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检验规范.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3543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装检验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涂装检验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涂装检验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涂装检验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涂装检验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涂装检验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装检验规范.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涂装质量检验规范1 目的为有效控制涂装作业的正常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效益,防止因涂装不当导致结构件的防腐保护失效。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涂装进行质量检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涂装的质量控制,工艺纪律管理(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考核办法)。3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0300.5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JB/Z 220 工序质量控制通则GB/T 1902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Q/XZ 200-2008 质量手

2、册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JB/T 50591991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4 涂装检验的基本原则4.1 涂装过程在整个工作期间易受操作者差错或有害环境的影响。另外,要通过检查已完成的工作发现存在何种问题通常较为困难。因此,在工作完成后再进行质量控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检查人员(或任何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在工作进行过程中位于现场,并且对其进行始终如一的观察评价,才能对涂装过程作出准确判断。4.2 操作人员、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4.3 应对工作环境(杂质、温度、湿度、露点等)进行控制,以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4.4 检验和施工应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等文件

3、的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涂装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和反馈。4.5 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资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4.6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减少质量波动。4.7 检验员应检查涂装施工的整个过程,检查重点应放在表面处理和涂装施工的起始,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4.8 应从涂装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

4、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4.9 质保工程师对质量实施见证性审核,对工序加工中操作者是否处于自控状态,检验员是否忠于职守,图纸、工艺文件是否有效贯彻,工序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方面进行监督性检查,以确保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性。4.10 涂装质量检验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4.11 检验人员应认真、如实、完整地填写原始记录,并按规定程序签名、处理、传递和保管,使之具有可追溯性。5 涂装检验的主要内容5.1 工艺规

5、程等技术文件5.1.1 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5.1.2 工艺规程必须经验证认可并符合有关标准。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5.1.3 对特殊工序,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可在工序流程的必要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控制点可按零件的质量特性、工序或设备来设置。5.1.4 对控制点应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和验证,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控制方法,并进行连续评价。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应包含质量控制的内容,如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检测频次、检查方法、记录及测定人员等做出具体规定。5.1.

6、5 工艺部门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编制原始记录表格并规定填表要求,包括让检验人员、质保人员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状况进行检查、监督、认定、签字的要求。例如,可编制工艺参数核对表、检查卡、关键件的履历卡等。主要原始记录表格应汇总归档,并规定制件加工档案的保存期限,以备查考。5.1.6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5.1.7 制订并执行技术文件的保管、使用、更改和销毁制度(或标准)。文件更改的审批程序应与原文件的审批程序相同,重要的更改应有试验验证。5.2 人员的培训和考核5.2.1 特殊工序的操作、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定期考核和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

7、证。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5.2.2 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组成技术考核委员会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各项成绩应填入考核档案,合格者发给相应的上岗操作证。5.3 设备、仪表和工艺装备5.3.1 特殊工序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工艺装备必须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5.3.2 工艺装备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验证(或试用)合格后,方可使用。5.3.3 新制、改进或大修后的设备和仪器仪表应按其技术条件验收,经调试、鉴定合格签证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5.3.4 设备必须完整、配套,配有显示(或自动控制)工艺参

8、数的检测、计量仪器仪表。各种供监控用的仪表,一般应按其功能分别设置。必要时,还应配备工艺参数自动记录仪和安全报警装置。5.3.5 制订和执行设备、工艺装备的维修保养,仪器仪表的定期检定、校准制度。设备主管部门应建立设备使用、点检、维修和校准的技术档案。工装主管部门应对主要工装建立使用维修技术档案。5.3.6 控制点的设备、工装应加以重点控制,以尽量减少设备及工装的误差引起的质量波动。5.4 环境5.4.1 环境条件(厂房内温度和湿度,压缩空气的压力和洁净度,施工现场的风速和杂质等)应满足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5.4.2 作业场所应配置有效的进、排风系统及安全技术措施,厂房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

