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新论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丽娘新论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杜丽娘新论题 目(中、英文)The New Thoughts of Du Liniang摘 要牡丹亭里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耀眼明星,杜丽娘由欲生情,先性后爱的崭新爱情观使得其形象愈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本文试图从杜丽娘在三种不同生命状态下的不同表现以及同崔莺莺和林黛玉这两个不朽形象的比较中来挖掘这一形象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力求找寻杜丽娘身上新的闪光点,并结合杜丽娘及作者本人所处环境分析杜丽娘形象中更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新爱情观AbstractThe peony pavilion is the heroine of the classical Chine
2、se literature of du to star, the dazzling by living feeling, after the first sexual love makes its new love more glamorous, and sparkling imag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life in three different du condition, and with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Cui Yingying and Lin Daiyu this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3、 immortal image to dig this image of the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on, trying to find new sparkle, du and author and combining in environmental analysis of du more of thought value image and artistic glamour. Keywords: The peony pavilion; Du; The new view of lov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一
4、、 第一种生命状态:虽生犹死的枯萎牡丹1(一) 传统闺阁中的杜丽娘形象1(二) 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杜丽娘2(三) 生命枯萎的原因3二、第二种生命状态:娇艳热情的求爱玫瑰4(一) 阴曹地府中的杜丽娘形象4(二) 自主性爱得到肯定的原因5三、第三种生命状态:斗争与妥协并存的矛盾之花6(一) 重生后的杜丽娘形象6(二) 群芳辉映下的杜丽娘6结 语9参考文献10谢 辞11引 言“汤显祖是一名优秀杰出的作家。在中国,他的名字和关汉卿、王实甫先后辉映;在世界,他的作品与莎士比亚剧作东西遥望,他是文学界的璀璨明星。汤显祖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诗文创作,其中尤以牡丹亭最为重要,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根据杜丽娘
5、暮色还魂话本改编而成”。1书成之后“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作品中传奇的浪漫主义手法历来备受称道,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形象更是熠熠生辉,醉倒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被称为黑暗封建王国的光明女神,与崔莺莺、林黛玉等光辉女性并列于文学长廊之中。她执着追求爱情的艰险历程喷发着张扬个性的思想光芒,汤显祖高举“情”的旗帜,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情。杜丽娘美满的婚姻和圆满的结局得来并非易事,她在生理欲望的驱驶和撩人春色的感发下产生了强烈的生命意识,然而,社会历史和自然世界的无情运转却让她迷茫忧伤,慕色而亡之后她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和不懈追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在此过程中,她由一个苍白无力的
