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与制作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编与制作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论文名称 从媒介功能看和谐社会构建 系 别 艺术传媒系 专 业 新闻采编与制作 班 级 09新闻 姓 名 刘彦宏 学 号 12850101258 指导老师 张苑莎 前 言 从历史角度看,大众传媒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在监测社会环境、引导舆论、普及知识,树立价值观等方面孜孜不倦地工作。在我们高度依赖报纸、电视、互连网的今天,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 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媒介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接触、了解外界的直接途径,人们对外部环境的判断也越来越依赖新闻报道。和谐与否的心理感知直接来源于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报道素材。 另一方面,媒介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享受新闻自由的同时
2、,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自觉能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媒体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一方面,它需要媒体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及时调节社会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这也就给了媒体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块试金石,它可以让媒体在工作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活力和能力,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目 录前言-摘要-3关键词-3第一章:媒介的功能-31.1媒介的社会功-31.2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媒介的目的- -41.3媒介功能的变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41.4媒介是人类信息的决策库-51.5是加强和谐社会的智慧结晶-61.6社会
3、沟通的润滑剂-6第二章:和谐社会中媒介功能的体现-5 参考资料-7【摘要】总体看来,中国当代媒介拥有以下几种社会功能:喉舌、社会雷达、社会阀门、娱乐工具、文化传承、公共领域。媒介正是幻变成这几种社会功能的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改变着大众。信息化社会成为社会主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媒介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媒介与观念的转变得到延伸和细化,媒介起着主要的推动改变的作用。Overall,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a has several social functions: mouthpiece, social radar, soci
4、al, entertainment tools, valves cultural heritage, public sphere. Media is the phantom into these kinds of social function form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influence, changing the mas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good function
5、 of media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rough the media, and the idea transformation by stretching and thinning, media plays a major shift in the role of.【关键词】媒介的功能;构建因素;媒介的重要性第一章 媒介的功能 媒介拥有以下几种社会功能:喉舌、社会雷达、社会阀门、娱乐工具、文化传承、公共领域。媒介正是幻
6、变成这几种社会功能的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改变着大众。大众传媒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引领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的道德法律准绳媒期刊传秀新闻记者2007.第8期。1.1媒介的社会功能(1) 媒介的社会责任感媒介的社会责任感是媒介生存的力量之源,首先媒介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公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才能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媒介是社会的观察者和监督者,所以提高媒介的社会责任首先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关系,有利于媒介社会公信的建立,是媒介可持续发展更好的保证竺培芬,胡运等.整合营销传播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
7、版社,2006.P6.。在一次买卖土地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村支书利用职务之便三万元买下一片八十亩的林地其中包括二十万元的林地附着物,引起村民的强烈不满最后演变成集体上访,因为村子集体资产的买卖需要百分之五十的村民同意买卖方可,所以村支书属于违法买卖集体资产,这样的事情存在很多编辑之友 2010年第8期。从新闻监督来看笔者必须对事实进行无任何隐瞒的报道,但是从构建和谐社会来看,作为政府的喉结来说,为了避免更多的上访事件发生我们要采取中性报道,使得事件合理合法得到解决传媒期刊秀新闻与写作2007/4/28郑保卫。媒介作为社会的监督权之外,同时也被社会所监督,保证媒介的纯洁性和高素质的媒介报道,不能违
8、背媒介的中立性和客观真实性,维护媒介的公信力度,媒介的双面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在发挥其强大社会责任感时也是维护社会团结和谐的开拓者。1.2媒介的目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媒介的工作重心和历史义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确立的奋斗目标,也是全国民众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自然它也是新闻媒介需要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媒介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自己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并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去努力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 魅力中国2009年第12期供稿。(2) 媒介如何做才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引领者首先营造好和谐舆论环境
9、,人们能够身处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社会气氛,并且能够从中受到感染,受到鼓舞,受到启迪。媒介通过对人类长期以来对和谐社会理想追求的大量生动的实例,使人们加深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内涵、理论渊源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做好统筹计划,要保持舆论的常态,不可过于集中,过于强猛,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增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舆论环境,进而对整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正确引导舆论,正确履行媒介的责任与义务,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减少社会矛盾 有效地疏导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消解社会冲突,平衡社会心理,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让社
