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598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论文: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本科论文: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本科论文: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本科论文: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本科论文: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论文: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论文: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 东 经 济 学 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 指导教师: 梁敏 学 号: 2004060584 李睿 姓 名: 国际贸易 院(部)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 2006 届山东经济学院教务处制2006 年 05 月 08 日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2、 月 日山东经济学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经济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实用分析 摘要 跨国公司是现代化企业发展到国际化生产的产物,是企业为适应高度复杂化的生产技术和国际交换,在世界范围内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的运作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战略的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当地化策略

3、、以及未来几年内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预测及影响,阐述了跨国公司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望了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系统的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和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关键词: 跨国公司;投资;发展战略 The practical analysis of developing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ABSTRACT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is the result of modernized enterprises dev

4、elops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duction. It is the way of enterprises to adapt high complicat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which can effective disposition resources in the world. With the time of economics globalization arrive, the status and functions of Transnationa

5、l Corporation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world economics.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formulations of investment strategy in China, the choices of marketing strategy, the local strategy, the future forecast in China, the developing course, and the new trend after

6、China joined into WTO. It is analyzed the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Investment; Developing strategy 目录 一、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1 (一)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产业的调整与升级1 (二)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1 (三)全球兼并和收购狂潮的兴起2 二、跨国公司

7、进入中国2 三、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分析3 (一)投资战略的制定3 1短期进入战略的制定3 2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3 (二)进入中国市场策略的选择5 1市场营销伙伴的选择5 2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5 (三)当地化战略6 1外籍人员当地化6 2人才开发当地化6 3零部件生产当地化6 4研究开发当地化6 5营运管理当地化7 四、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趋势预测7 (一)未来几年跨国公司将普遍扩大对华投资7 (二)中国市场规模是吸引跨国投资的关键因素8 (三)跨国公司研发(R&D)投入明显增加8 (四)跨国公司未来投资倾向于独资方式8 (五)地方政府政策兑现度是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9

8、 五、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影响10 (一)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10 (二)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10 (三)优化产业机构11 (四)加快出口增长11 (五)提供可观的就业机会12 参考文献12致谢13伴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态势,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聚焦渐趋开放的中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建立分支机构,使其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此时,人们看到,全球范围内的大转变浪潮汹涌澎湃,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从经济上说,新的时代是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经济信息化的时代。这是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提出的客

9、观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的挑战以及国际市场的新格局,美、欧、韩、日等国的跨国公司先后进行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业务重组和管理改革。它们纷纷把经营重点从制造转向服务,从硬件产品转向软件产品,突出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增加企业在全球、在中国的竞争力。一、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新变化。这些变革极大的改变了跨国公司经营和竞争的环境、条件、规则以及创造价值的方式。(一)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产业的调整与升级 80年代以来,以信息科技

10、领先,生物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革命,正以亘古未有的规模和力度,彼此呼应,推波助澜,呈现出一派加速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高科技、高智能成果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渗透和改造,导致全新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和崭新产品的出现,并不断开创着新的工艺革命的道路,使企业的技术基础、增长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以及人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发生革命性变化。例如,工业社会市场要求提供大批量、统一规格和大众化的商品,而信息社会市场要求提供小批量、多品种和个性化商品,导致生产模式从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

11、on)向个性化产品的规模生产(Mass Customization)转变。工业化时代企业价值的主要来源是资金、设备和厂房等硬件设施,信息化社会价值的主要来源是创新、营销、服务、品牌、专利、设计等软件。工业化时代生产以厂家为中心,信息化时代生产以客户为中心,生产工艺越来越智能化,市场也变得越来越电子化。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全面产业化,引起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生产组织和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使世界经济从工业化阶段进入信息化、智能化和知识化阶段。科技发展正在成为构筑新生产力体制的核心,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内在因素和特殊资源。(二)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概念,是由经

12、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在1990年首先采用的。它是指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适当的位置进行最佳配置。目前,以商品、资本、服务、劳动和信息跨国界全球流动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得到发展。国际贸易总额,包括服务贸易在内,每年超过8万亿美元。国际资本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已超过15000亿美元,每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超过3500亿美元,其存量已达到3.5万亿美元以上。外汇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在500亿美元以上,大约是每年国际商品交易额的100倍。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四种发展程度递进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形式遍及世界各地,其中

