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研究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459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7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研究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研究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研究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研究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研究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研究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研究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图分类号F270 论文编号 1028709 06-0097学科分类号120204 密级 公开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研究-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The Graduate School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Research on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Taking GPS Industry as a CaseA Thesis inBusiness Ma

2、nagementbyLi Hui-juanAdvised byLi Bang-yi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anagementMarch, 2006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

3、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作者签名: 日 期: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

4、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5、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进入新世纪,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今世界大国激烈竞争的又一新领域。空间资源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可持续发展性强等特点,它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

6、。鉴于此,研究新时期下我国如何发展空间资源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道路。首先,界定了空间资源产业的概念,分析出其特点,指明我国发展空间资源产业对于国家防务与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其次,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空间资源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研发强度、专利数量的基础上,依据工业化及新型工业化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及产业支持政策,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人力、技术、制度、资金、风险、法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空间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议;最后,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现存

7、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对策。本文在补充、完善资源学的研究范畴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建立空间资源产业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定义空间资源学的概念,希望借此引起业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一课题的关注,进而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快速、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关键词:空间资源,空间资源产业,新型工业化,发展对策,卫星导航产业ABSTRACTIn new century,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pace resource has already been a competitive new field among several strong co

8、untries.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is a rising sun industry in the 21 century. It ha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industrial relev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tc. It will be an outstanding industry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 research on how to develop the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9、 highly significant in the new era.The thesis mainly studies the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and its path in our country. Firstly, the author defined the concept of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analyze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point out that it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fense and safety, the development of

10、economy, the advancement of S&T(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socie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 develop the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then contrasts the scales of industry,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ustry, the intensity of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quan

11、tity of patent of space resource between our industry and foreign countrys.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roposed some advices on the model of development of our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new theory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ory of industrial life cycle, theory of industry policy, the pre

12、sent policies and the fact of China. These advices are proposed from some aspects such as human resource, technology, system, capital, venture, law, infra-construction etc.At last, the author takes GPS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13、 the problems in our GPS industry.The thesis did some practical work in complementing the category of resource discipline. For example form a theoretical fram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and present the concept of spatial resourceology. The author hopes to arouse

14、the attention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so that they can make further research, which will drive the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o develop rapidly, steadily.Keywords: space resource, space resource industry, new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ies, GPS industry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空间资源产业的研究现状及存

15、在的问题11.2.1空间资源产业的研究现状11.2.2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5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51.3.1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51.3.2本文的创新之处6第二章 空间资源产业72.1空间资源产业的界定72.1.1产业及其分类72.1.2空间资源产业的概念82.1.3空间资源产业的特点92.1.4空间资源产业的发展对空间资源学的影响112.2我国发展空间资源产业的意义122.2.1对国家防务与安全的影响与作用122.2.2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与作用132.2.3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与作用132.2.4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与作用142.2.5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作用14第三章 中外空间资源产业的发

16、展现状与比较153.1我国空间资源产业的发展现状153.1.1卫星产业153.1.2其它产业193.2中外空间资源产业发展的比较213.2.1产业规模213.2.2产业集中度223.2.3研发强度233.2.4专利数量24第四章 我国空间资源产业的发展道路以新型工业化为例274.1我国空间资源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依据274.1.1理论依据274.1.2政策依据294.1.3现实依据304.2我国空间资源产业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模式及对策314.2.1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与发展观念314.2.2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人力资本324.2.3制度创新,适应新环境与新发展324.2.4技术创新,提高科

17、技含量与自主创新能力334.2.5自主开发,兼顾国际合作与环境优化344.2.6规模运作,提高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344.2.7多元筹资,注重投资与效益的关系354.2.8风险控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354.2.9加强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设施能力354.2.10建立健全空间法36第五章 案例研究: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85.1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现状385.1.1美国的GPS系统385.1.2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395.1.3欧盟的Galileo系统395.1.4日本的准天顶系统395.1.5中国的北斗系统405.2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特点415.2.1车辆导航监控

