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3114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学位授予单位名称:云南农业大学代码:10676授 权 学 科名称:草学代码: 0909授 权 级 别R 博士 硕士2015年9月10日编 写 说 明一、本报告是学位授权点经过自我评估的全面总结,分为两个部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和持续改进计划。二、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代码(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填写;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授权学科名称及代码

2、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授权级别选“博士”;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授权级别选“硕士”。三、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定量数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四、本报告的各项内容须是本学位点近5年来的情况,统计时间以本报告撰写时间为截止时间,往前推算5年为起始时间。五、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

3、学位点重复填写)。六、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国家和行业标准、软件著作权、动植物新品种、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七、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八、本报告正文使用四号宋体,字数不超过8000字,纸张限用A4。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云南农业大学1938年建校。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列为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

4、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和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动植物品种选育、地方特色生物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建立6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建成2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9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和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始于我校1950年创建的畜牧学下的草地学课程,1999年由我校和云南省肉牛与牧草研究中心(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前身)联合申办成立草业科学系,2001年获得草学硕士点。2011年获得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点以云贵高原为重点研究区域,立足云南

5、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在牧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人工草地建设与管理、草地生态恢复和地被植物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德钦紫花苜蓿特异耐受性遗传多样性和蛋白组学分析、云南退花草地植被恢复机理等研究成果丰富了云南草地农业科学理论基础;选育和审定了10个牧草和地被植物品种,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完善了退化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草坪建植与管理等技术体系。为推动我国西南草牧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已经形成了草种资源利用和种质创新、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地被植物与草坪草利用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本学科有“草业科学”云南省重点学科,是云南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有云南省

6、高校云贵高原草地资源及其利用重点实验室。有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教学团队1个。有教学科研人员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1人;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云南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一、二级学术团体副理事长2人。学科点与1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长期保持着合作与交流关系。作为我国西南草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截止2015年9月,培养硕士146人。毕业研究生遍布西南及其他省、市、自治区的草业教学、科研、推广和管理部门以及部分国际组织和企业,为西南草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二)目标与标准1.1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7、,爱国守法,学风严谨,具有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勇于献身科学的创新人才。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掌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组织或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能力。草学博士点下设草种资源利用和种质创新、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地被植物与草坪利用三个方向,各方向的具体目标如下:(1)草种资源利用和种质创新方向,要求博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牧草生产和加工利用等草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在草类植物种质创新、牧草生产和草产品加工利用研究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培养能独立从事草种资源遗传基础、

8、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牧草生产与品质调控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研究应用型人才。(2)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方向,要求博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草地培育学、草地农业生态学、放牧管理学、恢复生态学、草地环境保护学等草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草地环境污染修复、利用草类植物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利用草类植物修复土壤环境污染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能独立从事草地资源评价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控、草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草地放牧管理、草与作物多样性种植恢复受损生态系统、草与作物多样性种植修复土壤环境污染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研究应用型人

9、才。(3)地被植物与草坪草利用研究方向,要求博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地被植物资源学、高级草坪学、城市生态学等草业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草坪学相关理论、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草坪建植与管护技术研发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能独立从事地被植物与草坪草的抗逆生理和生态适应性、高效草坪建植和管理、草坪生态系统调控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应用型人才。1.2 学位标准1.2.1 知识体系掌握本学科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全面知识体系,并理解这些体系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核心草学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为(1)植物遗传育种及草产品生产知识体系,包括:植物遗传学、育种学、分子生物学、种子学、栽培学、饲料作物加工与

10、贮藏、草产品生产与利用等知识;(2)草地生态与管理知识体系,包括:草地资源学、草地生态学、草地管理与利用、草原保护学、动物营养等知识;(3)地被植物资源知识体系,包括:地被植物学基础、草坪学、植物抗逆生理等知识。研究生对自己所在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有全面系统的掌握。须完成课程学习、学科和外语水平综合考试、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毕业论文)答辩,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方可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农学博士学位。1.2.2 基本素质1.2.2.1 学术素质崇尚科学精神,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扎实的实验和分析技能、及解决理论或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与

