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工程与新产品开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917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工业工程与新产品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工业工程与新产品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工业工程与新产品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工业工程与新产品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工业工程与新产品开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工业工程与新产品开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工业工程与新产品开发毕业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内 容 摘 要工业工程(也称IE)就是管理工程,主要是研究工业企业组织有效生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科学。工业工程不仅用于机械工业部门,也广泛应用于航天、公用事业、银行、医院和教育等方面。我们所阅读的国内外百本工业工程,管理工程、工作研究书籍,93%以上书籍(直接间接地理论和实践)都说IE是不断改善、改进、创新、技术创新的工程学。因而IE等于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已加入WTO,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迫使企业的产品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节奏

2、加快,从产品策划设计开发到投放市场的时间不断地缩短。因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质量和成本,而且还要求设计与投产周期缩短市场响应速度加快。传统的产品设计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研究新的产品开发管理模式。工业工程自其创立之时,就以科学化和创新为基本特色。在20世纪近百年的发展中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新世纪开始时,中国需要IE工程,IE工程需要在中国这块文明古国开花结果。关键字:工业工程 ;技术创新; 创造工程 ;新产品开发; 未来工业工程第一章 对工业工程要再认识1.1、工业工程(也称IE)就是管理工程,主要是研究工业企业组织有效生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的科学。工业工程不仅用于机械工业部门,也广泛应用于航天、公用事业、银行、医院和教育等方面。1.2、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在1955年定义:工业工程是关于人员、物料和设备等整体系统的设计、改良与装置的一门科学。它利用数学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殊知识和技巧,并且应用工程分析及工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上述系统所可能得到的绩效,予以规定、预测和评估。根据台湾徐钟霖教授、日本泽田教授和美国工程师学会等资料已将原定义略加修改。将原文“men”改为“people”,并在“设备”之后,增加了“能源”二字;日人泽田教授呼吁又增加信息(information)一项。台湾大学前工学院院长高祀瑾等人认为工业工程是一

4、门综合性的、多元化的、富有改革创新性的(innovative)、科际的(interdisciplinary)工程科学。近年以来,国际上工业工程的开发,收效甚佳,在美国工业工程已是工程界十大支柱学科之一。1.3、日本科技联有关的工业工程研究会编工业工程初级教程对IE定义:“工业工程是一门通过对人、原材料、机器设备组成的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从而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的技术”。日本认为工业工程是管理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1.4、工业工程指把工业专业知识和系统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研究如何使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更高和更有效运行的系统,以实现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IE起源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其学

5、科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与工程意识,侧重于从技术角度去研究的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合理化效率、效益问题,使管理与技术密切结合。1.5、工业工程的任务和目标是研究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要素进行有效合理的组合与配置,并不断改善,实现更有效地运行为管理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其目的是达到系统效益与生产率的实现与提高。1.6、管理工程也是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利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并且应用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获得的成果予以阐述、预测和评估,在书中回答“什么是管理工程?”管理工程一直偏

6、重改进已经设计好的或评估了的系统,如果那是个别人的任务,管理工程师就设法使他提高工作效率,让工作更加轻便,产出更多,资源与人力投入更少。第二章 工业工程要不断改善、改进、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学的论据2.1、日本对工业工程的定义为:“所谓,即为提高工作效率、分析工序、作业动作的做法,并进行改进,以消除一切不合理的、不稳定的、无效率的活动”。2.2、中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说明创新是工业工程人员的四大功能之一。2.3、美国管理家泰罗,对方法研究

7、颇为注重。有三句名言:“任何工作都可寻找出来一个良好的方法”和“一项公平的生产量”(AFairday swork)。然后可“给一个公平的报酬”( AFairdayspay)。其中包含有不断改进、技术创新的内涵。2.4、联合国国际劳工局工作研究一书。工作研究是一个涉及技术,尤其是方法研究和工作衡量的活动总称。用这个技术来考查人在任何情况下的工作,用这个技术使我们系统地调查所考察的效率与经济的因素,以便求得改进。2.5、台湾工作研究(workstudy)。系由泰罗(18561915)时间研究与吉尔布雷斯夫妇(18681924)的动作研究合流而成的技术,这也是工业工程的基础技术。工作研究是要求最经济