9、应符合有关规定。5.4.3 应对车间一些重要的噪声源设施(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抛丸机等)采取适宜的减噪或隔音措施,以控制车间的环境噪声在85dB 以下。5.4.4 车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或照明,操作工位应有足够的照度。5.4.5 含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必须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三废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5.4.6 车间应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作业场地必须遵守防火和技术安全制度的规定。5.5 工艺材料5.5.1 工艺材料的采购文件应明确规定物品规格、材质和技术要求,必要时,还应提出质量保证的要求。5.5.2 重要工艺材料应严格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择优定点采购。采购部门选点

10、时,必须经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供应厂进行质量考察,并经试用验证认可后才能定点。5.5.3 进厂工艺材料必须有制造单位的合格证明文件,重要材料必须按规定复验,无合格证或复验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入库和使用。5.5.4 超过保管期限的材料必须按规定重新复验,办理延期使用文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5.5.5 应提供符合工艺材料使用要求的贮存场所和配套设施,并建立严格的保管、标志、发放、使用和回收制度。5.5.6 使用中的各种材料必须按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定期分析,保证其成分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材料应进行调整或更换,不合格者不准用于生产。5.5.7 采用新牌号的重要工艺材料应进行试验及生

11、产验证,提出试验验证报告,经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审批后方可使用。5.6 被加工物质的确认5.6.1 转入本工序的被加工物质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具有合格证明文件。必要时进行抽查复验。5.6.2 制定适用于本厂生产要求的外购物质标准,规定物质规格和技术要求,以及进厂入库的取样、检验项目和方法。5.6.3 重要的外购物质应择优定点采购,并进行进厂复验。必要时,应对供应厂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和监督,并建立合格供方的技术质量档案。5.6.4 应建立进料验证、入库、保管、标志、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5.7 工艺过程5.7.1 加工前,操作人员应熟悉工艺规程,严格按工艺规程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材

12、料、介质、环境条件的检查,进行各种预处理,工艺参数的试样验证等,并作好原始记录。对特殊的关键件,工艺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保证操作人员真正掌握。5.7.2 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工件的装卡、摆放,工艺参数的调整,试样的抽取、检验和保管等应根据不同物质的技术要求,按工艺规程的有关条款执行。5.7.3 应认真、如实、完整地填写原始记录,并按规定程序签名、处理、传递和保管。5.7.4 操作中应密切注意加工情况,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自行或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并作好原始记录。5.7.5 每批制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并作好标记,填写首件记录卡,并在记录上签章。5.7.6 检验员应对生产现

13、场进行巡回检查,对工艺的执行和原始记录的记录情况进行监督,抽检制件的加工质量,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对巡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督促有关人员及时纠正。5.7.7 关键件加工中的主要分工序,根据需要可设立“见证点”,由对质量不负直接责任的质保工程师实施见证性审核。对工序加工中操作者是否处于自控状态,检验员是否忠于职守,图纸、工艺文件是否有效贯彻,工序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方面进行监督性检查,以确保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性。5.7.8 制件在工序间的存放、周转与运输,应按定置管理规定及质量标准加以控制,并备有适用的工位器具和储运设备,防止损伤制件。5.8 工艺纪律5.8.1 职能部门职责5.8.1.1

14、企业要有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和完整、有效的工艺管理制度及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5.8.1.2 技术部门必须做到工艺文件:正确、完整、统一、清晰。5.8.1.3 生产部门对生产安排必须以工艺文件为依据,并做到均衡生产。5.8.1.4 凡投入生产的材料、毛坯和外购件、外协件,供应部门必须保证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5.8.1.5 设备部门:设备必须确保正常运转、安全、可靠,所有工艺装备应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5.8.1.6 计量器具应坚持周期检定,以保证量值正确、统一。5.8.1.7 要有专业培训制度,做到工人初次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做到定人、定机、定工种。5.8.2 生产现场工艺纪律5

15、.8.2.1 操作者要认真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生产中必须严格按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对有关时间、温度、压力、真空度、电流、电压、材料配方等工艺参数,除严格按规定执行外,还应做好记录,以便存档备查。5.8.2.2 设备的操作者和检验人员等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操作证,凭操作证工作。5.8.2.3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必须经验证、鉴定合格后纳入工艺文件方可正式使用。5.8.2.4 生产现场应做好定置管理和文明生产。5.8.3 考核5.8.3.1 各企业都应有严格的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制度与办法。5.8.3.2 全厂性的工艺纪律应有厂长和总工程师(或总工艺

