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鸿看清朝中期御史的作用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025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陈鸿看清朝中期御史的作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从陈鸿看清朝中期御史的作用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从陈鸿看清朝中期御史的作用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从陈鸿看清朝中期御史的作用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从陈鸿看清朝中期御史的作用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陈鸿看清朝中期御史的作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陈鸿看清朝中期御史的作用毕业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陈鸿看清朝中期御史的作用中文摘要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内忧外患不断,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御史陈鸿生逢此时,他清正廉洁,直陈社会利弊,试图为挽救日益衰败的清王朝恪尽职守。道光帝登基伊始,陈鸿上听言、用人、理财疏,对道光帝此后的用人施政方针具有一定影响;典试山西,亲见驿站弊端,归朝后上疏奏劾,弊端得以革除,在一定范围内制止了腐败现象的蔓延;是时,科举舞弊案件屡禁不止,他奏揭其弊,对整肃科场具有积极作用;道光年间盐政问题日益严重,陈鸿就此较早上疏,为日后盐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建议;稽查银库期间,陈鸿惟清惟谨,不为利诱,奏揭银库书吏丁役舞弊;他还上疏请兴修营田水利,直陈浙江

2、水利;视学云南期间,力除弊政。以陈鸿为代表的一批御史、给事中,他们清正廉洁,刚直有声,对维护清朝统治发挥了一定作用。他们在不触动皇权专制这一根本的情况下,摘瑕纠末,对专制统治修修补补,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清王朝的灭亡。关键词: 清朝 嘉道时期 陈鸿 监察御史 作用AbstractThe Qing Dynasty Jiaqing, the Daoguang Dynasty, is Qing Dynasty by eat and flow the transition time, the internal disorder and foreign invasion is unceasing, the

3、 political power is in precariously. Censor Chen Hong come from meets this time, he is honest and virtuous, gives a straightforward account the social advantages, attempts Qing Dynasty which deteriorates day by day for saving to adhere faithfully. Emperor Daoguang ascends the throne the beginning, o

4、n the Chen great wild goose listens to the word, the personnel, to manage finances sparsely, has certain influence to the Emperor Daoguang hereafter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policy; Examination officer Shanxi, kisses sees the relay station malpractice, after turning over to faces, to submit a memori

5、al to the throne impeaches in a memorial to the emperor, the malpractice can abolish, based on this has stopped the corruption spread; When is,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corrupting practices case failure to prohibits repeatedly, he plays uncovers its shortcoming, to purges the examinati

6、on site to have the positive role; The Daoguang Dynasty salt administration question is day by day serious, the Chen great wild goose submits a memorial to the throne early in light of this, to the salt administration questions solution have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future; Examination silve

7、r treasury period, Chen Hongwei clear only sincerely, to not tempt with the promise of gain, plays uncovers the silver treasury petty clerk corvee to corrupt practices; He also submits a memorial to the throne please does start construction farms the water conservation, gives a straightforward accou

8、nt the Zhejiang water conservation; School inspector Yunnan period, the strength eliminates the shortcoming politics. By the Representative Chen Hong vicarious one group of censors, for the matter, they are honest and virtuous, has the sound rigidly, to maintained the Qing Dynasty to rule has played

9、 certain role. They in do not touch in the imperial authority despotic this basic situation, picks the flaw to investigate end, patches up to the authoritarian rule, to a certain extent delayed Qing Dynastys demise. Keywords Qing Dynasty jiadaoperiod Chenhong censor function目 录本人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 录.引 言

10、.1一.2二.4三.13注 释.16参考文献. 19谢 词.21引言中国封建统治延续数千年,这与其本身独特完善的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制度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创建监察制度。也就是说,监察机关作为皇帝的耳目,起到监督百官,维护法律的作用。监察机构是国家机关系统内部,监督检查是否严格执行法律、遵守纪律的工作。御史是监察机关中官员的名称,隋唐始置,位卑权重。早在殷墟发现的卜辞中,就有“朕御史”、“我御史”、“北御史”的记载。这些御史受诸君命,使于四方。后世监察官之所以称为御

