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第四章村镇道路工程规划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3163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6.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镇规划第四章村镇道路工程规划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村镇规划第四章村镇道路工程规划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村镇规划第四章村镇道路工程规划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村镇规划第四章村镇道路工程规划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村镇规划第四章村镇道路工程规划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镇规划第四章村镇道路工程规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规划第四章村镇道路工程规划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村镇道路工程规划,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1)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行人多2)道路基础设施差3)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变化大4)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5)缺少停车场,道路违章建筑多6)车辆增长快,交通发展迅速,一村镇交通的特点,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1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行人多交通工具类型:机动车卡车、拖挂车、拖拉机、客车、小汽车、吉普车、摩托车等 非机动车自行车、二轮车、平板车、兽力车等 步 行,一村镇交通的特点,2道路基础设施差 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设计;道

2、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技术标准低;人行道狭窄,或人行道挪作它用,人车混行。,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3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变化大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村镇居民以及迅速增多的“离士不离乡亦工亦农的非在册人口,使得村镇中行人和车辆的流量大小在各个季节、一周和一天中均变化很大,各类车辆流向均不固定,在早、中、晚上下班时造成人流、车流集中,形成流量高峰时段。,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4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 村镇中交通管理人员少,体制不健全。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缺乏,致使交通

3、混乱,一些交通繁忙道路常常受阻。,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5)缺少停车场,道路违章建筑多 村镇中缺少专用停车场管理不够,任意停靠,占用车行道与人行道,造成道路交通不畅。道路两侧违章搭建房屋多,以及违章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多,造成交通不畅。,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6车辆增长快,交通发展迅速 村镇经济繁荣,车流、人流发展迅速,致使村镇道路拥挤、交通混乱。,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对村镇基础设施的地位认识不足。村镇基础设施是基础产业还是服务产业?,长期以来重生产建设,轻基础设施建设,认为它是服务性的,放在从属的

4、地位上。事实证明,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村镇产业建设的基础,是基础产业之一。,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2)管理缺失 对村镇规划、村镇道路规划与治理缺乏统一的认识,缺乏有力的综合治理手段。,二问题产生的原因,村镇道路交通与村镇对外交通之间不协调,各自为政。对村镇的车流和人流,缺乏动态分析,难以作出符合客观实际需要的道路规划。,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3)治理着重点有误 着眼点放在机动车上 忽视对大量的自行车、行人和兽力车管理不够,以及车辆的停放问题。,二问题产生的原因,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和分级,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的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划

5、分为:,1、公路 2、村镇道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概念:联系村镇与城市、村镇与村镇之间的道路.规划标准: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1、公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分类:公路按使用任务、性质和交通量大小分为两类五个等级。1汽车专用公路2一般公路,1、公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1)汽车专用公路 p88,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控制全部出入的公路。一级公路:联系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快速

6、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二级公路:联系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1、公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2)一般公路,二级公路:联系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高运输量繁忙的城郊公路。三级公路:沟通县以上城市,运输任务较大的一般公路。四级公路:沟通县、乡(镇)、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1、公路,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定义:是村镇中各组成部分的联系网络,是村镇的骨架与“动脉。规划标准:国家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0-93)分类:村镇道路按使用任务、性质和交通量大小分为四级。,2、村镇道路,

7、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2、村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4.1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三村镇道路的分类,2、村镇道路村镇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 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 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 4、满足村镇景观的要求 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 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7、满足其他有关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 1村镇各主

8、要用地和吸引大量居民的重要地点之间,应有短捷的交通路线。交通量大的用地间形成主干道,交通量小不贯通全村镇的道路形成次干道,曲线系数路线短捷的程度:=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两点间直线的距离干道,次干道,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 2村镇各分区用地之间的联系道路应有足够而又恰当的数量。,道路网密度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L/F(km/km2)L: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F:村镇用地面积。,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确定村镇道路网密度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道路网的布置应便利交通,居民步行距离不宜太

9、远;交叉口间距不宜太短,以避免交叉口过密,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降低车速;各区及街坊的面积划分适当。,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 3道路系统应尽可能简单、整齐、醒目。,应避免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布置在路口。,一个交叉口上交汇的街道不宜超过45条,交叉角不宜小于60或不宜大于120。,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 道路网尽可能平而直,尽可能减少土石方工程,并为行车、建筑群布置、排水、路基稳定创造良好条件。,地面自然坡度6%一10%,地面自然坡度达12%以上,人行

