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828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一、 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阅读与论文相关的著作6篇以上,期刊5种以上; 论文的观点鲜明,有一定的创造性; 论文题目由学生提供,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题目符合深圳大学毕业论文的要求; 将阅读文献与现实分析相结合,咨询了有关专家,收集较丰富的素材; 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工作内容,二、 进度安排: 初步选题; 搜集资料; 与导师商量定题; 自己修改文稿; 在导师指导下修改文稿; 2007. 10.10 定稿三、 需收集的资料和指导性参考文献: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试论赏识教育 崔学鸿 载自中外初教2001年6月发表

2、学习论施良方著 第479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教师心理学中文版 英,冯塔纳著,王新超译 174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改委编著 200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现代家长应树立六种意识 载自辽河湾2007年8月15日第二版 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M.唐晓杰,崔允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第4期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人格机制与策略研究” 刘岸英/文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审核者(学院领导或论文指导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目录一、 引言 1二、 赏识教育的概念与内涵探

3、讨 1. 什么是赏识教育2. 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3. 常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三、 个人对赏识教育的浅析1. 赏识教育里值得学习的地方2. 赏识教育的一些不足3. 赏识教育的误区四、 对我国儿童教育现状的建议1. 教育方式要多样化并且从实际出发2. 教育方式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3. 教育过程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4. 教育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五、参考文献六、致谢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如春风般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在大家提倡并且运用这种以爱为本质的教育理念时,有些人却走入误区,把赏识教育当成是一种表扬和赞赏的手段,并没有正确理解赏识教育的真正概念和其丰富内涵。赫尔巴

4、特曾说:“人生要善于思辨” ,任何事物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赏识教育也一样,我们不仅要大胆的肯定它,同时也要用辩证的眼光去认识它。本文在探讨赏识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赏识”的“度”。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我们真正认识到赏识教育,并且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在教育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要合理使用赏识教育,也要结合批评教育、惩戒教育和挫折教育等其他教育方式,使得教育手段更加全面化、多元化和科学化。关键词:赏识教育 鼓励 现代儿童教育 赏识 激励 批评浅析当今社会的赏识教育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开始发生了划时代变革。

5、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重要时期。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理就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很重要的转变阶段,虽然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念和孩子地位的变化使得我们更注重对孩子的平等对待,但是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儿童依然处在不断尝试并且探索的阶段。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计划生育的实施让80后出生的孩子成为家中“独苗”,家长们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资料显示,我国有6000万对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家长。而在学校的应

6、试教育使得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学生进入校园后,就会产生两极分化被列为“好学生”和“差学生”;就在这样一种教育观念和儿童实际需要有冲突的情况之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被提及出来,并且以其良好的教育效果迅速被大家所推广,这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源于激励体制对儿童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作为一个人,其内心深处永远有着渴望被他人肯定的地方或想法,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适当的激励,无疑能够更好地激发他的潜力,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样可以通过对儿童针对性地激励,达到最优化的教育目的。自从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得到大家认可之后,

7、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儿童,但是他们却把赏识教育当成了唯一的教育。从而,走进了赏识教育的一些误区,完全放弃批评教育、挫折教育等其他教育方式。本文将以赏识教育为剖析点,通过分析其概念、内涵、优缺点,最后提出一些本人就如何走出赏识教育误区的浅显建议。我认为:在我们的教育过程里,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应该是教育的双翼,只有做到全面教育,才能真正的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二、赏识教育的概念与内涵探讨1. 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赏,含赞赏,欣赏之意;识,是肯定认可之意。赏识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我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在孩子成长过

8、程中,充分的给其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通过不断的鼓励,使其能够逐渐培养成为一个自信、自强、自赏的人。而周婷婷从一个经常犯错误的聋人小女孩,在父亲赏识教育的不断激励下,最终成为首届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10位杰出女性之一。周婷婷的故事说明,对于逆境中本应该悲观的孩子,赏识教育却改变了她的命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帮助其走向成功,也使我们大跌眼镜,感叹其神奇之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是赏识教育这个理念的核心思想。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过程。”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