16、师)组织工艺、质量管理、检验、生产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检查评定;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应有检验部门负责日常监督;车间、工段领导负责进行定期检查考核。5.8.3.3 考核内容: 工艺管理机构、职能落实和人员的配备; 工艺管理制度是否完备; 技术文件的正确率、完整率与统一率; 工艺文件的贯彻率; 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完好率; 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率; 生产的均衡率; 定人、定机、定工种的符合率; 定置管理和文明生产情况。5.9 质量检验5.9.1 在工序流程中合理设置检验点,按照规定的工艺质量标准,检验项目、指标、方法、频次、仪器等要求开展检验工作。5.9.2 按技术要求和检验规程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并检

17、查原始记录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完整。检验合格后应填写合格证明文件并在指定部位打上合格标志(或挂标签)。5.9.3 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不合格件的回用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并按有关规定返修、返工和重新检验。回用件应打上回用标志,回用、返修单据作为质量信息流转、存档。对待验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应加以醒目标志,分别堆放或隔离。5.10 质量信息的反馈和处理5.10.1 特殊工序的各种质量检验记录、理化分析报告、控制图表等都必须按归档制度整理保管,随时处于受检状态。5.10.2 应编制和填写现场加工缺陷分类统计日报表及其他各种质量问题反馈单。对突发性质量信息应及时处理,填写相应表格。5

18、.10.3 应制订对后续工序(包括产品使用中)发现的特殊工序质量问题及时反馈、汇总和处理的制度,并认真执行。5.10.4 应制订和执行质量改进制度。按规定的程序对各种质量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针对主要缺陷项目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取得成果后纳入工艺规程。6 涂装质量问题处理6.1 涂装过程质量检验与问题处理可以参照“品质管控实施流程图”(见下页“)执行。6.2 认真填写涂装过程质量处理意见,按照规定填写表单(见7)。经检验材料不符合标准及要求,开具不合格报告,直接退回供应商品质管控实施流程图NG开具合格报告并同意入库进 料 检 验因生产急需,不影响功能及安全经

19、副总以上领导批准特采仓库领料,制造实施制造实施NG首检不合格要求重新送检,品检对不符合点进行指导改善。首件检验首检合格,同意批量生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作好记录,责令立即改善,后续对该问题进行追踪。制程检验无异常,继续生产。制程检验重大品质异常需开具品质异常单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经相关领导审批。对重大异常及多次不改善者品质部必须通过现场主管进行处罚,现场主管处理后必须将处理结果反馈品质,品质须对改善情况予以追踪。成品不合格时,由品质确认是否返修或报废,后报经副总以上领导批示返修费用及报费损失的承担责任。成品检验立即开具品质异常单由品质部长填报原因及解决方案,报经副总以上领导签署处理意见,并报送办

20、公室处理。NG出货检验产品检验合格允许发货。批准: 审核: 编制:7 涂装检验控制格式7.1 涂装过程质量检验控制表,见表1。表1 涂装过程质量检验控制表控制点项目检测内容质量要求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频率1涂料进厂检测报告性能应满足Q/XZ JY021规定按照TB/T2772、HG/T3668、TB/T 2773等执行1次/批2施工环境温度535/温度计1次/班湿度85%/湿度计工件温度露点3露点计算表/空气洁净度满足GBJ73 类别3“普通/一般整洁干净”要求 目测/安全符合“涂装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目测/3压缩空气干燥度/洁净度需满足Q/XZ GY024.1规范3.4要求按照Q/XZ GY