18、市场发展迅猛415.2.2导航定位终端产品市场蓬勃发展425.2.3信息服务异军突起435.2.4产业链条已经形成445.3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存在的问题455.3.1没有掌握核心技术455.3.2空间信息服务发展滞后455.3.3产业整体实力不强465.4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建议475.4.1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及应用475.4.2加强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建设475.4.3提高北斗系统的利用率及效益48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496.1研究结论496.2进一步研究的方向49参考文献50致 谢54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5附 录56图清单图1.1 本文的结构图6图 2.1 资

19、源科学、部门资源学、空间资源学的学科体系12图 3.1 全球航天市场集中度变动趋势24图 3.2 1998-2001年OECD各成员国家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空间专利授权的份额占美国专利商标局空间专利授权的百分比26图 3.3 1998-2001年OECD各成员国家在欧洲专利局的空间专利申请的份额 占欧洲专利局空间专利申请的百分比26图 4.1 空间资源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依据32图 5.1 2000-2006年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车辆导航与车辆监控市场的产值及预测43图 5.2 2000-2006年全球卫星导航应用产业车辆导航与物流监控市场的产值及预测43图 5.3 2000-2006年我国卫

20、星导航应用产业信息服务市场的产值及预测45图 5.4 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46表清单表 2.1 产业分类标准与产业分类方法8表 2.2 空间资源的特点及应用领域9表 2.3 主要产业的关联系数11表 3.1 1998-2002年各国商业发射次数及收入18表 3.2 1996-2003年全球卫星产业年收入23表 3.3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的R&D强度(1996,1997年)25表 3.4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的R&D强度(2000,2001年)25表 3.5 我国高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的R&D强度(1999,2002年)25表 5.1 四种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及

21、经济性能比较41表 5.2 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内企业的营业额与个数47表 5.3 1998-2002年NovAtel公司营业额与净利润47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依托空间技术发展起来的空间资源产业也是高技术产业之一,它是以开发空间资源为核心目标,以提供空间商品或服务为赢利手段,在空间资源价值链上共同构成的企业集合。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使得中国成

22、为世界上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的6个探测器共同对火星进行探测,寻找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的证据以及有关火星生命的踪迹,开始了有史以来人类对另外一颗行星发起的最密集的探测活动;美国的“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飞离了太阳系,成为在宇宙中飞行最远的探测器;美国的具备透视宇宙尘埃观测力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被送入太空,使得人类不仅能够研究早期宇宙、遥远星系以及新生恒星与行星,还将对褐矮星、太阳系自身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进行研究1。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空间、空间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的研究也应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题为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

23、,未来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思路之一是促进空间技术及应用并实现产业化发展。因此,研究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问题对人们怎样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使我国空间资源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1.2空间资源产业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1空间资源产业的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成果应用领域不断地脱颖而出、推陈出新,如空间技术、空间资源产业,部分学者对此做出了一些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的技术经济性空间产业有着很好的技术经济性,而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高投入低产出。何业才2。(1996)对航天技术项目的经济评价理

24、论与方法进行了探索,给出了评价原则并介绍了四种评价方法。何继伟、潘坚、林蔚然3(2000)以美国为例,分析了1988-1994年间的美国航天产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刘纪原4(2001)介绍了我国航天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了其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Ethan E.Haase等5(2002)利用富创公司、卫星产业协会的数据和富创公司的研究方法对全球商业卫星活动进行了预测,得出卫星产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年收入的增长将主要集中于卫星服务业的结论。然而单纯的技术对产业的发展作用甚微,Lyudmila Pankkova6(2002)分析了俄罗斯作为空间技术强国,如何从R&D投入、技术扩散、技术创新、