8、、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从方法、设备、工具和材料四者入手。以达到“最佳的方法、最好的动作和最大效率的技术”,而达到工作标准化和订定工作标准的时间。在1898年泰罗进入伯斯利恒钢铁厂研究工人铲煤屑、矿砂情况,经过三年半后,原来须用400至600人的工作,泰罗仅用140人即可完成,而且铲煤铁的成本,每吨由7分8分降至了3分到4分。2.6、日本津村丰治作业管理一书。有作业简化计划的11条原理,其中,(8)用5why(五个为什么,一个怎么办)办法, 就能够进行改进;(9)无论什么工作,必须提供均等改进机会;(10)其他工作的经验,对改进目前工作有益;(11)通过各种分析方法,会给发明的才能应用于实践开辟

9、道路。2.7、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一书。第章创新的原则,其五要是:(1)有目的有步骤的创新从分析机会开始;(2)创新既是理性认识,又是感性认识;(3)一项创新要有效,必须简单明确;(4)有效的创新,开始时规模都不大;(5)成功的创新要以建立领先地位为目标。其三不要是:(1)开始时不要考虑精巧漂亮;(2)不要零打碎敲分散力量;(3)不要想为将来搞创新要立足目前。2.8、战略创新属经营管理前沿座标丛书,探讨工业工程(IE)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全面质量管理(TQM)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价值工程(VE)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其探讨结果则认为IE、TQM、VE三项基础工程是管理技术创新的工程学。2.9、现代企

10、业经营管理。美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显著特点,广泛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工业工程、运筹学、系统分析、工效学等管理方法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在大公司中应用尤其普遍。在200多家大公司调查中,应用决策模拟的方法占总数86%。应用线性规划的占70%,美国计算机数量和质量均居于世界首位。2.10、工业工程手册。在管理学家马洪的序言中提出: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化是21世纪经济生活的显著特点。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证时间是现实中最关注的重要问题,改善与创新是现代工业工程最本质的功能和永恒的主题。在总论中,工业工程是基本方法:除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法外,就是创造性技术。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

11、功能,工业工程需要高度的创造性。随着发明学、创造工程、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已先后提出了一百多种创造技术和方法。其中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4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5个方面(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6大提问技术(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这都是改进与创新工作必不可少的关键。2.11、在系统、效益、战略一书中,关于IE的四大功能中对创新内容的解释:有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设施改进、系统组织改进、工作方法改进、技术创新的激励与组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工程开发等。我们所阅读的国内外百本工业工程,管理工程、工作研究书籍,%以上书籍(直接间接地理论和实践)都说是

12、不断改善、改进、创新、技术创新的工程学。因而等于技术创新。第三章 现代工业工程与新产品开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即将加入WTO,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迫使企业的产品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节奏加快,从产品策划设计开发到投放市场的时间不断地缩短。因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质量和成本,而且还要求设计与投产周期缩短市场响应速度加快。传统的产品设计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研究新的产品开发管理模式。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13、)是一门涉及人力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的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的创新的工程学科,为实现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系统的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管理目标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现代工业工程是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经营管理的整体目标是现代工业工程最显著的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业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发展趋势表现在兼收并蓄高新技术理论,注重敏捷柔性精益并行制造系统的集成开发与应用。本文将就现代工业工程的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结合进行探讨,建立动态联盟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及并行工程精益设计、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产品开发的管理体系。3.1、 动态联盟的新