11、本学科相关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1.2.2.2 学术道德具有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研究过程中保证实验数据真实,立论依据充分,避免重复研究,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科学论文或学术会议上发布的结果是所做研究工作的真实反映,对他人的成果能够进行正确辨识,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的标示。杜绝任何剽窃他人成果、捏造歪曲数据、有意提供误导性推论等不当学术行为1.2.2.3 基本学术能力 (1) 获取知识的能力有能力获得本学科的任一领域开展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运用这些知识确定研究选题并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创造新的知识。以草业生态系统中土壤、牧草(草坪草)

12、、家畜、微生物等要素为重点研究对象,围绕云贵高原草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研究。 (2) 科学研究能力在某一特定的草学领域具备相关技术的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科学描述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学术创新能力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有深度的知识点、创造性和想象力,拥有敢于开拓进取、勇于改革创新的学术精神,能对本领域的科学问题提出可供实验检验的新的假设或对已有的假设进行批驳或修正,积极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意义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具备较强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能创新学科理论体系,促进草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4)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符合逻辑的辩论、条

13、理清楚的演讲和简明正确的写作等方面的科学交流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在国际和国内的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及时地展示学术成果。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被SCI(或EI)收录的期刊文章至少一篇。(二)师资队伍2.1 师资规模和结构草学一级博士点拥有16名指导教师,由5名博导和11名团队指导小组成员共同组成。从年龄结构看,61岁以上0人,56-60岁0人,46-55岁7人(占44%),36-45岁5人(占31%),35岁以下4人(占25%)。教师队伍以中年为主,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已经或正在迅速成长,并担负着学位点建设和发展的重任(见附表1)。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15人

14、(占93.8%),有较高的学历起点和学术起点;从职称结构来看,5名博士生导师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占100%),指导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政治素养;从学缘结构看,5名导师分别毕业于国内外不同的高等院校(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比利时让布卢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导师比例为100%,师资来源的多样性有力地带动了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交融与提高。经过4年多的建设,本学位点形成了一支发展目标明确,梯队结构良好,知识结构合理,能满足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2.2 师资水平(1)草种资源利用和种质创新方向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毕玉芬教授长期从事牧草遗传育种

15、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早在2001年曾参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和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曾主编或副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饲料生产学(南方本)、林草植被与水土保持、草坪草育种学等四部。本研究方向团队成功培育和审定登记了德钦紫花苜蓿、德娜塔鸭茅和麦迪多年生黑麦草等优良牧草品种5个;阐明了德钦紫花苜蓿特异耐受性遗传多样性机理和蛋白质代谢基础;提出了云南紫花苜蓿品种秋眠性区划标准和鉴定技术。推广优良草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建立了鸭茅等优良牧草的高产栽培技术,构建云南热带亚热带水稻黑麦草轮作饲养畜禽系统,构建了云南不同区域和气候条件下人工草地建植与利用模式和草产品生产技术体系。曾获得多项科技奖

16、励,“弱秋眠性苜蓿种质资源基因多样性及利用研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构建云南热带亚热带水稻黑麦草轮作饲养畜禽系统”、“优质牧草新品种引种栽培与示范”、“云南刈牧型人工草地优质牧草品种选育与推广利用”、“云南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机制的研究”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优质牛奶配套生产技术”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本研究团队由毕玉芬教授、文亦芾教授、陈功教授、姜华副教授和韩博博士等团队成员组成。其中毕玉芬教授为二级教授,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华副教授是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自2011年学

17、位点获得授权以来,本方向团队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15项,总经费52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项、受理国内发明专利2项。选育或登记植物品种4个。制定云南省地方标准1个。副主编和参编专著2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2部。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成功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4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1次,在国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2次。形成了地方草种资源研究和利用特色鲜明的创新团队。(2)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方向该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为李元教授和祖艳群教授。他们长期从事恢复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李元教授曾主编农业生态环境多样性与作物响应和环境科学

