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州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 生 姓 名 所 在 系 部 信息科学系 所 学 专 业 现代教育技术 辅导教师姓名 辅导教师职称 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 2011 年 5 月 兰州教育学院信息科学系摘 要3第一章 绪论4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5一、研究的理论意义5二、研究的现实意义6二、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6(一)课题的研究目标6(二)研究的主要内容6(三)课题研究价值及创7第二章 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述评8一、信息素养基本理论8(一) 、何谓“信息素养”8(二)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结构简析8二、国外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
2、研究与实践10(一)、 美国关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和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定10(二) 日本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认识和规定11三、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述析14(一) 国内学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探究14(二)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个案:“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16第三章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8一、研究的方法与过程18(一)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18二、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21(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知识现状22(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道德现状22三、影响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成因分析23(一) 软硬件环境建设尚需改进,以及对
3、信息素养科学认识的不足23(二)师资培训滞后于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发展不均衡23第四章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25一、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环境,更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观念25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师终身学习系统26第五章 研究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7结束语28参考文献29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摘 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既是信息化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教师由
4、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组织者和协调者。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为尽快地汲取营养,使自己进步更快,要求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将面临着新的知识、能力与专业发展的要求。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设计者。教师良好信息素养是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技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和方法也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发展、变化。【关键词】:中小学
5、教师 信息素养 培养策略第一章 绪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对信息化的挑战,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把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以带动整个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革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教育中的关键性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成为摆在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和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是信息教育,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造就适合国家
6、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同时又具有国际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部分组成。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进行有效地决策、交流、问题求解和研究的能力,作为学生学习“领航人”的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当教师了解到何时需要信息,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找到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评价、合理的组织、创造性的运用,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反思用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是否有效时,那么他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能力将会提高。而当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反馈能力提高到一个层次后,他的信息意识与情感以
7、及信息能力将会相应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我意识与反思能力。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信息时代”、“网络社会”、“高科技社会”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国际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令人瞩目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我们提供的多种服务正在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直至生活方式。有理由认为,对于信息的各
8、种处理能力将是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听、说、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教育也逐步成为新的时期中社会发展快慢的原动力,在世界的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并相继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然而,教育能否创新,改革能否深入,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只有使作为学生的“指导者”的教师具有高度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出适应这些大环境的合格的人才。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首先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展开调查(重点对于XX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现在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教师具备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师对于信息素养的理解只停留在计算机操作上,甚至这种层面的认识还有一些人都未达到。想通过
9、这次调查论证更新教师观念,并提出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升信息素养。并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结合学科课堂教学,重点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二、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1、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途径和方法,初步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 2、结合教师教学实际, 建立基于校园局域网的教学资源库。 3、完善校园网站建设,建立网上教师论坛,构建独具特色的网上互动学习平台,提高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本校教师信息素养。(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实际,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
10、途径和方法,研究如何通过专题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初步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 2、结合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教师收集、整理、发布、运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立基于校园局域网的教育教学资源库。3、构建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目标体系和测评体系。研究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途径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模式。 4、完善校园网站建设,在校园网上建立教师主页和“教师之家”网上论坛,构建独具特色的网上互动学习平台。5、研究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时的记录、感悟、反思与评论等随笔、教学日记、案例等,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三)
11、课题研究价值及创 本课题以研究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策略为重点,以服务教师教学为目的,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的需要,注重教师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素养的提高来解决实际问题。 1理论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将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教师培训、管理、考核、运行方式等,并形成可行的培训模式和理论,丰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为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2实践研究价值 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将提高教师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科研等的综合素质,推进教师专业化