6、大家闺秀一变而为追求幸福的自由女神,拿起无形却有力的武器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与不合理的陈规陋习清规戒律作斗争,与那个身为太守女儿的身份作斗争,斗争中不断的超越自我,对传统的正统文化作积极的扬弃,同时也颠覆了几千年来被奉为真理的贞节观。但是毕竟作品主人公及作家本人尚处于封建社会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封建思想印痕,也表露出作者本人对于如何调和性与爱,婚姻与社会道德之间矛盾的乏术尴尬,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落后因子。本文试通过这场缠绵悱恻的战争探寻杜丽娘超越自我的轨迹,同时也通过与崔莹莹和林黛玉等不朽形象的比较,分析其超越性和局限性。一、 第一种生命状态:虽生犹死的枯萎牡丹(一) 传统闺阁中的杜丽娘形象
7、在第三回(训女)中杜丽娘首次登台亮相,作者对杜丽娘的基本情况作了概述,杜丽娘乃南安太守杜宝之独女,“才貌端妍,唤名丽娘,未议婚配”, “女工一事精巧过人”而且孝顺懂事,是“进三觞之爵以效千春之祝”的大家闺秀,就这样,杜丽娘娉娉婷婷闯入了大家的视线。在这样一个仕宦之家成长起来的杜丽娘完全符合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种种要求,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完全称得上闺秀中的典范,群芳中的牡丹。然而这样一个天生丽质精巧过人的极品名媛能否让令尊令堂大人欣慰无憾呢?第三回中杜宝泪眼自叹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一派不平之意,不安之语,足见其不满之状。这不满却仅
8、仅因为丽娘身非男儿!第三回结尾处杜宝为了弥补遗憾决定为杜丽娘请位先生,深重的寄托之情由此可见一斑。如果没有男孩可以光宗耀祖,那只好退而求其次,希望女儿能贤德淑慧令父母增辉。对于这男权社会的一切不平等,杜丽娘熟视无睹,她似乎已然平静接受了封建社会的这种封建思想意识,全然不见其叛逆斗争的思想印痕。第五回(延师)里杜丽娘将她的聪颖天资表现得一览无余,杜丽娘身为封建社会里的女娇郎却能“男女四书成诵”,不得不叹其聪明好学。(闺孰)中介绍了杜丽娘拜师学艺的具体情况,腐儒一番之乎者也的教诲令淘气天真的丫头春香极度不满,而杜丽娘却温柔斥责春香的无礼行为,自己只一句“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
9、番”,表现出来待上以敬待下以宽的传统美德,丽娘很美,但美得那么模式化,缺乏青春少女的勃勃生机。(二) 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杜丽娘一个内在如此凝重的大家小姐将一切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深深掩埋于无形之中,外在的她始终那么“老成尊重”得体大方。这一切虽能瞒得过老爷夫人却难以逃过春香的眼睛。(肃苑)一回中丽娘守着大家闺秀的锦衣华服,按捺着蠢蠢欲动的赏春之情暗自为难,春香只觉小姐苦闷无法可解,便撺掇怂恿丽娘与之同去游园共赏春景。然而,封建社会对女性身心的束缚使得缺乏主见,囿于习惯势力中脆弱迟疑等弱点同时在她身上发生着作用,造就了她复杂矛盾的心理世界,使她不能轻松自如地走出来。杜丽娘恪守传统妇德顺从于对她溺爱与苛
10、严并存的父母,当杜丽娘知道父亲和先生都未在家,越礼之举无后顾之忧时她听从了内心的渴望。强加于青春少女身上的道德标准就这样轻易的缴械投降了。丽娘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步入了后花园,带着“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的封建意识杜丽娘满含娇羞迈出了“不规不矩”的第一步,仅仅依据单调的“关关之雎,在河之洲”还不足以让杜丽娘春情荡漾,加上这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春景以及之前题红记崔徽传的早期启蒙,杜丽娘完全将春景和自己的生命结合起来,陡然由赏春的兴奋一转而为悲哀的自怨自怜。她叹息着自己花容月貌无人欣赏,春情无处寄托.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她开始希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杜丽娘在徒羡圣人之情的幽