13、,欧洲统一大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和拉美区域合作集团最为引人注目。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扩张和深化。大致来说,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表11: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时间18世纪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商品贸易全球化直接投资全球化金融资本全球化经济初期工业化高度工业化信息化政治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结束运输火车(1814)轮船(1807)汽车(1886)大型轮船飞机(1903)高速火车大型集装箱船大型喷气客机信息电报(1837)电话(1876)计算机(1945

14、)无线电报(1895)卫星通信(70年代)个人计算机(1977)移动电话(90年代)因特网(1995)无疑,经济全球化时代为企业超越国界经营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全球化是一场革命,它使企业能够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在它希望的地方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往任何有需求的地方。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三)全球兼并和收购狂潮的兴起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一种新趋势,并日益影响着各国的经济。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国际市场的新格局,跨国公司已把并购活动迅速

15、从国内扩展至国外。跨国公司为了执行全球经营战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地位,跨国并购已明显超过了跨国创建,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企业并购浪潮。并购的关键在于垄断利润的获得。任何并购,如果没有获得垄断利润都是没有意义的。跨国公司并购的要害在于通过对产业链条的整合,实现控股,甚至绝对控股。这样一来,控股方就获得了整个产业链条的绝大部分收益。而另一方仅仅获得整个收益的一小部分,甚至处于依附状态,受制于人。如果又无法掌握核心技术或者参与高层管理,获得小部分收益的一方仅仅是一个为跨国公司打工的打工仔而已。对于整个产业链条来说,利润大小很关键,只有获得持续不断的利润才能证明控股公司的经营业绩。二、

16、跨国公司进入中国 早在19世纪末,就有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但是跨国公司真正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2年以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经确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风险大大降低,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再加上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劳动力价格低廉,有丰富的资源以及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等,由此引发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热。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在中国展开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热潮。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决定进行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些重大的战略决策加大了吸引外国投资的力度,为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17、,跨国公司也逐步把目光转向中国。美国国际集团(AIG)于1979年开始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探讨建立合资保险公司问题。1980年9月,双方共同投资建立了“中美保险公司”。1980年12月AIG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成为首家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国际保险金融机构。德国西门子公司从1982年在北京开设代表处以后,又在广州、上海、沈阳增设了3个地方代表处。1984年西门子公司总裁卡斯克博士来华访问,考察中国市场,为西门子公司在华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决定。跨国公司真正开始在华进行比较大规模投资是在1992年以后。随着我国对内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跨国公司眼中,中国作为投资市场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18、9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先后进行了战略调整和管理改革。这些跨国公司纷纷把经营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价值增值链的生产制造环节转向研究开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1994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出现系统化的趋势。以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为标志。通过设立控股公司,构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最高层次公司,担负起了投资和再投资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产品销售、人员培训、信息提供和资金融通等多项重要服务功能,能够将在中国的项目协调为统一的系统,最大限度的使用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出现这样的局面,是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优势体现。三、跨国公司在

19、中国发展战略与策略的分析 (一)投资战略的制定 1短期进入战略的制定 从80年代起,一些跨国公司就开始进入中国。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潜在大市场。从公司国际化战略出发,跨国公司必须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进入中国市场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如何以最快速度进入中国市场,如何迅速占领并站稳中国市场成为各跨国公司制定发展策略的核心问题,其典型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三部曲”方式 利用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进一步实现技术转让,再进行直接投资。日本松下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80年代初期,该公司在华销售家用电器产品,彩色电视机、录像机、洗衣机等产品进入不少城市的家

20、庭中,使得松下的品牌迅速打入中国市场并显为人知。80年代后期,松下向不少中国厂家转让其生产技术、工艺、专利,由中国厂家在华生产。90年代,松下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在中国当地生产松下产品。松下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先用自己的产品打开中国市场,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再通过转让技术了解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准和生产能力,为寻找合作伙伴创造条件,进而使得松下品牌在中国这个陌生市场取得响亮的声誉。(2)“滚雪球”方式 由一个核心项目开始,带动一批相关项目的进入,从而实现投资的过程。德国大众公司就是利用这个方法,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的。大众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合资建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后,为了实现轿车零部件的当地

