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生产报告硫酸风险分析.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3626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酸生产报告硫酸风险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硫酸生产报告硫酸风险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硫酸生产报告硫酸风险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硫酸生产报告硫酸风险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硫酸生产报告硫酸风险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硫酸生产报告硫酸风险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酸生产报告硫酸风险分析.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环境风险分析8.1 硫酸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在硫酸生产、储运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工艺的原因,人为的或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废气超标排放和硫酸泄漏,造成的事故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开车生产、工艺或设备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硫酸生产尾气中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超标排放。硫酸储存设备与装置由于受损或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硫酸泄漏,可能造成大量硫酸雾排放。后果会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硫酸雾会毁坏周围的植物及植被,腐蚀附近建筑物。 在火车、汽车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如发生浓硫酸泄漏,可能造成以下后果:硫酸及酸雾会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硫酸泄漏后渗入土壤会造成土壤酸性;硫酸雾在空气中

2、扩散污染环境空气,酸雾会毁坏周围的植物及植被,腐蚀周围建筑物。硫酸如果直接流入地表水中会污染水域;导致水中动植物死亡;浓硫酸遇水引起强烈反应,会产生浓烈的硫酸烟雾。影响周围环境空气,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次评价根据硫酸生产工艺、装置和生产储运情况分析,通过对硫酸造成的安全环境污染事故调查,硫酸生产在厂区内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是SO2、SO3、硫酸雾废气的非正常和事故排放,本次评价主要对SO2、SO3、硫酸雾废气非正常和事故排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防范措施分析,对浓硫酸大量泄漏对空气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和防范措施分析,根据该厂生产、储存设施情况,废水处理装置情况,对浓硫酸大量

3、泄漏,或停车冲洗废水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环境风险评价中往往是通过对历史事故的调查,最好是全世界或国内同类项目运行的历史的事故调查来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关于硫酸生产、储运中发生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的报道较少,尤其是危害事故的报道不完整,因此很难从历史事故调查分析中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本次评价重点对污染排放的原因、源强及其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8.2 主要污染物物化毒理性质8.2.1二氧化硫8.2.1.1理化特性分子式:SO2;分子量:64.07;性状:常温下无色气体,具辛辣和窒息气味,在常温时压力(45kg/cm2)下压缩为无色、流动的液体。沸点:-10.1;熔点:-75

4、.5;相对密度: (水=1)1.43; (空气=1)2.26;蒸气压:338.42kPa/21.1。溶解度:水中8.5%(25);易于与水混合并氧化成亚硫酸;易溶于甲醇、乙醇;溶于硫酸、醋酸、氯仿和乙醚。8.2.1.2毒理性质属中等毒类,系刺激性气体;高浓度吸入,引起喉头痉挛、水肿而窒息。人的嗅觉阈值1.5-3mg/m3、刺激阈值10mg/m3;30mg/m3浓度时只能耐受1分钟,过久则引起呼吸困难、青紫、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大量吸入时,由于SO2窒息作用和细胞毒作用而致死。 急性毒性30-50mg/m3可立即引起眼、鼻、粘膜刺激症状和支气管痉挛及窒息感,1000mg/m3以上即时生命危险,50

5、00mg/m3以上,立即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而窒息。SO2易被粘膜的湿润表面而吸收生成亚硫酸,一部分进而氧化成硫酸。因此对呼吸道及眼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慢性毒性动物实验显示小鼠吸入5.24mg/m3低浓度,经半年出现免疫反应受抑制。长期吸入平均浓度50mg/m3的接触者,可引起慢性鼻炎和嗅觉迟钝、牙酸蚀症、肺通气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受损等表现。长时间低浓度接触者尚可影响味觉,导致其它慢性病变,除鼻炎外,还可致咽炎、喉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有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合并炎症感染反复不愈,造成小气道狭窄、肺通气障碍、肺功能不全,严重者引起弥漫性间质

6、纤维化和中毒性肺硬变。有些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尖似哮喘样发作。 诱变性、致癌性、致畸性:未见报告。SO2毒性数据见表8-1。表8-1 SO2毒性数据浓度(mg/m3)危 害3嗅觉阈值10刺激域值30-50即有刺激症状及窒息感125吸入30分钟就可发生急性中毒200吸入5分钟就可发生急性中毒1000以上有生命危险5000以上即喉头痉挛、水肿窒息而死8.2.2硫酸和三氧化硫8.2.2.1理化特性硫酸:纯品为透明、无色、无嗅的油状液体,有杂质颜色变深,甚至发黑。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08。其相对密度及凝固点也随其含量变化而不同。相对密度1.841(9698%)。凝固点10.35(100%)