10、会各阶层的人理解并知道和谐社会的好处,媒介以人为本,通过媒介自身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8年1期。1.3媒介功能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1) 媒介功能的变迁媒介属性的转变和媒介运作方式的转变以及国内外媒介的竞争,由此得出媒介在国家发展团结稳定中作用至关重要,随着世界格局稳定的变化,媒介在不同领域不同文化氛围中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中媒介社会功能价值尤为重要 光明日报2011年5月8日第三版。2005年第22期半月谈中得出,和平结友邦,合作共发展的国际关系,并向世界阐述了一个中国的原则,随着美华关系的不断调整,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局面就此拉开半月谈2005年第22期。因此媒
11、介起到了维护和平,保持良好国际形态的作用,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媒介始终是最真实的反映最本质的心声。媒介也有生命力,也有一定的空间,始终以客观真实来引导舆论和社会的变迁。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媒介也受制于各种制约中,宏观上主要以政治体制表现,主观上是人们对于媒介的信任度,不管其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媒介必须要保持其公正真实客观的原则,在那种运作方式上都不能改变。(2) 媒介功能的延伸从公共领域展开的私己空间来研究媒介的延伸和媒介功能的延伸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让我们联想到,高科技和数字技术已经可以让人们建造一个虚拟世界,它可以让人们生活与其中的又一个“真实”的世界。而这
12、样的一个世界,就是由于媒介的延伸出来的。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麦克卢汉时代的媒介的延伸曾经把世界变小,而如今的数字化是到将世界变大到无穷。在媒介的功能影响推动生活社会的变化将社会的进步和媒介的深化扩大得到无限的延伸。媒介意义上的整合就是媒介利用传播的平台和舆论的力量,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资源进行舆论设置和舆论动员,在传播扩散效应的带动下形成吸引力,号召力以及凝聚力来影响社会与媒介互动,不断的向社会施加压力,最终把舆论落实到社会行动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优化配置,追求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价值化 当代传播 2009年 第02期。(3) 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介的关系 首
13、先媒介在和谐构建中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媒介的传播具有兼容性,媒介必须是灵活性的,和谐社会是国家以及人民期望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最终形成人民网,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媒介功能的改造与发展,是人得主观意识在媒介中的映射。在信息社会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媒介的原生性功能得到重新认识,正在发生不可替代的作用。1.4媒介是人类信息的决策库在市场经济确立的今天受众不再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需要媒介提供充足的信息,借以作出决策,成为各种信息主动获取者和支配者,因此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信息的汇聚过程,成为公众决策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性活动。在这种背景下,传播与公众
14、成为一种共生关系,不再以传媒为本位,而应在“主体间性”理念下处理雨受众之间的关系,以受众为中心来构建新时期的和谐传媒体制。1.5是加强和谐社会的智慧结晶为增强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除了优化教育,媒介充当着人民最直接最经常的社会教育者的角色,媒介主动开发和培养公众的创造精神,保持社会风气的奉献精神和和谐愿望。 在传统媒介新闻理论中,对媒介的定位有两种绝然相反的认识,一种理论认为媒介是“第四等级”,是“监督政府的哨兵”,是与政府势不两立的社会制衡力量:另一种理论认为,媒介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方式,必须反映时代的价值观,必须成为社会管理的一种机制,应该成为社会管理者用以规范或教化民众的思想行为工具,显然
15、这两种观念都失之偏颇。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提出,就意味着我们对社会各种存在的认可,意味着多种利益主体,多种价值观念甚至多种意识形态的认可,并且承认他们具有平等合法的主体资格,因此媒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成为正确的选择,只有这样媒介才能在社会成员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成为社会的“公共领域”,做社会运行的润滑剂 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1期。 第二章:和谐社会中媒介功能的体现2.1网络媒介的舆论监督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民参与网络事件程度日益加深,互联网使用者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6年度风云人物,反映了网民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一股推动力量。回首近两年国内几个著名的网络事件,从“虐猫事件”到“
16、铜须事件”,从“人肉搜索”到“范跑跑事件”,天涯、新浪、网易等各大网站迅速传播,立即引起网民的强烈的震动,不断生发、重演了“网络暴民”现象。国际先驱论坛报以以键盘为武器的中国暴民为题,激烈抨击中国网民的“暴民现象”,质疑中国网民的做法是对个人权利的严重侵犯。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周刊等国内媒体也纷纷以此为专题进行讨论、评说。可见,“网络暴民”现象已经成为近两年中国网络的著名事件 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1期人民网传媒学者专栏。“网络暴民”现象的评论颇多,但基本上持两种对立观点:第一种观点将其视为一个语言哲学上的伪命题,认为网络大众群体式的狂欢和发泄是民主萌动的希望;另一些“专家”则强调虚拟网络暴力
17、带来的危害,为推行“实名制”等网络管理措施推波助澜。笔者认为双方观点都有偏颇之处。“网络暴民”毕竟给当事人及我国的网民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人们需要对这种破坏性的言行进行有效的节制;第二种观点未能将“网络暴民”的现象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开放、文明碰撞的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显然过于武断。基于以上的分析,那么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节制则成为进一步思考的核心问题,因此进行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监督教育是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根本之策。2.2网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人的现代化就是人具备了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各种素质。在传媒科技、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人能够相应地具有现代化的
