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3218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5.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轨道精调精测,一、小车的构造与测量原理二、导向轨的定义三、小车正负方向定义四、小车数据意义五、平顺性的计算原理六、轨道调整量计算与调整原则七、小车测量作业流程,一、小车的构造与测量原理,小车硬件,CF-19军用本,leica圆棱镜,电台天线,轨距传感器,绝缘轮,水平传感器,小车硬件,车体部分可以拆卸,便于运输,小车原理-轨距,轨距指两股钢轨表面以下16mm处内侧之间的最小距离。轨检小车的横梁长度须事先严格标定,则轨距可由横梁的固定长度加上轨距传感器测量的可变长度而得到,进而进行实测轨距与设计轨距的比较。,小车原理-超高,由轨检小车上搭载的水平传感器测出横向倾角后,结合实测轨距即可计算得出线路

2、超高,进而进行实测超高与设计超高的比较。在每次作业前,水平传感器必须校准。,小车测量原理-平面及高程,使用全站仪实测得轨检小车上棱镜的三维坐标,然后结合标定的轨检小车几何参数、小车的定向参数、水平传感器所测横向倾角及实测轨距,即可换算出对应里程处的实测平面位置和轨面高程,继而与该里程处的设计平面位置和轨面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其偏差,用于指导轨道调整,中线参考基准:高轨到理论轨距的一半,小车原理-里程,全站仪实测出轨检小车上棱镜中心的三维坐标后,将该点投影到设计平曲线上,以投影点的里程为轨检小车当前检定位置的里程。,二、导向轨的定义,导向轨定义,1)导向轨定义原则,面向大里程方向定义左右;2)线路

3、左转,导向轨定义取值为+1,线路右转,导向轨定义取值为-1;3)直线段,导向轨的取值参考下一段曲线的转向,如线路左转,则导向轨取值为+1;,调整软件导向轨的值,轨道参考轨:曲线段:高程参考轨为低轨,平面参考轨为高轨 直线段:与大里程方向曲线参考轨保持一致,导向轨的作用,各种线型的导向轨图,三、小车正负方向定义,小车方向与小车前进方向,面对大里程分左右,轨检小车双轮部分在左手边就是“正方向”,相反则为“负方向”;轨检小车前进方向:即推小车前进的方向是往大里程还是小里程走。,四、小车数据的意义,实测高程比设计低0.0657米,实测高程比设计低0.0651米,红线,设计中线(垂直为虚线),蓝线,设计

4、中线(垂直为实线),设计超高,实测超高,同心圆,轨检小车双轮的一边,中线偏差,表示中线在设计中线左边0.157米,小车数据偏差说明,中线偏差,低轨高程偏差,超高偏差,中线基准:高轨到理论轨距的一半高程参考基准:低轨,具体偏差定义(以面向大里程方向定义左右):平面位置: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右侧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轨面高程: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上方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超高(水平):外轨过超高(外轨实测位置大于设计位置)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轨距:实测轨距大于设计轨距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偏差值=实测-设计调整量=设计-实测,小车数据偏差说明,五、平顺性的计算原理,假定钢

5、轨支承点的间距,或者说轨枕间距为0.625m,采用30m弦线,按间距5m设置一对检测点,则支承点间距的8倍正好是两检测点的间距5m。,短波平顺性,假定钢轨支承点的间距,或者说轨枕间距为0.625m,采用300m弦线,按间距150m设置一对检测点,则支承点间距的240倍正好是两检测点的间距150m。,长波平顺性,正矢,10m 弦平顺性,高速铁路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六、轨道调整量计算与调整原则,轨道调整量计算,通过软件模拟调整,达到平顺性要求,得出调整量,测量数据模拟调整前,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调整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优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性,另外一

6、股钢轨通过轨距和水平控制。,轨道调整原则,1)生成的报表中,导向轨为“-1”表示右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左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右轨(低轨)为基准;导向轨为“1”表示左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右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左轨(低轨)为基准。,轨道调整原则,2)“先整体后局部”:可首先基于整体曲线图,大致标出期望的线路走线或起伏状态,先整体上分析区间调整量,再局部精调;,轨道调整原则,3)“先轨向后轨距”,轨向的优化通过调整高轨(基准轨)的平面位置来实现,低轨的平面位置利用轨距及轨距变化率来控制;,轨道调整原则,4)“先高低后水平”,高低的优化通过调整低轨(基准轨)的高程来实现,高轨的高程利用超高和超高变

7、化率来控制;,轨道调整原则,5)在轨道精调软件中,平顺性指标可通过对主要参数(平面位置、轨距、高程、水平)指标曲线图的“削峰填谷”原则来实现,目的:直线顺直,曲线圆顺。,轨道调整原则,6)具体偏差定义(以面向大里程方向定义左右):平面位置: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右侧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轨面高程: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上方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超高(水平):外轨过超高(外轨实测位置大于设计位置)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轨距:实测轨距大于设计轨距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例如左轨平面调整量是-1,那么表明左轨要往左调1 例如右轨高程调整量是1,那么表明右轨要抬高1,调整量,七、精测

8、精调作业流程,作业流程-基础资料准备,1、CP坐标成果表2、线路设计平曲线参数(左右线)3、线路设计竖曲线参数(左右线;轨面高程)4、线路设计超高参数(左右线),作业流程-设计平曲线,作业流程-软件输入平曲线,作业流程-设计竖曲线,作业流程-软件输入竖曲线,作业流程-软件输入超高,作业流程-作业方法,1、全站仪设站精度控制2、搬站后重复测量点精度控制3、人员配置及作业效率,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每天现场检核全站仪,正倒镜测量100米的点都要在3秒,高程在1毫米之内,如果不符合要求进行全站仪校准。保证全站仪设站精度,东北坐标及高程0.7mm,定向误差1.4秒。设站效果不好要及时检核,查明原因,确认

9、是全站仪问题还是CP3点位问题,还是棱镜的问题。保证输入的CP3点位数据准确。小车每天使用后对轨距轮和车轮进行清洁。每天稳定的位置进行超高的校准,校准后检核正反测量要在0.3毫米以内。,动态调整运用于双块式、道岔等轨道的调整。调整后,浇筑混凝土。静态调整运用于板式或双块式无砟轨道长轨精调。铺设长轨后采集轨枕数据,内业计算调整量。,动态调整与静态调整区别,工具轨法动态精调,高低螺旋,轨向拉杆,轨排法动态精调,动态精调-施工模式,轨道精调工艺流程图(静态调整),施工准备铺轨、焊接、锁定,外业精调前 仪器的校正,钢轨精调准备,钢轨数据采集,线路参数编辑,根据扣件调整量,模拟调整钢轨,优化是现场钢轨调整,否,钢轨数据复测,检查偏差合格,不合格,钢轨平顺度检 测和局部调整,精调调整完毕,提交报表,施工图片,数据采集,外业采集数据后,导出各种分析数据,查看精度和轨道的平顺性。,数据分析,点击“确定”。,导出数据报表,正导出数据报表,在左上角报表类型中选择“线性记录”,报表数据-数据偏差,报表数据-线型记录,高速铁路轨道动态调整系统,数据偏差值与调整模拟对比,未调整与已调整对比,以下实操软件演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