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法探析毕业论文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3107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法探析毕业论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法探析毕业论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法探析毕业论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法探析毕业论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法探析毕业论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法探析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法探析毕业论文1.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型的设计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in English Teaching 摘要 本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在课堂上运用互动教学法的英语教学方法,分析了制约课堂互动教学的因素,阐述了互动教学法实施的意义,原则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字:教师、教学课堂、互动、英语教学AbstractThis thesis,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oposes to properly use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i

2、n English teaching, 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he restrict factors in the interactive clas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elaborates the significanc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putting the interactive method in place,and also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that we s

3、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teacher;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teractive; English teaching1互动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 互动教学法是动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组合。 互动式教学法 - 基本含义广义上讲,互动教学法是指学校教学中一切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如备课活动互动;讲、评课互动;学生作业互动;测验互动等。狭义上讲,互动教学法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内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在课内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4、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科学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其教学的互动性不断发展。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导学互动;概念形成互动;联系实际互动;创新实际互动;逻辑推理互动;最终进行信息汇总、小结。互动式教学法 - 基本概念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差异在一个字:“动”。传统教学是教师主动,脑动、嘴动、手动,结果学生被

5、动,神静、嘴静、行静,从而演化为灌输式,一言堂,“我打你通,不通也通”。而互动式教学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真正做到“互动”,“教师主动”和“学生主动”,彼此交替,双向输入,多言堂,“我打你通,你打我通”,奏出和谐乐章。互动式教学法 - 目的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到、学会、学好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使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互动式教学法 - 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互动式教学法 - 优势、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

6、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互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参与的过程增加,必然督促学生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学习的需要。、教师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必然要认真钻研,精心备课,谋划好如何既能使所讲知识让学生掌握,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教师更是一种教学上的鞭策和督促。、互动式教学由于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呼应,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案例讨论,气氛变得活跃,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从而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互动式教学法 - 基本类型1、主题探

7、讨法。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主题。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作文章就不会跑题、跑调,类似于基础教育的“主题班会”。其策略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教师在前两个环节是主导,学生在中间两个环节为主导,最后教师作主题发言,也可请学生代表做主题发言。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缺点是组织力度大,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2、问题归纳法。将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的表现以及存在问题先请学生提出,然后教师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掌握知识解决问

8、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目的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缺点是问题较单一,知识面较窄,解决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3、典型案例法。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肯定正误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入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系统不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4、情景创设法。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和

9、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场景。其策略程序为设置问题创设愿景搭建平台激活学员。这种方法课堂知识容量大,共同参与性高,系统性较强,学员思维活跃,趣味性浓,缺点是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要求高、调控能力强,学生配合程度要求高。5、多维思辨法。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挑刺,提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掀起激情风暴,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明辨中寻找最优答案。其策略程序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答案往往没有定论,缺点是要求充分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教师收放把握得当,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极高的分析探索能力。互动式教学法

10、- 注意问题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事物只有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方能激活机体。“双向互动”关键要有教师和学员的能动机制、学生的求知内在机制和师生的搭配机制。这种机制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互动式教学既不是课堂简单设问、提问、答辩,更不是课堂教学之余留下十分钟等待学生提问题、教师释疑解难,而是从根本上确立改革开放、教学相长、激活思路、讲究艺术、提高效果的教学新观念,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需求,不断学习,不断探索。HDouglasBro

11、wn(1994)提出了互动教学法。他认为,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式教学的动态过程,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互动。(王荣荣,2009)互动教学法强调:在语言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语言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出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互动理论认为,互动教学即通过课

12、堂上师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通过交流与协作、探索与实践,构建相应知识框架,促进学生良好英语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兴趣。(苏屹峰,2006)1.2意义 1.2.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而互动式英语教学法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佳教学方式。首先,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自由讨论的环节进行导入,通过分析讨论的结果,引入需要掌握的学习重点。其次,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能够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加强对知识的

13、运用。 1.2.2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关键在其教学行为的真正改变。互动式教学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呼应,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案例讨论,都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从而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发挥出最佳状态,促使教学行为发生真正的改变。 1.2.3适应社会的要求 时代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角色、教学行为都提出了进行适应性调整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教与授”,而现在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在这一理念下,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精心备课,策划好如何既能使所

14、讲知识让学生掌握,又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教师是一种教学上的鞭策和督促。 1.2.4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的讲授语法知识,应重视营造宽松、平等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气氛。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时间走到学生中间来,鼓励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大胆说、大胆想,这样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沟通和拓展思维能力,从而较好的贯彻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2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2.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传统教学中,长期以来实施的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原则,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把老师认真备课

15、、讲课内容丰富作为教学好坏的衡量标准,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都无法摆脱这种标准的束缚,从而导致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实践机会少,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与用”而不是“教与授”。2.2“应试教育”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 专家指出,语言学习就是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下正确应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但现今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考试重点是什么,老师的教学重点就是什么,语法和阅读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态度,使大多数