11、思中黯然入梦,在梦中显露了这位闺秀最直接的理想。一场春梦毫不留情的唤醒了杜丽娘的欲望,因为杜丽娘的身体也如这春情春景般勃勃待发,生理欲望和外在感官的双重刺激之下激起了杜丽娘的生命意识。杜丽娘国色天香、秀外慧中、聪颖灵巧,天资过人,但封建社会制度直接扼杀了她治国平天下的可能性,她不可能如万千男儿般拥有叱咤风云的梦想。“旧时女性很少可能与社会生活有广泛的联系,既定的生存状态决定了她们基本上与社会理想、个人政治抱负之类的观念意识无缘” 2,“传统社会中的生活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妇女像男子那样对个人在社会上处于进退抉择的权利,以及在生活的不同侧面扮演多重角色的可能性,她们被关进家庭,捆绑在一定的伦理
12、关系中,思维很自然地随之家庭伦理化,远离时代社会,而以婚姻恋情以及家庭人际关系的波动等为圆心,宇宙在女人心中变得狭小,人作为万物之灵所可能具有的深广生命意识被代之以与个人之间相关的种种思维情感显示出很强的封闭性。” 3所以杜丽娘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为女人的价值:花容月貌得到欣赏,聪敏机灵被认可。这一切只能在婚姻家庭中得以实现。(寻梦)中杜丽娘放下了陈规陋习的包袱,企图放纵自己再次寻得梦中郎君与之欢会,这个时候杜丽娘开始觉醒,她在与自己作斗争,一个是传统道德华衣绣履下的名媛淑女,一个是莺莺般青春靓丽的美少女,因放纵的后果只可能是是母亲的慈戒,所以杜丽娘有恃无恐,在这次斗争中苍
13、白空洞的丽娘败下阵来,在梦中和内心里入住着真实的杜丽娘,一个对自由对爱和性充满无限向往和无尽渴望的杜丽娘。“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女子的自我形象塑造从来都较少性的意味,这之中的深层心理动因或许在于现实生活将女子贬为满足男子性欲的工具,女人实际上沦为性的奴隶,性实践活动虽然形式上属于男女双方,但支配权其实完全掌握在男人手中,而女子方面性活动由本能的欲求与人之精神的需要异化为被征服者向征服者提供单方面享受的义务。” 4杜丽娘则不同,体现出突破的一面。她因这春情春景而开始关注自我,热爱生命,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所在。然而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封建社会里,杜丽娘的思考和行动都是没有方向的,即使有战斗的勇气也无
14、从战起,她不能像崔莺莺一样与自己的爱人一起为爱情据理力争,也不似林黛玉一样可以用死亡的方式与封建社会相抗衡。在婚前,这个社会不会公然赋予她性与爱的权利,所以纵使生得倾国倾城天资过人又怎样,这时的杜丽娘艳若牡丹却几近枯萎。她拿起画笔作为武器,让那无用于现实生活的精湛技艺淋漓尽致地挥洒于画布之上,在向生而死的过程中她又一次败给了真实的自己,此时的她还没有自主的追求意识,仅仅是本能的徒然渴望,带着纯粹的对生命的无尽幻想,她漫无目的的找寻着,被希望牵引着。(三) 生命枯萎的原因杜丽娘的父母一直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标准力求把女儿塑造成一个“心如死灰”的贤淑,这样的生命状态却让杜丽娘花容枯萎,日益憔悴。优裕
15、的生活条件让她衣食无忧,但也同时切断了她与外界接触的可能。爱因斯坦曾说开启智慧的两把钥匙是音乐和书籍,大自然的莺歌燕舞自然之音和诗经、题红记等书籍共同作用于年已及笄的杜丽娘,开启了她的智慧,唤醒了她的生命意识。身体发育的过程中她产生了性意识和性渴望,但这一切自然的欲望却无可寄托,无从排遣。“事实上,对于人类自然的事情加以压制,其结果往往是加强,甚至是病态的加强,两性的爱情如果得不到满足,受到禁锢或者是压抑,就往往导致惨痛的悲剧”5.这次违规犯戒的游园为杜丽娘苍白的生命画上了句号。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给杜丽娘纤细的脖颈加上了沉重的枷锁,杜丽娘无从反抗,因为行凶者是以生她养她用封建方式深深爱她的父母
16、为代表的社会集体,杜丽娘无法追求,因为梦中的一切似水月镜花,飘渺难寻,杜丽娘更不可能奋力争取,因为她崇尚自由,渴望性和爱的身后站着那个成长于封建社会,深受礼教束缚的强大自己。就这样雍容华贵的绚丽牡丹渐渐枯萎,只愿落红不是无情物。相较而言崔莺莺是幸运的,因为她至少可以在性爱萌生时得遇风流儒雅的多情郎君,而丽娘却死于对爱和性的徒然渴望,“问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魂断心痛”,虽抱憾而终,但杜丽娘却从容归阴。似乎死亡并不代表结束而是更有力的奋起.二、第二种生命状态:娇艳热情的求爱玫瑰(一) 阴曹地府中的杜丽娘形象丽娘实在太美了,“猛见了荡地惊天女俊才”让这个阅人无数,狰狞凶残的胡判官也顿生惊羡叹惋之情