9、到尊重和欣赏。而用一种主动称赞的教育方式,取代教育过程中因为指责给孩子造成的压力,不断给孩子以鼓励和掌声来增加儿童自信心,这样的一种方式,归结为一种概念就是:教师认识并赏识学生才能,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赏识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每一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着收获肯定和赞美,而赏识教育正是把眼光对准了儿童们的这个想法,

10、给他们以肯定和赞美。这样说来赏识教育似乎很平凡,可是作为系统的教育方式,它又有一些与众不同。在赏识教育里最主要就是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新人。真正当这样的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全面的方法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不能只看它的概念,而要去更深的解读赏识教育。2.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概念的理解方面,而应该更深刻的去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儿童心理学的一种延伸。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赏识教育的内涵:(一)动机理论与赏识教育“一切学习行

11、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这已成了20世纪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一个信条。学习动机是认知学习的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之一。(p479)”。行为主义者认为,凡过去受过强化的行为,比过去没有受过强化的行为更有可能发生。我们知道教育的出发点都是让孩子变的更优秀。而怎么样让学生更优秀?怎么样让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求知欲,产生好奇心,使其走上一条努力学习的成功之路,也是我们赏识教育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英国心理学家戴冯塔纳在他的教师心理学中明确指出:“缺少足够的动机是不可能在学校的学习中获得满意的结果的。”而如何让孩子们拥有一种积极的,努力的动机呢,我们需要通过一种外部的刺激来完成。如果学生的学习得到强化(如得到

12、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学习的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没有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惩罚(如遭到同学或老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赏识教育正是利用了动机理论中学生对激励的需求这一特点进行带有激励性的教育。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只有通过激励的调动,才能让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反之,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忽视了激励对孩子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他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教育开始与苛刻挂钩;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感觉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优秀,一味的指责、攀比、充

13、满哀愁、抱怨、贬低,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孩子。这个时候,孩子们学习的动机开始因为家长的指责而改变。大部分孩子认为学习是给家长学的,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动机,其结果是适得其反。(二)需要理论与赏识教育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只有在满足基本的需要之后,才会试图满足高一层的需要,就是说学生如果感到肚子饿,是不可能去考虑学习的事情的。而如果他们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将主要精力关注于被自己家庭和社会群体接受上。一旦被接受,下一步他们将关注尊重,如果得到了尊重后,他们将对自己有好的认识,而且

14、将开始寻求审美和认知需求,最后才自我实现,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一个更难满足的需求,也是马斯洛认为最重要的一个。 而赏识教育正是按照孩子的心理因素对症下葯,在赏识教育里提倡的教育方法正是按照心理学中所提到的一些心理需求进行给予与教育,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里六大原则正是尊重、理解、信任、激励、宽容和提醒。3、赏识教育的培养目标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后他也做不了人。”我们现在的教育自然是为了孩子在未来能够成为可用之才,而赏识教育,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孩子教育成天才的教育。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遵循

15、循序渐进的教育步骤,需要我们去耐心的学习和逐步的实施。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得到了自信心,才能对成长做积极的努力,而通过鼓励和树立一个好的大环境,是我们教育者应该从一开始就去做的;赏识教育的第二步是,促进孩子的主动发展。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变成教育他自己的人。只有通过培养让孩子达到主动发展,才能让他自己去社会里面对各种变化;赏识教育的第三步,让孩子们学会自赏,能够赏识生活,开心生活。老师和父母不能只把赏识送给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学生,而是应该让孩子在被教育过程中学会给予,这包括自我赏识和人际之间的相互赏识。只有爱被传递了,才能说我们

16、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三、个人对赏识教育的一些浅评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欣赏之中都富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富有欣赏”。赏识之中能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下面就赏识教育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1.赏识教育的优点首先,赏识教育里抓住了一个很重要的要点,即赏识是人的本能需要。一切从需求出发,根据需要制定的教育方式能够得到最大的效果化。无论你的年龄处在什么样的一个阶段,地位处在什么样的一个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周宏老师的教育方式和其女儿