16、学生形成了不想到最合适的词语不敢开口表达,害怕犯错,害怕丢人的习惯。可事实上,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没有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的。 2.3忽视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法,对于语言形式及意义的讲解成为了教学的重点,而较少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教授,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多数教师认为似乎只要掌握了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规则,学生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方式虽然使得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吕媛,2007),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流时,却常常因为不了解中西文化背

17、景的差异而词不达意、语不得体,甚至造成歧义和误解,形成了较普遍的“Chinglish”。例如在英语中,“dog”一词被当做是忠实、可爱、聪明的象征,人们常说“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是说,你小子运气够好,而在汉语中,有关狗的成语多含贬义。如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能设定具体的情景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就能更形象。3制约课堂互动的因素3.1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多年来,主导和控制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是一种被人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18、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违背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出足够时间进行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形成对学生回答问题和交流进行评价的意识,忽视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在语言学习的进程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见错即纠”既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又会使学生处于尴尬状态,从而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障碍,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沉默性的课堂。 3.2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课堂活动的选择、设计和组织都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如:本堂课应掌握哪些知识,应以怎样的形式将知识进行呈现,学生对此都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积极、主动的语言技能训练,从而使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权威和服从。这种关

19、系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消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削弱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3大班制制约着课堂互动 制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客观原因还在于班额过大。在初高中阶段,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通常达到60-70人。大班教学尽管在知识点的传授方面有容量大、教学面广、时间经济等优点,但也制约了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影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影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极易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刘丽平,2007)致使不少学生最终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实施互动教学法的原则及方法4.1实施原则 4.1.1全面性、多维互动原则 对英语教育教学有着丰富经验和

20、研究的夏谷鸣特别强调在英语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他认为:“信息的走向应该是多维的: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等”。张昌武也指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让全班学生或多数学生参与,不能只有几个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当观众,否则课堂效率太低,也不能使全班学生都得到锻炼。”(李文焕,2011)我们要做到以学生和教学活动为中心,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实现教师角色由训练者、领导者、考核者向合作者、参与者、激励者的转变。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教学民主,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提供支持性环境,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

21、习活动的主人。 4.1.2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中国古代,一些教育家在教育著作中,对教师主导作用极其重视,并有过深刻的论述。学记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严厚莹,201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在这一矛盾中,教是主要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绎;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教师尤其应鼓

22、励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踊跃发言,注重培养学生思维上的批判性和创新性。(张利云,2002)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开放性问题,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讨论,在沟通中得出更多的答案。 4.1.3“交流互动原则” 有人说:“英语教学如果真正实现了课堂活动的交流与互动,也就解决了英语教学的时效性。”英语课堂活动不仅仅是学生机械背诵和默写,而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自我展现。所以,把语言活动作为英语课堂的基本活动,会极大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而这也恰恰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增强课堂言语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避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

23、小组讨论是其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通过设计一项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学习环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能够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达到最大化。 4.1.4动态性原则 由于教材的类型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存在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不断交流和反馈,使“互动式”教学模式处于动态之中。动态教学成为“互动式”教学的突出特征,(冯新平,2010)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变静态的教材知识为动态信息。教科书是静态的,要求我们按认识结构及教学需要进行重新编排和设计,并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使之成为更具生动活泼的生态课堂模式。其

24、次,变被动听讲型为主动学习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创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对话交流平台,让学生经常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再次,变单一性教学方法为多样性教学方法。依据教材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动态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彻底地改变单向传授知识的局面。 4.1.5民主性原则 课堂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构建富有挑战和竞争的教学机制,确立正常和密切的合作关系,已是“互动式”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江天亮,2010)新课程改革下的“互

25、动式”课堂倡导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展示自我、施展才华、体验学习成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勇于参与教学,乐于参与教学,教与学才能共融互促。4.2构建互动教学法的方法 4.2.1激发互动教学法 为了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如:在上阅读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视听结合,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的效果。而在进行复习课时,教师可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以便唤起学生的记忆,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2.2 制造互动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

26、,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可适当做一些游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的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4.2.3创造互动的条件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和活动指导。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堂讨论,如: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展开讨论,在教学的重点处进行讨论,在问题的疑难处展开讨论,在故意出错处展开讨论,在解题策略的运用上展开讨论,使学生充分参与,以此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并能有效

27、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1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教师在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将总的学习目标纵向分解为按时间划分的若干小目标。如:每月目标,每周目标及每日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众所周知,教师的上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即通过一堂课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同样,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必须树立一种目标意识。学期初,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晨会、个别谈话的形式,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目标。如:下次段考、期中、期末考试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同时,教师可通

28、过与学生的互动,时刻提醒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使人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5.2教学重点应从“教”转为“辅” 在进行互动式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认识到其在教学中的地位主要是“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就是让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教师的地位也由“主导”变成“指导”,但是这种变化决不意味着降低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在“精”字上下功夫,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讲解的时间最好少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应重在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能够运用自如。5.3建立“三三四”模式 在“三三四”模式中,“三