14、产品开发组织模式敏捷制造是通过虚拟公司,又称为动态联盟实现的。虚拟公司是一种两家以上的独立机构为了抓住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各个成员在充分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联结起来的虚拟结构的公司,联盟成员发挥各自的核心专长,以求获得共同的收益。一旦完成既定的任务,该公司可自行解散。通过虚拟公司的运作,可以迅速有效地集成必要的资源,对市场变化灵活快速地进行反应。通过向外寻求合作伙伴,企业可以把精力集中于自身关键技术的研究,关注自身优势的核心技术。采用虚拟组织的模式进行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可以把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的各部分研究内容,如在设计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过程中的某些技术性很强的专业系统辅助性系统或零部件等的设计及生

15、产,分别交由不同企业或机构来完成,或一个企业把项目中全部内容完整地外包给伙伴机构,这些机构可以是高等院校企业独立的研究组织等,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虚拟组织模式进行产品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联盟合作机构已有的设计制造等方面的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减少大量的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工作,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敏捷性。动态联盟在实施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的计划与控制方式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也不同。虚拟开发的计划与控制不但要考虑本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更应考虑联盟企业之间其他企业或机构的决策,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各类资源应进行相应协调与整合,并根据产品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本工作进

16、程,实现异地的开发协调控制。3.2、 精益化设计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就是:不断改进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同工作和沟通。精益生产方式的设计技术也体现这一思想。精益设计的领导方式是采用“主查”制,项目小组负责人的任务是进行新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直到投产,他有权借调各部门的人员组成设计组和直接控制完成计划所需的资源。小组成员来自公司的各个部门,各人发挥其特长,便于沟通,集体合作完成任务,由主查对其成员的表现进行评定。精益设计采用同步开发的方式,即西方流行的并行工程的基本做法。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时间上的浪费。成本规划和质量功能展开也是精益设计的重要部分。成本规划是一种产品开发体制,即在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将成本限定

17、在目标内,然后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实施新产品设计和老产品的更新,同时在设计试制和生产准备阶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达到目标成本。质量功能展开的思想是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所有工作都是由客户需求来驱动的。它是一种把用户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征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等多层次演绎的分析方法。3.3、 并行工程协调机制的应用并行工程是集成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并行工程的工作方式是组织跨部门多学科的开发小组,一起并行协同工作,对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等上下游各方面进行同时考虑和并行交叉设计,及时地交流信息,使各种问题尽早暴露,并共同加以解决。这样就使产品开发时间

18、大大缩短,同时新产品质量和成本都得到改善。在并行工程模式中,产品的创新不仅要考虑产品功能本身,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制造和装配难易生产成本高低和生产周期的长短。也就是说,产品设计部门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目标,还要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制造成本进度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这就要打破设计工艺销售经营和生产部门的界限,借助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实现知识信息和数据共享。而在虚拟组织情况下,并行工作的范围将从本企业扩大到整个联盟组织。3.4、 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逐步应用了CADCAPPCAMPDM企业资源计划(

19、ERP)等系统,并且系统的集成性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产品信息,为企业实施并行工程提供必要一个计算机协同支持环境,为在动态联盟环境下的新产品设计奠定了基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迫使企业面对全球化的大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使企业间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宽,可以充分利用和吸收不同地区及国家企业机构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建立虚拟敏捷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有效实现是基于面向企业对外联网络(Internet)和内联网络(Intranet)的集成,形成超越空间约束的分散网络设计开发系统进行动态联盟组织的设计及制造活动,支持企业实现异地协同设计成为虚拟组织产品设

20、计。由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试制由核心或盟主企业和合作企业分别完成,跨地域的联合设计将成为主要设计方式。因此,在产品及技术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的存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用户企业大专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广泛合作。第四章 国内外有关领导人关于科学技术创新的谈话和有关创新、创造、技术创新等名词解释4.1、国内外有关领导人的讲话411中国主席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412中国总理朱镕基指出:立国以教育为本,教育以知识为体,知识又怎么会贬值?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科技发展要坚持有目