11、史,其职亦有巡察之责。监察制度起源较早,萌芽于西周,秦朝在战国时期产生的监察制度的基础之上予以改进和加强,设立专门监察机构,对中央和地方进行严密监控。汉初,监察制度承袭秦制,并有所发展,产生封驳制度,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封还皇帝有失宜的诏命;另一方面是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三国两晋南北朝近四百年间,中国处于分裂割据局面,各王朝为了巩固政权,十分注重强化对皇权的制衡力量。魏晋以来,御史监察机构从行政系列完全独立出来,由皇帝直接统辖。隋唐五代时期,监察体制进一步健全。宋真宗时,设言事御史,开“台谏合一”之先河。至元朝,御史台为中央三大机关之一。明清两朝,伴随着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监察制度

12、日趋完备,在机构设置上,明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以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地方,设六科给事中钳制六部。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不相统属并可相互纠举,更有利于皇帝的控制。但由于台科分立,往往造成相互牵制乃至对峙,监察功能因内耗而削弱。清朝吸取明朝教训,于雍正元年把六科归并到都察院,造成台谏合一。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其监察制度也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清监察制度的研究主要包括:清代监察机构及其职掌、清代监察机构的职权、清代的监察保障制度、反监察保障制度、清代监察制度的作用与不足等问题。但对于监察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监察御史的研究却鲜有人问津,尤其是对于嘉道时期,这样

13、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转折时期。本篇论文即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嘉道年间一个普通御史陈鸿的政治历程,来分析清中期监察制度的实施状况及具体效果,用具体事例来窥探清中期御史对于维护清朝统治是否起到作用,效果如何。一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吸取历朝之所长,其监察制度日臻完善。清承明制,在中央设都察院。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五月,皇太极受皇帝尊号并建国号为“大清”,始设都察院。“都察院专掌风宪,以整纲饬纪为职,凡政事得失,官方邪正,有关于国计民生之大利害者,皆得言之。大狱重囚,偕刑部、大理寺谳平之。”1其主要职责是:监察朝廷政治得失,整饬纲纪。以外凡皇帝谕令下九卿议核的大政事,都察院都要参加议奏。

14、一些重大案件,刑部要会同都察院、大理寺公审决断;在祭祀、朝会、经筵及临雍时,都察院有权纠参不如仪的官吏;在大计、京察之年,吏部要会同都察院会议具奏;各省督抚的考核,也由吏部会同都察院办理。另外,民间喊冤具控的呈文亦先交都察院,再由都察院转奏朝廷,报请皇帝定夺。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和左副都御使执掌院务,右都御使和右副都御使例为地方总督、巡抚的兼衔。清朝都察院下属六科、十五道、五城察院、宗室御史处和稽查内务府御史处等机构。顺治、康熙时沿袭明制,六科专掌封驳违失,既可以侍从规谏,向皇帝进言,又可以驳回诸司上呈皇帝的奏章,具有唐以来谏官之责。雍正元年(1723),胤祯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以六科隶都察院,

15、听都御使考核焉。”2至此“台”、“谏”合一,而六科给事中原独有的“封驳”之权,实际上被取消,于是六科主要任务即掌发“科抄”。各科每日派给事中一人赴内阁接收题本,然后按内容抄送有关衙门承办;稽核各项政事,注销文卷。十五道监察体御史“掌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各核本省刑名”3,既监察地方又监察中央。清朝文献通考卷82都察院载:十五道“掌纠察内外百司之官邪。在内刷卷、巡视京营、监文武乡会试、稽查部院诸司;在外巡盐、巡漕、巡仓等及提督学政,各以其事专纠察;朝会纠议,祭祀监礼,又大事集阙廷预议焉。”六科给事中与十五道监察御史4(后增为二十道),合称“科道”,分别负责对京城内外官员的监察和纠弹。“台谏”合一改

16、变了唐以来监察机构“台谏”并列、明代“科道”分立的体制,实现了监察组织的空前完整和统一,中国封建监察制度也发展到历史顶峰。宗室御史处,又名稽察宗人府衙门,设立于雍正五年(1727),专掌稽察和注销宗人府银库钱粮册籍。稽察内务府御史处,又名稽察内务府御史衙门,乾隆三年(1738)设,专掌稽察和注销内务府所属各司、院钱粮册籍;稽察紫禁城;稽察广储司六库存储之物件。清朝地方监察机构除十五道监察御使外,还包括督、抚、按。总督是统辖一省或数省的封疆大吏,是该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因此有察举官吏、监察地方之职责。乾隆十四年(1749),规定总督均授右都御使衔。巡抚是一省的封疆大吏,有考核群吏之责。乾隆十三年