21、化,专门成立了中国项目支援小组,积极促进大众在国外的合作企业赴中国投资建立为上海大众配套的零部件厂家。至今,由上海大众带动的汽车零部件投资项目已经超过100个,其中有著名跨国公司,也有外国中小企业。(3)“一步到位”方式 通过采取收购企业股份的方式,直接进入投资过程。日本的五十铃公司通过购买股份,与中方建立了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方式投资无须建立新企业,从投资到投产没有间隔,因而具有进入中国市场最快的优点。2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出于长远战略考虑的。要想在中国长远发展,首先要根据公司自身的条件建立业务基础,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其次利用

22、内部、外部有利因素形成规模经济,使公司的品牌成为知名品牌。此外还应该进行技术创导,利用高科技、尖端技术引领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竞争优势。LG公司和它的SWOT分析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LG公司成立于1947年,是韩国第三大集团,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电子、通信、化学能源、金融和服务行业四大领域。1989年,LG集团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中国市场成为LG集团发展的重点之一。面对中国市场,LG公司实行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中国的各个环境因素,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计划。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估,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S指企业内部的优势

23、(Strengths),W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LG电子的中国市场SWOT大致如下:优势:(1)技术开发能力强。(2)服务到位。(3)资金投入充足。(4)市场开放经验雄厚。(5)产品及服务深入人心。劣势:(1)品牌知名度比较低。(2)分销渠道落后。机会:LG电子的机会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二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LG电子的部分零部件是从韩国进口,中国加入WTO后,LG电子获得了更便宜的零部件供应,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威胁:LG电子的威胁来自于两类竞争

24、对手:(1)国际家电生产企业。(2)中国国内家电生产企业。LG电子公司就是通过对上述各项因素的分析,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补其劣势,利用客观机会,防御威胁,从而制定出对自己有利又可以在中国市场长远发展的战略计划。2001年,LG电子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29亿美元,其中的14来自中国区域。2006年4月19日,全球顶级的电子和通讯产品供应商LG电子公布了2006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截至3月31日,LG 电子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就为59.4亿美元,而空调、电视与手机等高端产品的强劲销售使得LG电子的国内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9%;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1.95亿美元,其中,LG电子实现了1.64亿美元的净利润,

25、同比增长约92.8%。由此可见,LG公司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公司在中国的长远发展进行了规划,并已经在中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二)进入中国市场策略的选择 1市场营销伙伴的选择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多数为合资企业,因为中国政策限制的原因,很多项目必须与中国企业合资才允许外商投资。既然是合资企业,就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不少跨国公司采取“强强联合”,即选择管理水平高,技术装备先进,产品竞争力强的中国企业合资。目前,多数跨国公司,尤其是欧美日公司都是以这一方式选择合作伙伴的。此外,也有一些跨国公司采取“强弱联合”模式选择合作伙伴。这一方面,韩国企业有相当成功的经验。韩国企业进入中国远比其他

26、欧美日跨国公司晚,中国企业不了解他们,一般不把韩国企业作为首选的合作对象,因此“强强联合”这一模式对韩国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但是韩国企业培养了一批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企业管理人员,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中国企业通过合资可以转变经营机制并且起死回生。三星、LG与若干濒临破产的中国企业合资并且使其恢复活力,成功实现了“强弱联合”的合作模式。2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除了合作伙伴的选择,跨国公司还十分注重进入阶段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中国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潜在大市场,有机遇也有挑战,具有风险与利润并存的特征。因此,选择一个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关键因素。百威啤酒与它独具创新的

27、营销策略就很有代表性:百威是世界上销量最好的啤酒。自1852年推出起,百威就成了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畅销啤酒品牌,享有“啤酒之王”的美称。1995年百威啤酒进入中国,正是中国啤酒市场红红火火但又颇具竞争性的时刻。 为了了解消费者对于包括百威在内的众多啤酒品牌的反应,亚洲著名市场调研公司FMI公司,自1998年初开始在上海等16个城市,对2140岁的男性消费者进行了跟踪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百威青睐有加,在诸多指标上赢得的消费者选票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高质量和口味如一这两项更是高出其他品牌将近两倍。表21:百威啤酒跟最接近品牌比较 根据调查分析,百威制定出了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1)确保卓越的品质