12、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第二章 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述评一、信息素养基本理论(一) 、何谓“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
13、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二)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结构简析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信息功能的不断强化,导致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必须具有的社会生存的基本素质之一。教育信息化的中小学教师,要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后备人才,
14、首先自己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担起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担。1、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的波尔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被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认为教育部门应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以提高人们对联机数据库、通讯服务、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使用能力。1994年,加利福尼亚媒体与图书馆教育家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从各种信息源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
15、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养,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素养。 2、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信息素养在人的综合能力体系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它对增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扩大知识面,了解科技动态,搞好科学研究、创新和管理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需要信息的能力,能够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能力,懂得如何学习,知
16、道如何组织知识,如何找到相关知识信息,具有对信息进行查找、识别、利用、加工、评价、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及观念、情感、意识、心理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中小学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终身学习的基石,是发展终身教育的核心要素。 2中小学教师急需开展信息素养培养。中小学教师肩负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责,理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但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缺乏信息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信息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缺乏信息资源的结构、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检索技术的基本知识,缺乏查找、识别、利用、加工、创新、管理
17、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有待于提高。 3、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结构分析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人能力的范畴,是教师个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意识方面,了解信息的价值和力量,并能判断其正确性;在认知方面,了解信息的本质以及其多样化的形式,熟悉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价、解释、组织及综合信息的能力;在技能方面,具备操作信息检索、处理传播的工具与系统,包括计算机、媒体系统和网络的基本能力,这是个人利用信息及其载体与外界有效沟通和互动所必备的条件之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知识等四个方面。 1信息道德。简要地说,是指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活动中
18、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2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中小学教师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包括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判断以及对信息的利用和评价素养。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了解信息的本质以及其多样化的形式,熟悉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价、解释、组织及综合信息的能力,具备操作信息检索、处理传播工具与系统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媒体系统和网络的基本能力等。4信息知识。中小学教师信息知识主要包括:(1)信息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本技能。 (2)多媒体或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及基本技能。(3)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知识及运用技能。 (4)信息技
19、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知识及技能。二、国外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一)、 美国关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和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定1.颁发新的教师任职资格标准 加州教师证书委员会近期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一、二级水平技术证书和三级导师水平与管理水平证书标准于2000年9月起实施。这个“资格标准”与以前实施的“资格标准”的最大差别是,教育技术水平成为中小学教师任职的标准之一。其中技术证书一级为个人水平,考试目标是确保教师能够做到: (1)使用计算机及提高相关软件个人产出率; (2)通过因特网、万维网收集信息。开展研究; (3)操作一些普通的媒体显示设备。 技术等级二级为教学等级,其考试目标是确保教
20、师在以下情况下应用教育技术技能(至少是一级水平): (1)规定课程对提高更广泛的学习风格和能力的实际意义及价值; (2)提高学生掌握相关技术的能力; (3)运用技术更有效地迎合单个学生的需要。 2.高度重视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 据美国同行介绍,为期1年的实习教师(指在校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如全国优异师范教育委员会(NCETE)和霍姆斯小组(Holmes Group)都建议为新教师进行至少1学年(约15周)的实习训练。实习期间,实习教师必须和正式教师一样,每周在校工作5天,每天8小时,完全参与学校生活,并至少有两周全面负责其所任课班级全部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同
21、时规定实习教师每周回母校1次,用2 3小时的时间,组织实习讨论会,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本周的实习,讨论一些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如贝勒大学教育学院规定每门教育类课程都必须有一整天的实践教学课时。学生在4年中要去5所6所中小学实习。该院汤勒博士指出:“我坚信,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孩子和中小学,将来更能适应教师职业。(二) 日本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认识和规定一、日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日本文部省在2000年对公立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中小学的计算机设备、连入因特网的状况、软件的数量、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四大项目。此次的调查结果刊登在日本教育与情报
22、2000年4月号上。1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关于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调查分为两个项目:一是能够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二是能够操作计算机。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1),能够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占总数的267,能够操作计算机的教师占总数的574。表(1)能够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教师与能够操作计算机的教师比例能知道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够操作计算机小学28.752.7初中26.159.3初中26.067.6平均26.757.4 能够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是指:能在学科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软件进行授课,指导学生学习。能够操作计算机是指:能使用文字处理、表格计算、数据库、互联网等相关软件,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再具体地说,
23、能完成以下两项者,即可被视为能够操作计算机:能够从磁盘中调出文件进行查寻、修改、复制等;能使用文字处理系统;能使用表格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排序和求和;能使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能使用互联网查询、下载有关信息。2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状况初中教师主要在技术、理科、数学等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而高中教师则主要在职业、数学、理科等学科教学中使用,学科使用计算机的教师人数占该学科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如表(2):表(2)教室在各学科中使用计算机的比例语文数学理科技术外语职业初中13.544.446.690.616.3高中9.036.132.612.869.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日本中小学教师信息
24、技术教育的状况还是不错的,这与日本政府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很大关系。早在1999年,日本有关部门就向政府提交了题为“教育信息化项目”的计划,计划中明确规定,到2001年底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必须达到能够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1999年12月日本首相在“新世纪教育信息化”的决定中指出,到2005年所有的中小学必须连入互联网,在所有年级的各学科教学中保证师生们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决定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二、日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及内容 日本每年有大约20万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其中40的人在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培训学校接受培训,其