17、(1748),规定巡抚均授右副都御使衔。总督和巡抚负责随时考核、弹劾所属官吏和将弁,并主持三年一次的大计;对文职道、府以下及武职副将以下之文武官员可奏请升调补署或免黜;三年一次的大比,同充监临官,武试时任主考官。巡抚之下有按察使司按察使,其机构名为“提刑按察使司”。它的职责是“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以振风纪而澄吏治”5。具体来说,除勘察刑名、弹劾官吏外,“三年大比充监试官,大计充考察官,秋审充主稿官”6。按察使司中的知事掌勘察刑名案件,司狱管检察监狱事务。同时清定都北京后,在京师设五城察院,将京师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每城设一御史(由都察院分派)巡城,名为“巡城御史”。五城御史兼有监察吏

18、治之职,即不时督令属下的司、坊官员对外省来京的官吏“时加访缉”,以防其在京“钻营嘱托”、“交通贿赂”。清末官制改革中予以废除。对于清朝监察制度,杨曙光在管窥清朝的监察制度7一文中认为,清朝的监察制度,对于加强皇帝对官吏的监督、清奸除害、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制度。二清朝享国268年,其中历经清前期的康乾盛世和清末的内忧外患,从一个天朝上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使得清初与清末一直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作为连接清初与清末的清中期也就是嘉道时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只是近年来方有所转变。嘉道时期,封建统治日益衰落,

19、国家财政十分拮据。统治阶级内部,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者利欲熏心,以至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本阶级的长远利益。官僚集团内部玩忽职守和鼠窃狗盗猖行无忌,严重诱蚀着清政权的官僚机器,各级行政机构日渐运转不灵,致使清政府的行政活力以及对人民的感召力丧失殆尽。嘉庆时发生湘、黔苗民起义,川、楚、陕三省白莲教起义,京畿天理教起义等以及道光时的张格尔叛乱、鸦片战争、农民起义,使这一时期清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清政权却并没有因此而土崩瓦解,相反仍延续了近一百年的统治,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对此,本文通过对嘉道时期一位普通御史陈鸿的考察,分析监察御史在清中期对于维护王朝统治,是否起到作用,效果如何。

20、陈鸿,字叔诚,号午桥,浙江省钱塘县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作为一个汉人,陈鸿由科举进入仕途。“嘉庆十四年五月戊辰。引见新科进士。得旨:陈鸿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8。陈鸿的官场生涯由此开始,“由翰林编修同考顺天,又典试山右归,迁江南道监察御史,典试河南协理京畿道,转兵科给事中,视学滇南,晋光禄寺少卿,迁通政司参议。癸巳二月卒,年五十有四。”9嘉庆二十四年(1819),陈鸿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御史乃皇帝之耳目,“受朝廷耳目之寄,掌国家纲纪之任,用得其人,则庶政清平,群僚警肃;用非其人,则百职怠弛,小人横恣”10。清朝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监察机关直接受命于皇帝,监察职能的发挥,在于皇帝对监察

21、御史的信任,因此皇帝的贤明与否至关重要。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帝在热河逝世,39岁的绵宁成为大清的第七代帝王道光皇帝。新帝登基,陈鸿上听言、用人、理财疏,云:“听言有三,一曰虚受。负暄显曝,人臣拜献之恒情也。而或往往知之而不敢言,言之而不敢尽,又或初犹尝试,而后遂默然者,非不欲摅其悃忱也,盖有所阻而然。,夫古今来下诏求言多矣,以君之于臣何求之有,求之云者明示之,以虚怀纳谏之意也。书曰:有言逆于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志,必求诸非道。盖虚受之谓也。一曰聪听。凡进言者,君子多戆,小人多媚。此其大概也。而巧者又或以简默为保位之方,黠者又将以刻核为见长之地。又有曲谨小廉,以唯诺示其恭谨,以颂扬见其恳诚。