21、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勇于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413美国总统克林顿指出:科技、创新是否给他们带来了财富呢?在美国,凭借一技之长、一项技术创造、发明,可以让一位创业者摇身一变而成为百万、千万富翁。414英国首相布莱尔说:什么才能振兴英国?要推行知识革命、脑力革命、技术革命、信息革命。英国的技术革命、高技术行业,早已落后于法国、日本,更别说是美国。415法国总统希拉克说:知识让法兰西浪漫,经济让法兰西富足。416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出:我国在电脑、电信和计算机产业等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以计算机居民占有量为例,美国每千人为台,俄罗斯仅为台,相差近倍。年提出

22、了依靠高科技振兴俄罗斯的经济观。417日本首相小渊惠三说:日本强盛,知识为重,知识就是日本的灵魂。()韩国总统金大中受命于危难之中,欲重振“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雄风。韩国金融危机的打击是巨大的,同时也清楚反映出了韩国与先进国家现存的差距。主要是没有注重发展科技事业,大力培养自己的科技和管理人才。4.2、有关创新、创造和技术创新等名词解释421创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解释为:创新是企业家的具体工具,也就是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开创一种新的实业、一项新的服务的机会的手段。可以说创新是一门学科,可以供人们去学习,让人们去实践。企业家们需要有意识地寻找创新的源泉,去寻找表明存在进行成功创新机会的情况

23、变化及其征兆。他们还需要懂得进行成功的创新原则并加以运用。422创新与创造等同含义。创新的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造的解释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按照英文则不相同:创造为“Create”或“Creation”,创新则为“innovate”或“innovation”。国际上对创新的定义:形形色色多达40多种。比较一致的看法,创新是新设想或新概念。423技术创新:按照年月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技术创新的解释为: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

24、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按照国际上共识认同的理解:技术创新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新产品或新工艺和产生经过技术的工程化、商业化生产的市场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不只是关注技术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的进步,更关注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市场中取得成功,是一个典型的融科技与经济为一体的系统概念。技术创新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得经济利益是检验创新与否成功的最终标准;二是强调从头到尾是一个系统工程;三是强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主要包括:创新决策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造发明能力、工

25、程化能力、生产创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等。技术创新的特点:创新收益的能力非独占性;创新的不确定性,包括研究开发、试验生产和市场;创新的市场性和创新的系统性。424创造工程:指研究发明创造原理、发明创造技法和发明创造原则的科学。作为创造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以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为主体,结合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领域内的典型创造性活动进行应用性研究。直接探索各种创造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基本模式,是创造学最有实用性的组成部分,因而称它为“应用创造学”。所谓工程,就是人们运用思维武器,将某学科领域中的科学原理、技术方法、管理手段和生产资料等应用于探索或改造客观事物,从而形成各种事物集合

26、的总称。425创新是什么?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对创新的定义: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是对现存各种系统的改进和提出崭新的、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活动。技术创新通常是指新的技术在生产等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包括对现有技术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活动。全面的讲,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既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形成过程,也包括新发明的应用和实施过程,还应包括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也就是新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全过程。技术创新的特征:创造性;累积性;效益性;风险性;扩散性。技术创新的类型: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渐进型创新与突破型创新;资本节约型技术创

27、新和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形式:首次创新与二次创新;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第五章 技术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5.1、中国是第四轮的后进国追赶先进国。 我国著名专家胡鞍钢说:“从现代经济发展史看,世界先后有三次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成功范例。第一次美国花43年时间追上英国,第二次日本用40年时间追上美国;第三次是亚洲四小龙花30年时间追赶西欧国家。”中国是一个典型工业化后来者。中国是第四次后进国追赶先进国,1978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5%,1995年上升为10.9%,2000年将达到12.5%。根据1999年8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格增长4

28、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3倍,财政收入增加123倍,世界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率(中国辉煌50年)达9.8%,比24个国家和地区平均3.3%高出6.5%的水平,从个人收入来看年增长6%左右。5.2、技术创新是紧迫的任务。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我们既要充分估量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更要珍惜它带来的难得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的路子,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越”。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欧共体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芬兰的技术创新奇迹,也令人刮目相看。其研究开发经费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3.01%,居世界第一。1998年

