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题.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3626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一、填空题1、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1)碳粉不具有的性质是_ (填序号)。A.黑色 B.易溶于水 C.可燃性 D.常温下稳定(2)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该反应中碳表现出_ (填“氧化”或“还原”)性。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2)若用上述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用接口字母顺序从左至右连接)_。3、“炭火烧烤”是许多同学喜爱的食物,其原理是利用木炭燃烧

2、的高温来烤熟食物,木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冬天,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吃“烧烤”,容易发生的危险是_。在红热木炭上撒一些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涌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填字母序号)。A.碳酸钙 B.乙醇(C2H5OH) C.一氧化碳(2)如图“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3、C.可处理海上泄露的石油 D.属于复合材料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 _。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2)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_ _。(3)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_ _。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可验证

4、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化学性质:_,_。7、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物质的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

5、理是_。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2)辩证地认识物质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写化学式)。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_(举一例)。二、选择题8、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9、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 )A.铅笔B.纯蓝墨水笔 C.碳素墨

6、水笔D.圆珠笔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11、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 A.O2 B.N2 C.SO2 D.CO212、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 B.水分子运动速率 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

7、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1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15、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 B.CO探测器用

8、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D.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16、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17、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在室内放一

9、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18、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书写时必须使用( )A.铅笔 B.圆珠笔 C.红墨水笔D.碳素笔19、“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CO220、下列有关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 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 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 D.CO

10、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22、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23、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

11、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 A.CO2可以使人窒息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24、厕所用的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氧气D.氢气25、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26、单层

12、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石墨烯的化学式为C B.石墨烯的硬度小于金刚石 C.石墨烯属于化合物D.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27、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CO B.CO2 C.O2 D.CuO28、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CO2不能使干燥纸花变色 CO2不支持燃烧A. B. C. D.29、“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

13、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能耗 B.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30、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下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A.中固体反应物也可以用Na2CO3固体代替B.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中集气瓶口,可以

14、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三、实验,探究题31、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若在锥形瓶中装有碳酸钙,则该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但是某同学在B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未收集到该气体,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3)若用此套装置制取干燥氧气,则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B装置应该装入的物质名称是_。32、实验室提供了下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A_,F_。(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仪器是_(填写字母序号),药品加入的先后顺序是_。实验中要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取用量,一般应取用_。(3)用高锰酸

15、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_;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_。(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3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写出仪器a的名称是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实验装置并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现象是_;G中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

16、碳具有的性质是_。3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_。(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为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是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填装置编号)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

17、选用如图所示的F装置和G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D。(4)若将装置A和D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3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制取与性质】如图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_,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然后加入药品,固定装置,制取CO2,有关化学方程式_。如图B,现象为_,说明CO2的性质是。由此推知,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反思与交流】(1)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有_。(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

18、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_。37、在查阅资料时,小明得知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他决定对该反应进行探究。【提出问题】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否生成CO?【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1)A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装有浓硫酸,其作用是_。(3)E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实验结论】经检验F处的气体为CO。结论:CO2在高温条件下与木炭反应生成了CO。【实验反思】(4)有同学对A装置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

19、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_。【实验拓展】(5)撤去B,按ACDE顺序连接。然后A中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生成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时要检验该实验条件下D中木炭所发生反应的生成物,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实验是_。四、计算题38、某大理石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将溶液蒸干,冷却后称量所得氯化钙固体,相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不计损耗):(1)氯化钙的质量为_g。(2)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39、小卫同学生活在农村,家里使用的是井水,烧开水的炊壶有一层很厚的水垢。查阅资料得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他为了弄清该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经干燥后的水垢样品带到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其反应进行分析。(1)实验室的稀盐酸是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配制的,配制1 0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该浓盐酸的质量为_g(保留一位小数)。(2)小卫取10g水垢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3.3g二氧化碳。该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