22、言者心之声,听言故观人之法也。一曰明辨。凡事理以论辩而愈当,学术以讲求而愈精。”11“用人亦有三。一曰随时保举臣伏思,天之生人,中材居多,可以为善,亦可以为不善,非有以特示鼓励,无以振作群工萎靡之习,非有以大加甄拔,无以搜罗天下有用之材,保举行而天下之观盛,兴起者日益众也一曰破格擢用。臣思古今所难得者人材,天地所爱惜者亦人材也。故马必服远而后知其良骥,木必经寒而后知其后雕皇上于臣工之中,察其立心正大,出类拔萃者,不拘资格即与超擢以鼓励之。至因公受过出于无心者,原其素行而轻其处分,臣知其感激报效之忱,必有倍过于寻常者。一曰即事考核。臣闻宋臣司马光曰:以名行赏,则天下饰名以求功。保举在考实不在采名

23、也。如外而文职,必实有教化大行,政术卓著之事。武职必实有勇略过人,兵民爱戴之事。内而翰詹科道部员等,必实有文学能备,顾问敷陈,有裨治道,才守可副廉能之事。至于理财有二焉,一在生之一在节之”12。面对新帝登基,陈鸿即没有大唱赞美之词,也没有缅怀先帝之功德,而是以一言官之职责对道光帝进行劝谏。陈鸿关于听言、用人、理财奏疏的上呈,对于一个在国势衰败中刚刚登基的皇帝来说可谓是意义深远,字字珠玑。同时道光帝对这一奏折也给予足够重视,用朱笔连圈十数行,同时召见陈鸿,让其观之。13这一举动,不但表明了皇帝对于陈鸿的重视,也反映出道光帝对这一奏折有着深刻体会。纵观道光帝的施政方针,不难发现其政策中有不少受此奏

24、疏影响。如“道光元年(1821)登基不久即颁发诏谕,令各府州县保举孝廉方正及荐举才品优长的读书人。”14道光时期的选才途径还包括荐送,由督抚从所属府、道、州、县现任官员中荐举。将那些为官廉正,洁己爱民,一心为公,办事认真并受到民众赞誉的官员,由督抚写具考评意见,具折保奏,等待皇帝任命调用。道光年间被荐送的人员中,确有一些干练之才,如两江总督陶澎临终前遗疏举荐林则徐为己任。陈鸿性格坚强果断,勤慎清廉,对事情观察入微,坚持原则,不会因利益或威胁而被拉拢。每与友游历,总直指友之错误。陈鸿此种品格,使他任御史期间不避权贵、祸患、亲疏,均直陈利弊,做出一些利国利民之事。“初入谏院,慨然以中外积习士吏风俗

25、为己任。每独坐一室,饮食为之不怡,夜然烛禁家人近户牖,明日必有陈奏,言必自贵者始,无所避。其子澍培每窥录之,得十余事,多见上谕,恒可风者。常曰:居官惟求存心,吾所言未必可行,所行未必有当,独此心不敢欺也。每至一官,辄得其前后宿弊”15。做官只求存有良心,我所说之话未必一定行得通,所做之事未必恰当,只是不能欺瞒自己的良心。这一段话正是对陈鸿为官之道的直接表述,在其任御史15年间,其所参所做之事,皆遵循此宗旨。嘉庆二十四年,陈鸿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该职“掌核江苏、安徽刑名,稽察户部宣课司、宝泉局、三库、左右两翼税务衙门及在京十三仓,依限注销其文卷,监放宝泉局搭放兵饷,磨勘三库月终奏销之册”16。此外

26、,还监文武乡会试。陈鸿任御史期间先后充山西乡试正考官,河南乡试正考官。在监察山西科举考试时,陈鸿亲见驿站积弊,奏劾直省差员由驿行走,不填注牌票,于定例外多用车马至数倍乃至十数倍,或有夹带客货者,甚至征用民车,及上司家眷幕友擅用官驿夫马,不仅加重驿站负担,且殃及民间17。陈鸿的参劾,引起嘉庆帝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谕令:“著各督抚严饬有驿州县,一应差务,俱遵照定例支应。其本省差员,亦照部颁勘合式样,填注夫马数目,如有额外需索者,报明该督抚据实劾参。至上司家眷幕友,尤不应擅用官驿夫马,并著通饬严禁。倘依势骚扰,州县滥行供应,一经查出,定行严惩不贷。”18此事在陈鸿参奏之前几成定制,官员对此并没有予以重

