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531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政治与法律学年论文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班 级 09级政教(1)班 学 号 090100032 姓 名 完成日期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内容 2(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2(二)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 2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 2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 (一)该专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价值混乱 2(二)专业培养口径过窄 3(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3 (四)课程结构系统不严谨 3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4(一)拓宽专业培养口径,重视培养学生

2、的综合素质能力 4(二)培养目标上凸显师范特色 4(三)培养目标上要凸显师范特色 5参考文献 6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我国新一轮中学政治课程改革在对中学政治课程进行变革的同时,也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认识和分析中学政治课程改革对高师院校思政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既有助于高等师范院校按照其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针对思想政治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做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三者并重,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新课改要求的中学教师,也有助于提高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自我鞭策提升的自觉性,

3、。从而在教学一线培养出更多适应新世纪所需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Abstract:Key words: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突出的是一种应试教育,教师居于核心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着重对所学知识结论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发现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了。这种改革,不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理念、模式和方法等的深刻变革。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

4、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要思考的维度则要复杂得多,知识不再作为符号来传授,在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均打破了传统固有的单一、封闭的状况。它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片面强调教师和教材的重要性,课程与教学变成了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内容(一)教学理念的改革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发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即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创新意识强、适应

5、能力好、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二)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上,要大力改革单一的满堂灌和单一的闭卷笔试。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创造性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在的内化能力。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教学手段。使干巴巴的照本宣科变成多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在平等民主的良好氛围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三)教学评价的改革在教学评价上,要改变单一的以成绩为标准的模式,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相结合,要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

6、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共同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各方面的监控。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多个层面,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从而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入21世纪,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做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作全国各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均在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然而,在教学改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该专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价值混乱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影响了大学生们的价值选择。国家的繁荣稳定

7、、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使当代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理念更加健全, 他们更加独立和自信, 在人生的规划和理想信念的树立等方面有一定的目标性和自主性。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一问题上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选择。他们大多数赞成马克思主义思想, 但内心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渺茫, 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 把“当官发财”作为人生的追求, 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 这些都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中发生动摇, 使他们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的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 个人价值的实现仅仅决定于个人的知识、才

8、学、机遇和人际关系, 而与个人的品质无直接关系, 他们把大多数精力放在加强专业学习和各类知识技能方面, 而在个人修养方面上出现滑坡, 近年来连续出现大学校园的暴力事件就是深刻的教训。(二)专业培养口径过窄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专门人。在社会进步发展和就业形式多元化的条件下,再把高师政教专业仅仅局限在培养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显然不符合专业发展的规律,也使得毕业生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新时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哲学、经济学、法学、

9、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 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还要要具备从事中等以上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三)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及规格的具体化,既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及规格的根本措施。当代高校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课程内容庞杂且内容和内容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或许是出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殊性的考虑,其课程内容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行政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几乎涵盖了哲学社会科

10、学的各个领域,给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诸多疑惑。其二,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与中等学校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相脱节。如今中学思想政治课强调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需要教师具备对知识点有深入透彻的理解,从而联系生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课大都讲得都比较抽象、理论化,以致当毕业生走上讲台时,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显得教学显得生硬晦涩,中学生难以消化所教知识点,毕业生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情况。为此, 必须对高师思政专业的课程设置作适当的调整, 以便与中学教学实际相适应。(四)实践环节无明显的专业特色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学科专业基础,又要通晓教育科学知识

11、,了解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技能。高师政教在专业上设置了学科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目前来看,相对于学科理论课程来说,实践活动课程偏少且师范类不明显,教育实践时间短,机会少,流于形式。有的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不够,从表达能力看,言语不连贯,平铺直叙,口误多,表情呆板体态语言僵硬;从板书上看,字体不端,设计欠妥;从课堂调控能力看,无视学生反应,缺少师生互动等等,均反映出学生平时此方面训练少。 随着教师来源多元化趋势的加强,师范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在师范特色上下足功夫,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构建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也是解决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困境问题的基本途径。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校校园和谐文化高校不仅是知识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类校园活动之中,担负着大学生理想信念养成、社会责任感培育、成才发展目标确定教育的重要职责。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决拥护者、自觉践行者和行为示范者,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我们应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

13、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增强高校思政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在高校校园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形成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的校园氛围可以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作为高

14、校思政专业的学生,肩负着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任务,更要自觉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头脑中,实现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之中。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树立坚定社会主义立场,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二)重视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依照新课改的要求,仅仅具备知识能力的教师已经不适应当今教学实际的要求,这是由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特点和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点决定的。首先,从内容上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有如下的新特

15、点: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内容突出了从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人出发, 从现实的人的基本要求出发,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治、法律要求出发, 避免了从抽象的人出发,教学内容做到了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内容所涉及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 具有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和政策性强的特点。其次从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看,它有现实性强, 综合性强的特点。现实性强主要体现在它贴近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 , 贴近国家经济建设的现实。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势, 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和趋势, 都与本专业息息相关。综合性强主要体现在该专业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

16、个一级学科,这是其他专业所不具备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高校应该重视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1、在知识目标方面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该专业学生掌握较广博的文史知识;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掌握较宽厚而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 特别是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教育理论、 教育技能与马列主义理论课学科教育学;掌握电教基础知识和使用某些电教设备的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高师可以系统的开设这些课程。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2、在能力目标方面在能力目标上,要努力强化该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系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特别强调动脑,如果遇到问题不能进行动脑进行正确的

17、分析,就不可能解决学生中的思想实际问题,就不可能适应中学新课改的需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深刻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应全面陶冶该专业学生的高尚而优雅的生活情趣和健全的理想人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生活情趣的引路人。教师本人的生活情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针对这一点,高师可以在保持理 论课程的科学性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 系统开设艺术修养课程,切实提高该专业的学生的音乐、美术、文学鉴赏能力, 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 提高其文化品位。(三)培养目标上要凸显

18、师范特色1、要有专门的中学教学内容的分析课程高师应该开设专门的中学教学内容的分析课程使高师思想政治专业的内容和改革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紧密的衔接起来。在中学的政治课堂经常要即兴发挥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果没有透彻的理解和经常性的分析,教师将很难驾驭好课堂的教学环境。2、要扎实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过硬的教师基本素质作为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必须要能够用比较流畅的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使用多媒体, 能写一手比较漂亮的粉笔、钢笔、毛笔字,对教学内容能够准确把握, 能够熟练地利用图书资料、网络资料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3、要适当增加教育实习的机会高师应该要适当增加教育实习的机会

19、,让该专业学生深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通过长时间地与中学、中学生接触,增加对中学政治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参考文献: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3廖建平.“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设想.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张慧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4吴晓燕,等.适应高中新课改需要的普通高师院校学生能力训练探究-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5王邦佐.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20、5.6郭春玲,王建.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素质要求的认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7).7宋立军.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8李安增,刘洪森.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与思路.社科纵横,2012.9刘尧.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反思与展望.当代教育科学.2005. 10江家发.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2006(6).11石书臣,周中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教学与研究, 2007(9).12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2006(6).13侯波.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社会科学家,2005,7.14温储蔚,吴岚.试论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应具备的“八种意识”.党史文苑,2005(10).15孙迪亮,李安增.论新形势下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之重构.临沂大学学报,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