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947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探讨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针对我国当前及今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与特点,探索依靠农村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农村社区的问题,改善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状况的一项重要建设事业,也是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制度创新。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和谐,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产业支撑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新型农村社区概念界

2、定、特征和功能 1.新型农村社区概念界定 较早的研究认为农村社区指居住于某一个特定区域、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社会互动并拥有相应的服务体系的一个社会群体,是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聚集起来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农村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农村社区定义已经越来越得不到学者们的认可,学者们关注的和我们当今社会所要建设的是一种新型农村社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并非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社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规划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更是一种国家规划性制度变迁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社区。 从我国现阶段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出发,新型农村社区可以定义为:在农村

3、地域内以中小行政村或中心村为范围,主要以农民为主体构成,以多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相结合组成,具有较完备的社区组织和社区服务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区承担着农村社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 2.新型农村社区的特征 新型农村社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经济活动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农村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地的变化,农村社区居民不再仅仅依靠农业谋生,在农村社区中出现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到二、三产业。 (2)新型农村社区成员流动性不断增强,同质性下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劳动力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越来

4、越多地到小城镇落户,农村社区成员从职业流动到地域流动,进入了一个高度流动状态。此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社区开放度、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农村就业结构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农民阶层处于快速分化之中,而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区成员同质的明显下降;随着城乡联系的紧密化和城乡交往的频繁化,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对农民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已不占统治地位,但因农村社会中的中间阶层尚未占主导地位,农村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尚未形成,农民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 (3)新型农村社区能够提供比较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城

5、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是社区建设由城市向农村的延伸,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不断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能够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进的新格局。 (4)新型农村社区多以居民集中居住为特征,社区组织形式多样。现阶段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多以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形式进行,便于集中农村社区各种资源,同时有助于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也节约了大量农村土地资源。农村社区居民集中居住之后,需要社区化的管理方式,社区党组织和其他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3

6、.新型农村社区的功能 一是居民自治功能。组织居民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农村社区内部的政治生活在法制、有序的轨道上进行。 二是推动经济发展功能。新型农村社区具有较强的聚集组合功能,可以优化整合大量的社会资源,培育形成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加强合作和改善服务中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是社会管理功能。农村社区应该逐渐承接农村地区社会管理的功能,建立起政府公共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具有维护本社区的治安秩序,调解民间纠纷的职能。 四是社区公

7、共服务功能。履行社区照顾、卫生保健、社区环境卫生等多项功能。农村社区还应具有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的功能。 五是社区文化功能。新型农村社区要为居民提供各种类型的文化服务,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总之,农村社区要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福利事业,改善社区卫生,丰富文化生活,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二、发展现状 新型农村社区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时代命题。新型农村社区是以城镇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支撑农村,让农民实现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通过建设

8、新型农村社区,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加速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加速向农村传播,城市资源加速向农村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从河南实际看,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仍是制约“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最现实的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诸多矛盾中最突出的聚焦点。抓住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抓住了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一旦达到30%50%,就进入了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时期。截至2011年底,河南城镇化率达到40.6%。这标志着河南已进入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最佳阶段。把新

9、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实现了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是继“离土离乡”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城镇化之后探索的第三条道路,即“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顺应了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对居住环境、社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突出表现在富裕起来的农民首先就是改善居住条件。如果不积极引导,让农民还像过去那样在几分宅基地上无规划地自发建房,就会错失机遇,重蹈一些先发展地方“有新房、无新村”的老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农民“被上楼”,更不是“逼农民上楼”,而是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过上城里人生活的热切期待。 新型农村社

10、区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时代命题,是推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有效实现形式,既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有利于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既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又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既有利于集约节约土地,又有利于农民减少住宅建设投入;既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又有利于破解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资源瓶颈制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意义十分深远。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终取得实效的关键。建不建、怎么建,都不能光由政府、村支两委说了算,而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各级

11、政府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 2.突出政策先行先试。面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诸多难题,在政策方面要先行先试。要破解资金难题,就要引导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不断推进农村住房产权制度创新,为新型农村社区住房核发产权证,允许以转让、抵押、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流转,为金融资本进入农村房地产市场创造条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按照自愿的原则,转变为城镇居民户口,在就业、教育、社保、低保、医疗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 3.坚持分类分步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牢固树立“规划为先、规划为要”的科学理念,稳步推进。充分考虑原有村庄布局、产

12、业基础、生态环境、交通条件、文化传承和耕地保护,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民俗传统,积极推进村庄整合。同时,既要积极引导,着力推动,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搞“政绩工程”。 4.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必须大力培育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让广大农民在社区住得进、住得起、稳得住、能致富。各地要善于面向城镇市场需要发展产业,坚持集约发展、集中发展、规模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 5.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要妥善处理新社区管理组织和原村级组织的关系,组建新的社区自治组织,加快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提

13、高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四、政策建议 1.明晰土地产权,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探索更多的征地方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的内容。 2.针对拆旧复耕难的现象,建议将整理复垦为耕地的集体建设用地和新型农村社区建新用地,纳入年度增减挂钩实施计划,允许先占后补。每整合一个行政村可申请一定额度的周转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基础上,实行用地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定居规模挂钩。 3.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形成有效地定价机制,解决土地空间同价权益,最终实现土地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其实,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的客观存在,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内在需求。

14、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 参考文献 1闫文秀山东省统筹村庄整治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2122 2蔡杨,冯志峰农村社区建设:构想与实践EB/OL2010-08-06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 =126739 3李小伟由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0(9):6162 4张英宁波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现状剖析及对策探索J三江论坛,2010(4):1819 5陈永平新时期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6贺明银浅析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38243 7崔伟华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01):5860 姓名:酒景丽 出生年:1978年11月,性别:女,有职称:讲师,学位名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最新【精品】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