21、024.1规范7.3执行1次/班4抛丸构件质量确认经检验合格,且不能有可见油、脂、切削油和乳化液 目测、手触/3件/次/批覆盖率98%目测/洁净度Sa2.5级目测/粗糙度Rz 25m75m标准样板比较法GB/T 6060.5中Ra 6.3m12.5m样板放置时间一般情况4h,湿度80%时,放置时间2h计时钟表1次/批5热喷铝涂层质量按照Q/XZ G GY002执行1次/批6工件上线质量确认满足Q/XZ GY024.1规范6.2.1要求按照Q/XZ GY024.1规范7.2要求执行抽检3次/班(3件/次)7喷涂底漆外观涂层表面平整,光泽均匀,无漏涂,起泡和气孔等现象,允许轻微流挂目测/抽检3次/

22、班(3件/次)湿膜厚度满足Q/XZ GY024.1规范3.1和表13要求GB/T13452.2中的方法6梳齿仪表干进底漆烘箱前,用手背轻轻触摸涂层,应无粘手现象手背触摸/8底漆烘烤温度时间根据不同环境温度,满足Q/XZ GY024.1表9规定 目测、计时秒表1次/班9底漆修整打磨外观表面干燥、清洁,无油污、灰尘、拉丝、流挂和气泡目测/抽检3次/班(3件/次)干膜厚度满足Q/XZ GY024.1规范3.1要求检测干膜厚度测厚仪附着力拉拔法5MPa或划格法1级测试附着力测试仪 干燥度用HB铅笔测试底漆涂层,无划痕硬度测试HB铅笔腻子修补满足Q/XZ GY024.1规范3.1要求目测/10喷涂中间漆

23、外观涂层表面平整,光泽均匀,无漏涂,起泡和气孔等现象,允许轻微流挂目测/抽检3次/班(3件/次)湿膜厚度满足Q/XZ GY024.1规范3.1和表13要求检测湿膜厚度梳齿仪表干进中间漆烘箱前,用手背轻轻触摸涂层,应无粘手现象。手背触摸/11中间漆烘烤温度时间根据不同环境温度,中间漆烘烤温度和时间应满足Q/XZ GY024.1表9规定目测、计时秒表1次/班12中间漆精整打磨干燥度用HB铅笔测试中间漆涂层,无划痕硬度测试HB铅笔抽检3次/班(3件/次)干膜厚度满足Q/XZ GY024.1规范3.1要求检测膜厚度测厚仪腻子打磨腻子干燥后,需用砂布将其打磨平整目测/外观表面干燥、清洁,无油污、灰尘、拉

24、丝、流挂和气泡目测/13喷涂面漆外观涂层表面平整,光泽均匀,无漏涂,起泡和气孔等现象,允许轻微流挂目测/抽检3次/班(3件/次)湿膜厚度满足Q/XZ GY024.1规范3.1和表13要求检测湿膜厚度梳齿仪 表干进面漆烘箱前,用手背轻轻触摸涂层,应无粘手现象。手背触摸/14面漆烘烤温度时间根据不同环境温度,面烘烤温度和时间应满足Q/XZ GY024.1表9规定。 目测、计时秒表1次/班15下线搬运表面状态涂层表面不允许出现磕碰伤和擦伤。目测/抽检3次/班(3件/次)漆膜干燥度用HB铅笔测试面漆涂层,无划痕硬度测试HB铅笔16清理清洁去除非涂装部位遮蔽物, 并清洁表面目测/抽检3次/班(3件/次)

25、缺陷修复对涂层弊病进行修复目测/保护防锈液涂敷均匀、致密目测/17终检外观涂层表面应平整、厚度均匀,无色差、起泡、起皱、流挂、漏喷等缺陷。目测/抽检3次/班(3件/次)附着力拉拔法涂层附着力5Mpa附着力测试测试仪3件/批次18标识缺陷修复对转运和装配过程中产生的涂层弊病进行修复目测/抽检3次/班(3件/次)喷涂标识标识完整、清晰目测/7.2 涂装检查程序表格工作现场环境条件控制表,见表2 表2 工作现场环境条件控制表检查人员姓名: 日期: _环境条件需要时删去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空气温度F/C湿球温度F/C相对湿度%钢材温度F/C露点F/C空气洁净度其他7.3 涂装检查程序表格喷射处理控