10、梯道,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人行梯道,之字形道路,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确定道路标高时,应考虑水文地质对道路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对路基路面的破坏作用。,尽可能绕过不良工程地质和不良水文工程地质,避免穿过地形破碎地段。,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村镇道路网走向应有利于村镇的通风。北方、南方、滨河海道路走向应为两侧建筑布置创造良好的日照条件。干道的走向最好取南北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一般取南北子午线成30 60的夹角为宜,以兼顾日照、通风和临街建筑的布置。,4

11、.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减少机动车噪音和尾气污染措施:合理确定村镇道路网密度,以保持居住建筑与交通干道间有足够的消声距离;过境车辆一律不得从村镇内部穿过;控制货车进入居住区;控制拖拉机进入村镇。,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减少机动车噪音和尾气污染措施:在街道宽度上考虑必要的防护绿地来吸收部分噪音、二氧化碳和放出新鲜空气;沿街建筑布置方式及建筑设计作特殊处理,如宜使建筑物后退红线、建筑物沿街面作封闭处理或建筑物山墙面对街道等。,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街道的

12、造型、自然景色、历史古迹、现代建筑,形成统一的街景。干道的走向应对向制高点、风景点。对山区村镇,道路竖曲线以凹形曲线优于凸形曲线,一般可在凸形顶点开辟广场、布置建筑物或树。,4、满足村镇景观的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村镇街道中心线的纵坡应尽量与两侧建筑线的纵坡方向取得一致。街道的标高应稍低于两侧街坊地面的标高,以汇集地面水,便于地面水的排除。主干道沿汇水沟纵坡,有利于村镇的排水和埋设排水管。干道的纵断面设计要配合排水系统的走向。,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须摸清道路上要埋设哪些管线,考虑给予足够的用地,

13、且给予合理安排。电讯管道,要靠近建筑物布置,且本身占地不宽,但它要求设较大的检修入孔;排水管为重力流管,埋设较深,其开挖沟槽的用地较宽;煤气管道要防爆,须远离建筑物。几种管线平行敷设时,之间要有一定的水平间距。,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以下规定: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电力电缆、大于10K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

14、雨水管,污水管。,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1)村镇道路应与铁路、公路、水路等对外交通系统密切配合,同时要避免铁路、公路穿过村镇内部。(2)村镇道路要方便居民与农机通往田间,要统一考虑与田间道路的相互衔接。(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少占田地,少拆房屋,不损坏重要历史文物。(4)以近期为主,远、近期相结合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发展、组合实施。,7、满足其他有关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道路系统几何形状规划原那么: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一般街道密度

15、应根据街坊布置综合考虑,以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交叉口为宜,不宜太稀、太密。,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常用的道路类型:1、方格网式棋盘式 2、放射环式 3、自由式 4、混合式,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优点:街道排列比较整齐,用地紧凑经济,有利于建筑物布置和识别方向;交通组织简单便利,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口,车流可较均匀地分布于所有街道上;,功能小区,交通机动性好,当某条街道受阻车辆绕道行驶时其路线不会增加,行程时间不会增加。干道间距:400500m。,1、方格网式棋盘式,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1、方格网式也称棋盘式,缺

16、点:交通分散,道路主次功能不明确,交叉口多,影响行车畅通;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行驶距离长,曲度系数大。,功能小区,适用于地形平坦的村镇,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2、放射环式,以公共中心为中心,由放射道路和环形道路组成。,优点:公共中心区和各功能区有直接通畅的交通联系;环形道路可将交通均匀地分散到各区;路线有曲有直,较易于结合自然地形和现状;曲度系数平均值最小,一般在左右。,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2、放射环式,有些地区的联系要绕行,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好;在小范围内采用此种形式,道路交叉会形成很多锐角,出现很多不规那么的小区和街坊,不利于建筑物

17、的布置;道路曲折不利于辨别方向,交通不便。,适用于规模很大的村镇,缺点:,容易造成中心交通拥挤、行人以及车辆的集中;,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3、自由式,优点:结合自然地形,道路自然顺适,可以减少道路工程土石方量,节省工程费用。缺点:道路弯曲、方向多变,比较紊乱,曲度系数较大,由于道路曲折,形成许多不规那么的街坊,影响建筑物的布置,影响管线上程的布置。由于建筑分散,居民出入不便。,适用于山区和丘陵地区,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4、混合式,立足自然和现状特点,采用综合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道路系统的特点,扬长避短。,4.2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二