29、8月调查结果:全国移动电话人均拥有率58%,因特网服务器上网率15%,均居世界第一。另一创新崛起的是以色列,形成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生物技术、药品和化学制品、医疗诊断设备等领域高新技术群,高新技术公司2600多个,仅次于美国,属世界第二名。与美国相比:我国科学家、工程师总量高于美国65%,高技术份额相当于美国3.5%,专利技术也只有美国8%,在知识创新上、科研体制和效率上、科研投入上,都大大低于美国或有相当大的差距。总之,我国与美国的差距,主要在科学技术上。技术创新不仅是国力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手段,迎接知识经济的灵魂,防范金融危机、加强国防、科技兴国的有力武器。第六章

30、对未来工业工程的思考6.1、 工业工程的前景 近百年工业工程学的历史是一部推动制造创新、企业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它孕育于15 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环境中。从20世纪初以来的一百年中,工业工程学历经机械生产模式和生物生产模式而进入社会生产制造模式阶段(李天和, 1998),在这种新模式下,工业工程被理解为所有组织(包括各种制造企业)的系统设计与运作优化的综合性工程科学。历史已经证明,面对各类挑战的组织与企业可以从工业工程学中找到科学的启示、先进的战略,和实现目标的规模、方法与工具。面对未来一个由顾客需求驱动、快速多变和来自全球四面八方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以及来自某些发达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挑战,

31、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继续发展和创新工业工程学。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未来制造的六大挑战和十大关键技术项目中有三分之一直接与工业工程学相关,例如:可重组企业(reconfigurable enterprises)、可重组制造系统 (recorfigurable manufaceturingsystems,RMS)、创新的过程、企业建模与仿真、产品与过程的设计方法、增强的人机接口技术和人力与技术资源的集成等。本文针对可重组企业、可重组制造系统、过程工程、以人为中心的组织与管理和工厂企业教育培训的革新5个问题进行探索,试图在世纪之初展望工业工程学的发展。 6.2、可重组企业 企业的设计、建立和组织从来

32、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工业革命以来,它首先遵循亚当斯密的理 论和原理,把组织与企业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单 元。 Taylor对之进行科学化,工程化和细化。美国 工业工程的两位早期学者,Deimer(堪萨斯大学)和 Kimball(康奈尔大学)先后在其著作中讨论了企业设计问题,形成著名的泰勒制。 Ford和Sloan等人成 功地创立了大量生产模式(机械生产模式),以流水 生产的现代企业代替了手工场式的车间。项目管理把企业设计成生物制造模式下的组织。 M哈默分 别在1993年与 l卯5年定义了经营程序再造 (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推动了当代的企业再造

33、热(姜文柄,1999)。1998年,美国国家研究 委员会公布了可重组企业的设想。同时,李天和教 授再次提出了企业设计问题和设计原则以及集成管 理系统。 Yeh和 Pearlson提出了基于零时间的组织 概念结构。笔者在为EMBA班讲授中,编著了企业 设计讲义。这些活动促使人们把可重组企业的研究提到日程上。 621 可重组性 1997年,美国衣阿华大学的Lee把可重组性定 义为以低成本和短周期来重组制造系统的能力4, 美国密歇根大学Koren曾分别于1996,1997和1999 年二次定义可重组制造系统,但他们都把可重组性 局限于制造系统范畴。Harnmer的 BPR是一种企业 重新设计的方法,

34、而非一种经常可变的企业组织设 计法。我们定义可重组性为:一种可以按规划和设计规定的变化,利用子系统或组元的重排、更替、剪 裁、嵌套和革新等手段对系统进行重新组态、更新过 程与系统功能或改变系统输出,迅速响应市场变化 的能力6。这一定义是希望通过企业或组织的重新组态达到适应变化的设计概念和方法。从实施效果看,BPR经常会引起较大的社会震动,不如可重组企 业的重组那样平稳。 可重组性是对积木化和成组性的革新。它是基于拓扑性,即;几何、物理、几何物理、化学与系统、 生物学的相似性和模块间的交互作用与接口特性, 可以实现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的相乘效果,是对积木和成组组合的发展和 拓宽。积