27、视,相反却乐享其成。但陈鸿却从此事察觉其对百姓利益之侵害,办差人员假公济私,致使驿站内车马人员疲累,为转嫁其侵扰,驿站人员遂将此等负累转嫁到百姓身上,将百姓之车马据为己有,甚至出劳役。由此不但损害百姓利益还扰乱正常生活,为不受侵扰,只有向驿站人员缴纳贿赂,驿站腐败愈演愈烈,同时也激起百姓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动摇统治基础。陈鸿对这一事的参奏虽然并没有将百姓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同时在特定环节,一定程度上制止了腐败现象。科举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措施,其对王朝兴衰有着重要影响,为历朝统治者所高度重视,也勾起许多人投机取巧之念,科举舞弊案件屡禁不止。清统治者对此采取一系列措施

28、:防止冒籍、防止夹带传递、科场回避、关防等19,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嘉庆二十五年四月陈鸿上奏,请严禁殿廷考试阅卷之弊。道光帝谕:“据称,近日庶吉士散馆,贡士复试朝考,每于试竣后,向素识之大员分送诗片,冀图暗中关照,请饬各大臣毋许收阅诗片,倘有私行送阅者,立即参办等语。所奏是。每逢考试,私送诗片,朕所素知。此即系营求嘱托,自应严行禁止。复试朝考散馆在迩,倘有私送诗片之人,立即指名参办,以杜钻营。”20对此上疏嘉庆帝予以重视,下令禁止各阅卷大臣互相传阅考卷,评定考卷后即在考卷上标注自己的姓名、评定意件,交由皇上定夺。此举在阻止科场舞弊,振作士习、整肃科场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盐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29、,很早人们就意识到盐的重要性,将食盐作为国家垄断商品。清管理盐政机关的是户部尚书兼督办盐政大臣,外遣御史巡视。嘉道年间,盐政问题成为统治者最为堪忧的三大重要政务之一。道光初年,不断有大臣上奏请整顿盐务,随后,帝命会议,予以整饬。而陈鸿上奏属较早者。道光元年(1821)正月,御史陈鸿奏:“盐政衙门需索规费,请将两浙、长芦盐政衙门裁归督抚管理,命大学士、军机大臣、户部会议”21。“得旨:托津等会议浙省盐务改复旧制一折。浙省盐法敝坏,不能不随时通变,著照所议,将浙江盐务仍归浙江巡抚兼管,其浙江盐政一缺,仍改为杭州织造,兼管南北新关税务。广泰,著即补授杭州织造。其盐务正杂各款及关税数目,著新任巡抚帅承

30、瀛会同广泰,分别交代清楚。运使以下等官及一应改复事宜,并著帅承瀛于履任后妥议具奏。至长芦盐政,立法已久,毋庸轻易更张。其所议严禁掣规重斤科派供应等款,并实力缉私各事宜,著各该督抚、盐政详加体察,认真整顿,务使积弊廓除,以肃鹾政。”22陈鸿上疏,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道光帝的足够重视,直到道光十年,淮南亏盐税5700万两白银,淮北亏盐税600万两,23整顿盐政显然势在必行。道光帝遂任用陶澎为两江总督,整顿盐政。后又派大学士王鼎前往两江地区,与陶澎统筹解决盐务秕政。王鼎提出裁撤两淮盐政,将盐政划归两江总督管理,以减少机构重叠,政出多门的弊端。道光帝批准此建议。可以说王鼎之建议与陈鸿上疏之内容不谋而合,但