7、、3(98%)。沸点290。蒸气压0.13kPa(145.8)。对水有很大亲和力。从空气和有机物中吸收水分。与水、醇混合产生大量热,体积缩小。用水稀释时应把酸加到稀释水中,以免酸沸溅。加热到340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稀酸能与许多金属反应,放出氢气。浓酸对铅和低碳钢无腐蚀,是一种很强酸性氧化剂。与许多物质接触能燃烧甚至爆炸,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三氧化硫: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商业上最有用为式系,它像冰样结晶块或液体。分子式SO3。分子量80.07。相对密度1.9224(20)。熔点16.8。沸点44.8。蒸气压57.72kPa(25)。在水中溶解度达100%。溶于水生成硫酸,溶于浓硫酸,生成发

8、烟硫酸,并放出大量热。无水三氧化硫对金属无腐蚀。8.2.2.2毒理性质大鼠经口LD50:2140 mg/kg(硫酸浓度21.6);吸入LC50:510 mg/m3/2h。小鼠吸入LC50:320 mg/m3/2h。硫酸液体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雾对粘膜的刺激作用较二氧化硫为强,主要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可造成局部坏死。对呼吸道的毒作用部位因吸入浓度和雾滴大小而不同。三氧化硫易溶于水生成硫酸,其毒作用与硫酸相同。急性吸入中毒:吸入酸雾后可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重者可迅速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浓度时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而致窒息。伴有结膜炎和咽炎。急性口服中毒:可引起消化

9、道灼伤。立即出现口、咽部、胸骨后及腹部剧烈烧灼痛,唇、口腔、咽部糜烂、溃疡,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呕血,呕吐物中可有食道和胃粘膜碎片,便血;严重可发生喉水肿或胃肠道穿孔,肾脏损害。皮肤灼伤:皮肤接触浓硫酸后局部刺痛,未作处理者可由潮红转为暗褐色,继而可发生溃疡,界限清楚,周围微肿,疼痛剧烈。眼灼伤:贱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溃疡以至穿孔。毒性数据:人的嗅觉阈为1mg/m3;2mg/m3浓度可引起鼻、咽部刺激症状;68mg/m3引起剧烈咳嗽。8.2.3相关环境标准相关环境标准见表8-2。表8-2 相关环境标准标准名称标准值(mg/m3)标准来源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TWA(时间加权平均容

10、许浓度8小时)51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分钟)102环境空气(二级)0.5(1小时平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3(一次)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8.3 硫酸生产非正常工况风险分析8.3.1硫酸装置开车污染物产生原因及源强分析根据硫酸工程生产工艺过程分析,其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非正常产生排放,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开始点火到升温正常生产的一段时间内。生产中在第一阶段,从喷油点火升温至炉内温度达到600时止。此阶段,炉气直接从炉顶排出;第二阶段关闭炉顶气盖,将炉气引入后续净化阶段,

11、为该段升温。但是按照设计要求,本工程在此二阶段燃烧柴油,所以废气中SO2排放量较小;在此两阶段,同时在转化工段利用电加热触媒温度至420;各段加热达到温度后,在第三阶段开始投入原料并将炉气引入后续净化及两转两吸工段,在此阶段,投料量较少,进入转化器的SO2浓度是6.5,由于催化剂床温度还未达到最佳值,二氧化硫转化率较低,在五个小时内SO2转化率从97升至正常生产时的99.7。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次项目硫酸装置开车过程中,非正常排放主要是在升温完成后,最初投料的五个小时内,转化率达不到指标时废气中SO2的排放。根据投料量、转化率等工艺条件和尾气氨吸收处理效果(考虑其浓度高时吸收率较大,浓度低时吸

12、收率较小)分析,不同时间段情况下的SO2排放浓度如表8-3所示。表8-3 开车投料到转入正常阶段尾气排放情况时段h投料量kg/h转化器进口浓度转化率废气量m3/h排 放时间hSO2排放浓度mg/m3尾气氨吸收SO2去除率SO2排放浓度mg/m319206697463541540690541292066.598424021394090394397477994130212141853214-510289899.5374912124580249由表8-3可知,在开车生产投料阶段,由于转化触媒未达到最佳温度,转化率较低,造成尾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较高,但是由于工程采用了氨吸收尾气处理装置,所以即使在非正常