18、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在实际规划中,应根据村镇自然地理条件、现状特点、经济状况、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民族传统习俗等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不能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一道路规划前期研究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四村镇道路的线形设计五村镇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六村镇道路设施,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要研究村镇交通的产生;要研究机动车、非机动车出行的增长;要研究工农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要研究居民上下班、购物、教育、文化娱乐等各种活动形式的不同出行;统计村镇用地分区中有关交通源间分布、联系线路布置、现出行数量,预估分区出行数量的增长;预估新规划地区产生

19、的出行。,道路规划要预估村镇交通的发展:,一道路规划前期研究,要研究采用的交通方式和所占比例,考虑汽车、自行车和行人出行在村镇用地分区之间分布和出行流量的形式。确定主、次干道的性质、选线、走向布置与红线宽度、断面组合,以及交叉口形式、中心控制坐标方位、桥梁的位置等。,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道路规划要预估村镇交通的发展:,一道路规划前期研究,对原有的村镇,道路的远期交通量可按现有道路的交通量进行预测;对新建的村镇,道路的远期交通量可参考规模相当的同级村镇进行预测。,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一道路规划前期研究,1按年平均增长量估算2按年平均增长率估算3按车辆的年平均增长数估算4按生成率估

20、算,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1按年平均增长量估算,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工农业生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2按年平均增长率估算,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3按车辆的年平均增长数估算,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根据机动车辆增长的历史资料,估算道路交通量的增长。,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二远期交通量的预测,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根据出行生成率计算新增交通量。,对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可以参照机动车的方法来估算,4按生成率估算,道路横断面:是指沿着道路宽度、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

21、,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主要任务:根据道路功能和建筑红线宽度,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及不同形式的组合、相互之间的位置与高差。,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什么是道路红线?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建筑红线,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道路红线:?民用建筑设计通那么?JGJ3787规定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在无人

22、行道的道路上空,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1)2米以上可突出窗扇、窗罩,突出 米;(2)米以上可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小于人行道宽度减1米,并 3米;(3)米以上可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 1米;(4)5米以上可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小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 3米。,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道路红线: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上空:(1)米以上可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小于米;(2)5米以上可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小于1米。,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道路红线: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基本要求:保证

23、车辆和行人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对于交通繁重地段应尽量做到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分流、人车分流,各行其道;满足路面排水及绿化、地面杆线、地下管线等公用设备布置的工程技术要求;路幅综合布置应与街道功能、沿街建筑物性质、沿线地形相协调;,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节约村镇用地,节省工程费用;减少由于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噪音、扬尘和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必须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又要为村镇交通发展留有必要的余地。做到一次性规划设计,如需分期实施,应尽可能使近期工程为远期所利用。,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通常指村镇总体规划中确

24、定的建筑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总宽度=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安排各种管(沟)线。,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1)车行道的宽度 车行道是道路上提供每一纵列车辆连续安全按规定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地带。车行道宽度的大小以“车道或“行车带为单位。车道,是指车辆单向行驶时所需的宽度,其数值取决于通行车辆的车身宽度+行驶横向安全距离。,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1)车行道的宽度 在村镇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最小安全距离可为,行驶中车辆与边沟(侧石)距离为。,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

25、度的确定,(2)人行道的宽度 人行道宽度取决于道路类别、沿街建筑物性质、人流密度和构成(空手、提包、携物等)、步行速度,以及在人行道上设置灯杆和绿化种植带,还应考虑在人行道下埋设地下管线及备用地等方面的要求。,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作用:可以遮阳,为行人御晒;延长黑色路面的使用期限;对车辆驶过所引起的灰尘、噪音和震动等能起到降低作用,从而改善道路卫生条件,提高村镇交通与生活居住环境质量。,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 结合我国村镇用地实际及加强绿化的可能性,一般

26、近期对新建、改建道路的绿化所占比例宜为15%25%,远期至少应在20%30%内考虑。,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布置布置行道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应不妨碍街侧建筑物的日照通风,一般乔木要距房屋5m为宜。在弯道上或交叉口处不能布置高度大于的绿丛,必须使树木在视距三角形范围之外中断,以不影响行车安全。行道树距侧石线的距离应不小于,便于公共汽车停靠,并需及时修剪,使其分枝高度大于4m。,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布置注意行道树与架空杆线之间的干扰,常采

27、用将电线合杆架设以减少杆线数量和增加线高度。电缆高度不小于6m;路灯低压线高度不小于7m;馈线及供电高压线高度不小于9m;南方地区架线高度宜较北方地区提高,以有利于行道树的生长。树木与各项公用设施要保证必要的安全间距,统一安排,避免相互干扰。,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布置,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布置,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活动式:活动式是用混凝土墩、石墩或铁墩做成,墩与墩之间缀以铁链或钢管相