18、素质,实现“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同步和协调发展。传播素质和媒介素养属于素质教育特别是传播教育的范畴,其目的是增强全民内化的传播知识、提高全民外化的素质能力,以此为基础来塑造人的现代化观念、思维、人格和能力。然而网络的互动性、随意性等特点在信息迅速方便传播的同时也为网民理性地思维、完善的知识结构提出个更高的要求。因此传播素质和媒介素养的提升使人能够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面前充分发挥主动性,娴熟地运用现代化媒介,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步伐,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人”。媒介素养是一种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媒介几乎可以说是人们社会生活中
19、的第一信息来源,获取信息成为人们行动的基础,几乎没有人在生活中不依赖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媒介也因此体现出其重要性。不过,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式去解读这些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对人们不但没有帮助,有时甚至会有害,2006年的“网络暴民”现象便是生动的例子。因而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事实上构成了媒介认知能力的核心。因此,通过各种公共信息平台,包括媒体本身,向公众普及和推广媒介知识,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将是公众提高媒体素养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一些独立于政府和商业利益的第三方力量将来组织和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而政府
20、和部分媒体,也将可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整体的媒介素养培养体系中来。第三章:和谐社会中媒介功能的不足和完善 3.1媒介功能和舆论监督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法制与法治都存在不足。在国外和港台,法制与新闻自由的关系始终没有理顺,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法律对于传媒行为的规范存在漏洞;在大陆,尚未健全的法制体系对于改革中的传媒而言既无足够的保护作用亦没有明晰的行为规范作用。在国外和港、台,是社会制度决定了传媒与立法、行政、司法的特殊关系,因此要完全解决监督舆论监督者或者说媒介监督的问题不是短时间能成功的,更多地要期待社会制度的渐近改良。对于大陆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1、制度的逐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与加强,从基本制度上为解决这个问题奠定了更为良好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作为民主政治的上层建筑,它代表人民行使的两项重要的民主权利:立法权与监督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被高票表决通过,表明人大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的监督将出现新的局面。如何将舆论监督具体地置于人大监督之下,更好地发挥传媒作为人民的舆论工具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3.2媒介社会功能的完善第一,传媒的舆论监督是传媒代表人民,代表全体公民行使社会公权力1,所以应该把传媒的舆论监督工作置于
22、代表人民的人大的监督之下。 第二,舆论监督是一种民主政治权利,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传媒是人民实现自己当家治国的一种手段或者说工具。它应该服务于人民的意志,对为人民管理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实施有效监督,监督的主体对象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此监督者在舆论监督问题上应与被监督者保持相对独立性。第三,从制度上来看,现有的有关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有缺失、虚漏,甚至是不合时宜的陈章旧制,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变革,需要建立一种新制度以保证人民对代表自己利益的舆论监督者传媒的监督,以保障大众传媒能够始终坚持监督国家领导者、管理者的大方向,而不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操守、背离自律,走向腐败
23、以至危害社会与自身。从公法学来说,公权力有国家公权力、社会公权力和国际公权力三种,传媒的舆论监督事实上是以舆论传播的方式或手段代表人民行使社会监督权力,所以这种监督权力应该是一种社会公权力。. 第四,媒体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坚持事前在人大舆论监督监察机关相应部门登记和重要舆论监督稿件备案、送审制度:(1)重大舆论监督选题应在相应的人大舆论监督监察机关事前登记;(2)重大突发事件的采访可介入后登记,采访报道应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3)重大舆论监督、突发事件稿件应按规定报送相应人大舆论监督监察机关备案;需要送监督对象及有关领导部门核查的稿件应及时送达,
24、文稿应有时效提示,若核查超过时限,可请求人大监察机关审发。(4)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采访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被监督对象的意见,确保采访、报道的事实准确、客观公正。(5)坚持操守,不惧威逼利诱,勇于向抵制舆论监督,收买、打击监督者的行为作斗争,并向有关部门和人大舆论监督监察机关举报。(6)出现报道严重失实的,媒体应及时纠正并公开澄清。因报道严重失实不予纠正;故意捏造事实;侮辱、诽谤等行为造成他人重大名誉或者其它损失的,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四章:和谐社会中媒介功能的再发展4.1 结 论 媒介诞生以后,矛盾冲突才有了通过外交对话和讨论来加以解决的可能,
25、和平与发展是当下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成为时代的强音,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彼此融洽。人们希望利用媒介来沟通信息,连接世界。媒介新只需的一大理想就是要自由而不受阻碍地向世界播放“无疆界的电视节目”。时代华纳公司的前总裁史蒂文罗斯认为传播“正在通向真正自由,公开竞争的道路上” 中国知网:职业时空2008年第11期 。媒介是推动实现全球人民,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国籍的,都享有平等与尊严。最终走向“真正的相互信任与理解”,实现社会的长久和谐。 参考资料:1媒期刊传秀新闻记者2007.第8期竺培芬,胡运等.整合营销传播学M.上海交通大学
26、出版社,2006.P6.2叶潮主编.超越媒体一个“整合型媒体”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风云历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P1.3 传媒期刊秀新闻与写作2007/4/28郑保卫4 人民网,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5 陈翔,回顾与批判:检阅媒介功能理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1期.6党刊2005年第22期半月谈丁柏铨,中国现当代理论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7 罗以澄:新闻求索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林志力:新闻传媒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9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出版杜1996年版,第272页10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吴建主编媒介素质教育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