13、排放阶段,尾气仍可以达标排放。8.3.2硫酸装置生产中的非正常排放原因及源强分析硫酸装置尾气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能够达标排放,但是也有可能由于因为工艺条件控制和设备的原因造成生产中的非正常排放。在生产时非正常排放烟气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情况是SO2转化率下降,使SO2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加大;另一种情况是SO3吸收率下降,使SO3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增加,当由于气体干燥不完全,有水份或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它与SO3生成硫酸雾,由于这些酸雾颗粒较大,浓度较高,它产生的污染较严重。被二氧化硫、硫酸雾污染的大气不仅危害人、畜和植物,而且腐蚀设备、仪表等暴露在外部的金属制品。特别是大气相对湿度较大或在阴雨天对农作物

14、危害极大。本次工程由于采用了氨吸收尾气处理装置,可以大大减少生产中非正常排放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8.3.3硫酸装置非正常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和分析8.3.3.1源强确定假设在尾气氨吸收装置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分以下两种情况确定源强:转化率仅96(相当于一转一吸的转化率)情况下的SO2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按正常转化率,吸收效率仅95的情况下硫酸雾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源强确定见表8-4。表8-4 非正常排放源强参数污染因子排放量mg/s排气量m3/s排放时间h排气筒高度m排气筒直径m排气温度SO21091889.632600.940硫酸雾1500949.5828.3.3.2 预测内容预测非正常排放情况下S

15、O2、硫酸雾排放对环境的影响。8.3.3.3 预测模式选用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推荐的非正常排放模式: = 式中符号意义和各扩散参数取值及各指数、系数的定值详见导则。8.3.3.4预测结果SO2非正常排放预测结果取非正常排放持续时间T=7200秒,根据排气污染源工艺条件计算有效高度,预测D类稳定度,平均风速1.5m/s情况下,非正常产生SO2排放造成不同时刻和距离的SO2扩散浓度列于表8-5。表8-5 SO2 排放浓度预测结果 单位:mg/m3距离(m)480s960s1080s2640s2880s7680s8160s8340s8460s4000.00480.004

16、80.00480.00480.00480006000.14400.14400.14400.14400.14400009000.43590.65750.65750.65750.65750.19100010000.19300.66590.66590.66590.66590.47290014000.00060.80880.80910.80910.80910.80850.0003015000.00010.79800.80300.80300.80300.80290.00510200000.19000.55050.69230.69230.69230.50240.08140.0060250000.00290

17、.03140.56350.56350.56350.56060.48750.3101270000.00040.00610.51890.51890.51890.51850.50050.42263000000.00040.45990.45990.45990.45990.45830.445935000000.38030.38030.38030.38030.38030.380040000000.31890.31910.31910.31910.31910.3191由预测结果可知:从排放开始17分钟,下风向距离1400m处SO2浓度达到最大值0.8091 mg/m3(对照表8-1该值未达到嗅觉阈值),至48

18、分钟下风向4000m范围内均处于不同距离下的最大值。在距离900-2700米范围内SO2超过环境空气标准。停止排放后,环境浓度下降迅速,8460s时(停止排放21分钟)4000m范围内的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标准要求。硫酸雾非正常排放预测结果取非正常排放持续时间T=7200秒,根据排气污染源工艺条件计算有效高度,预测D类稳定度,平均风速1.5m/s情况下,非正常产生硫酸雾排放造成不同时刻和距离的硫酸雾扩散浓度列于表8-6。表8-6 硫酸雾排放浓度预测结果 单位:mg/m3距离(m)720s960s1080s3600s3720s7620s7980s8580s8460s4000.00670.00670

19、.00670.00670.006700006000.19990.19990.19990.19990.19990.00010007000.39810.39810.39810.39810.39810.021700010000.91910.91920.91920.91920.91920.874100014000.59201.11441.11481.11481.11481.11480.20670015000.31061.09921.10621.10621.10621.10620.47050020000.00140.26150.68890.95290.95290.95290.94480.00020250

20、000.00400.04320.77530.77530.77530.77530.153103000000.00060.63270.63270.63270.63270.5388035000000.52300.52300.52300.52300.51930.002340000000.43890.43890.43890.43890.43880.073850000000.32170.32170.32170.32170.32170.298452000000.30410.30410.30410.30410.30410.294155000000.28010.28030.28030.28030.28030.2