25、体制支持、产业化与国际化等方面促进空间技术的转化以推动空间产业的发展。2产业的发展前景Fabio COLASANTI7(2000)阐述了欧洲空间产业对政治、经济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是国际形势在不断变化,空间产业也应树立新的目标以适应此变化。一个产业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闵桂荣、廖春发8(2001)介绍了航天技术与航天产业的关系,在分析全球航天产业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航天产业所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阐述。廖方宇9(2002)、姜景山、王文魁10(2002)在分析了我国空间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空间高技术产业的美好前景。3产业的发展战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的指导。刘小红

26、11(2001)研究了空间活动商业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我国空间活动的宏观管理。穆荣平 12 (2003)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等方面对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这个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强,挑战大于机遇的结论,并就如何其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吴照云13(2004)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航天产业的结构特征,并对航天产业的运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在市场供求、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航天产业中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将是大势所趋。韩民青14(2004)认为新工业化生产方式也包括太空开发,新工业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

27、是太空社会,应从新工业化的视角把握太空发展战略。4产业的技术壁垒Francois AUQUE15(2000)认为空间产业与国防和政治是密切相关的。Andrew J.Aldrin16(1998)与Francois AUQUE(2000)持有类似的观点,他比较了政权理论(regime theory)和学院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的观点,认为空间技术作为战略技术和政治竞争的工具,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全球化的今天,并没有随之全球化,技术控制的现象还依然存在,但作者认为现在应该做出改变。5产业的引资策略Hanneke L. van Traa-Engelman17(1996)认为空间

28、产业存在着比一般产业更大的风险,但这种风险是可估量的,他分析了私营企业之间、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国际组织之间关系,得出可以吸引私营企业加入到空间产业,并通过法规来加以规范的结论。欧空局18(1999)认为国际空间站将会成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市场,它们将会用优惠的政策来吸引私人资本投资于空间产业以加快此产业的发展。Frans G. von der Dunk等 19 (2002)认为私人资本也可以参与空间活动,并可以通过实行许可证制度对其进行限制。6产业的人才培养任何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薛利20(2004)认为航天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产业有一些区别于一般产业的人才需求特

29、征,要想实现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急需要各种中高层的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她列举出了这些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努力要素,并对航天人才的开发模式作了简要的评论。空间人才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欧盟、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家的重视,当然,作为空间大国的美国也不例外。Joseph N. Pelton 21(2004)、M.Gruntman等22(2004)从学位教育方面介绍了美国航天人才的培养方案,列举了其课程体系,并对新世纪美国航天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7产业的法律规范空间法属于国际法的范畴,是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伴随着人类空间活动范围的扩大而产生和发展的。尹玉海23(

30、2004)认为空间法的完善是空间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其直接动因则是空间活动的国际合作和商业化,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是实现空间法规则的统一。随着人类空间活动商业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私营公司也开始参与空间开发,这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对话变得更加困难。Nicolas Mateesco Matte24 (1988)认为,人类进行空间活动的原则,特别是卫星通讯的原则,将会在各个国家的利益冲突中被扭曲和侵害。Nicolas Mateesco Matte教授的观点得到了来自芬兰、马来西亚以及美国等国家空间法学家的广泛赞同。Kim Alaine Rathman25(1999)讨论了如何用空间法来使

31、各个国家公平地使用空间资源和技术,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亚洲国家制订出本国的空间法,许多国际法律问题专家对此表示担忧。我国的一些法律专家也意识到这一点,黄惠康 26 27(2000)指出我国的空间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亟待加强。针对这种现状,尹玉海、田炜28(2004)在分析比较了许多国家尤其是空间立法体系比较成熟和科学的俄罗斯的空间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空间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8.产业的国际合作R.Bryan Erb29(1996)从获得清洁能源的角度说明了空间产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虽然合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但终究可以克服,他还从资金、技术、法规方面阐述了合作的原理,指出政府、

32、科学家和企业界应在此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尹玉海30(2001)对空间合作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所有的空间合作都必然表现为政府间的合作与非政府间的合作两种形式,在利用空间环境过程中国际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他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为例,对未来国际空间开发合作机制进行了实验性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法分析了俄、美两国在未来空间资源开发中的不同主张及合作前景。付强、赵泽斌31(2004)在尹玉海研究的基础上对航天国际合作的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航天领域进行合作的目的,对航天国际合作的主体进行了细分,并归纳出了四种航天国际合作模式与八种主要的合作方式。 Jonathan F.Gallowa