31、却迟到了十年,由此可见陈鸿在盐政上的远见卓识。 御史所奏之事并非全部都能施行。道光元年九月,陈鸿上奏两事 :一是缮进经史讲义;二是兴修水利营田。道光帝谕:军机大臣会同翰林院、户部、工部,议覆御史陈鸿条奏缮进经史讲义,及兴修水利营田二事。轮班缮进经史讲义,行之日久,徒成具文,无补实政,所驳甚是。至兴修营田水利,雍正年间于近京设局经理,曾著有成效。农田为足食之本,而沟洫之利尤大,使灌溉有资,宣泄有备,即间值水旱,可资救御。若能于北省多辟水田,兼收南方秔稻之利,实与民生有裨。所有直隶境内,著方受畴饬委妥员,相度各河淀水势,仿照雍正年间成规,设法经理,并多方劝导,能使水田岁有增垦,收获渐多,则小民必乐

32、于从事。其山东、山西、河南,并著该督抚各就境内,一体筹画,其可以经理水田之处,各劝谕农民次第兴举,需之岁月以观其成,不可视为具文,用副朕惠民重食至意。”24陈鸿所奏两事,缮进经史,徒具形式,被大臣会议驳回。在此点上,陈鸿颇有理想、复古主义味道。至于兴修营田水利,此举关系国计民生,有利于农民生产,粮食增收,国家安定。由于雍正年间就有此举措而且效果显著,陈鸿遂请重开此制。其重要程度引起道光帝重视,不但当时就给予肯定的答复,两年之后仍给予关注。“道光二年(1822)五月丙子。谕军机大臣等:前因御史陈鸿条奏,请修营田水利,交军机大臣等议覆,请于北省多辟水田,兼收南方秔稻之利,当经降旨,令直隶总督委员相

33、度各河淀水势,仿照雍正年间成规,设法经理,并多方劝导,迄今已越年余,该省现已查办若干处,是否著有成效?朕闻直隶沿海旷地,丰润、宝坻、天津等处洼地,可仿南方开为水田栽稻,一二年后即可渐成肥沃。著颜检饬委妥员,查勘该地方情形,如可兴修水田,实于民生有裨,即行据实奏明办理。将此谕令知之。”25可以说正是由于陈鸿当年所奏,使得北方水田得到推广种植的机会,有助于增加粮食产量。道光二年,陈鸿奉命稽查银库。“命下之日,车马盈门,谢不敢见。妻张请归,惊问故,曰:银库脂膏地,苟为所染,祸且不测,妾不忍见君菜市口也。鸿指天自誓,有馈遗者禁,阍人不纳。庭中已设花数盆,即命撤还,撤者失手,盆破,内埋银二百,益耸惧,立

34、奏库衡年久铁鋊,请饬工部选精铁易之。剔挪押银饷空白出纳及劈鞘诸积弊,库吏百计餂之,不为动。先是,赵佩湘查银库,驭吏严,一日由库归,暴卒,人皆疑其中毒。及鸿受事,乃自携茶具往,不敢饮库中勺水。逾年而假照截留之狱起,事皆由银库狱成,库吏供辞,惟陈御史任内无染无弊。吏临刑有泣者曰:使陈御史在,吾辈当不至此。”26自乾隆晚期吏治逐渐败坏,到嘉道年间虽屡次整饬,但有始无终,贿赂公行,贪污成风。“稽查银库,以户部素为利窖”27 ,清代的户部银库是中央国库,“凡直省田赋及关市、盐茶之税课咸入焉”28,为全国财政命脉之所在。然而这么重要的财政机构此时也已腐朽不堪。陈鸿妻更直指稽查银库虽是美差,却易诱蚀人之意志

35、,腐败贪污,最终只能曝尸于菜市口,为人所唾弃。为表明自己清正廉洁,陈鸿指天发誓,绝不接纳贿赂。但当时贿赂成风,防不胜防,有人甚至在陈鸿家摆放花盆内藏有贿金,使人愈加恐惧。稽查银库期间,陈鸿秉公办事,上奏银库库门年久失修,已经起不到应有之作用,请派工部挑选精铁重新铸造,并在库门造好之后与管库大臣率科道员一起校验,然后启用。此举即证明大门之完好性,也表明陈鸿对于新库门没有任何的不法行为。接着陈鸿下令禁止挪动或扣压饷银,禁止填写空白出纳诸弊,这些措施阻塞了管库官吏的贪污敛财之道,受到他们极大地阻扰,但陈鸿不为所动。前任监察银库御史赵佩湘待库吏严厉,一日由银库归家,突然去世,人们疑他是被下毒杀害,因此