21、778由预测结果可知:从排放开始18分钟,下风向距离1400m处硫酸雾浓度达到最大值1.1148 mg/m3,该值介于人的嗅觉阈值(1.0 mg/m3)和可引起鼻、咽部刺激症状浓度值(2.0 mg/m3)之间,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至62分钟下风向5500m范围内均处于不同距离下的最大值。在距离1100-1800m范围内硫酸雾浓度值超过人的嗅觉阈值,在距离700-5200m范围内硫酸雾浓度值超过环境空气标准。停止排放后,环境浓度下降迅速,停止排放13分钟后受影响范围内的浓度值均降至嗅觉阈浓度之下,停止排放23分钟后受影响较大的2600m范围内的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标准要求,停止排放37分钟后550

22、0m范围内的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标准要求。8.3.4硫酸装置非正常排放的防范措施8.3.4.1转化效率低,SO2排放浓度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工艺条件未达到要求是生产时SO2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转化工段所用触媒活性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最高,如果不能达到该温度范围,就会使SO2转化率降低,SO2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增加,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点火开车阶段。防范措施主要是工艺上利用电加热器预热控制转化温度,缩短开车时间、减少开车次数。该厂本次工程采用了氨吸收废气治理措施,可以进一步控制在转化率低的情况下,SO2仍然达标排放。转化触媒中毒,活性降低也是SO2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受炉气净化后剩余

23、的微量氟、砷长期积累的影响,触媒活性越来越低,SO2转化率降低,SO2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增加。防范措施一是保证炉气净化系统的除尘、除杂效果,延长触媒使用寿命;二是当由于时间长,触媒活性下降时,及时更换触媒;三是开好氨吸收尾气处理设施。该厂本次工程采用触媒,活性好,转化率高,使用寿命长,可以减少非正常排放的产生。转化工段工艺条件控制不当,气体组分变化或反应温度变化,造成转化率下降。要尽快调整工艺参数,使转化率恢复到设计指标。8.3.4.2吸收效率低,酸雾排放浓度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干燥效果差,炉气含水量高,使SO3遇水蒸汽形成酸雾通过尾气烟囱排放,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是,适当提高干燥酸浓度,严格控制干

24、燥酸浓度在93%-94%;调整干燥塔分酸管,使分酸均匀;保证酸泵的扬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供酸充足。这样干燥效果好,就可以减少硫酸雾的排放。二吸塔中如果SO3吸收的效果差,那么通过烟囱排出SO3 的量就多,易形成酸雾,原因是吸收酸浓度不合格或吸收塔吸收酸量不足、分酸管分酸不均匀造成的。防范措施是严格控制吸收酸浓度在规定的指标98%-99%范围内;调整吸收塔分酸管,使分酸均匀;保证酸泵的扬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供酸充足。吸收效果好,就可以减少硫酸雾的排放。8.3.4.3防止非正常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由于工艺控制参数控制不当造成的非正常排放要尽快调整工艺参数;对于由于设备等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排放,如果短时间

25、内不能调整使其恢复到正常的转化率和吸收率,要停车检修;对由于触媒引起的非正常排放,要立即停车更换;非正常排放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由以上对非正常排放事故源强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结果看,在非正常情况下,由于转化率或吸收率小,而且在尾气氨水吸收装置不起作用的情况下,硫酸尾气的排放在约两小时时间段内,超过排放标准较多(SO2排放浓度达到11337mg/m3,硫酸雾排放浓度达到17763 mg/m3),对环境的贡献值超过环境标准。因此要做好防范工作除了如前所述在工艺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达到工艺设计的转化率和吸收率外,还应该保证硫酸尾气的氨水吸收装置运行正常,按其能够达到95的吸收效率(浓度较高吸收效

26、率高)计算,尾气SO2排放浓度可降至567 mg/m3,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硫酸雾浓度可降至888 mg/m3,虽然不能达到排放标准,但是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大大减小。根据预测,在保证硫酸尾气氨水吸收装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生产工艺造成非正常排放的时候,最大落地点浓度距离出现在1500米处,SO2和硫酸雾的最大落地点浓度分别为0.0356mg/m3和0.0491mg/m3,分别为环境质量标准的7.12和16.4,未超过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因此,在非正常情况下只要氨水吸收系统能够保证正常运行,排放废气可以得到控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很小。根据对不同生产工况分析,开车过程(五个小时)需要317kg液氨,非正常

