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2573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热点透析,2.典例剖析,3.规律方法,4.跟踪训练,5.真题演练,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一、热点透析,1.热点透析,基本组成,作用原理,水扩散的方向,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 液之间,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进行物质交换,低浓度溶液 高浓度溶液,1.植物细胞与渗透装置的比较,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因,(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4.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

2、否有生物活性,(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4.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应用,(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5)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二、典例剖析,2.典例剖析,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故B项错误。答案:B,解析,解析,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用清水引流,使其处于清水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所以图示中区域缩小,区域紫色变浅;答案选D。答案:D,点击按钮看动画,三、规律方法,3.规律方法,区分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1)原生质层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

3、当于半透膜。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两部分,且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2)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以后所剩下的植物细胞结构。可以认为原生质体包括原生质层、细胞液和细胞核三部分。,四、跟踪训练,4.跟踪训练,1将甲、乙、丙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它们的状态,直到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状态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 B实验前甲、乙、丙三种细胞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C实验后甲、乙、丙三种细胞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D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种细胞液的浓度相等,解

4、析形态不发生变化并不代表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正处于水分子进出的平衡状态。质壁分离程度越严重,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实验前浓度关系是乙甲丙,实验后甲、丙浓度相同小于乙。答案:B,2.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 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两次(浸入30 min和4 h)测量每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b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Cc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Dd中马铃薯细胞外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导析,2.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 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小条分别

5、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两次(浸入30 min和4 h)测量每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b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Cc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Dd中马铃薯细胞外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解析,2.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 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两次(浸入30 min和4 h)测量每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b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Cc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Dd中马铃薯细胞外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解析核内RNA

6、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与囊泡无关;核糖体和中心体无细胞膜,不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答案B,五、真题演练,5.真题演练,1(2014全国课标理综,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解析题图横轴为蔗糖浓度,纵轴为实验前后长度比。若小于1,则花冠切条吸水变长;若大于1,则失水变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实验前后长度比为1的蔗糖浓度应介于c和d组之间。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