33、y32(2004)指出在空间领域竞争和冲突是大国之间的博弈过程,会一直存在下去,但合作也是大势所趋。J.D. Rummel等33(2004)则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为应通过国际合作保护空间资源。9空间资源的经济理论研究经济学有很多分支,空间经济学也是其中之一。Krugman.Paul34(1998)认为在经历了产业组织理论(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经济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经济地理理论(New Economic Geography)后,空间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流问题。Arnott3

34、5(1987)认为空间经济学是关于资源在空间的配置以及经济活动的区位问题的学科。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空间认识的局限性,国内外的很多学者把空间经济学与区位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近似或等同起来,研究范围局限于地球平面资源的利用及配置上,仅考虑到空间是一维二维的。美国经济学家W.Isard36(1957)在设定空间经济学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做了相同的表述,即把一个特定区域形成的经济结构表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系统。刘朝明36(2002)认为完整意义的空间经济学仅仅是区位论、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空间布局理论和不动产区位理论等多门学科的总称。洪开荣

35、35(2002)认为空间经济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处在分异与整合的动态变化中。资源学属于应用理学,张文驹37(2004)认为资源学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同环境学、生态学一起,属于同一层次的应用理学,它们是从3个不同角度研究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学问。孙鸿烈38(2000)提出,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又包括社会资源;既包括全球资源,又包括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既包括现实资源,又包括潜在资源;既包括单项资源,又包括复合资源和一定地域的资源系统、资源生态系统和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封志明39(2003)则进一步把资源科学进行了细分:资源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理论资源学、综合

36、(基础)资源学、部门(应用)资源学和区域资源学,并可在此基础上续分为18个二级资源学科和若干三级资源学科。其中部门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水资源学、生物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海洋资源学、旅游资源学和药物资源学。1.2.2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以上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当前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不全面,没有包括空间资源。2.空间经济的研究角度不全面,很少有人把空间作为一种资源来考虑。3.指出用新工业化的观点发展空间资源产业,但是对如何发展没有给出很好的建议。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3.1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图1

37、.1表示如下:图1.1 本文的结构图1.3.2本文的创新之处1.研究对象。本文以空间资源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剖析其内涵时着重于其资源属性,给出了空间资源学的概念,这不仅从学科体系上丰富了资源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且拓展了应用经济学的分支。2.研究角度。本文从新型工业化的角度研究中国空间资源产业发展,分析现存的问题,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如何更好地发展产业提出一些建议。3.本论文以空间资源产业的经济属性为中心,在阐明空间资源产业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作用的同时,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着重分析了空间资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第二章 空间资源产业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例的空间资源产业及其发展道路

38、。鉴于此,了解空间资源、空间资源产业的概念、特点及地位,对本文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2.1空间资源产业的界定2.1.1产业及其分类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40。它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产业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有多种,不同的产业分析目的决定了不同的产业分类标准,继而又决定了不同的产业分类方法40。产业的分类标准与产业分类方法见表2.1。表 2.1 产业分类标准与产业分类方法产业分类标准产业分类方法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马克思两部类分类法物质生产特点

39、的不同农轻重分类法工业生产的特点不同霍夫曼分类法产业发展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关系不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程度不同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产业地位分类法产业技术先进程度与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统计标准标准产业分类法资料来源:简新华,产业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7。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的分类方法,虽然这种分类方法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产业经济分析方法。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它的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和实用性使其成为国际上通用的产业分类