29、”指课前设计教学为了学生,课中实施教学突出学生,课后评价教学促进学生。在上课前,教师应备好课,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及上课流程,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课后,教师应对本堂课进行反思,总结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此方面的训练。“三”指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科学规范简明高效的检测反馈。在现代英语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等工具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频、视频及图片,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四”指摸(自主摸索)、探(合作探究)、展(学生展示)及测(检测反馈)四步教学法。在课堂上,前15分

30、钟,教师应将本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框架。课中的15分钟,教师可通过问答的形式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最后15分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指出其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结语 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实施,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课堂运行体系已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广泛重视。在课堂内外互动环境下,互动动态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

3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到“我要学”的主动求知状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参考文献1 Brown, HDouglas.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London: 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2冯新平: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J。化学教学,2010年。3甘芝,教育心理学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12)。4江天亮,电子技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空中英语教

32、师, 2010,05(13)。5李文焕,英语互动教学的模式及原则J。中学英语园地,2011,04(33)。6刘丽平,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探究J。教育探索,2007,45(06)。7吕媛: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影响J。小学教育研究,2007年。8苏屹峰,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05(08)。9王荣荣:互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四川师范大 学,2009年。10严厚莹,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J。学园,2011, 10(17)。11张利云,对互动式教学法的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2,27(35)

33、。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互动模型周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 在外语教学中,不同的语言教学模型与理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跨文化交际与传媒研究中,人际互动模型是研究的焦点。但在现有研究中,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的尝试还不多。试图从外语教学研究的角度分析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中应用人际互动模型的可能性。从这种理论探索可以看出外语教学中,人际互动环境、文化以及个人因素三个层面的互动都存在,而且会影响到外语教学的过程、方法、目的和结果。关键词 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互动模型中图分类号 H 31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0310 (2000) S1201

34、45205An Interactive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and TeachingBased on educati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 in2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hoery ,the current author intends to propose a SLL T model inthis paper. In the design of this model , the followingprinciples should be take

35、n into consideration.1) The model should be simple. Previous mod2els have the tendency to include every factor intotheir f ramework. This is , in my opinion , not onlyimpossible , but also t roublesome. these models turnout to be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refore , not use2able. My model will just adop

36、t a few essential vari2ables , and the outlook should be simple.2) SLL T should be put on the background of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y scholars havepointed out that ,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in agreat scale , is also a process of second culture t rain2ing. And second language courses are oft

37、en designedto provide both language and cultural immersion.Therefore , culture should be an inalienable part ofmy model.3) SLL T should also be regarded as a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individuals theteacher and the student . According to educationalpsychology ,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

38、cher andstudent is essential in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indi2vidual attitude , which influences the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 cannot be neglected in a SLL T mod2el.Taking these three principles as guidelines , Idesign the SLL T model as follows :1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viron2mentIf we look at

39、 the whole issue of SLL T in all forms as a set of activities in society , we cannot denythat the social context of SLL T is particularly impor2tant.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a great deal ofthe feature and composition of learning and techingenvironment. Mackey has identified nine composi2tion

40、patter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ome , school ,area , and nation. All these interactions spin out thegeneral setting of te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Spolsky attempt s to present in a single model all theeffective factors in SLL T. His research result s in ahexagonal modelwhich provides six pers

41、pectives ofSLL T:psychological , sociological , economic , politi2cal , religion cultural , and linguistic. With somemodifications Stern designs a Galilean model consti2tuting a useful scheme for the analysis of contextualfactors of SLL T. This model includes notional andinternational settings , reg

42、ion , home environmentand neighborhood , and school environment .In the authors f ramework of model , learningand teching environment is t reated macroscopically.The general setting of education , which includes the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 the type of soci2ety , government policy , etc. , t

43、he school system ,the end of education , and even the location andschool facility are all the features of learning andteaching environment . However , the list of effectivefactors in such as situation may be endless , and a fac2tor may be operative only in a certain given context .As a result , the

44、learning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remains an abst ract and general feature in the model.2 Teacher and StudentAs SLL T is considered as an interactive commu2nication in this model , some features of the commu2nicative model are adopted. In a communicativemodel , the communication often takes place in

45、twocoummunicators , and the shared meaning builds upthe mutual foundation. Consequently , the learningand teaching process are modified into a two2waycommunicational process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student .On the other hand , these two participant s ofSLL T model are highly conceptualized. The t

46、eacheror the student in the model doesnt refer to any spe2cific individual , but the most general characteristicsof theses two human groups , just as any interactivecommunication model has done. In order to limit theeffective variables functioning in this model , thesetwo abst ract persons are also

47、idealized ,though actual2ly there is no such an ideal situation in practice.3 The Cultural Level3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2guageIn term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lan2guage , there are generally two point s of view :mono2listic and dualistic. But no matter how different theyare , they both cannot deny the intertwingled and in2timate relation. Many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the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SLL T. In this model , cul2ture is t reated both as a factor which dominates thebe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