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362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 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一一届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学生的宗教情结关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留学生的对比研究 专业名称 对外汉语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特别是宗教差异,造成了语言学习和教学的障碍。本文在分析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阐述了宗教差异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宗教差异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宗教;差异;语言ABSTRACT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especially the religious cultural di

2、fferences result in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language acquring. After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rgest religions- Christianity and Islam, this article aims to interpet the inflence caused by the religious differences in TCFL,and raise the problem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put

3、 forward the measures we should tak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Key words: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Religion; Differences; Language 目录一、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基督教简易比较1(一)宗教信仰2(二)入教方式2(三)主要教义2二、宗教差异的具体表现2(一)表现在语言中的宗教差异3(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差异3(三)对于传播自己宗教热情4三、宗教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5参考文献8致谢9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对外汉语作为

4、一门新兴的学科,迅速兴起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校也不断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由于这些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文化各不相同,特别是宗教信仰的不同,让我们感觉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提高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对外汉语虽然是教语言,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宗教在文化中又占有者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因此对于那些有宗教信仰的外国学生宗教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们语言的学习。本文通过对于伊斯兰教留学生和基督教留学生的观察中对比两种宗教的一些差异。由于信仰的不同,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语言运用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本文也将

5、讨论如何将宗教差异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简易比较(一)宗教信仰基督教信奉的上帝是三位一体的耶和华(雅威),把耶稣看做上帝的第二个位格。基督教认为耶稣即是耶和华的化身又是耶和华的独生子,耶稣具有人性和神性。基督教认为耶稣就是犹太教等待的弥赛亚。他们认为犹太人违背了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派他的儿子耶稣作为弥赛亚(救世主)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不仅和以色列人而且和全体人类订立“新约”。伊斯兰教认为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称为真主。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真主分别启示给穆萨(摩西)、尔撒(耶稣)、穆罕默德的宗教,他们是真主

6、怜悯人类而给人类派遣的使者,由他们传播真理。当使者的教民偏离正道时,真主继续派遣新的使者来纠正偏离的正道,其中部分使者有真主降示的“天经”。历史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真主总共给人类派遣了12万4千多使者,降示“天经”100多部,但以前的天经已经失传,失散,失真。真主在每个时代给每个民族都派遣过使者,但大多数民族不承认真主的使者。最伟大的六位使者是亚当(阿丹)、诺亚(努哈)、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摩西(穆萨)、耶稣(尔撒)、穆罕默德。最主要的“天经”是旧约、宰逋尔、新约、古兰经。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使者,他纠正了已经偏离耶稣教导的基督教。古兰经是最后一部最完善的“天经”(启示),纠正了已经失真的圣经

7、。古兰经在众经中是最权威的。基督教的耶和华(上帝)和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其实是同一个神,只是在属性认识上有所不同。伊斯兰教认为三位一体是对一神教的背弃,是一种变相的多神教。 因此,伊斯兰教反对三位一体、上帝之子、耶稣神性、原罪、赎罪,所以他们不相信上帝会有儿子,兼有人性。(二)入教方式第一,自然入教。基督徒子女应被教育成基督徒,但他自身可以叛变,虽然几率很小。穆斯林子女必须入伊斯兰教,不能改信其他宗教。外教女人嫁入必须入伊斯兰教等。第二,后天入教。基督徒通过加入教会入教,但他们必须接受洗礼,自己声称的不算,因为要在其他数名(有具体规定)基督徒前宣誓,而加入伊斯兰教则要通过阿訇,也要在其他穆斯

8、林的陪同下起一个短誓。(三)主要教义基督教认为万物都是上帝造的,人类必须从善戒恶,但是人类从善的过程要谦卑。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但是他们都有原罪,而上帝又独爱人类,所以化作基督下凡,即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圣灵,劝善戒恶。其中圣父是万有之源造物之主,圣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圣灵受圣父之差遣运行于万有之中、更受圣父及圣子之差遣而运行于教会之中。但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个上帝三位格、一本体,简称三位一体。人们记录了基督和后来自称是使者的人的行迹,以及有名信徒杜撰的教义戒律(详见保罗的新约),形成了圣经。主要的教义有:十诫,因信称义,秉神爱而爱人如己,恶人是要下地狱的。伊斯兰教认

9、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就是其信仰的核心。他们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罪人将下地狱,而义人将升入天堂。 主要教义有五大信仰之说:第一,信安拉。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第二、信使者。古兰经中提到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是至圣的使者。第三,信天使。认为天使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第四,信经典。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第五,信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此外还有“五功”:一为念功,即每日要念诵清真言;二为礼功,即作礼拜;三为斋功;四为课功,又称天课

10、制度;五为朝功,就是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覲天房克尔白圣殿一次。另外,基督教主要是用爱感化敌人归顺,伊斯兰教用斗争消灭“骚扰”他们的敌人。二、宗教差异的具体表现(一) 表现在语言中的宗教差异由于宗教信仰深深地渗透在信教留学生的思想中,因此也不可避免的体现在他们的语言中。欧美学生一般是基督教徒,而中亚、西亚、北非还有东南亚等地很多留学生信仰伊斯兰教。这两种宗教文化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价值观念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基督教在中国有很多词语或者通过音译或者通过意译传入中国。音译的有:安琪儿、耶稣、亚当、夏娃。意译的就更多了:上帝、基督、教会、教堂、三位一体、救世主、天堂、地狱、圣经、教父、圣诞老人、万