27、情况下(两个小时)需要417kg液氨,正常生产时每天需要365kg液氨,因此尾气处理工段应保证液氨的储备量在1000kg以上。8.3.4.4突然停电时防范措施分析工程原设计供电为单回路10KV电源,从中州变电站引出。企业为保证工程的正常生产,拟从新庄变电站引出一路10KV电源(现正架设中),成为双回路电源,以应对突然停电,在停电时可在23分钟内完成电源切换,不会出现气体泄漏情况。经咨询多名从事硫酸设计、科研、生产的技术人员,硫酸的生产工艺设备为一密闭的系统,仅在SO2风机前有空气补入控制阀门调节进入转化器的SO2浓度,系统内的气体输送主要是靠空气鼓风机和SO2风机提供动力,在突发停电事故时,空

28、气鼓风机和SO2风机停止运转,沸腾炉内物料因没有氧气供给基本不再有气体产生,同时系统内的气体失去动力,在迅速关闭空气补入控制阀门后,由于转化器触媒等设备作用,SO2气体被密封在系统内,不会逸出系统。在没有尾气吸收系统的硫酸生产装置中,仅有少量尾气排放。本系统增加了尾气吸收装置,在突然停电时从吸收工段排出的少量尾气由于氨水的压力和液封,基本上被封闭在系统,在电源切换后可迅速起动吸收,不会出现气体泄漏情况。由此可见,在停电后迅速切换电源,不会造成气体泄漏而污染环境和影响市区。8.4硫酸生产、储运事故排放风险分析8.4.1事故种类和案例分析8.4.1.1运输过程中由交通引起的事故硫酸运输中的交通事故

29、造成浓硫酸泄漏的比例最大。撞车、翻车等交通事故造成浓硫酸泄漏污染空气、影响地表水的事故时有发生。2004年7月26日下午1时许,一辆运载4吨硫酸的危险品运输车在洛阳市伊川县与一辆拖拉机相撞,危险品运输车翻倒在十字路路旁,拖拉机被撞毁,运输车上所载的4吨硫酸倾泄在地,当场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事故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组织救护车辆救护伤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防止行人及车辆误入硫酸倾泄现场,同时向硫酸倾泄地抛洒生石灰及食用碱,并对现场土壤进行检测,确保不烧毁周围庄稼。交通事故造成了事故。2004年11月21日中午1时40分,贵州凯麻公路,一辆满载约40吨浓硫酸的罐车刹车突然失灵,车辆

30、失控,先冲上斜坡,接着倒退了约50米后侧翻在路边。当晚7时30分左右,两辆吊车同时起吊肇事车辆,但起吊的钢丝绳突然断裂,肇事车辆坠回原处,车内大部分硫酸经过路坎下的公路涵洞流入了清水江中,顿时,江面上腾起30多米的气雾。当晚,抢险部门制定了“用生石灰抛洒江中与硫酸进行中和”的补救措施,驻地消防队员随即连夜作业。经环保部门取水监测,事发下游数十公里水域水质无异常,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浓硫酸泄漏事故属全国罕见特大事故。事故处理不当是造成事故危害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8.4.1.2装储过程中的事故这类事故主要是酸雾和三氧化硫排放,造成对空气环境的影响。2004年7月21日晚,在邢台市华普化工有限公司

31、院内,一辆运输硫酸的山东罐车,在院内用塑料管向贮存罐卸载硫酸时,不料贮存罐另一端的塑料管接口处突然脱落,罐车内的硫酸开始泄漏。该罐车司机和跟车操作员二人见状,未关闭罐车上的阀门,就逃离现场,导致500余公斤硫酸泄漏。硫酸与空气接触后,形成的酸雾飘向附近村庄。几分钟后,该公司发现出事,立即组织职工关闭罐车阀门进行抢险,并用大量碱水、清水来中和、冲洗泄漏在地面上的硫酸,约20分钟后,险情被成功化解。在抢险过程中,一名职工受轻微伤。装卸人员责任心不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2001年5月26日中午11时30分,距离湛江市区约5公里的麻章区一家于1997年底停产的化工厂中,突然涌出大量的带有刺激气味的

