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995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文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文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文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文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文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系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 08中文本 姓名: 杨天娇 萧红不屈的姿态 -萧红文学研究引言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作品,萧红的呼兰河传无疑是其中的一部,萧红在上世纪30年代的文坛,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划过天际,她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十年,作品总量不足百万字,却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萧红短促的一生都在争取着自由独立,对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东北乡情,散发着炽烈的抗日激情,是我国抗战文艺的先声,对文学主潮的转移产生过较大影响。萧红是该群体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而她丰富的思想和敏锐的创作意识又远远超越了她所归属的创作群体,甚至同时代的作家,她以

2、先行者不屈的姿态,带给后人无限的思索与启迪。一、走进萧红(一)萧红的童年萧红生于呼兰河畔,这块质朴多情又苦难的土地给了灵秀敏锐的眼和一颗多情热爱生命的心,也给了她无穷的创作源和灵感,萧红的童年是不幸的,幼年丧母,父亲对她从来没有什么好脸色,这使她形成敏感、细腻、倔强的性格。唯一令她感到温暖的是祖父对萧红十分疼爱。萧红的祖父老实善良,非常和蔼可亲,他还承担起了萧红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萧红认为祖父非常理解她,使她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童年记忆是她汲取素材的源泉,萧红一些重要的作品,大都是在童年记忆中展开想象,或者以儿童的视角去写作。(二)步入文坛祖父去世

3、后,萧红与这个冷漠的大家庭的最后一丝纽带也断了,她毅然逃离了毫无温暖可言的宅院和家庭的包办婚姻,但是离家的日子同样槽糕。1932年,临盆在即而又欠费被困旅馆之中的萧红,无奈之下向哈尔滨一家报纸发出了求救信号,得到了青年作家萧军的帮助,萧军看见萧红信纸涂鸦的诗句和字画,怜才之意油然而生,遂向其施以援手。萧军给了萧红做人的尊严和生存下去的力量,最早看出了萧红潜在的才华,并且不断予以鼓励和支持,才使萧红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得以发表,帮助萧红迈入了文坛的门坎。为了躲避日伪特务机关的迫害,两萧去上海投奔鲁迅先生,萧红的成名作、首次用萧红署名的生死场得到先生“力透纸背”的盛誉。鲁迅先生既是她文学道路

4、上的引领者,也是她精神上的慈父。在鲁迅的精神特征“改造国民性”的文学观影响下,萧红逐渐长为一名有着深刻思想的优秀作家。(三)红颜陨落鲁迅的辞世让萧红感到痛失导师的极大悲伤,而萧军的泛爱和家庭暴力,也让两萧的缘分走到了尽头,这两件事对萧红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从毅然和萧军分手并与端木蕻良结合来看,萧红不愧为个性解放的先驱。1942年。萧红因受战争的刺激与折磨,以及医生误诊动手术等原因,于1月22日上午11时许,不幸与世长辞,结束了痛苦与挣扎的一生。31岁的花样盛年,如玉般的娇容,让人感叹,这么一位多才多艺的美丽女子,为何却只走过了匆匆31载春秋,便香消玉殒了呢。萧红曾经感慨“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

5、却是因为我是女人”她的不幸遭遇令人不得不为之掬一把同情泪。二、解读萧红的创作(一)创作风格萧红的作品时时流露出真情,蕴含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她的语言是极富特色的,显得稚拙可爱,像一个想要引起别人注意的孩子。萧红的可爱之处,在于写作态度赤诚,不作自欺欺人之谈,其作品的魅力,也可以说止于此了。她在作品中常常使用单调而又重复的句型,并且同义反复,文字有时候会有点罗嗦,充满了海阔天空的奇异思维,然而读者会惊异地感到一种清新自然的韵味。萧红对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对男权社会的封建传统充满了愤慨。比如她在散文祖父死了的时候一文中是这样写的:父亲对我是没有好面孔对仆人也是没有好面孔的,他对祖