11、圣节、万灵节、复活节、圣诞节、平安夜等。此外还有音译加意译形式的:基督教、圣母玛利亚等等。这些都极大的充实了欧美留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也体现在他们的语言运用中。比如欧美学生在日常语言中会经常提到“上帝”, 例如,在遇到危险时,在发出感慨时,在很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再比如,连中国人平常说的拜拜也是来源于基督教,Bye来源于Goodbye,而Goodbye来源于God will be with you。同时很多基督教用语和句式也影响到了我们汉语现在的表达,除了很多欧化句式以外,很多习语也受其影响,比如前些年一些老同志去世前会说“去见马克思”,这就来源于基督教“去见上帝”的说法。而伊斯兰教

12、传入中国并被广泛接受的词语相对较少,如真主、古兰经、清真寺、穆斯林等。在语言运用中,伊斯兰教徒则把“主”、“真主”、“先知”等挂在嘴上。(二)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差异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及其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信基督教的留学生(以欧美留学生为主)和信伊斯兰教的留学生(以阿拉伯留学生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不相同,比如,人际交往,行为方式等等。信基督教的留学生相对开朗,也更开放,禁忌相对较少,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更加如鱼得水,更加活跃,有更多语言练习和习得的机会,这十分有利于他们的语言水平的提高。当然这也与欧美国家政治制度更加民主,科技文化更加发达,在国际上地位更高有关。由于中国把英语作为必

13、修课,很多同学可能为了更好的练习自己的口语去接近他们(虽然这不是他们乐见的)。不过从宗教层面来说,应该归因于他们“人类必须从善戒恶” “ 上帝又独爱人类” “ 秉神爱而爱人如己” “ 用爱感化”等思想有关。而伊斯兰教留学生相对保守,禁忌也比较多,附加教条也多。如女性要带头巾,不吃猪肉,不喝酒(虽然也喝,但是回去得忏悔),吃饭一般是在兰州拉面馆或者其他的民族特色餐厅。这些都不是很有利于他们扩大交际面,获得更多的语言交际和习得的机会。由于教条和禁忌比较多,所以人们可能会不经意间触犯他们,他们也会不加思考地把这些外界的触犯误认为是“骚扰”,虽然没有到用斗争消除“骚扰”的地步,但是也充满敌意的。这些都

14、很容易对目的语文化产生抵触或者反感心理,从而影响他们交际圈及平常语言习得和练习的机会,妨碍进一步的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一般来说,基督教留学生更喜欢参加和组织各种活动,而礼拜不一定每周都去做的。这可能与他们因信称义的教条有关,认为只要自己内心有信仰就行了,不必时时刻刻都表现在行动上或者金钱上;而伊斯兰教则表现出许多不同,他们每周五都要去做礼拜。拿我们宿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穆斯林留学生阿曼朱力来说,他每周五都会按时去清真寺做礼拜,去忏悔,而且特地买了礼帽,做礼拜要有严格的程序和一套固定的念词。从很多细节上可以看到他们对于宗教的虔诚,很多时我们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所不能想到的,所以增加对这方面的了解显然

15、有利于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顺利开展。举例来说,伊斯兰教认为,不尊重该教作礼拜用的礼帽,即为不尊重其宗教。虽然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点小事,但笔者明显发现了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有阻碍作用的,影响他们的文化接受和认同,增加了他们的情感过滤假说。所谓情感过滤假说也叫屏蔽效应假说,由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他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输入,但是这些输入即使比较简单也不会被吸收。他认为这种人类头脑中的语言阻塞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作用,称为“情感过滤”(the affective filter)。他认为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特别是学习动机和对所学语言的态度。(三) 对于

16、传播自己宗教的热情大部分信教留学生都认为自己有传播自己宗教的义务并且都以自己的宗教不断壮大为荣。但是具体到个人,就会发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教的风格是大相径庭的。笔者认为基督教留学生在传教上表现出了更强的积极性,乐于并且积极的把它当成一份事业。他们认为“基督徒不管是哪国的,都能热切的传扬福音,抢救灵魂,给世界带来光明,带来上帝给人类的福音、好消息,甚至能不顾艰难、危险,不顾性命的传扬福音”(百度知道)。这也许是他们的动力。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十字军东征,他们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从明朝耶稣会成立一来就一直高潮迭起,几乎没有断绝。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中国也过“洋节”,我校地基督教留学生几乎都会抓住机会

17、举办各种活动,借此也会宣传一下自己的宗教,给我们这些未受洗礼的人们带来“福音”,如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等。如我校美国基督教留学生Brandon(雪枫)在万圣节晚会上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上帝的感谢和敬仰,十分虔诚地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诗叫There Is a Pleace In My Heart,并且通过节日介绍和宗教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基督教的信条。相反,伊斯兰教留学生也传教,风格就大不相同。笔者从我们宿舍以前住的阿曼朱力口中得知,他们一般不会在学校这样的公共场所传教,传教场所是清真寺。 三、宗教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根据以上的分析,宗教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不同的影响。第一,宗教信仰的差