17、的鲜活例子让父母认识到“赏识”是从弱势的孩子心理需求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扩大化的尊重。只有父母学会了换位思考,找回自己的童心和童真,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员。其次,赏识教育里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了解”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调查,现在中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是“朋友型”而不是“事业型”。在我国热播的一个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里的教师,成为很多中学生最喜欢的班主任,这也说明在教育中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和注重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都希望自己被了解,都希望老师眼里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够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所以,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主动和学生们沟通,去

18、花心思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敞开自己的胸怀,去听听孩子们眼里的世界。并且善于观察,能够捕捉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动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真正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个从中国内地移民来美国的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掩面哭泣,这是因为她的儿子高中一年级得了一个杰出学生奖。最初听说是杰出学生,她简直不敢相信,要知道她的儿子移民美国刚一个学期,他在中国连职高都没考上。由于她与丈夫离婚,孩子留给丈夫,从小这个孩子就学习不好。初中时,每次家长会上,老师都要点名批评他,上课时则常常被老师拽出课堂。而到了美国,居然还有校长的亲笔信祝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信中说学校希望家长和学校保持联络,将这个

19、极有前途的孩子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才。还说,他和孩子的家长将会在这个学生学习4年后看到一个身体健壮、心智健全,热爱艺术,既会创造,又会欣赏,有着强烈的公民意识,关心并乐于参与竞选和法律判决,对社区有忘我的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他将懂得尊重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人,并知道怎样与他们沟通、交流,校长说他对此深信不疑。于是这位中国女人拿着儿子的奖状和校长给她的亲笔签名信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的儿子扬眉吐气,腰也挺直了。鼓励的力量是提携和推动的力量。作为母亲她本来只希望儿子能拿个高中文凭就算了,想不到成了美国高中的杰出学生,而且校长还对他寄予那样的厚望。这种西式的教育方式带给我们什么样

20、的思考?在美国的这所学校里,首先强调的不是考高分,而是把孩子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通过赏识不但给孩子更多的自信,而且让他的家人也同样受到了鼓舞和感染。其次,作为校长,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身份,在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的过程里,无形塑造起孩子对教育者的信任。如例子中讲到“校长和孩子的家长将会在这个学生学习4年后看到一个身体健壮、心智健全,热爱艺术,既会创造,又会欣赏,有着强烈的公民意识,关心并乐于参与竞选和法律判决,对社区有忘我的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他将懂得尊重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人,并知道怎样与他们沟通、交流,校长说他对此深信不疑。”校长会给每一个孩子的家长写封鼓励的信,而学校也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不

21、同,制定了适合他的鼓励奖项。这与我们的教育相比,不仅在教育行为上不同,教育理念更是不相同。第三,赏识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把原来一味的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对教育者的要求。在我们的教育观念里,从来都是教育者去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他们认为对的就让学生去学习,他们认为不对的就坚决反对。而在赏识教育里,要求教育者们更多的去学习如何面对孩子,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如何表扬。当学生出现问题,先是让教育者找自身的原因等一系列让教育者学习的东西。本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学习就是一个相互都要去做的学问,可是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者的高姿态和孩子们不受平等的地位,反而让我们的教育者不去学习如何教孩子,只是一味的让孩子被自

22、己教育。最后,赏识教育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要知道,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孩子诞生时都很弱小,生活在社会里,自卑和自信同时因为自己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成长着。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都难免有自卑情结。而赏识教育充分认识到孩子是环境之子,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满足孩子内在无形生命的需求。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自信心培养不只是表现在学习和智力方面,而是更为全面其他方面。而我们的教育观念,常常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力,实际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情商

23、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培养更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2.赏识教育的一些不足之处其实赏识教育并不是唯一的、完美的一种教育方式,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度来衡量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过犹不及”,我们不能把赏识教育当作法宝一样来一味的应用,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赏识教育的几个不足之处。第一、赏识教育既然是以心理学角度出发点,就应该看到其在心理上产生的严重负作用。我们知道,经常的赏识会弱化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面对孩子,没有经过挫折、打击、否定等这些锻炼,会慢慢的使孩子们经不起挫折,听不得批评。有一位家长从女儿出生之日起,就对她进行赏识教育,孩子偶露微笑,就大加赞赏:“宝宝笑得真好看!”女儿刚呀呀学语,就