18、与工程实习教程等专著或教材。该团队从筛选出云南本土重金属超富集植物20多种成功地用于铅锌矿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并提出其耐性特征、累积重金属的根部机理。构建了受损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技术。建立了利用多样性种植技术提高土壤水分养分利用率、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氮磷输出、降低高原湖泊富营养化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了外来入侵植物控制的理论与技术。阐明了云贵高原草类植物与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牧草-家畜生态关系、以及草类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关系,探讨了草地生态对生态环境因子响应反馈机制,构建了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控对策。该方向师资包括由李元教授、祖艳群教授、吴国星教授、湛方栋副教授和何永美副教授等团队成员组成。

19、学术带头人李元教授是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校自然保护与生态环境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委直接联系专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祖艳群教授是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学术带头人,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教学团队负责人。吴国星教授、湛方栋副教授和何永美副教授是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自2011年学位点获得授权以来,该方向团队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项,总经费1396.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6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编和副主编专著6部,主编、

20、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4部。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高校优秀教材1部。成功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3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4次,在国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8次。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系统开展草地生态与环境修复方向创新研究的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团队。(3)地被植物与草坪草利用研究方向该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为郭凤根教授和吴红芝教授。郭凤根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学和植物资源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出版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命科学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植物生物学,副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学和植物资源学等教材6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

21、三等奖1项。该团队阐明了地被植物云南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机理和生长发育规律。揭示了三白草、细辛等地被植物的MADS-box等功能基因的表达规律和进化意义。提出了草坪枯草层改良、杂草防除、高尔夫球场建植与养护管理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高光谱分析技术评价草坪外观质量的研究,构建了草坪高光谱分析技术体系。本团队成员由郭凤根教授、吴红芝教授、罗富成教授、赵银河副教授、任健副教授、单贵莲副教授等团队成员组成。郭凤根教授是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带头人。吴红芝教授是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银河副教授是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自2011年学位点获得授权以来,

22、该方向团队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8项,总经费812万元;选育并登记地被百合新品种3个。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项;主编和副主编出版全国统编教材5部;成功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4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2次,在国内会议上做学术交流报告4次。形成了地被植物与草坪草生理及生态研究的特色鲜明的创新团队。(三)人才培养3.1 招生选拔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自2012年首届招生以来,共招生8名博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报考人数为2人,录取1人,录取率比例为50%;2013年报考人数为5人,录取3人,录取比例为6

23、0%;2014年报考人数为7人,录取3人,录取比例为43%;2015 年报考人数为9人,录取1人,录取比例为10 %。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中,5人为草业科学专业毕业,其余3人为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录取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学校制定严格的招生录取原则和制度,并严格执行复试环节。考生均采取 “申请-审核-笔试-复试(面试)”的方式进行选拔。学校十分重视复试环节,严格把关,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位点根据学校当年颁布的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复试须知,严格执行研究生招生复试流程:考生报到、考生资格审核、综合面试、英语综合面试。综合面试重点考察科研基础、学

24、科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学术思想,录取名单以笔试和面试总成绩排名决定,最终录取结果报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批。为更多的吸引优质生报考,进一步提高草学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学校鼓励草学与相关学科的优秀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并建立了全面的奖助体系,保障学生攻读博士学位。奖学金系列包括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博士学术新人奖、科技创新基金、专项奖学金,可达到研究生60%以上的覆盖面。助学金系列包括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达到了研究生100%的覆盖面。3.2 课程教学3.2.1 草业专业核心课程按照教指委规定,草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攻读学位期间,所

25、修学分不少于14学分(含必修环节2学分)。开设的核心课程如下:(1)专业学位课:植物遗传育种学、草地生态与管理、地被植物资源学。植物遗传育种学(1.0学分)由毕玉芬主讲。毕玉芬教授长期从事牧草育种、种子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主持完成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获得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两次获得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李世玉:封育条件下退化山地草甸植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张建利:土壤种子库和凋落物生态恢复保障机制)。硕士研究生张建利同学的论文“山地草地凋落物分解与持水力的研究”获得第一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中3人次获得“中国草学会王栋奖学金”