18、异导致了日常用语的不同。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度比较高,西方的节日在中国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这使得信基督教的西方留学生来中国后就习得了不少与他们原有词汇相对应的汉语词汇。这些词汇不但与原有词汇意义相同而且文化内涵也相同,还有不少直接是从西方,特别是从基督教中音译过来的,第二节已经举了不少例子。这些都方便他们较快的融入到汉语语言社区,并对其中的部分文化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和认同。相比而言,伊斯兰教留学生由于伊斯兰教在中国东部普及较少,即使有传播也是中国化了的“回教”了,在很多内容上及词汇对应度上也远不及基督教,因此他们的融入汉语语言社区要慢。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信基督教的留学生有更多语言练习和习得的机会

19、,与周围人交流得多,无论是听力还是口语提高都比较快,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学习较快。来中国学习的穆斯林同样是带着对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强烈兴趣,自身具有很强的动机。由于较强的动机和兴趣,如果教学得法,他们学习同样非常迅速。但由于禁忌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减少了他们与周围人交流的机会,妨碍语言水平的提高。第三,由于信基督教的欧美留学生在中国传教有一定的历史,几乎从没间断过,这就好像形成一个无形的产业链,让他们惯性般的更多的组织活动。结果是他们的汉语语言输入就多,创造了更多学习和习得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机会。伊斯兰留学生由于禁忌较多,在这方面可能会稍有逊色,特

20、别是听说能力,但总体语言水平并不一定会低。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宗教方面,与本民族原有文化、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学习者个人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也有关。由于宗教差异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产生各种影响,不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趋利避害,采取不同的对策,创造和谐而友好的学习环境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第一,教学语言教学内容要以语言教学为主,培养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对外汉语的根本任务和教学目的的体现。所以要利用信基督教的留学生本身有的与汉语相对应的宗教词汇,先让他们掌握这些对他们来说熟悉且容易掌握的词语。同时要注意控制这类词语课上教授的数量,并适当教授伊斯兰教的

21、用语,以免太偏颇。要注意把这类词语尽量放到课下来教,安排给留学生的私人助教或者其他关系比较近的同学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应有不同的安排。有条件的话应该安排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中国学生作为他们的舍友、比较亲近的朋友和课外语言重要的来源。这样做既可以增加他们对于周围文化的认同感,减少开始语言习得时的情感屏蔽效应,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开始阶段更是关键,所以更要慎重,因为开始阶段不仅决定了对外汉语学习者对于汉语及汉语文化的基本态度,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他们自身特点以便对症下药的最重要的阶段。这也是刘珣老师在其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强调的重要的教学原则

22、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这一原则最早来源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包括学习与习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总称输入假说。这一假说特别强调日常习得的作用,认为习得是首要的,学习是辅助的,只有习得的东西才能成为交际的内容。他还认为要多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最好是通过听力获得。这些都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重要性,而日常生活的语言习得是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宗教信仰情况等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此外,在对对方宗教不熟悉的情况下,可以避开宗教,尽量多谈一些兴趣、爱好、家庭、习俗、理想。另外可以根据他们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寻找有共同兴趣爱好(如音乐、足球

23、、篮球、游戏等)的朋友,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不同方面的词汇及汉语文化,不但获得彼此的认同,还能调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知不觉中提高汉语输入。第三,在日常文化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有代表性”,并以此为中介加强信基督教留学生和信伊斯兰教留学生的互动交流。这样不但有助于学习正宗的中华文化而且有助于不同宗教留学生自觉选择中华文化为文化依附,避免潜在的不必要的麻烦。所谓文化依附就是在交际时言行所体现的文化。假设他们以前来自不同文化社区,现在都让他们选择中华文化作为交际的文化依附,这样他们就有同样的文化依附,即使产生冲突,也不会产生文化冲突。这应该是从根本上解决不同宗教学

24、生共同学习可能由于宗教不同产生的麻烦的根本办法。这里代表性的文化应该是“中国人的主流文化、当代的活文化和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中国人身上反应的文化”,而不应是某部分人的亚文化。参考文献1 王永聘.基督教对中国文化语言的影响.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峡大学2006-01,第39页2 小松博客.真主. 3 宗教研究中心.世界宗教总揽4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第140页、第308页5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6 奋斗的主页

25、.伊斯兰教义. 7 谢赫穆罕默德安萨里.古兰经导读.新民书局,20078 孙毅.圣经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致谢此篇论文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齐焕美老师的细心指导。齐老师为人亲和,视野开阔,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段时间里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对人要宽容、宽厚,齐老师宽厚待人的学者风范更是令我无比感激。感谢各位老师在这几年一直在生活中、学习上给予我的教导和无私的帮助,让我在泰山学院这个舞台上有锻炼的机会和自我完善的平台。在此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衷心的感谢在此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个人,在这里请接收我最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自身等原因,文章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斧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