24、又不失时机地夸奖她:“芳芳真聪明!”甚至她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也不放过赏识的机会:“芳芳真有个性!”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孩子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渐渐发现赏识教育带来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孩子往往表面上“完美无缺”, 实际上孩子只愿听好话,谁也说不得,不愿听任何批评,也经受不起一点挫折,动辄伤心落泪,甚至离家出走。在赏识教育中,有些教师不让自己批评学生,最多是“和风细雨”“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即使如此,往往“说”之前还要转着圈儿来一番“欲抑先扬”,使本应严肃有力的批评成了羞见公婆的“小媳妇儿”。老师刻意将批评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使批评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与警

25、戒力,从而使得学生“认识错误不到位,重犯错误无所谓”。要知道,对学生来说狠狠批评和心平气和的指出错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而在持久的赏识里,将会弱化一些学生认识缺点、错误的深度与改正缺点、错误的力度,难以防微杜渐,造成教育缺憾。有一个孩子就因为老师在他每次打人后都没有严重批评,慢慢的导致他以为打人不会受到很重的惩罚,结果最后打伤了自己的老师。有一个老师,挺认真的研究了赏识教育的理论,于是他认为:教育学生,温暖的话语、入情入理的说服比严厉的批评、大声的喝斥效果会更好。于是他开始对自己班里初一的

26、学生试用这个理论,一开始对学生的效果还不错,有同学因为他的温暖赏识的确进步了。有一次,一个打了班里同学的男孩被叫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这个老师没有进行严厉的批评,只是问了打架的原因,并告知学生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从他自以为温暖的训话教育后,被打的学生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的鼓励,而那个打人后担惊受怕的孩子也慢慢被老师轻描淡写的语言消除了犯错的恐惧,从此他开始越发变本加厉的欺负同学。直到有一天,老师在班里讲差学生的行为时用他举例,让他觉得伤了自尊心,于是提了一根木棍在放学的时候冲进老师的办公室,打伤了这名老师。而他自己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应当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只是觉得所有老师会和这名老师一样对他罗嗦半天。这个

27、例子中老师走入了常识教育的误区,没有适当的批评,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更没有让这名同学为自己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教育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一味的赏识,或者只用心平气和的指责,缺少严厉的批评,会使学生只喜欢听夸奖的、温暖的话语,一旦出现批评或严肃的态度,则出现心理承受不了或打老师的两种极端。这样的教育会见逐渐弱化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当每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对其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和惩罚,都会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由于年龄和社会经历因素,导致外界的环境会对儿童心里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儿童心里承受能力的培养。第二、过度

28、的使用赏识教育,就会让孩子陶醉在一片虚幻的赞美声中,在不知不觉中滋长骄傲情绪,从而变得盲目自信。这样就会让他们因一叶障目,而不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而缺乏竞争意识,失去继续向前的动力。 赏识教育提倡平等对待,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在赏识里做到区分对待,对所有成绩和做人并不相同的孩子采取同样的赏识鼓励,容易使学生们感觉到“做对和做错一个样,考好和考差一个样”,而这样的平等效应,将会弱化一部分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甚至会导致一些本来很突出的学生逐步甘于平庸,最后“泯然众人”。就在他们“精心爱护”赏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不经意中,却“打击伤害”了另一部分学生。第三、赏识教育没有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的

29、坚强性格。赏识教育坚持“扬长避短”,虽然充分发挥了鼓励的正面效果,可是却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赏识”出来的孩子能不能被所有赏识?如果有人故意的批评,攻击应当怎么面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一方净土,但我们的社会是真、善、美与假、丑、恶同时并存。我们不如怀疑一下孩子完全在赏识中成长,将来如何面对现实的社会以及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与打击。赏识教育培养出的外强中干的花朵,与我们“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的境界有些格格不入。要知道,抗挫折的能力是来源于主体的自信心、来源于健康的人格。而完全生活在赏识教育里的孩子,无法体会到那种通过逆境里的挫折和打击所培养起来的坚韧感觉。很多例子都说明,那些不断被