17、。作品中出现的花神可以说是美和爱的化身,她引导着杜丽娘追求美,促成了杜丽娘的自我观照.虽然只能是在梦中。“因生理欲望而生出对爱的渴望更符合人类爱情的本源。男女爱情产生的最初阶段,不管承认与否,事实上都和性有关,只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使人们在恋爱初期超越了纯粹性的追求,而赋予恋爱行为更多的人性纯化的功能”。6杜丽娘的生理欲望直接地表露出人类的自然性。自然性受阻时杜丽娘的生命也随之凋零,然而地府虽阴森恐怖却赦免了暮色而亡的杜丽娘,并且给了她追求梦中之人的机会,杜丽娘丢掉了身上的枷锁后开始积极反抗,为自己巧言辩解,与胡判官“讨价还价”,终于说服了胡判官,取得了追求爱情的机会。此时的杜丽娘是纯粹的,真
18、实的,在她身上唯真情而已。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曾说:“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人生,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而言,生命是没有意义的。”7杜丽娘的生命意识已被唤醒,再加之生理欲望的驱使,她已不能一如既往对生命无动于衷。(幽媾)一回中杜丽娘魂游之时听到东房之内哀楚的喊声不觉心魂悸动,悄然蓦入房中发现这就是自己题诗之中男子,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她告过了冥府判君,准备趁此良夜完其前梦,一路上“怕的是粉冷香销泣绛纱,又到的高唐馆玩月华。猛回头羞飒髻儿”满是怀春少女会情郎的娇羞与忐忑,全然没有封建少女的欲迎还拒扭捏造作之态。柳梦梅因得拾春容,有幸见到杜丽娘惊天地泣鬼
19、神的美貌而由色生情,从此一往而深,难以自遣。一个是钟情青年,一个是怀春少女,彼此相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根据心理学的马斯洛需求来看,居于首位的是生理需求,那么也就是说满足了生理需求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安全需求和爱的需求。” 8 杜丽娘大胆迈进了柳生房内,与心上人尽享床地之欢,完成了梦中之事,满足了自身的生理欲望。之后杜丽娘对柳生的一番嘱咐却又令人欣慰之中另添心酸,杜丽娘是千金之躯,虽然她和柳梦梅之间是平等自愿,但杜丽娘并不是仅仅追逐生理欲望的满足,她的灵与肉是统一的,她也不能够彻底解构性,爱,婚姻与责任之间的传统统一,所以她求柳梦梅专情于她,做到爱无旁焉。这种性爱观具有二重性。一种是传统社会的
20、婚姻家庭观,另一面则带有鲜明的现代性爱特征,“现代性爱区别于古代的重要标志,在于它是由所爱者的互爱所构成,并且在感情上能强烈而持久,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愿冒很大的风险,甚至拿生命孤注一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9。当然这其中同时也能见出男权社会里“多情女子薄情郎”给杜丽娘留下的心理阴影。封建社会里虽然不全是负心薄幸男子,但在爱情婚姻里妇女却无一例外的处于弱势状态,处于弱势的他们无法摆脱这种忧虑与恐惧,所以丽娘才会如此费心叮咛。当然此时杜丽娘却已由枯萎牡丹一变而为带刺的玫瑰,她热爱生活,而且开始追求和捍卫自由爱情。(冥誓)一回中,柳梦梅好奇发问;姐姐费心,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杜
21、回答;“爱的是你的一品人才”。杜丽娘由性生爱石破天惊。获得了性的满足之后,杜丽娘才开始关注柳梦梅本人,也同时开始注重爱的质量,将流俗的男欢女爱逐渐升华为坚定忠贞的纯粹爱情,但追求性爱并不影响杜丽娘的冰清玉洁,由性开端的爱情反而更添其彩。(二) 自主性爱得到肯定的原因“汤显祖作牡丹亭时正处于明代后期市镇经济蓬勃发展之时,以精神自由和个性高扬为特征的市民思想盛行于时,对人欲的肯定带来了人性的复归。10因此杜丽娘超越了爱情的范畴,表现出突破禁欲,复归人性的倾向。” (冥誓)一回中突出表现了杜丽娘捍卫爱情的方式不是野蛮粗俗的,而是一种充满智慧,自尊自爱的高洁举动。她秀外慧中,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点化着这
22、个还未脱去封建婚恋外衣的白面书生,逐步使得这个书呆子似的柳生坚定了自己的爱情信念,达到了其追求与心爱之人共同坚守爱情的目的。灵与肉的双重满足滋润了这朵玫瑰,让这只花儿开得更为娇艳,更加富有生命力。这种幸福感促使丽娘生发出重获生命的强烈欲望,因为只有自己拥有了肉体凡胎,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才可以长久和稳固。她叮咛柳生“妾若不得复生,必痛恨君于九泉之下”她和自己战,和命运战,和柳梦梅战,和传统道德观念战,和一切阻碍自己幸福的因素战,死亡状态中的魂魄丽娘美中带刺,拥有冲破一切不合情理现实的勇气和力量。柳梦梅亦是痴情男儿,口发毒誓“心口不齐,寿随香灭”,残酷的现实考验着两个年轻人的心,也加强了彼此的爱。