36、陈鸿在银库更加小心,但他力图革除银库弊政之心并没有丝毫改变。为除银库之弊,陈鸿奏揭银库书吏丁役舞弊。“(道光)二年(1822)二月,谕内阁:赛冲阿等议覆给事中陈鸿条奏,银库书吏丁役舞弊一折。著照所议,嗣后户部北档房于每月初旬,将上月收银总稿移送该科道,与收册分款核对。用印时只须二人,毋得仍前杂沓。交银批付内,填写该科道衔名,送交画押,再行用印。各生捐册,著稽察科道携带所立捐册,会同江南道御史互相磨对,如有不符连衔参奏。其册档文移,俱钤用该科道印信。官生报捐,仍照向例由银号倾镕交纳,如有银号包揽,额外需索,及胥吏串通舞弊,一经捐生指名首告,立即严拏治罪。至所称开放银两,关系紧要,应令该科道设立放

37、银册档,将放过银款数目逐一登记,一体钤用印信以防弊混之处,俱著照所议行。”29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银库官吏的冒领超领现象,各项支出、收入均造册,以印为凭证,有据可查,使官员不敢恣意妄为,同时指出一旦有人告发官吏串通舞弊,严惩不贷。正是由于陈鸿在稽查银库期间措施得当,使银库管理得以匡正。数年之后银库发生大案,库吏获罪,供词中惟不涉及陈鸿,可见陈鸿之清廉与谨慎。 陈鸿为御史多年为官严谨,查案手法灵活,能够深入百姓生活,了解民间疾苦,解决为官境内弊政。道光二年闰三月,陈鸿被任命为提督云南学政。即任后,他即访查官衙陋习,将其清除。“入滇境即访悉向日陋习支应,除之。与舆夫问晴雨,稍及山川、物产,

38、潜得胥吏因差科扰状,稽役徒甚众,无赂者饥且惫,不得归事田亩。暮抵馆,迹至吏室,吏方记所敛财物:舒凫千余翼。笑曰:是为我馔耶?我口八九尺不能吞此。得其籍,以付县令。自是,所过民不知役”30。陈鸿不坐官衙看表面文章,而是深入民间,探百姓之疾苦,于谈笑间察污吏恶行,解民之苦,处违法妄行。归朝后,由于其在云南革除陋规,严束书吏,晋光禄寺少卿,迁通政司参议。通政司参议之执掌系协助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而进之于朝,核其不如式及程途稽限者。凡大政大狱,咸得偕部院予议焉”31。官职的升迁使陈鸿意识到自己责任之日益重大,遂不断充实己之学识,加倍读书,访闻社会

39、利弊,所言所述如身临其境。正是由于陈鸿为官清廉,刚直有声,责任感强,使他得到统治者的首肯,于十一年(1831)三月,参与耕耤之礼。“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更台,命通政使司参议陈鸿、大理寺卿德厚,各九推”32。同时道光帝对他更加信任,委以重任。十二年,京畿逢旱遭灾,粮食歉收,物价增昂。陈鸿上奏,请求预备筹措赈灾粮食,道光帝准奏,谕令直隶总督、顺天府府尹落实。同时派遣陈鸿到顺天府设立的平粜粮食处所监察粮食平粜情况。同年冬,京师饥民众多,陈鸿总是劝人收容。“病中闻树声,以为雨,曰:岁今当丰,民可乐也”33。可见陈鸿爱民之心。作为御史,陈鸿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职

40、尽责,兴利除弊。同时又是浙江籍官员的他,对于自己家乡的生产生活也给予关注。嘉庆二十五年陈鸿上奏,疏陈浙江水利,略曰:“杭城地当省会,用上下两塘之水,溉仁和、钱塘、海宁之田数万余顷。源出西湖,近废不治。水淤葑积,塘河津耗,夏旱少雨,上塘枯涸,灾害尤剧。海宁长安镇号产米之乡,许村黄湾场为产盐之地,杭、嘉、湖、宁、绍诸郡赖是挽运。拟请仿江苏浚吴淞例,归民间按亩出赀,并饬疆臣躬履属境,凡堤塘闸坝,悉复旧制,俾农田旱潦有备。”又请:“北省多辟水田,兼收粳稻之利,庶使畿辅为沃野,无凶年。”皆被采纳。34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朝代得以延续的的重要条件。水利系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历来受