26、制表,见表3 表3 喷射处理控制表检查人员姓名: 日期: _磨料类型/等级 规定标准_ _ 磨料清洁度检查(是/否) 表面粗糙度测试最小值最大值放置时间覆盖率表面清洁度注释位置7.3 涂装检查程序表格涂料控制表,见表4 表4 涂料控制表检查人员姓名: 日期: _涂料编号涂料名称生产商混合(漆:固)稀释熟化留待未涂装时间过滤使用期限注释7.3 涂装检查程序表格涂装控制表,见表5 表5 涂装控制表检查人员姓名: 日期: _涂层编号施工方法颜色前道干膜厚度湿膜厚度干膜厚度涂层弊病注释最低最高最低最高7.6 涂装检查程序表格品质异常处理单,见表6 7.7 涂装检查程序表格品质原材料异常处理单,见表7

27、表6 品质异常处理单 日期: 年 月 日 编号:PYK-产品名称加工数量异常数量零件图号提报人核准异 常 内 容 ( 略 图 或 说 明 )原 因 说 明对 策 及 再 对 策 执 行 情 况处 理 结 果 确 认 拟定人: 执行人: 日 期: 结 论:NG/OK 确认人: 日 期: 拟定人: 执行人: 日 期: 结 论:NG/OK 确认人: 日 期: 拟定人: 执行人: 日 期: 结 论:NG/OK 确认人: 日 期: 拟定人: 执行人: 日 期: 结 论:NG/OK 确认人: 日 期: 拟定人: 执行人: 日 期: 结 论:NG/OK 确认人: 日 期:作业标准修订或其它说明: 编制: 审

28、核: 批准:表7 品质原材料异常处理通知单表号:PYC-产品名称供货单位到货日期到货数量订单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生产部门生产数量不合格品率处理日期不合格原因: 检验员: 日期:不合格品处置: 退货 返工 返修 降级 让步接受 报废 批准: 日期:采取措施记录: 责任部门: 日期:返工/返修后重新检验记录: 检验员: 日期:8 附录铁路支座生产过程检验规程4.3表面处理过程检验项目及要求。序号工序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检验方法测量设备备注1抛丸处理抛丸处理后工件表面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痕迹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粗糙度达到Rz25m。每批次3件目测按Q/ZX G GY024.

29、1执行2电弧喷铝喷铝后涂层均匀一致,表面无粗大颗粒(1.5mm),且完全覆盖需要喷涂的零件表面;涂层厚度25m。10%目测磁性测厚仪按Q/ZX G GY002执行3底漆处理外观:涂层表面平整,光泽均匀,无漏涂,起泡和气孔等现象。表面完全干燥,涂层干膜平均厚度达到80m,测漆膜干燥度(测铅笔硬度)、附着力每班抽检3次每次抽样3件目测用HB铅笔涂层,无划痕磁性测厚仪HB铅笔附着力检测仪按Q/ZX G GY024.1执行4中间漆处理外观:涂层表面平整,光泽均匀,无漏涂,起泡和气孔等现象。表面完全干燥,涂层干膜平均厚度达到100m,测漆膜干燥度(测铅笔硬度)、附着力每班抽检3次每次抽样3件目测用HB铅

30、笔涂层,无划痕磁性测厚仪HB铅笔按Q/ZX G GY024.1执行5面漆处理外观:涂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无色差、起泡、起皱、流挂、漏喷等缺陷。涂层干膜平均厚度达到70m,测漆膜干燥度(测铅笔硬度)、附着力每班抽检3次每次抽样3件目测用HB铅笔涂层,无划痕、磁性测厚仪HB铅笔附着力检测仪按Q/ZX G GY024.1执行6表面镀铬镀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孔隙度每批抽样3件检验方法及判定规则见Q/ZX G GY024.4磁性测厚仪按Q/ZX G GY024.4执行镀层硬度、附着强度及裂纹每半年外观质量全检7表面达克罗外观质量、涂层厚度、附着强度及硝酸铵快速试验每批抽样3件检验方法及判定规则见Q/ZX G GY024.3磁性测厚仪按Q/ZX G GY024.3执行涂层耐盐雾性能、耐水性能、耐湿性能每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