26、( 许岳飞、张建利、王玉佳)。草地生态与管理(2.0学分)由李元教授和祖艳群教授主讲。李元教授和祖艳群教授长期从事恢复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祖艳群教授是云南省教学名师,曾主持完成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李元教授获得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云南省优秀教材1部。地被植物资源学(1.0学分)由郭凤根教授和吴红芝教授主讲。郭凤根教授和吴红芝教授长期从事地被植物资源学教学和科研工作,郭凤根教授获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专业选修课:草业科学Seminar、草业科学研究进展、草坪科学与管理、草产品生产和利用、草食动物营养。专业选修课可选4个以上学分;草业科学Seminar(2

27、学分)由毕玉芬教授主讲;草业科学研究进展(1学分)由郭凤根教授主讲;草坪科学与管理(1学分)由吴红芝教授主讲;草产品生产和利用(1学分)由罗富成教授主讲;草食动物营养学(1学分)由毛华明教授主讲。(3)综合水平考试(学科综合水平和外语水平考试),2学分。3.2.2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1)学校制定了按照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对研究生课程管理、任课教师、学生课程学习、课程考核、成绩和试卷管理进行要求。研究生课程教学设有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记录表,从上课考勤、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实现了有据有理的教学监控。(2)研究生处还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采取随机听课及评估;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研

28、究生教学督导组,并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研究生教学工作督导制度实现了全面了解研究生教学及各培养环节情况的全程监控。目前为止,本学位点未出现教学事故。3.2.3 持续改进机制学位点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积极将优质科技和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丰富教学内容。具体措施如下:(1)课程主讲教师每年参加校内外培训不少于1次,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2)学期初,学科组召集所有团队成员开会讨论,共同修订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3)要求各位主讲教师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参考资料。3.3 学术训练3.3.1 研究生参加学术训练

29、情况为了切实加强学术训练,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五年来,学校及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训练:(1)聘请国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组织学术交流,努力开拓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途径,使其拓宽知识面,获得更多更新等前沿的知识,深入了解草学的发展和需求。(2)针对博士研究生理论知识水平和科学人文素养提升的需要,积极搭建学术平台,利用“云南省高校云贵高原草地资源及其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学校及学院的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等公共科研平台,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坛,以提高和锻炼研究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3)鼓励和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短期国际访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及学术研讨会

30、。(4)创立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和研究生科技创新竞赛(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POSTER大赛),给研究生提供科研锻炼的机会,激发其科研兴趣,加强研究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能力的培养。(5)充分整合学校的资源,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搭建博士研究生培养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已与云南绿盛美地园林景观有限公司、云南能投生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草业相关企业合作,强化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3.3.2 学术训练制度学位点规定了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内容,包括博士生在学期间应有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及各类学术活动如下:(1)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本学科组织的各类

31、学术活动不得少于8次,中期考核前须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不少于4 次;(2)在本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报告(专题报告)不少于2次(开题报告除外)。(3)要求导师加强对博士生的学术训练,定期安排博士生在博士点或课题组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上进行文献研读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并对博士生语言表达、幻灯片的制作、报告的撰写等进行指导。每位博士生每学期不少于1次。研究生在完成有关学术活动后,填写云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由学位点和导师给予考核(合格与不合格)。所需费用由博士点建设基金承担。3.4 学术交流草学博士学位点主要通过三方面为博士研究生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具体如下:3.4.1 搭建平台,规定参加报告次数

32、学校及学院的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等公共科研平台每年会举办多场学术报告,要求本专业博士生每年至少参加4次学术报告。3.4.2 邀请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近2年草学点先后邀请了12位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他们是:(1)中国农业大学周禾教授,报告内容为草坪建植与管理;(2)南京农业大学沈益新教授,报告内容为草产品加工与利用;(3)四川农业大学张新全教授,报告内容为鸭茅的种质资源与创新;(4)东北师范大学王德利教授,报告内容为草地营养基及功能;(5)甘肃农业大学师尚礼教授,报告内容为紫花苜蓿根颈芽的发生发育;(6)澳大利亚Wagga Wagga农业研究所李光棣研究员,报告内容为澳大利亚草地管