28、。百威所采用的优质的全天然原料,精密先进的品质控制体系,独特、科学的包装,使得百威啤酒首先有了品质、口味上的保证。此外,使用多重包装,不会让酒瓶裸露在外,完全避免了因阳光的直射而造成对啤酒口味的破坏,确保消费者品尝到的百威和它出厂时的口感完全一样。在储运方面,百威更是率先应用空调设备的仓库来存放啤酒,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啤酒的新鲜度。(2)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百威还采用了独具创新的广告策略。在进入中国市场时,百威首先为自己的产品确立了正确的广告目标,认为作为社会上最具个人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从而确定了百威年轻、时尚的运动形象。作为全球销量位于前茅的啤酒品牌,它带给人们的是一个动感、激情、欢乐的世界,

29、更是全世界体育迷体验运动激情时的不二选择。因此,多年来百威一直都与体育携手,与体育迷同行,带给人们清澈、清醇、清爽的优质体验。历经10多年的经营,百威啤酒不仅确立了百威品牌在中国的卓越地位,更通过投资领先国内啤酒酿造企业大举拓展在华业务。目前,全国有400多家啤酒厂,截至2004年底,仅百威武汉工厂的啤酒产量就已达270万桶(318000吨),2005年底完成了扩建工程,增产70万桶(40万吨)。(三)当地化战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是一种长期战略性的投资,如何巩固已经投资的项目成为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些公司十分清楚,要实现长期战略,现有投资项目必须取得成功。巩固在华投资项目的关键就

30、是实施当地化战略。因此,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实施当地化战略方面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外籍人员当地化 不少跨国公司认识到,实现当地化并不意味着立即以当地人才取代外籍管理人员。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当地人员还不完全了解外国公司的管理。因此,实现当地化的关键或者说第一步是工作人员,即母公司派往中国的工作人员当地化。如果母公司工作人员不能深入中国现场,不了解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制度,不能在中国灵活有效的开展工作,那么,在华投资企业难以巩固和发展。日本松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青木先生提出了一个“Chinalization”(中国化)的概念,他认为,松下公司只有实现了中国化,才能取

31、得在华投资的成功。在这方面,韩国企业也做了很大的努力。近年来,韩国三星集团每年派出约100名青年干部送到中国学习汉语一年,同时了解中国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制度,随后派到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业务部门工作。在北京代表处内,多数韩国职员能够说汉语,公司要求他们在办公室说汉语,由于这些外籍人员能够独立用当地语言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因而能够成功实现投资决策过程,在合资企业建立后,他们能够同中国员工开展有效的合作。2人才开发当地化 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一般都十分注重对当地人才的开发。员工培训是人才开发的重要措施。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美国的跨国公司就十分注重从中国当地人才中通过实践和培训选拔高级管理

32、人才。美国惠普公司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建立和形成了一套积极有效的人才开发和管理体制。惠普公司人才开发和管理体制有“求才”、“用才”、“育才”、“留才”四个方面。求才按照公司各个部门或机构的需要制定计划,通过科学规范的聘用程序选聘所需人才。用才按照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业绩评估、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明确的目标下给个人最大的行动自由度,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育才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制,为员工提供全员在职培训,支持员工的再教育。留才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完善福利制度和合理的薪金制度使员工分享他们所创造的成果,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根据中国惠普公司提供的数字,中国惠普公

33、司共投资1165万美元巨款用于员工培训。惠普的培训包括专业、技术、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分为公共基础、员工和经理的初、高级课程。对员工培训着重在业务基本技能、利用提高效率工具的能力(例如计算机)、团队工作及交流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对经理人员的培训则侧重于管理基本能力、领导能力、管理变革的能力等方面。事实证明,当地人才培训与开发越系统、广泛,中国雇员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越迅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也越容易取得成功。3零部件生产当地化 为保证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生产企业后,一般都积极推进零部件生产的当地化。零部件当地化分为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日本东芝公