23、丽娘深感柳生情重,不觉泪垂。他对得起自己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的深情。这种“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更加平等自由,体现出进步的积极意义。三、第三种生命状态:斗争与妥协并存的矛盾之花(一) 重生后的杜丽娘形象(回生)一出中,杜丽娘清醒过来道;“只哪个是柳郎?”杜丽娘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因情而生生死死,焉能不对柳梦梅牵肠挂肚,难舍难忘。突出了汤氏所言的至情之论。杜柳的爱情因为杜丽娘的重生而落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对于这一切杜丽娘又惊又喜又叹,重生的杜丽娘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拒绝了柳梦梅提出的性要求。现实的人要服从现实的约束,身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受束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杜丽娘无法超越社会道德
24、的羁绊.这时的丽娘已不如为鬼的丽娘般支持情欲的无拘无束顺其自然,走出了阴森却又不乏自由的阴曹地府,她重新拾回了封建社会赐予的华美外衣,当然这一切妥协和让步都是建立在自由爱情的基础之上。此时重生的丽娘不完全等同于第一种生命状态下的杜丽娘,而是对其的超越和突破。(二) 群芳辉映下的杜丽娘(如杭)这出里,作者极尽能事,勾勒出杜柳举案齐眉琴瑟相和的幸福甜蜜画面,二人彼此相惜,沉溺于神仙眷侣般的柔情蜜意之中。石道姑却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如胶似漆的缠绵已耽误了柳梦梅参加科举考试,杜丽娘心急如焚,借状元红的吉祥希望丈夫考取功名,从此夫贵妻荣。其实是不是柳梦梅本人并不见得多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夫婿必须在深爱
25、自己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尊贵的身份和远大的前程。重生的她和众多闺房秀女的理想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夫贵妻荣。在第一种生命状态时杜丽娘春梦的对象就是傍得蟾宫桂的状元才子,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重生的她在情和欲得到满足之后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追求,那是一种妥协于传统价值观的追求,当然也只有借用门第观念的外衣才能顺利取得父母的认同,妥协其实亦是争取。杜丽娘生活在封建社会的重重包围之下,不能苛求她完全脱离封建轨道,建立新的婚恋价值体系。而且重生的丽娘身上虽然具有残余的封建思想印痕,但毕竟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第一种生命,而是对第一种生命的保守超越。当然,在这方面,相国小姐崔莺莺却拥有更大的突破。“崔莺莺长亭别张生时叮嘱
26、他不必在意那蝇头小利,蜗角虚名只要有情人长相厮守,此生愿足。”11她爱的只是张生本人,而非除他之外的任何。经过一次爱的洗礼,崔莺莺走出了世俗繁华,否定了社会承袭已久的传统价值观。在爱情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种理解深刻独到,更符合一个恋爱中纯真女子的心性。在(遇母)一回中,具体描述杜丽娘途中遇母,母女二人共诉相念之情,互叹离别之苦的情境令人不禁动容。杜母身为女人,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且因性别的限制受到封建社会的毒害程度较轻,所以接受丽娘和柳梦梅的自主结合会容易一些。再者,齐家的重任一直落在身为太守的父亲身上,所以杜母不似崔母般扮演卫道角色,而是真情演绎一个真实的母亲。在母亲的身上“情