30、打击,甚至打倒的人,才能成长成为“打不倒”的成功者。我们知道著名的残疾人歌手李琛,他小时候很喜欢唱歌,可是世俗的偏见和他自己强烈的自卑感让他不敢开口。他的妈妈非常的疼爱李琛,也经常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可是作为母亲,她却没有溺爱和一味的赏识自己的孩子,当李琛犯了错误的时候,她会和其他妈妈一样狠狠的批评自己的孩子并让他认识到错误。每次看到残疾的李琛被别人欺负的泪眼汪汪的时候,其他人都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去赶走那些嘲笑他的人来保护他。可是妈妈认为,残疾对于李琛来说是一个没法改变的事实,面对别人的嘲笑、讽刺时,妈妈教育李琛正确面对,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和承受能力。就在这样的教育里,李琛开始自己练习唱歌,而这

31、个时候的他已经不怕任何人的嘲笑和打击。经过自己的苦练,终于在1992年一举夺得首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的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1998年,他获得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提名奖,并且受到朱镕基总理接见,1999年他创建了自己的阳光音乐工作室并且凭借窗外红遍了大江南北。一次演出后一个盲人小朋友问他,“李琛哥哥,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经常有人说我是瞎子,我从小到大家里人都没有这么说过我,如果有人喊你瘸子,你怎么办?”李琛告诉他,“这没什么,你的确是个瞎子,我也的确是个瘸子,你心里越不愿意接受,就越怕别人这么羞辱你。”“如果我们不能在夸奖和保护里成长,也要坚强的面对这一切!”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是一个需要不断努

32、力和进步才能跟得上的大转盘,从古代开始就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样的忧患意识。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里,必然要面对很多困难与挫折,甚至很多人都不得不面对别人故意的嘲笑与打击,只有培养了坚强的性格,才能克服一切困难,真正的成才。第四、赏识教育没有考虑学生对“赏识”的看法,赏识教育的过多运用,将会逐步弱化一些学生的热诚与真情,助长一种形式主义,甚至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笑与可怜。例如,某节公开课上,对回答完全错误以及干脆闭口不言的学生,教师也一一送上小礼物以示奖励,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全班学生“掌声鼓励”。试想一想:当赞扬成为一种习惯性语言,当鼓掌成为一种形式化表演,久而久之,这其中,还有多少热诚

33、与真情可言?在课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好优秀啊!”等等这些赏识用语不断被老师们重复着,期望像魔法一样在学生身上发生效力。但结果并不如期望中的那样,不少学生听多了这样的表扬,有的觉得老师是言过其实或言不符实,自己并没有老师说的这么好;有的听了面无表情,麻木不仁,不能在心中激起一丝涟漪;有的甚至在心里暗笑:看,老师又在滥用表扬了!在对于学生进行肯定时,应该准确公正,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从你这儿真正得到肯定和认同,表扬要有丰富性,要注意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避免单一重复,多揣摩富于变化的、真正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语言,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表扬自己,自己棒在哪里,今后应该怎么做。只有这样

34、,才能发挥表扬的最佳功效,才能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表扬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当地进行有的放矢的表扬。否则的话,引起学生的觉醒与反感,则难以“亲其师,信其道”。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对于这种情况,我在附近某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向某年级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多选题目为“在教育中使用以下哪种方法会让你最容易接受”调查结果如下。1.交谈 70% 2.激励 53% 3.提醒50% 4.称赞(夸奖)38%5.批评26% 6.惩罚19%我们重点考察的是在学生心目中称赞(夸奖)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激励教育虽