28、连。一般活动式分隔墩高度为左右,宽度为;优点:是可以根据交通组织变动灵活调整。固定式:一般是用侧石围护成连续性的绿化带。,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分隔带,1、道路宽度的确定,活动式:,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分隔带,1、道路宽度的确定,固定式:,分隔带的宽度宜与街道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比例相协调,最窄为。兼作公共交通车辆停靠站或停放自行车用的分流分隔带,不宜小于2m。除了为远期拓宽预留用地的分隔带外,宽度不宜大于。,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分隔带,1、道路

29、宽度的确定,作为分向用的分隔带,除过长路段而在增设人行横道线处中断外,应连绵不断直到交叉口前。分流分隔带仅宜在重要的公共建筑、支路和街坊路出入口,以及人行横道处中断,通常以80150m为宜,其最短长度不少于一个停车视距。采用较长的分隔带可避免自行车任意穿越进入机动车道,以保证分流行车的安全。,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分隔带,1、道路宽度的确定,分流分隔带,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分隔带,1、道路宽度的确定,(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分隔带,分隔带宽时,其绿化配置宜采用高大直立乔木为主;分隔带窄时,限用小

30、树冠的常青树,间以低矮黄杨树;地面栽铺草皮,逢节日以盆花点缀,或高灌木配以花卉、草皮并围以绿篱,切忌种植高度大于的灌木丛,以免妨碍行车视线。,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4)道路边沟宽度边沟作用:排除地面雨雪水,明式是采用明沟排水,仅在街坊出入口、人行横道处增设某些必要的带漏孔的盖板明沟或涵管,多用于一些村庄的道路和乡镇或临街建筑物稀少的道路,明沟断面常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底宽不小于,深度不宜小于。暗式是用埋设于道路下的雨水沟管系统排水,而不设边沟。混合式是明沟和暗管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在村镇规划中,宜因路因段采取适宜的排水方式。,4.3 村镇道路的技

31、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4)道路边沟宽度边沟作用:排除地面雨雪水,明式,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宽度的确定,暗式,混合式,(1)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中央机动车道,两侧非机动车道,单幅路,对向行驶车流,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2、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2)道路横断面的选择 一块板形式普遍采用 适用范围:路幅宽度较窄一般在40m以下,交通量不大,混合行驶四车道已能满足,及非机动车不多等情况。,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2、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2)道路横断面的选择 二块板形式 适用

32、范围:快速车道,如机动车多、非机动车很少及车速要求高的道路,可以减少对向行驶的机动车间互相干扰;在线形上有可能导致车辆相撞的路段 道路横向高差较大或为了照顾现状、埋设高压线等。,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2、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2)道路横断面的选择 三块板形式 适用范围:路幅较宽一般在40m以上,特殊情况至少36m,非机动车多,交通量大,混合行驶四车道不能满足交通要求,车速要求高及考虑分期修建等情况。不适用:两个方向交通量过分悬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高峰小时不在同时出现的道路;用地紧张,非机动车较少的山村道路。,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2、道

33、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2)道路横断面的选择 除考虑交通外,还需考虑:路幅与沿街建筑物高度的协调。竖向 横断面布置与工程管线布置的协调。垂直 横断面总宽度的确定与远近结合。横向,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2、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2)道路横断面的选择 路幅与沿街建筑物高度的协调。道路路幅宽度应使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有足够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符合防空、防火、防震要求;有较好视野。,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2、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2)道路横断面的选择 横断面布置与工程管线布置的协调。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及其组合形式的确定,必须与管线综合规划相协调

34、;个别情况下,路幅宽度甚至取决于管线敷设所需用地的宽度要求。,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2、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2)道路横断面的选择 横断面总宽度的确定与远近结合。根据村镇规模及总体规划中对各类干道、支路提出的红线间路幅控制宽度的可调宽度加以组合;尽可能做到协调一致;注意留有余地。,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2、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作用:使道路上的地面雨雪水、街道两侧建筑物出人口以及毗邻街坊道路出人口的地面雨雪水能迅速排人道路两侧(或一侧)的边沟或排水暗管。,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3、道路的横坡度,确定依据:路面