27、”轻而易举的占了上风,让丽娘忐忑的心稍加宽慰。但父亲杜宝是否还用封建家长的方式深爱着她呢?之前,杜宝是南安太守,迂腐的同时倒也清正廉洁,体恤下属,关爱人民,也对杜丽娘宠爱有加。此时他因淮乱而晋升,爬上了统治阶级的更高层,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晋升加强了他的封建性和官僚主义作风。所以在(圆驾)一出中官僚气息浓重的他拒认妻女。用封建道德极力否定对妻女的爱。怎么样能使这个冥顽不化的老头认同杜柳的结合呢?又如何使得作品结局圆满喜人呢?作者搬出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作为有力的对抗武器。只有以封建最高权威为代表的皇帝出面干涉,才能说服这个被侵蚀的倔强老头。汤氏这样的安排未免牵强且自相矛盾,反对封建
28、社会分身乏术之时却搬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作为武器,充满了以毒攻毒的无奈和滑稽意味。封建皇帝能够脱离自身身份而站在人性的角度上肯定这份姻缘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但受时代发展的制约,汤显祖只能用矛盾的方式调和矛盾,这是作者本人的局限性。毕竟个人的个性解放只有和更广阔的社会解放结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杜丽娘在父亲杜宝的威胁下并没有屈从,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的妥协是有条件的,一切妥协都建立在自由爱情的基础之上,她不会轻易放弃这得来不易的状元情郎,她只是希望调和父母和柳梦梅的矛盾,将自己的幸福最大化。不论是妥协还是斗争,杜丽娘都在争取幸福的道路上坚持着,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着生命的意义。在追求自由爱情和平等婚
29、姻,反对封建礼教上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里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人是一致的,但他们赋予爱情的内涵却不尽相同。杜丽娘的爱情起源于性的冲动,至情也发生在性爱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性爱是他们爱情婚姻美满幸福的前提条件,她对爱人柳梦梅的要求似乎只停留在性爱和功名这一表层,精神的爱和物质的欲虽然统一但没有进一步挖掘思想和灵魂的相和相契。柳梦梅若能专情于她一人,那么平生之愿足矣。可以说杜丽娘还是一个以封建主义的荣誉为爱情理想幸福的女性,爱情的结合也依然以封建道德作为标准。崔莺莺和张生是典型的郎才女貌,因色生情。先爱后性,在性和爱的缠绵交错之中发展着求之不得的婚姻。林黛玉和贾宝玉就超越了崔杜,他们只求灵
30、魂的契合,价值观的统一,林黛玉的小性儿和眼泪并不仅仅是害怕贾宝玉的负心,更多的是对爱情质量的怀疑担忧。宝黛共读西厢之后,宝玉脱口而出:“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12这是借用西厢记的唱词回应黛玉。不料黛玉却撂脸生气,即使对宝玉的爱已经让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但她却绝没有让这份感情堕入世俗的男女之情,逼使宝玉和她一起把情的庄重和情的轻慢区分开来。当然还有她对现实的过于清醒。在那样一个充斥着封建宗法思想的贾府并未留下太多自由爱情的机会,而且她不似崔杜般顺从于封建道德求得明哲保身,林黛玉用自己的孤高蔑视世俗人情,拒绝邀怜取宠,反映出对礼教纲常的坚决反抗,也正是这种叛逆赢得了宝玉的真挚爱情
31、。崔杜林三人都是具有高深艺术素养的佳丽,但因环境时代及个人性格才情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爱情观和实际行动。体现在杜丽娘身上更多的是对性的肯定和对自由的弘扬,杜丽娘求性之举对戕害妇女的封建意识做了有力抨击.在那样一个社会里,以杜丽娘为代表的女性,她们的痛苦来自于父亲,丈夫,儿子,但他们的幸福也深深的依附于这些男权代表,所以她们痛苦,矛盾,挣扎.甚至于有些人会畸形发展.剧中杜柳的幸福恋情最终也走向了政治婚姻的道路.杜母想必也曾是名门闺秀,才得以嫁给这位身为南安太守的杜宝,但结果怎样呢?杜宝虽然具有传统君子的美德,但杜母却因膝下无儿忧心忡忡自觉有愧于杜宝,甚至劝其纳妾,以了夫妻二人心中之夙愿.杜宝本人
32、也自怨自叹,痛哭流涕.可见男权社会在伤害妇女身心的同时也摧残着男性自己.虽然大团圆的结局淡化了此剧的悲剧性,但剧中人物身上却始终保留着深刻的悲剧美。“汤显祖在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自非通人,恒以礼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无邪。”我们知道超越一切的抽象的情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更何况是这由幻生情的杜柳之爱。于其中可以看出汤氏的浪漫主义文人情怀。结 语杜丽娘的浪漫爱情故事赢得了后世许多青年妇女的同情之泪和共鸣之感,留下了许多富有诗意的逸闻轶事。遭遇不幸的冯小青的绝句;“冷雨幽窗