33、理;(7)巴西experincias em agroecologia农业生态研究所Paulo Petersen研究员,报告内容为巴西生态农业;(8)以色列希伯来大学Binyamin (Benny) Chefetz 教授,报告内容为草地水分管理;(9)比利时列日大学Colinet Gilles博士和Sarah Garre教授,报告内容为土壤生态学研究进展;(10)瓦格宁根大学 Jaap van Tuyl教授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Daryl C. Joyce,报告内容为地被植物种质创新。3.4.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位点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毕业前至少参加2次国内学术会议。2

34、013级博士研究生王吉秀于2014年8月、10月、12月及2015年4月、8月多次参加全国环境问题研讨会等会议,并在大会和小组会上进行学术交流;2013级博士研究生邵辰光于2015年8月参加“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2014级博士研究生李博2015年8月参加云南生态学会年会及全国污染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并做报告,其报告滇池流域植被优化对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获研究生论坛优秀报告一等奖。有索默等9名草学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多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3.5 分流淘汰为了确保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加大考核与淘汰力度,我校在云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云

35、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综合水平考试、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等各阶段的分流与淘汰办法,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按肄业处理。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2-3门本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未补修或补修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综合水平考试中仍未通过者,不得申请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第3学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由所在学位点提出分流意见,报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审核备案。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所修课程学习和考试、完成各培养环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通过中期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全部工作,并

36、按学校规定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后,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对建议缓授学位者,经答辩委员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并做出决议,可在半年后重新申请答辩,但只能重新答辩一次。通过上述几个环节的考核,完成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分流或淘汰,确保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目前,本学位点尚没有被分流淘汰的博士研究生。3.6 学位论文质量3.6.1 学位论文质量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对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评价体系、选题写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37、(1) 论文标准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能力。(2) 质量要求为保证和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除了实行学校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制度和学位论文查重制度外,草学一级学科对博士学位论文也做了相关的要求:论文选题应是从本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且是科学研究前沿或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课题,并第2学期以答辩形式进行开题报告,经专家组论证通过方可以开题。在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中规定了检查研究生博士论文进展情况。为保证论文质量,要求博士研究生用于论

38、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学年,论文字数不少于5万字。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创造性成果。学位点规定了严格的论文预答辩制度,邀请省内外专家对论文进行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预答辩通过后,方可报校研究生处批准进行论文盲评和学位论文答辩。(3) 论文质量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还没有参加答辩的研究生,缺少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等方面的总结材料。2012年至2015年,草业科学专业硕士授权点有毕业生25人。其中,5人毕业论文被抽查进行盲评,盲评专家认为这些论文体现了该专业在西南特有牧草资源、高原草地退化、地被植物利用等方面的地

39、域特色,在野生地方牧草资源、本土植物环境修复原理、生态脆弱山地植被重建、牧草低磷适应机理等方向上的研究成果较突出。论文结构合理,写作规范,达到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标准。3.6.2 本学科研究生科研成果 草学在校博士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11篇,会议论文3篇。其中2014级博士研究生李博的论文滇中不同次生演替阶段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评价研究被评为优秀青年学术论文,2013级王吉秀参加2015年全国污染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并做会议报告,其报告获研究生论坛优秀报告一等奖。草学研究生获准云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基金项目3项,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2012年-2015年草

40、学硕士研究生在草地学报、草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四)质量保证和教学支撑4.1 导师管理4.1.1 导师队伍选聘、培训和考核情况我校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队伍选聘、培训和考核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1) 导师队伍选聘按照学校每两年一次的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程序进行严格遴选。申报人员必须为具有教授或相当于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所有申报人员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具备申报条件后进入遴选程序,经材料复审,专家评议组评议后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2) 新晋导师培训新晋导师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导师培训。学位点规定新晋博导第一年必须与有指导经验的博导共同指