32、浓烟,在雨中迅速形成酸雾,向四周弥漫。引发事故的,是该厂长期弃置在露天的一只容积两吨的液体储存罐。由于罐体长期受到日晒雨淋的侵蚀,底部裂开一道口子,罐内储存的浓度为98的两吨硫酸从口子泄露出来,与雨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雾,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现场方圆一公里外都能闻到刺激的气味。附近的群众马上拨打电话报警。30余名南舰防化官兵火速赶到出事现场时,现场已经笼罩在白色酸雾中。防化兵利用挖掘车在几分钟内完成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作业,排险用的大量烧碱也在1小时内运到,经过防化官兵的四个多小时的救险,险情排除。泄漏事件中有90人因吸入硫酸雾而不同程度中毒灼伤,被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对储罐管理不善

33、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利的天气扩大了事故的危害程度。8.4.2本工程硫酸装置事故排放产生原因和源强分析企业本次工程,硫酸装置建设2个2500m3浓酸储罐。同时浓酸通过约200m(直径为125mm)的管道输送,输送管道有一定坡度,管内存酸量较少。在厂内发生硫酸泄漏的原因可能一是浓酸储罐发生泄漏,二是浓酸管道发生泄漏。浓酸的突然泄漏主要是可能对现场人员造成伤害,在经过堵截不发生流失污染地表水的情况下,由于硫酸的挥发性较小,在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遇水产生大量硫酸雾的情况下,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评价不对硫酸泄漏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8.4.3硫酸泄漏事故的防范措施硫酸是一种强腐蚀化学物

34、品,一旦管理不当就可能发生意外,造成人身伤害,所以必须在硫酸的生产、存储、运输等环节严格管理,杜绝和减少硫酸泄漏事故的发生。8.4.3.1加强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各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运输人员必须接受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加强容器、管道的安全监控,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加强危险目标的保卫工作,防止破坏事故发生。8.4.3.2建立抢险队伍准备防护用品企业应组建应急事故处理抢险队,并经过严格的培训和演练。接触硫酸的车间和岗位必须预备相应的防酸

35、用品(如:防酸帽、防酸服、防酸手套、防酸靴等),各岗位必须有应急水源,必须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和使用工具。8.4.3.3发生硫酸泄漏时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小容器漏酸多为裂纹处流出的,一般不要动它,要将不漏酸的容器和可燃物立即移开,用虹吸等办法将硫酸从漏酸容器中转移到其它容器中,修补或更换容器。大容器漏酸如储罐、槽车等,如漏洞不大,应用石棉绳或用铅条先将漏洞堵塞起来,然后再把酸转移到其它容器中去,然后采用补焊法修复容器。输酸管线漏酸时,要把管线两端阀门尽快关死,然后再把管内存酸全部排出收集,更换管路。出现硫酸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内,残余物中和处理。为防止干吸、吸收工段间接循

36、环冷却水间接冷却器泄漏,在循环水中混入硫酸,为防止停车设备冲洗水等酸性废水直接排放,企业建设事故废水贮存池和中和池,在发生酸性废水排放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尽量在开车时将事故排放水返回系统使用,保证不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危害。8.4.3.4硫酸泄漏造成人员伤害的急救措施吸入酸雾应立即脱离现场,休息,半直立体位,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医疗护理。皮肤接触后应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迅速冲洗,并给予医疗护理。误服后漱口,大量饮水,不要催吐,并给予医疗护理。8.4.3.5防范爆炸事故发生硫酸本身无爆炸着火性质,但由于硫酸的氧化性和脱水性,当它与可燃性物质接触时,有时会着火。当硫酸在设备或管线内腐蚀金属产

37、生的氢气蓄积,并达到爆炸范围时,遇明火即会爆炸,因此,硫酸应当与有机物、硝酸盐、碳化物、氯酸盐、金属粉等隔离放置。装满硫酸的容器,汽车槽车、火车槽车及酸罐附近,必须严禁吸烟和明火,并且不能用锤子敲打容器和部件,以免发生火花。在硫酸储藏设备和输酸管线上焊接及进行其它明火作业时,先要进行动火前的分析,必要时将管道和设备拆开进行空气置换或充分洗涤,分析设备及管线内部气体含氧量大于20%时才可动火。8.4.3.6大贮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酸罐要密封加盖,装有“呼吸管”,附近要通风。酸罐应设有计量装置,贮酸时要保留200500mm空间。贮酸罐周围要留有一定的安全空地,储罐四周应设防护围堤,围堤内应作防腐蚀处