34、司先投资电视机零部件企业,后投资电视机制造企业,是后向一体化的实例。德国大众投资上海、长春两家轿车生产厂后,积极推进建立轿车零部件合资企业。目前,上海大众零部件当地化比例已经达到90,这是前向一体化的实例。4研究开发当地化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推进研究开发当地化是增加在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中国企业和政府要求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不仅投资生产企业,而且投资研究与开发项目,加大技术转移力度;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如果不把一部分研究与开发工作转移到中国,就难以满足与中国企业以及其他跨国公司竞争的需要。显然,尽早开展在华研究与开发工作,有利于提高跨国公司在华竞争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投资中型轿车生产

35、项目的同时,投资建立了一个汽车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可口可乐公司近年来投资数百万美元开发出新型饮料“天与地”,并且无偿转让给中国合作伙伴。当然,我们应当看到,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技术开发中心,目前基本上尚处在适应性开发阶段,还不是创新开发阶段。随着中国当地经济发展对技术开发需要的增加,随着中国当地技术开发人员的成长,跨国公司也必然会将创新开发转移到中国来。5营运管理当地化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管理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分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最初进行单个项目投资时,企业管理主要解决单个企业的微观管理问题,例如企业的财务、销售、质量、人事等方面的管理。随着投资项目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对于在华投资项目

36、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项目增加,涉及母公司的条条框框,内部协调工作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在华投资日益成为母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战略管理任务加重,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建立企业集团,即把已经投资的若干企业联合起来,设立一个协调、管理中心,由集团公司负责制定这几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为这几个企业提供技术、人力资源、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通过集团化增强各个企业的竞争力。建立控股公司(投资性公司),即在中国设立管理、服务和投资中心,将一部分母公司的职能转移到中国当地,从而大大增强了对在华企业的管理。在华设立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管理当地化和系统化程度大大加

37、强。跨国公司有可能把在华投资与其全球战略相连接,把在华投资纳入其全球经营网络,从而增强竞争力。目前,不少跨国公司经过前提投资,在华投资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这些公司的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转入巩固阶段。当地化则是他们巩固已有投资成果的最主要战略。四、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趋势预测 (一)未来几年跨国公司将普遍扩大对华投资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投资趋势调研课题组发布的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的统计资料调查统计,82%的跨国公司将继续扩大对华投资,无论是生产、销售、技术开发还是投资规模与速度,都在逐步提高。调查显示35%的跨国公司处于投资整备阶段,并计划开展新一轮的对华投

38、资。表41:2005年跨国公司所处投资阶段分布图 跨国公司在尝试进入阶段通常采取“介入性投资”(象征性的与中国国内企业共同出资,参股比例较低,不占经营主导权),对华投资的目标是追求贸易权益;而在进入整备期后,对华投资目标转型成为利用资金、网络、信息等综合优势,提高出资比例。为确保经营利益,投资整备期跨国公司的独资、控股、实质性投资在对华投资中的比例将增加。投资整备阶段的跨国公司,一方面开始步入“收获期”,另一方面要适应全球产业发展,根据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变化继续追加和转型投资,开拓中国市场,以巩固和完成其整体战略布局,这样势必带来新一轮对中国产业的战略投资,也为中国各地政府吸引外资提供了良好

39、的机遇。(二)中国市场规模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关键因素 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未来扩大对华投资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各产业的市场规模和高增长率。IT和汽车产业尤为明显,中国IT市场2004年达到2424亿元规模,2005年中国IT市场整体规模占亚太地区(不含日本)IT市场的30.8%,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38%,远高于全球IT增长水平。中国轿车2005年保有量达到850万辆,环比增长30%。IT与汽车产业规模的高增长速度成为跨国企业在寻找新增长过程中选择对华投资的关键因素。此外,政策因素、集聚效应、劳动力成本因素都是推动跨国公司未来几年内扩大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三)跨国公司研发(RD)投入明显增加