41、到统治阶级的重视。面对杭城官员只看眼前利益,却不顾长远,不对河道进行治理,致使河道堵塞,塘河渡口零落,灾害尤剧,使沿河地区的社会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侵扰,给百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陈鸿直言上奏,并指出水利对于两岸百姓生活的重要作用,提出具体治理方法,同时对当地农作物种植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提高单位面积内粮食产量,减少农业灾害发生。三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监察机关的作用,对于监察人员的选任十分严格,汉人充当科道官非正途出身不予录用,也就是说凡经捐纳或议叙得官者,虽经保举,不准考选。虽然,满人考选御史向来不注重出身,只要“通晓满汉文字,品行端谨者”35,即可保举候简,但这也表明清朝御史绝不是任何一人都可

42、以当选的。不论满汉都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尤其是汉人御史,他们必须通过科举这一正途进入官场,四书五经的学习使他们中的刚正者秉承着儒家的修齐治平的精神,积极的挽救不断衰败中的清王朝。同时清统治者在选拔科道时,特别重视他们的品行和道德,基本标准是“心本无私”、“奉法秉公”。嘉庆帝是在乾隆后期和珅揽权,吏治日益败坏的情况下嗣位的。他毅然翦除和珅后,在用人上便显得格外小心,尤其重视官吏的德行。嘉庆帝曾写过一篇才德说,文中提到:“德与才相为表里,不可析也。盖德蕴于中,才应于外,德为才之体,才为德之用,有德必有才,而恃才自居者,去德远矣。夫德才全备者上也;德优于才者次也;才过于德者又其次也。用人固取其才识,

43、然亦必先观其德行,斯为有本之才。是以修己观人之要,宁可使才不足,不可使德有歉也。”36嘉庆心目中的德即是勤慎、清廉。道光对官员的考察着眼于“奉公”和“务实”上,其标准主要有:第一,实心奉公。第二,诚实,敢于直言。第三,任劳任怨,不避嫌怨,依法奉公。第四,言行一致37。从中不难看出,不论是嘉庆还是道光,其用人标准都是德优先于才。这也表明了嘉道时期的官场不乏一些清廉自爱、谨慎办事、克尽忠悃的官员,但具有杰出政治才华,怀有远大政治抱负,创下重大政治业绩的人,却是很少的。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陈鸿清正廉洁、刚直有声,正是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御史。他没有显赫的政绩也没有官居高位,在嘉道年间这样一个吏治败坏,由

44、盛转衰的转折期,他只是恪尽职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己之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地为革除弊政,肃清吏治,缓和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殚精竭虑,成为嘉道时期御史群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虽然陈鸿并没有提出可以改变国家状况的大政方针,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厦将倾的清王朝进行了小修小补。陈鸿任御史期间的所作所为,代表了一部分御史群体对于清王朝所起到的作用。在研究这一时期监察御史的历史作用时,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清朝的国体皇权专制制度,这一根本是不可动摇的,也是监察御史无法触碰的。御史在这一特定条件下,面对着清朝统治的江河日下,他们所能做的不过是针对一些细枝末节进行修

45、修补补,力图使清朝统治得以苟延残喘。同时清朝统治者对于御史的作用也有过清楚地界定。康熙说:“国家设立都御使、科道官,以建白为专责,所以达下情而去壅弊,职任至重”38。嘉庆也说:“明目达聪,责在御史”39。这就表明在当时监察御史的作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当皇权之耳目而不是就国家的未来发展发表意见看法。因此,嘉道时期的御史主要针对当时国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上奏朝廷,寻求解决之道,解决表面问题。嘉道时期所面临的众多社会危机中,首推吏治腐败。嘉庆帝惩办大贪官和珅即是在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列款纠劾下发生的。这一事件给贪官污吏以警示,在整肃吏治,缓和阶级矛盾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接着在御史参劾之下,接连查处郑源璹案、常丹案、景安案、秦城恩案等,使贪官污吏不敢再任意妄为,吏治为之稍加澄清。道光时期,地方、中央亏空严重,道光帝于二十年(1840)命江南道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