25、余的人参加各种研究团体和企业主办的培训班或出席由大学举办的讲座等。培训一般分为两个层次进行,首先培训都道府县一级的教师3000人左右,让他们成为各校信息技术培训的骨干,然后再由他们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就不能仅限于培养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而是要重点培养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其内容大致有三大块:讲授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着重讲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大量从教学实践中精选出的范例,让接受培训的教师找到信息技术和各自学科教学的结合点,从而制作出适合自己学科教学的课件;讲授如何指导学
26、生灵活使用计算机网络来查找、下载有关信息,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三、中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比较 从2001年开始,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全面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有国家级的培训,各省市也有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笔者长期从事师范学生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培训教学工作。也曾设计、组织和实施过辽宁省中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对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和方式比较清楚。把中日两国在这方面的培训工作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以下一些差异:首先,在中小学硬件环境和教师培训的硬件环境方面,中日两国没有太大的差异,都属良好状态;其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面,日本在技术、理科、数学、职业等课程中有大
27、量应用,比中国应用的要广泛而深入,我国的培训一是起步晚,二是培训内容与学科教学相脱节,使得我国的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第三,在培训的重点内容方面,日本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如何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我国目前培训的重点还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在对信息技术培训的本质的认识方面,日本的认识非常清楚,从培训的核心内容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我国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还不太清楚,重点仍然是信息技术本身,所以属于低层次的培训。 三、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述析(一) 国内学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探究 在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大致经历三个
28、阶段,首先是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紧接着是初级的应用,集中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前课程改革已开始深入至学科和课堂层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就显得尤为紧迫。综观我国的现状,新课程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仍然是两张皮,有人尖锐地指出这是“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并存,相当部分应用培训仍停留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或者是机械地套用国外的某一个课程设计模式,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中的培训甚少,培训在质的方面没有创新,这就造成应用始终在初级层次徘徊。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趋势, 重视教师的“学、教、研、
29、思”,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处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向“导”学生。其教育观念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职责,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一、以“学”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 在信息时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发挥自身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使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有突破性的发展,并不
30、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同时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才能实质性的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二、以“教”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 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以及对信息较强的敏感度,有获取、分析、加工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这些并非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在于教师对信息的利用。信息素养在其能力方面表现的较高层次,应当是组织信息使它能有实用性; 有创新意识,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问题解决。理论与实践要相互结合。三、以“研”促进专业化发展 通过教育科研优化教师教育思想。一位具有渊博知识的人能否当一名好教师, 要看他是否具有教师所必需的专
31、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而要做一名优秀教师, 则要看他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灵魂”, 对于教学来说, 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教师就更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教学, 并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提高, 从而使其教育思想以教学为手段得到更好的实现。而优化教师教育思想靠行政命令并不能解决问题, 解决的办法只能靠科研, 靠教师有意识地去主动研究教育。四、以“思”促进教师在总结中进步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它被广泛地看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
32、的规律: “经验+反思=成长”, 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发展将大受限制。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并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 正确分析和认识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教学反思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真实问题的关注,使教师始终带着问题意识面对教育现象, 使教师逐渐具备教育家的专业眼光,具备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 找到真正需要我们解决的教育问题。因此, 要促进教师进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就必须
33、倡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使教师不断超越经验, 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二)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个案:“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 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项目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对一线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促进探究型学习,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成效。教育部已将与该项目合作的实施纳入其工作计划,直接领导项目的推广工作。笔者通过参加培训,对该项目中“单元计划”产生了一些认识。一、该项目中“单元计划”与历史新课程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首先,与历史新课程目标具有一致
34、性。新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与其他两大目标并列,以此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单元计划”中要求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须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将学习目标细化为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并且将“教学与学习过程”单独分列出来,这一点与新课程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其次,与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具有一致性。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型学习方式。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规定“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
35、法”。在“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学习主题中,都规定了“教学活动建议”,要求“组织课堂讨论”、“举办讨论会”或要求“收集”相关史料、办展览、写调查报告等,这些都属于探究型学习方式。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教师们懂得如何促进探究型学习,因此在他们的“单元计划”中更是突出体现了这一学习方式。“ 再次,与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方式具有一致性。新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要求“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单元计划”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的评价等,这些评价来自教师、同学、自己、家长及
36、其他教育者等多方面,从而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且公正的评价。二、该项目中“单元计划”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首先,问题的回答具有开放性。“单元计划”的“框架问题”分为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其中后两者的回答都具有开放性。因为要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教师就有必要以单元为背景,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他们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够回答的问题,这类问题与固定主题相关,这就是单元问题。其次,课程资源的利用具有开放性。按照英特尔未来教育中的模式,学生为了解决框架问题,可以利用一切相关课程资源。具体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资资源,也包括教