35、结构层的种类、表面平整度、粗糙度和吸湿性、当地降雨强度、道路纵坡大小等确定。路面愈光滑、不透水、平整度与行车车速要求高,横坡就宜偏小,以防车辆横向滑移,导致交通事故;反之,路面愈粗糙、透水与平整度差,车速要求低,横坡就可偏大。,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3、道路的横坡度,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三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3、道路的横坡度,1、道路的平面设计(1)道路平曲线的概念(2)平曲线半径的选择(3)平曲线与平曲线及直线间的衔接(4)行车视距:停车视距;会车视距2、道路的纵断面设计(1)纵坡及坡长的确定 最大纵坡;最小纵坡(2)竖曲线及其半径的选择,4.3 村镇道路

36、的技术设计,四村镇道路的线形设计自习,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 2、平面交叉口设计(1)交叉口视距(2)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五村镇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自习,六 村镇道路设施自习 1、村镇道路照明(1)道路设计基本原那么(2)道路照明标准(3)道路光源选择(4)道路灯具的平面布置(5)灯具的悬挂高度及间距 2、交通控制与管理(1)道路交通信号(2)道路交通信号标志,4.3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一竖向规划设计必要性二竖向规划要求三竖向设计前所需要的资料四竖向规划设计的形式五竖向规划设计的步骤六竖向规划设计图表示方法,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

37、,村镇规划设计:1平面布置:对村镇用地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交通等其他各项工程设施在平面上的安排;2竖向布置:竖向设计 对用地的地面高度进行合理考虑,使改造的地形能适应于布置和建造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有利于排除地面水,满足生活、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敷设地下管线的要求。,什么是竖向设计?,平面规划阶段不足 单体规划阶段不足 解决办法,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一竖向规划设计必要性,平面规划阶段:特点:着眼于用地的布局,或为形成某种形式的构图,以平坦的村镇用地来进行规划与设计;不足:对地形的变化注意不够,发生开山填沟、大挖大填的现象,结果:既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又耗费大量的土石方工程费用。,4.

38、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一竖向规划设计必要性,单体规划阶段:不足:各单项工程规划和设计分别进行,相互配合不够,使各部分设计标高不统一,互不衔接。结果:造成场地的地面水无出路、道路交通运输不畅,以及使各项用地之间不能有机的联系,带来诸多不便。,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一竖向规划设计必要性,解决办法:在构思规划平面方案的基础上,按总体规划阶段不同的工作深度要求,通过竖向规划对平面规划方案加以调整和修正。,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一竖向规划设计必要性,村镇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应符合以下要求:(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尽量保留原有绿地和水面;(2)有利于地面水排除,避免地面积水及水土流失;(3)

39、满足道路、广场的设计允许坡度;(4)有利于布置建筑和组织环境景观;(5)达到最小的土方工程量。,二竖向规划要求,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2)确定地面排水方式和相应的排水构筑物;(3)进行土方平衡及挖方、填方的合理调配,确定取土和弃土的地点。,二竖向规划要求,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村镇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包括:,(1)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规划标高;,建筑物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建筑物室外标高一般应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村镇建设用地的地面排水,应根据地形特点、降水量和汇水面积等因素,划分排水区域,确定坡向、坡度和管沟系统。道路的纵坡应保证地面水流顺畅排除

40、,最小坡度为。,二竖向规划要求,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的最正确坡度为,不得小于,不应超过4。当地形自然坡度大于4时,应做成台地式,台地之间用挡土墙和护坡连接。建筑物密集、交通量大的地段宜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其他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坡度一般为。,二竖向规划要求,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在进行竖向设计前,需具备以下资料:1地形测量图,比例1:500或1:1000,图上有1m高程的地势等高线及每100m间距的纵横坐标及地形地貌如:河流、水塘、沼池、高丘、峭壁等情况。2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情况、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情况。3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图。,三竖向设计前所需要的资料,

41、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4规划中的街道中心标高、坡度、距离,最好是纵断面和横断面图5各种工程管线的平面布置图。6地表面雨雪水的排除流向,如流向低洼地、雨水管、渠道等。还必须了解洪水或高地雨水冲向基地,而影响某地的情况。7弄清取土的土源、弃土的场地。,三竖向设计前所需要的资料,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根据设计地面的不同形式,分三种形式:1连续式:平坡式、台阶式2重点式3混合式,四竖向规划设计的形式,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四竖向规划设计的形式,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平坡式:,四竖向规划设计的形式,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台阶式:,四竖向规划设计的形式,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重点式:,熟悉收集的资料;了解现状;绘纵横断面图、标地面坡度;确定各元素设计标高;确定室内地坪标高;绘制土石方工程图、计算土石方工程量;设施必需的挡土墙、护坡、排水构筑物等。,五竖向规划设计的步骤,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1设计等高线法,六竖向规划设计图表示方法,4.4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2设计标高表示法,本章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