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析室内环境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浅析室内环境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室内环境设计 浅析室内环境设计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析室内环境设计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析室内环境设计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在人们不断追求高生活环境质量的强烈要求下,室内环境不断完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室内环境设计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理和精神追求,极大地体现了人性化特点,室内环境设计涵概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 设计目标 文化内涵室内
2、环境设计,既要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满足使用功能,又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精神价值。一、室内环境设计的根本目标室内环境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确保人的安全和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对生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不断推动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在人们不断追求高生活环境质量的强烈要求下,室内环境不断完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室内环境设计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理和精神追求,极大地体现了人性化特点,室内环境设计涵概的内容更加多元化。例如,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共室内环境考虑残疾人的通行和活动,在室内外有高差的入口设置可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卫生间、走廊等许多地
3、方都作无障碍设计,深切关怀残障人士的心理感受,充分照顾残障人士的行动不便。室内环境设计师始终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放在首位,既要满足人对环境的生理需求又要满足人对环境的心理需求,从人体工程学、空间组织、色彩和材料的搭配、灯光的布置,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直至精神感受,综合细致地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整体规划,创造一种和谐的既体现科学生活又具有艺术气质的室内环境。二、室内环境设计的科学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室内环境设计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新成果。包括新型轻钢材料和工业塑料等新材料的使用以及先进的结构形式、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创造良好科学的通风、照明、空调、消防系统的设施和
4、技术。据报道某住宅小区采用轻钢结构和特殊墙体材料,无需一砖一瓦就能搭建出一幢别墅,这种房屋不仅比一般的水泥房更加牢固,同时建筑的整体重量减轻了30%,墙体由于采用防潮、隔热、隔音等特殊填充材料,节能指标也达到60%以上。此外,这种房屋最大的优点就是大部分材料都可以回收利用。这种材料经过设计加工后,便于加工组装,仅12个小时,就可搭建完成。高新技术产品等大量绿色装修材料替代木材、石材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良性循环,既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社会生活的进步。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在人工环境中人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和创建环境相结合,对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利用,可以更加符合人们心愿地来组织
5、空间,设计界面、搭配色彩和光照,使室内环境设计更符合人的心理选择,从而更合理,更科学。计算机的普及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也推动了室内环境设计的快捷化和规范化。三、室内环境设计的文化内涵室内环境设计除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同时,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是根本所在。室内环境设计如何才能表现室内空间的本质,其实就是如何作设计的问题,首先,设计师应该对室内环境平面功能反复推敲、精心布局,合理规划,在此基础上了解室内环境所要表现的意境,即置身其中人的心理感受及精神感受,是这个室内环境区别于其他的个性特点。是欢快热烈的,还是富丽堂皇的;是宏伟端庄的,还是典雅闲适的每个室内环境具有
6、特别的性格魅力,具有耐人寻味的强烈的感染力。设计师要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对室内环境的不同心理感受和不同的使用要求,从空间、尺度、结构、材质、色彩、灯光、工艺,甚至民族、人性、文化、传统等诸多内容,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最精练的设计元素,以极其挑剔的线条、材质、色彩的搭配,最大限度地表现室内环境的功能要素,传达富有情趣的意境。意境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设计风格的表现。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常运用传统样式中的空间、造型、结构、色彩、符号,并且此基础上对某些结构和纹样进行简化处理,以此形成极富传统韵味的室内设计风格。这类室内设计风格既能够遵循传统的布局和装
7、饰手法,又能大胆使用新型装饰材料,使传统风格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由此诞生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要求具有传统和时间的延续性,强调遵从传统文化观念,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把传统构件的抽象形式通过新的手法比如混合、叠加、错位、象征、隐喻组合在一起,延续传统又超越传统,是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一种室内设计风格。例如,在中国旅游城市的酒店室内环境设计中,把大量的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室内的天花藻井、家具、陈设、字画、结构等因素,作为现代室内设计表现的艺术形象,概括、简化、抽象,注入现代的造型方式,采用现代的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把它们组合为较为完美的一个整体空间设计。除此
8、之外,利用屏风、博古架、大红的柱子等与家具相结合,增加了室内空间的层次。或采用南方建筑的白墙、灰砖、形成了江南特有的秀丽风格。通过酒店室内设计风格向世界人民展示并传达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人文风貌。意境的表达呼唤人与室内环境的心灵交流,使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精神上的归属感,当人与室内环境产生心灵的共鸣时,室内环境必定会散发出富有韵味的“性格”魅力,这是设计师追求的最高设计境界,也是室内环境最恰当的艺术文化内涵。四、绿色环保装饰材料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绿色环保不仅仅指狭义的选择无甲醛、无苯、无辐射的装饰材料,真正的绿色环保应该是指广泛的环境资源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
9、何在设计中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环保复合型装饰材料,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施工工艺,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通过实施室内环境全面绿化,加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来净化空气和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利用象太阳能这样的洁净能源,满足生态型室内环境的要求。重建常规能源技术,比如,采用保温墙体来保持室内恒温,使用节水型的卫浴、厨房设施来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化地控制室内环境的灯光、空调等技术指标,避免造成无端的能源浪费。合理地有计划地利用材料、设备,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恒温、恒湿、新风、低噪、节能”的室内环境,这是人类可持续发
10、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室内环境设计包括了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艺术要求、经济要求、市场要求等综合指标,它既满足物质需求又体现精神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室内环境设计已经进入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阶段,已经形成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文化的国际化趋势,引导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审美观念,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室内环境设计除了具有其经济价值,同时,赋予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文化内涵。室内环境设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的,所以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室内环境设计。(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
11、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
12、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13、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