37、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要利用这些资源,不开放是不可能的。再次,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如前所述,该项目“单元计划”中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评价来源包括教师、同学、自己、家长以及其他教育者等,充分证明其教学评价的开放性。三、该项目中“单元计划”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观。 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教学的施动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的受动者。师生之间只是一种教与学关系,业务工作关系和主客关系。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习惯用静止、片面、狭隘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师生间缺乏广泛的、全面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道德、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学生只能
38、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师生间是一种不平等的主从关系。这就人为的制造了许多学生成才的障碍。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单元计划”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议者和开发者,而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处在发展中的学习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象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指出的那样,即是民主与平等、是接受与认可、是移情性理解、是情感交流。而这种师生观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观。 可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单元计划”模式是一切教育思想观念和形式的创新和革命,代表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的教学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一定能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发展。第三章 甘肃省中小
39、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一、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培养能适应21世纪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知识与信息获取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利用意识,首先必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养,并推动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美国人波尔于1974年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信息素质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等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具体地说,“信息素质”应包括:信息意识素质,即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映。它表现在对信息的科学、正
40、确的认识以及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信息能力素质,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查寻、获取能力以及信息组织、加工、分析的能力。信息道德素质,即人们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严格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二、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一位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进行有效的决策、交流、问题求解和研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学习领航人的教师,为适用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应具备跟踪、了解、掌握、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合理的组织、创造性的运用,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三、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和方法1、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21世纪
41、,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将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三者并举,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积极参与知识创新。信息环境对人的信息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学校信息环境,是提高教师信息意识的基础。信息意识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通过以下环节来进行:(1)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2、教师信息知识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1)不断地通过计算机进行阅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2
42、)不断地通过计算机制作教案、总结、论文等,提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3)不断地通过计算机对日常事务的管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等。(4)注重技能的操作性,努力地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策略之中,学以致用。(5)不厌其烦地制作软件或获取有关软件信息用于教学,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6)注意实践过程的评价和反思,把现代教育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使信息技术能力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3、教师信息应用水平的培养。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与他们平常的教学实践密不可分,教
43、师有了信息意识并对信息活动有了更高的判断力的敏锐感后,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提高信息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并创造积极向上的群体学习氛围。(1)建立和完善教师计算机培训和进修制度。由专职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培训指导,并鼓励教师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如指导教师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Word和Excel文字数据处理软件、多媒体及网络的初步运用,以及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课件制作软件等。(2)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刺激教师参与学习。可以把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用为教师升级、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评优等的必备条件。同时,要求教师每学
44、期至少上一堂多媒体教学公开课。(3)加强教师间、学校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多种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观摩、现代教育理论和经验研讨、网页制作大赛、信息技术论文的评比和交流等。(4)加强指导教师平时运用“校园网”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如成绩管理、信息传递、教学BBS、电子备课等,使教师在实践中增强信息意识。(二) 研究过程一.确定培养目标 对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首先确定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目标。在确定培养的目标上注重把握“两个层面,五个提高” 。 两个层面是:一是普及层面。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目的在于适应当前信息普及的需要。这种需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
45、能满足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提高层面的要求是发展性的培训,目的在于前瞻未来、培养信息教育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这种需要是带有鼓励、导向性,即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适应未来的教育。二.建设信息环境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的发展赖于教育外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外部环境对它的支持及它对外部条件的需要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设学校信息环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师资创造物质条件。学校的信息环境建设,其任务是组织教育信息资料的开发和利用。 1.加强硬件环境建设 启动现代化信息工程,以体现“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为原则,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建设。 2.加强软件
46、的建设和开发逐步实现校园管理的无纸化,实行教师个人信息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成绩管理、校产管理、电教器材资料管理、德育管理、卫生管理、教育资源管理、体育管理、党务管理、教研管理、课题管理等。同时还可以与上级教育局收发文件。以后学校内的工作只要打开网页点击相应内容即可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组织培训活动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应该: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信息意识。 2.开展多种培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3.开展研讨活动,优化课堂教学4.要因地制宜选择培训专题5.关于远程培训的问题 二、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知识现状(1)信息意识方面 信息意识是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功能、 价值、重要性等的认识, 我们以贫困地区教师对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态度为基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信息需要强烈,但满足需要的行为在总体上没有达到高度自觉水平对信息技术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在教师角色期待和现实之间难于找到平衡点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意愿水平高,显示出一定的成就本位取向趋势(2)信息知识方面 信息知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