40、 据调查显示,61%的跨国公司明确表示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扩大对华R&D投资。从未来几年内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投资趋势上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大多数跨国公司的RD网络仍然处于本国中心型的发展阶段,即虽然跨国公司的中心试验室的RD职能部分向外扩散,但其核心部分仍保留在母国。2跨国公司在中国RD的投资方式开始由战略技术联盟向跨国并购过渡。一般来说,战略技术联盟通常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高速发展,跨国公司为了尽可能快地建立其全球的RD网络,开始采取跨国并购的方法,直接获取中国的原有RD机构的控制权,加以改造,为己所用。跨国并购的方式在未来几年将逐渐增加。3在中国RD研究内容重点仍

41、然在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地方化等方面,而基础性研究进行的较少。从需求方面看,跨国公司进行海外RD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支持当地的生产和销售,而能满足跨国公司这些需求的主要是应用型研究和开发机构。从供给方面来看,基础性研究需要大量基础性研究设施和高质量的研究人员,并且基础性研究项目往往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因此,跨国公司轻易不会将这类RD移出国外。而且,基础性研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类研究的保密性要求也很高,跨国公司往往把这类研究置于其总部附近,以便管理和控制。(四)跨国公司未来投资倾向于独资方式 近年来,57%的跨国公司在生产方面投资倾向于独资新建,37%的跨国公司愿意与具备一定技

42、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合资,倾向于通过并购相关生产工厂来投资的跨国公司为28%。表42:跨国公司生产投资倾向分布图数据来源: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跨国公司在研发投资中,有46%的企业倾向于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有33%的跨国公司倾向将更多先进技术引进中国进行研发,同时有33%的企业计划扩大在中国原有的研发人员数量,24%的企业选择合作研发。表43: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倾向分布图 数据来源: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可见,计划在中国进行生产与研发投入的跨国公司更愿意通过独资形式来投资,以便自主管理,保护知识产权,根据市场情况及总公司战略决策来调整生

43、产与研发方向。(五)地方政府政策兑现度是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首要因素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地方行政分权式的改革,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执行不断增加,各地方政府开始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日益强化,各地区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优惠政策开始引起竞争,各地政府从土地使用费用、企业所得税等方面都开出了各种优惠减免措施。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换届、中央宏观政策对地方政策影响、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开出程度过高等因素影响,优惠政策是否可以兑现,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中最为关注的地方。表44:跨国公司20052007年投资区位选择企业数分布 数据来源: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

44、研报告投资区域20052007计划投资地或理想投资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及其周边地区)47环渤海经济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22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21东北地区9中西部地区(武汉、重庆、西安)8其他1从投资区位变化趋势上看,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将是跨国公司未来几年直接投资首选地区,对西部投资则主要采取渐进式推进战略。从选择投资区域企业数分布看,长三角占47%,环渤海经济圈占22%,珠三角经济圈占21%,东北地区占9%,中西部地区占8%。同时,92%的跨国选择在开发区内投资。跨国公司普遍希望,在与所投资地政府相关机构接触过程中,能够得到高效率服务,使正常的工作

45、进程不受政府工作效率影响,在各地进行正常、公平的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五、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最终目标是按照其全球战略目标,在中国市场占有重要的份额,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在一定阶段上或某些方面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相吻合,因此它们在逐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各国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一)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 2005年,广州跨国公司联谊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跨国公司投资最为密集的广州开发区,85家全球500强公司投资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总量的30%。不仅仅在广州,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长三角、环渤海

46、经济圈乃至整个中国大地,跨国公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投资产出比率较低,是长期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而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总体上资产质量较高,跨国投资所形成的一些新资产和通过跨国投资重组的一批老资产,能大大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仅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就以1/10的资产,创造出了1/5的增加值,l/4的产值和销售收入,以及近1/3的利润。因此,积极合理有效地引进跨国公司,不但能加速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进程,而且能大力推进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促进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外商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加。(二)促进我国的技术

47、进步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跨国投资企业不断提升产品与技术水平,有些已经与其母国的产品与技术同步,其投资项目已成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部分。外商直接投资是带动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渠道,跨国公司则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跨国投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引进技术:一是通过进口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货物和加工工艺,提升了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二是通过引进内地不能制造的新产品,使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行业在中国制造业中的比重增加;三是通过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使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相对较高的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加。当跨国公司把技术和创新活动引入中国的子公司时,虽然这种引进是在母公司的控制和监管下进行的,但为中国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