35、然超过一半的接受比例,可是离我们的预期的大部分赞同还是有一定差距,而称赞和夸奖教育并没有以绝对优势占据其学生的内心,相反,提醒,批评和惩罚也没有我们预计中的低比例。可见,学生对一味的称赞表扬并没有完全肯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并不是使用激励、赏识、称赞和夸奖的教育就是完全从学生内心出发的完美教育,作为被教育的孩子们,其内心里还是比较能够接受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的。毕竟,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存在更为全面的因素。赏识教育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却不能因为其成功而看不到他的不足之处。也就是说我们肯定赏识教育的优点,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接受并且达到滥用的结果,如何选择使用时机,理解并且运

36、用好这样的教育,是首先摆在我们家长和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艰巨问题。对于赏识教育我们应当做到拿捏准确,有的放矢,在我们的教育过程里和其他教育方式交替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3.赏识教育的误区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儿童,其中很多的理念,都和世界上著名的教育方法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这种教育模式,正是通过把儿童心理学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高度,以通过儿童的眼光去看问题的方式,达到教育者和儿童之间最好的沟通。当然,心理学的“度”要求很高,因此会因为掌握不好赏识的“份量”而走入误区。下面我们通过对一些国内外一些教育案例的分析,在联系我们赏识教育中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们在赏识教育实践中走入的一些误区,只有

37、纠正并且走出了这些误区,我们的赏识教育才能更加成功。1、 “蹲跪效应”纠正 “中心赏识”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女孩趴在草丛中正神情专注地喃喃低语着,心理学家站在小女孩旁边观察了好一会,也没有发现小女孩这样做的原因,于是心理学家同小女孩一样趴了下来,发现小女孩正在与草丛中的蚂蚁对话,于是理解了小女孩的行为。后来,他就由此总结出“蹲跪效应”。 这样一个效应让教育者们放下自己的高姿态,不在以“俯视”的眼光去对待受教育者,而真正的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尊重效果直接导致了学生们的地位发生变化,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可是,很多教师在把这种赏识观点运用到实践中时却走向了极

38、端,因为他们的过度赏识,把“蹲跪”理解为“混同于学生”,把“与学生平视去看待问题”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心赏识”思想。由于 “中心赏识”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时,一面倒地认为在赏识教育里,学生总是对的,教师总该顺着学生,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去寻找学生这样做或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性的依据,简单地说,就是不少教师将“蹲跪效应”理解为“想尽办法证明学生是对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读。 赏识教育是要增强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培养孩子的自负。很多家长在赏识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赏识的“度”,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全能型的,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对孩子做不切实际地或者过分夸大的赏识,这种不注意孩子自身特点的放大镜式的赏

39、识实际上背离了赏识教育的内在规律了,要求每一朵花都开成牡丹是不可能的,强调每一棵小草都一无是处也是不可取的,这种放大镜式或显微镜式赏识同样是有害的,他们很容易让被教育者滋生自负、依赖思想和扼杀他们正常生长的生机。“蹲跪效应”正确的解读应该是,教育者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去观察思考问题,从而寻找到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和依据。但寻找原因和依据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用来证明学生是正确的,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用来证明学生是错误的,从其中找到批评或说服学生的依据,以令学生心服口服。“蹲跪效应”的误读就在于,不少教师只发挥了它的第一种作用,而忘却了它的第二种效能。2、 “罗森塔

40、尔效应” 纠正“夸奖赏识”罗森塔尔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一次他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对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当所有的问卷被收上来后,他随便从各班抽取了几张问卷,对老师说,这些孩子的智商是最高的。几年后,这些原来表现平平的学生,变得优秀起来。 这一心理现象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其在赏识教育里被理解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应该以肯定、表扬为主,教育者的肯定与表扬,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可以激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当这种激励的方法被推广之后,“罗森塔尔效应”,就逐渐被误读成为“夸奖赏识”,由此而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而这种效应之所以被误读,原因在于很多实施“夸奖赏识”的人忽