35、木是基于几何相似性和几何约束的,成组组合是基于几何与部分物理相似性的。而可重组性 是基于拓扑性的系统集成。 622 可重组企业的构想 可重组的企业是由若干系统及可重组的模块 (组元)组成的。按照瓜的观念,企业或组织系统的设计是对组织的人活动(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和公共服务(子)系统的设计及其交互作用和接口界面关系与特性的集成规划与设计,如图1所示。可重组企业的核心是重组的人员、硬件与软件。企业的重组可分为不同层次,即企业/组织系统级(要求3个子系统及其交互作用与接口特性可重组),子系统级(要求子系统是由“可重组模块”或组元组成)和模块级的重组。人活动系统的重组是建立在制造系统可重组、高

36、素质的多面手人员和组织与管理系统重组基础上的。管理控制系统的重组是对项目小组(team)、群体/集团(group)和动态联盟为基础的人与人和组织部门间的协调管理7。公共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战略与重组规划,建模、仿真、监控与决策,企业性能测度,智能合作软件和金融与法规支持系统等。实现重组的关键是:企业建模与仿真、人机接口技术、智能化和软件开发、集成管理系统和人员培训教育等方面。从技术上讲,软件系统的可重组性是关键。6.3、可重组制造系统 制造系统的重组要求来源于大量生产中遇到的可变性和为发挥机床功能的夹具设计。20世纪30 年代正当大量流水生产成熟时,美国汽车厂为适应 不同规格缸体加工要求,开始作变

37、异式机床的尝试。 40年代为强化军品生产,英国采用夹具提高零件的 互换性和产量。50-60年代,苏联在学习英国作法 后,提炼出成组技术,而德国人开发了成组分类编码系统。从60年代到90年代,广泛利用成组技术发 展了成组工艺、成组单元、FMS、FMC与CIM系统。 为了利用激光加工新技术,在70-80年代,日本进 行了嵌入激光加工装置的FMS的研究开发,并开展 了装配模块化的FMC开发。80至90年代,以德国 汉诺威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为中心,开展了自治模块机床的设计和制造集成及主轴部件与球铰运动副 的专业化生产的研究与实践。美国的衣阿华大学等 开始探索可重组制造系统。 6.4、 过程工程 过程的

38、重要性在于:变化总是存在于过程中; 85以上的过程问题是由过程变化引起的;过程的 决策必须依赖正确的数据(Smith。1998)。过程工程 指的是对制造过程的研究、开发、规划、设计、实施、控制与管理的工程学。它是根据我国改革开放成功 的经验和世界先进制造企业的实践,为增强竞争力 的新需求提出的新观念。诚然,企业的竞争力提高 首先要重视新产品的生产和上市,但从我国和世界多数企业的实际看,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创新产品的实力,更多的企业只是对已有产品作不断改进,引进创新产品的生产,或从先进企业引进产品乃至成套生产设备或生产线。过程工程是现代制造过程理论,如过程质量、制造系统斜升效应、设备性能劣化与控制、

39、并行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CAT)、系统集成、DFX、POM(生产与运作管理),误差流理论,约束理论(TOC)、过程控制和质量工程以及 CAFD等的综合利用以及全寿命、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的集成。从本质上讲,过程工程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基础上的现代工艺学,它是构成企业实力的根本要素。从目前的认识看,它包括以下内容: 过程的创新与改进。新的加工方法的创新和现有方法的革新。 过程规划与设计。从保证产品可靠性、安全性、质量控制和对环境的影响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与支持条件,把T、Q、C、S(服务)与 E(环境) 统一起来和开发与应用计辅工艺 CAT及 CAFD。