6、父也是没有好面孔的,因为仆人是穷人,祖父是老人,我是个小孩子。所以我们这些完全没有保障的人就落到他的手里。后来我看到新娶来的母亲也落到他的手里,他喜欢她的时候,便同她说笑,他恼怒时便骂她,母亲渐渐也怕起父亲来。母亲也不是穷人,也不是老人,也不是孩子,怎么也怕起父亲来呢?我到邻家去看看,邻家的女人也是怕男人。我到舅家去,舅母也是怕舅父。类似的文字比比皆是,萧红以孩子气的天真口吻,讽刺了一个看似“天经地义”的现象:强势者对弱势群体的欺侮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表达了萧红对这种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和抗争。(二)文学成就萧红具有出众的文艺天赋,诗、画、小说、散文样样精通。她的政治立场是鲜明的,思想之深刻很难

7、为同时代人所企及,尤其是代表作长篇小说生死场,描述了东北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激发了当时民众抗战救亡的爱国之情。由于萧红的几部小说和几个短篇,她便成为二十世纪初期最前卫而最有成就的东北农民生活代言人。萧红将审视与批判的目光投向病态的国民灵魂,在更深的层次上契合了救亡的时代主旋律。而在另一部长篇呼兰河传中她用委婉细腻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封建恶习和保守势力对人心的禁锢、摧残,这里面交织着她个人的心酸苦楚,也反映了萧红思想的进一步成熟,有一种催人觉醒的力量,同样饱含着深沉的民族忧患。由于萧红热爱美术,拥有良好的绘画涵养,她的作品还常常显示出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行文如行云流水般优雅流畅,

8、画中有话,含蓄婉约,给人以美的享受。萧红参耐得住寂寞,她的这种独立的姿态,对艺术、对生命永远抱着一种不屈的姿态,值得我们敬仰和借鉴。萧红虽然去世了但她的根还在,萧红精神还活着。萧红的文学作品与呼兰这片黑土地休戚相关,她的作品写下了故园苦难的从前,萧红透过乡土描写了旧中国的社会生活,描写了底层的人民,描写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纠葛和外部世界风云。萧红的创作从女性的经验洞察历史,追问女性生存价值与意义,并寻找民族精神健康力量的艺术追求,她非常成功的完成了汉语写作的现代转型,她所有的文章都是“埃及文”。结语在近六年的新闻工作和师大的学习生活中,对于本土作家我为之引以自豪的家乡人-萧红是崇敬的。今年又逢萧红

9、诞辰百年我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关于萧红的新闻报道。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我重读了呼兰河传其中经典篇目火烧云,对萧红匠心独运的语言艺术佩服之极,惊叹作者竟然能把火烧云描摹得如此绚丽多姿,而同样祖父的园子,活泼明快、充满了童真,更是激发了我对萧红其人以及作品的浓厚兴趣。因此关于毕业论文,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对萧红的创作与生活进行一番探究。通过这个论文,我深切感受到了萧红清秀柔弱外表下那颗坚强的心,也更深地了解到了我们民族的那段血泪史。非常感谢哈尔滨师范大学各位老师的指正!也非常感谢萧红研究会、萧乡诗社、八卦街诸位前辈及“大朋友”们的帮助支持! 注释铁峰. 萧红散文名篇 萧红年谱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

10、003:394 陈天赋.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创作道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92 萧红. 萧红散文名篇 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43 葛浩文. 萧红评传 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164参考文献1 萧红. 萧红散文名篇 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43-442 陈天赋.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创作道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923 葛浩文. 萧红评传 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1644 徐晓杰,刘军,朱玉珠. 论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3). 87-895 邱培成,魏捷. 一位作家的由来:尖锐的疼痛与心灵的写作J.北方论丛. 东北师大学报,2003(5).102-1056周春英. 试论萧红的性格与创作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75-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