40、法。2.1.2空间资源产业的概念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人类就不断同自然界作斗争,以扩大生存与发展空间。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作为研究资源有效配置并实现福利最大化的经济学,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也形成了陆地经济学、海洋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三个基本形态,其对应的企业集合分别为陆地产业、海洋产业与空间产业。唐天伟41(2004)把空间产业定义为:空间产业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深化的前提下,于20世纪诞生的一种新兴产业,它由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而来,是指生产、经营空间飞行器及其相关设施,开展空间制造及太空商务的有关组织及其经济活动的总称。在此定义中

41、,唐天伟所提到的空间是包括大气层内、外的宇宙空间,其定义的空间产业也可以说是一种包括航空产业的广义上的空间产业。本文根据闵桂荣院士对空间的定义,认为空间是指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宇宙空间。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财富,期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从资源学的角度来讲,空间资源主要包括高度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空间的高度对人们认识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空间有重要意义。利用近地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可以为人类观测地球、研究气象、实施通讯等提供便利和可能性,还可以为地面、海洋和空中实现导航和定位。空间独特的环境资源是地球所不具备的。空间的微重力、高真空及强辐射环境,对新材料加工和微生物、细胞、蛋

42、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太空中的高真空环境,使得飞行器对电磁波的全频谱辐射的吸收、折射、散射基本上不存在,因而是天文观测的理想环境,由此还出现了空间天文学这门新兴学科42。空间的物质资源也十分丰富,月球及太阳系各行星上都蕴藏着在数量和种类上极其可观的矿物质,这对于人类有效地解决地球上稀缺的和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开辟了新的天地。表2.2对空间资源的特点及应用领域作了总结。表 2.2 空间资源的特点及应用领域空间资源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高度资源高远位置调查和测绘资源、气象与灾害预报、评估环境、实施通讯、救援、定位等环境资源高真空、超低温、微重力、高洁净材料、冶金、制药、医学、农业等物质资源矿

43、藏丰富新能源等结合以上空间的定义、空间资源的分类,本文定义了狭义的空间产业,命名为空间资源产业。空间资源产业是指以开发空间资源为核心目标、以提供空间商品或空间服务为赢利手段,在空间资源价值链上共同构成的企业集合43。空间资源产业是对空间技术成果的应用,是社会分工深化和细化的结果。它包括卫星产业(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应用(卫星运营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载荷搭载业(火箭发射、宇宙飞船、空间旅游业等)、空间资源应用业(空间材料业、空间育种业、空间制药业、空间建筑业、空间采矿业、空间发电业等)及起基础平台作用的空间信息产业。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空间资源产业横跨第一、二、三产业,随着空间技术应用

44、的范围越来越广,空间资源产业外延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航天飞机、飞船、空间站、卫星、火箭等航天器的零配件和整件的制造和修理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代码为3762;卫星通信设备、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卫星通信传输设备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代码为4011;导航和制导仪器仪表、无线电导航设备则在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代码为4123;卫星传输服务在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中,代码为604044;另有一些内容还没有统计进去。所以,现在国家还没有把空间资源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单独划分出来,它是零乱地散落于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相

45、关部门中。这种现状亟待改善,才能有利于对此产业做出精确的统计及核算,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与其它国家一道,和平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2.1.3空间资源产业的特点空间资源产业是依托空间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不断发展的。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资源产业具有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度高和附加值高等特点,又因其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所以还具备其它一些特点。2.1.3.1产业关联度高空间资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种子”功能,既可加快传统产业的整体进步,又可催生出一些新兴产业,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回顾关联、前瞻关联和旁侧关联,带动经济与社会的共

46、同进步。如信息、通讯、机电、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空间资源产业的发展,反过来,空间技术及空间资源产业的需求又进一步推动了上述产业的发展。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近年来有800多种新材料是在空间技术牵引下研制完成的,还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并产生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房汉廷 45(1996)曾测算出几个高技术产业的关联系数。随着“神五”、“神六”的升空,空间资源产业将带动电子计算机、无线电、合成材料、生物工程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相信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将远远超过产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其关联作用必将进一步增加。表 2.3 主要产业的关联系数产业类别汽车计算机生物技术航天器关联系数10.111.59.08.5资料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