40、 过程控制。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普及培训和推广应用基于SPC的过程质量控制,并努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基于微机的过程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资金流和误差流的控制技术。 过程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过程管理和调度工作异常繁忙且易出错。因此,研究和开发按周、日、甚至时的规划、控制和调度计辅技术显得特别重要。 加强过程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传统的办事规则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生产环境,应该加强过程运行、管理和调度规律的研究和应用,防止由于理论与概念的落后导致的各种错误,譬如落后的质量水平掩盖质量管理的落后(Yeh Pearlson,1998)。目前尚持研究的过程理论有:斜升效应、劣化效应、企业与动态联盟的建模与仿真

41、、快速决策与调度、智能技术在过程中的应用和专用夹具的CAFD等。 6.5、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与管理 近20年来,组织与管理最重要的创新是“以人 为中心”的组织概念的确立与实施和改进创新战略。 651 使顾客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TCS) 不少世界级先进企业都先后把TCS作为企业的业务工作目标。其实质是:超越顾客的期望,使企业成为市场的赢家;以人为中心,自上而下地转变传统观念,在信念上强调“以礼待人,忠诚不渝”;培养人人有权参与,发挥集体协作精神,形成创新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所有业务工作同TCS挂钩,形成集体与个人的工作目标和测度参数;要求达到同行之最:在人员素质、营销、技术、产

42、品、服务和工艺方面达到世界一流;增大企业的市场占有量;把一切业务工作同提高质量和降低运行时间挂起钩来,并落实到人,如执行土90、士65或土6的品质制,同时要求每个员工找到自己服务的对象外部的顾客或内部的顾客,执行每天每人出错率3.4 10-6。美国 Babicb的研究表明:一个不满意的顾客要对8-20个人讲其不满意,而满意的顾客只对3 -5人讲。连续不停地改进顾客满意率是达到商业成功的最佳路径。必须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的顾客满意率和你的产品与服务的优先权,在对比中改进管理的思维与战略。他还提出企业获取这些信息的5 个步骤。 652 执行不断改进与创新的管理战略 在对比美日的创新战略后,人们发现采取

43、连续改进一创新的战略优于只有创新的战略,如图3所 示。因为在两次创新的间隔中,由于劣化效应的作 用,不能实现保持不变(不降)的绩效,只有利用连续改进(小改小革)才能对抗劣化作用,与创新结合达 到最大的绩效。我国不少企业尚缺乏这种连续改进 一创新的战略。653 革新组织与管理 .近10年来,企业管理和组织工作最大的革新是观念的改变和组织形式与管理的变化。20世纪20 30年代产生的大量生产,在管理上强调绝对服从。在今天,它已经造成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对立”,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国外企业强调实施群体决策与集中决策相结合的管理决策。同时,为了消除多层次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的“大企业病”,采取少层

44、次扁平化网络结构,形成可组织的结构,创造了小组,群体集团和动态联盟与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6.6、 企业教育培训的革新 同世界先进企业相比,我国的员工培训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经常抱怨员工文化素质低,但又不强化培训,使我们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员工的培训应按成人教育进行,而不是照搬学院式的“满堂灌”教学法。应遵循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的特点,确立正确的目标,制定规划与实施建立反 馈,按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不同的工作和素质能力要求,进行长期有计 划的培训。 1997年第6届国际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会议 总结了当代皿教育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如下: 以培养目标为主线,

45、替代以工具为主体的教学计划,改变以技术方法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强化瓜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训练;密切与企业联系,适应迅速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跟上科学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步调;改革教育方法,执行以问题驱动的教学体系。国内外对IE教育改革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七章 结 束 语工业工程自其创立之时,就以科学化和创新为基本特色。在20世纪近百年的发展中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新世纪开始时,中国需要IE工程,IE工程需要在中国这块文明古国开花结果。参 考 文 献1 盛亚,朱贵平.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 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20022 潘锦平,施小英.软件系统开发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3 秦曾煌.电工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4傅家冀.工业技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5 徐伟,赵选民,秦超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26 常晓玲,何大庆,姚永刚等,电气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