验八 简单I/O口扩展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单片机系统中扩展简单I/O口的方法。2 学习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的编制方法。 二 实验内容利用74LS244作为输入口,读取开关状态,并将此状态,通过74LS273再驱动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 三 程序框图四 实验电路五 实验步骤 1 Y0-Y7接K1-K8,Q0-Q7接L1-L8,244CS接FFE0孔,273CS接FFE4孔。 2 输入3380,按EXEC键,系统显示执行符“”,按动K1-K8,观察L1-L8是否对应点亮。3 按复位键RESET返回“P”或按
34、暂停键STOP+MON键返回“P”。 六 思考 可否用273输入,244作输出。 七 参考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380H ;273,244PIO1 EQU 0FFE0HPIO2 EQU 0FFE4HP4: MOV DX,PIO1 IN AL,DX MOV DX,PIO2 OUT DX,AL JMP P4CODE ENDS END P4实验九 D/A转换实验-方波一 实验目的 了解数模转换的基本原理,掌握DAC0832芯片的使用方法。二 实验内容 编制程序,利用0832芯片输出方波。三 程序框图四 实验电路五 编程提
35、示1 首先须由CS片选信号确定DAC寄存器的端口地址,然后锁存一个数据通过0832输出,典型程序如下: MOV DX,DAPORT ;0832口地址 MOV AL,DATA ;输出数据到0832 OUT DX,AL2 产生方波信号的周期由延时间常数确定。 六 实验步骤 1 按实验电路图连接线路:将0832片选信号0832CS插孔和译码输出FFE0插孔相连。 2 运行实验程序在系统处于“P”状态时,输入33E0,按EXEC键,显示执行符“”。3 用示波器测量0832左侧0UT插孔,应有方波输出。 4 按复位键RESET返回“P”或按暂停键STOP+MON返回“P”实验十 8259单级中断控制器实
36、验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8259中断控制器的接口方法。 2 掌握8259中断控制器的应用编程。二 实验内容 编制程序,利用8259芯片的IR7作为中断源,产生单一中断,系统显示中断号”7”。三 程序框图IR7中断服务程序四 实验电路五 编程提示 (1)8259芯片介绍 中断控制器8259A是专为控制优先级中断而设计的芯片。它将中断源优先级排队, 辨别中断源以及提供中断矢量的电路集于一片中。因此无需附加任何电路,只需对8259A进行编程,就可以管理8级中断,并选择优先模式和中断请求方式,即中断结构可以由用户编程来设定。同时,在不需要增加其它电路的情况下,通过多片8259A的级联, 能构成多达64
37、级的矢量中断系统(2)本实验中使用7号中断源IR7,插孔和IR7相连,中断方式为边沿触发方式,每按二次AN按钮产生一次中断,编写程序,使系统每次响应外部中断IR7时,显示1 个字符“7”,满7次后显示“P”继续等待中断。 六 实验步骤 (1)按实验电路图连接线路:“”插扎和8259 7号中断IR7插孔相连,“”端初始为低电平8259的CS端连138译码器的FFE0孔 (2)运行实验程序 在系统处于命令提示符“P”状态下, 输入3400,按EXEC键,系统显示“P” (3)按AN按钮,每按2次,LED数码管从最高位开始依次显示1个“7”,按满14次后显示 “P”继续等待中断。 (4)按复位键RE
38、SET返回“P”或按暂停键STOP+MON键返回“P.”。七 参考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ORG 3400HH8: JMP P8259ZXK EQU 0FFDCHZWK EQU 0FFDDHLED 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 DB 88H,83H,0C6H,0A1H,86H,8EH,0FFH,0CH,0DEH,0F3HBUF DB ?,?,?,?,?,?Port0 EQU 0FFE0HPort1 EQU 0FFE1HP8259: CLI CALL WP ;初始化显示“P.” MOV AX,OFFSET INT8259 MOV BX,003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