33、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欲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这是她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所发出的痛苦呻吟缠绵之音。红楼梦中林黛玉偶然在悠扬的笛韵中听见了几句出自于牡丹亭的昆曲便哽咽伤感难以自持,由此可见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女孩子们如丽娘般无奈于现实生活,得不到自由的爱情,无法满足自然的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才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悲哀共鸣。明代的贵族、显宦并不隐蔽他们的淫乱,但是当时妇女所受的封建礼教束缚,却一点也不亚于以往任何时代。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对妇女的压迫是粗暴残酷的,但也不像明代一样特别加强对他们的精神迫害。明代的皇帝和后妃又积极提倡“女德”,他们编刊了几种妇女道德教科书,以毒害他们的精神生
34、活。戏曲中杜丽娘奉命读书,正是当时中、上层社会的风气。在严厉的闺禁之下,一个少女连春困和游园都被视为违规犯戒。“正如那个代表天性和自由的丫头春香所言;昔氏贤文之类的教条把人拘束死了。如果完全听从它们的教训,除了教笼中小鸟学说话,别的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13封建社会的女性在牡丹亭里看见了自己的命运。这一觉醒是和“人”的价值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生长紧紧连在一起的。在几千年的封建国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儿女婚姻历来天经地义,联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当事人的自主意愿,这种婚姻制度葬送了无数青年男女的花样年华和终生幸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的同时个性解放思想也蠢蠢欲动,杜丽娘作为打破封建思想
35、镣铐的巾帼英雄,把性和自由当做了无可厚非的权利,以其青春的激情、沸腾的热血,谱写了一曲热烈动人的性爱颂歌。 参考文献1徐朔方.论汤显祖及其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2乔以刚.中国女性与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5.3沈敦忠.自由爱情的价值追求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71.4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5胡佩霞.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杜丽娘与林黛玉爱情值比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6朱占青.杜丽娘爱情新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7(德)马丁布伯.陈维刚.我和你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98.8姬建峰.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55.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5.10汤显祖著.翁敏华尤华点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8.11王实甫.西厢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412刘梦溪.陈寅恪与红楼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321.13赵山林.牡丹亭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