38、理,并设有漏酸的处理装置。其它化学试剂不得靠近酸罐附近堆放。贮酸罐要每隔23年进行一次清理和大修,每天要进行一次巡回检查,查看有无将要漏酸的迹象等,如外表出现灰白色酸渣,即应采取措施,不要等酸外流时才做处理。8.4.3.7降低运输过程事故排放措施 在硫酸的经营、运输、储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硫酸储罐、管道、阀门、酸泵的材质必须符合硫酸储运的要求;运输硫酸的火车和汽车的容器材质为耐高、低温耐硫酸的专门材料,并定期检修和检测。禁止和其它物质混载;汽车运输应选择交通车辆来往少的道路;车辆发生故障、休息停车时,要选择安全的场所。8.5 风险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国家环保局(9

39、0)环管字第057号文的要求,通过对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各有关企业应制定应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工作计划,消除事故隐患的实施方案及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办法等。本项目应建立重大事故管理和应急计划,设立公司急救指挥小组和事故处理抢险队,并和当地有关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建立正常的定期联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框架见表8-7。表8-7 工厂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框架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总则简述生产过程中涉及物料性质及可能产生的突发事故2危险源概况评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3应急计划区生产区、贮罐区、邻区4应急组织工厂:厂指挥部负责全厂全面指挥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工厂附近地

40、区、全面指挥、救援疏散,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厂专业救援队伍支持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度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度6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生产装置:防火灾、防爆炸事故、防中毒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防毒面具和防护服装防止原辅材料外溢、扩散贮存区:防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是消防器材,防毒面具和防护服装防止原辅材料外溢、扩散7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措施8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由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9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

41、材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漫延及连锁反应、消除现场泄漏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邻近区域:控制火灾、有毒区域,控制和消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配备10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控制规定,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工厂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及救护11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度:事故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2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及演练13公众教育和信息对工厂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与发布相关信息14记

42、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和负责管理15附件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8.6 环境风险事故评价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事故风险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开车点火状况下由于受工艺条件的影响,转化率较低,SO2排放浓度较大(最大达到5406mg/m3),但是由于该厂本次项目设有尾气氨吸收处理装置,所以可以达标排放。非正常生产时,由于设备或工艺条件改变,可能造成SO2转化率降低或SO3吸收率降低,在不利条件下(在尾气氨吸收装置不运行的情况下),根据预测分析,当硫酸雾排放量较大时,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严重。在距离1100-1800m范围内硫酸雾浓度值超过人的

43、嗅觉阈值,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影响。尾气氨吸收处理装置不论是在开车点火、非正常生产,还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均起到了保证尾气达标排放,减少二氧化硫和硫酸雾排放浓度、排放量的作用。因此本次工程必须设计、安装尾气氨吸收处理装置,并保证在生产中连续、正常运行。本工程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存在泄漏等事故风险,在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后,事故发生概率较小,正常情况下硫酸蒸汽压较低,挥发性较小,但是其氧化性较强,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另外在天气潮湿或下雨天容易形成酸雾,因此仍要从项目建设和生产、贮运等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这是确保安全的根本途径。本工程事故排放SO2、硫酸雾对下风向14

44、00m处影响最大,对灵宝市区影响不大。在停电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后,不会出现SO2、SO3逸出系统,不会对周围敏感点及灵宝市区造成污染。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察办公室编制的环境应急手册中,没有规定发生硫酸泄漏事故中,事故区隔离人员防护最低距离。8环境风险评价8.1评价目的和评价重点环境风险是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时可能发生对环境有害后果的描述。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建设项目运营期内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影响程度和范围,以确定开发建设及生产项目什么样的风险是社会可以承受的,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项目具有一定的事故风险性,需要进行必要的环境事故风险分析,提出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措施,使得工厂在

45、生产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确保生产区内外的环境质量,确保职工及周边影响区内人群生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次评价主要以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引起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而对周围居民的危害和环境质量影响程度为重点。8.2项目物质及风险识别8.2.1项目原料辅料及产品危险源识别根据该厂所涉及的原料、辅料及产品,对照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0) 标准规定,该厂主要危险源物质中被列入危险性物质的为:氯化氢 (有毒物质),该危险物质在生产区、贮存区的实际量与临界量要求对比见表8.2.1-1。表8.2.1-1 该厂主要危险源物质生产场所、贮存区临界量和实际量对照表物质名称临界量/t实际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生产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