41、导博士研究生。学位点定期组织导师学习并讨论研究生相关文件,为学位点建设发展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建议。(3)导师工作考核按照云南省博士生指导教师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将工作量考核、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每3年对在岗博士生导师进行工作考核,全面客观评估导师指导博士生的整体情况。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停止下一年度的招生。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取消其导师资格,间隔3年后重新申请导师上岗资格,参加导师资格的遴选。4.1.2 指导研究生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1) 制度要求在教学上,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

42、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条例。从上课考勤、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实现了全过程的教学管理,成立了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组,实现了全面了解研究生教学及各培养环节情况,对研究生教学工作和培养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咨询和调研。在学生指导上,要求导师每月与研究生进行学业情况交流2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交流和引导。每月组织导师和学生开展学术讨论会,就学生学习和文献研读中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2)执行情况定期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日常检查工作,具体由学院、学位点组织实施,填写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记录表,检查教师教授研究生课程的考勤、上课纪律等情况。在学生指导制度上,

43、学位点导师每月与研究生至少指导交流2次,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并在第2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成立由导师为负责人的联合指导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培养环节,进行集体讨论和论证,保障学生培养质量。4.1.3 导师经费情况五年来,草学博士学位点导师组成员共支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2项,总科研经费2736.7万元,师均科研经费171.0万元。4.2 学风建设学校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详细定义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并规定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认定和处理办法。学校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暂行规定。规定学

44、术性博士学位论文检测结果的文字复制比应20%,达到此标准的研究生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学校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师德师风的意见,以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导师师德师风。4.3 教学平台和基地4.3.1 校内平台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等是本博士点重点科研支撑平台。“云南省高校云贵高原草地资源及其利用重点实验室”为本学位点的专业教学科研平台,为本博士点研究生开展专业学习、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条件。4.3.2 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于

45、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拥有设施良好的“亚热带人工草地-肉牛”、“热带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和“国家牧草资源评价基地”,总面积达到5000余亩,可承担草学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4.4 奖助体系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我校,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有一系列奖学金及助学金项目,研究生奖学金方面: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年)、省政府奖学金(10000元/生/年)、校级专业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8000元、5000元、3000元/生/年)、新生优秀奖学金(第一志愿报考本领域的可直接申请,10000元/生/年)、对于特别优秀的研究生还设立了研究生学术成果奖(10

46、000元)、红云红河奖学金(4000元/生/次)、伍达观奖学金(3000元/生/次)和有勇奖学金(20000元/生/次),奖学金的覆盖面可达到60%以上。助学金方面,每生每年可享受国家助学金6000元、学校助学金8000元,伍达观助学金(1500元/生/次),助学金的覆盖面达到了100%。学位点规定博士生参加科研工作,导师给予博士研究生科研津贴,500-800元/月。为了保证奖助学金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定,学校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收费及奖助体系实施办法、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云南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三助”工作实施办法,学院在学校相关

47、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也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二、存在问题分析2.1 师资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草学一级博士点自2012年招生以来,师资队伍实力在不断增强,目前共16人组成的博士研究生指导队伍,但具备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导师只有5名,且全部来自本校,还没有遴选校外博士生导师。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导师的数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5名校内博士生导师的平均年龄50岁,年龄结构需要进一步年轻化。另外,导师团队的科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便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2.2 高质量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加大建设力度随着对博士研究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质量

48、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的需求日渐紧迫,需要在后续发展中加大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特别是校企联合建设的实践基地。目前,已有的校外科研教学基地在专业方向上没有达到全面覆盖,需要加强建设以满足博士专业方向的学习和科研要求。2.3 招生规模较小草学博士学位点2011年成立,2012年开始招生,由于学校整体招生数量没有增加,导致新点指标数量有限。目前仅有8名在读博士研究生,造成培养成本相对比较高。三、持续改进的计划4.1 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针对草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校外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注重年轻博导的培养和遴选。争取在后续建设过程中,校内外导师的数量增加3名,且倾向于年轻化。学校拟采用引进人才的办法,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学者,特别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学校将在资金和工作条件上提供保证,以加强草学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