41、略了“罗森塔尔效应”真正发挥作用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罗森塔尔是美国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的结论具有权威性,这些孩子们包括他们的老师对这一结论是深信不疑的;二是尽管罗森塔尔拿回问卷后并没有认真统计和分析,而是随便抽出了几份,但这一情节,学生及其老师并不知道,在他们的心里,一直认为“智商高”这结论是真实有据的,学生有坚决相信它的理由。因为结论有“权威性”和“真实有据”两个特点,所以这一结论才能对孩子们及其教师产生心理暗示,而且会经久不衰。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其肯定的内容或依据一定是为被肯定、表扬者所深信不疑的,否则“罗森塔尔效应”就会失去发挥作用的条件。 在我们的赏识教育实践中,很

42、多教师对孩子进行的“肯定与表扬”与罗森塔尔相比,这种“肯定与表扬”很明显缺失了两个必须的条件:权威性和真实有据性。因此很多教师在赏识时,被赏识者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与进步,甚至会退步,这就是人们总结出的“滥夸奖”现象。任何规律、法则、效应只是针对人群中的大部分人而言,不排除在少数人身上它将失去作用。不少的教育对象是经不起“夸”的,特别是那些毫无根据的“夸”,不夸还好,越夸越不行,因此,运用“罗森塔尔效应”也应因人而异,这是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第三个条件,可惜它同样被那些天天使用“夸奖赏识”的人忽略了。 3、 “南风法则”纠正“温暖赏识” “南风法则”是讲有一天,南风和北风碰在一起,比赛谁的威力大

43、,看谁能把人们身上的衣服脱掉。北风先来,它使出了浑身解数,狂风大作,冷气嗖嗖,威力无比,刮得人都有点站不住,可是人们将身上的衣服裹得更紧了。于是南风出场了,它轻风习习,暖意洋洋,不一会,人们感到浑身发热,自动将衣服脱了下来。后来教育心理学家将这一寓言故事总结为教育心理学上的“南风法则”。 “南风法则”在赏识教育里被理解为:教育学生,有时温暖的话语、入情入理的说服比严厉的批评、大声的喝斥效果会更好。 很多的教育者以为“温暖赏识”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学生迟到早退了,使用“温暖赏识”;打架斗殴了,也使用“温暖赏识”。结果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班级纪律无法维持。这完全是在运用中产

44、生的一个误区,我们的批评教育要看对象,要看条件,要看学生错误的性质,切不可无条件地使用。 只有分类处理,才能纠正错误,我们应该学习惩戒教育里的方法,如果一个学生因打架斗殴而严重违犯了学校纪律,应严加惩处决不简单批评,当其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决心悔改的时候,这时候可以降低批评等级,对其施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向他说明接受处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处分,效果一定比单方面地使用温暖赏识要好得多。总之,赏识教育是一门内涵丰富、科学的教育。教育者仅仅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赏识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任

45、何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艺术水平。要透彻理解赏识的概念,摸清赏识教育的本质,才能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直抵教育的真谛。四、 对我国儿童教育的一些建议目前,我国的儿童教育正处在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更为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过程中,而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通过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的确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里我们也很推荐这样的教育方法。但是,在积极推进赏识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赏识教育不是唯一的,不是万能的。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有赏识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惩罚教育,挫折教育。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希望能够供大家讨论。

46、1. 教育方式要多样化并且从实际出发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能够流传千年,在不断的适应和运用中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和肯定的地方;并不是说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出不了人才,只是要研究如何让其更好的发展,来适应现代儿童的需要。同时国外流行的一种挫折教育,以帮助儿童经受挫折的观点出发,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和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教育方式,我们应当把这些教育里的优点和我们的赏识教育结合起来,做到在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就要批评,在尊重中有选择的结合各种教育方式,同时又让孩子正确的去对待和面对困难与挫折,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里得到全面的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

47、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要做好完整的教育,就要求我们在承认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其他的教育方式。教育需要批评,惩罚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脾性来批评学生。比如,对于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委婉的、不伤自尊的批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的、较温和的批评方式。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做到让接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对于承受能力较小的幼儿要采用先扬后抑或含蓄轻松的批评方式。有的也可以采用寓批评于表扬,明表扬实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到感到内疚,充满歉意。要学会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找到教育的契机,从缺点中找到闪光点。不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