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3820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1~6年级共12册数学知识要点全汇总.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1-6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目录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2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16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24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34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46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61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70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86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101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120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144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3、)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3.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一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4、给数字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5、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4、6、“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7、几和第几观察上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解决此类问题,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8、相邻数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第二单元:

5、比较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第三单元:加减法(一)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

6、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

7、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得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三)10以内的加减法第四单元:分类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如:按形状分:1、 2、3、按颜色分:1、有颜色 2、没有颜色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

8、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3、常见题型(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第五单元知识点分解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2.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1.在具体的情

9、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第六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立体图形1、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2、正方体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

10、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3、圆柱体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4、球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3、圆形:没有角。4、三角形:三条边。(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第七单元:加减法(二)(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

11、2,10212)“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16(个位相加,167)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3)大数小数相差数(4)原有借出剩下第八单元:认识钟表1、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4: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1:30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2:30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3:30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4:30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5:30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6:30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

13、,此时是大约几时整。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加与减(一)1、口诀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8+2=107+3=106+4=105+5=104+6=103+7=102+8=101+9=109+2=118+3=117+4=116+5=115+6=114+7=113+8=112+9=

14、119+3=128+4=127+5=126+6=125+7=124+8=123+9=129+4=138+5=137+6=136+7=135+8=134+9=139+5=148+6=147+7=146+8=145+9=149+6=158+7=157+8=156+9=159+7=168+8=167+9=169+8=178+9=179+9=18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10-1=911-2=912-3=913-4=914-5=915-6=916-7=917-8=918-9=910-2=81

15、1-3=812-4=813-5=814-6=815-7=816-8=817-9=810-3=711-4=712-5=713-6=714-7=715-8=716-9=710-4=611-5=612-6=613-7=614-8=615-9=610-5=511-6=512-7=513-8=514-9=510-6=411-7=412-8=413-9=410-7=311-8=312-9=310-8=211-9=210-9=12、“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方法:第一种方法:拆被减数: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第二种方法:拆减数:把9分解为几加一个数,再依次与十几相减,如1

16、2-9,可把9看成2+7,再用12-2=10,再用10-7=6。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 9(或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或8)就等于几。因为9+3=12,所以12-9=3第四种方法:借位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从十位减一,在个位加十,然后再减。注意:“十几减八、减七或减六”的退位减法方法同上。3、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 +另一部分数 = 总数 (2)总数 - 部分数 = 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 - 小数 = 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4)原有 - 借出 = 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4、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

17、式()总分关系(加、减法)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 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大小关系(加、减法)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差数列减法。第二单元单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连线时,要抓住物体的每个方向的特点。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1、数数的方

18、法有: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两个两个的数,1,3,5,7,9,11,13,15,17,19 或2,4,6,8,10,12,14,16,18,20五个五个的数,5,10,15,20,25,30,35,40十个十个的数,10,20,30,40,50,60,70,2、数位、基数、序数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从右往左的数位名称:个位、十位、百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例如:个位、十位、百位基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例如:8个苹果序数:表示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例如:第1个3、两位数的理解一个两位数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19、十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一。如:95的十位是9,表示9个十,个位是5,表示5个一。10个十是一百。100有10个十,100有100个一。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87读作:八十七;九十四写作:944、比较数的大小数位不同:比较数的大小,先从位数上比较,位数多的数更大,如:289 .数位相同:相同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较。如果是两个两位数比大小,先看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例如:9491.其他:75比23多得多;54比49多一些; 21比56少得多;37比41少一些; 62与61差不多。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1、认

20、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七巧板七巧板由7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个三角形(1,2,4,6,7号),1个正方形(5号),1个平行四边形(3号)。第五单元加与减(二)1、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只把十位上的数进行加减,所得数字后面加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记住得数,然后再与整十数合并起来就是计算的结果,例如:34+5=4+5+30=39。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记住得数,然后再与整十数合并起来就是计算的结果,例如:75-3=5-3+70=72。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21、或相减,记住得数,然后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计算结果,例如:31+50=30+50+1=81;64-50=60-50+4=14。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或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个位上的数直接相加或相减,十位上的数直接相加或相减,然后再把两个得数合起来就是计算结果,例如:43+52=?先求3+2=5,再求40+50=90,然后90+5=9596-74=?先求6-4=2,再求90-70=20,然后20+2=222、多几或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例如:比20多15的数是多少?列式为:20+15=35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计算例如:比76少32的数是多少?列式为:76

22、-32=44第六单元加与减(三)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进一,再加整十数就是结果。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算法: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3、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4、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 加与减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

23、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第二单元 购物一、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1角10分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

24、先统一单位再计算。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abc 读作a乘b等于c。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一、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二、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三、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一、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25、。二、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三、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4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4。四、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5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5。五、用乘法解决问题,在计算时,要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第六单元 测量一、测量长度的单位1、米和厘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6、时,用米作单位。2、1米=100厘米或1m=100cm二、用尺子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的方法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另一端与尺子对齐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两数之间相差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三、知识拓展(选学)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4.厘米:

27、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1毫米=0.1厘米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一、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叫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二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二、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除数的运算叫除法。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abc 读作a除以b等于c四、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五、倍的意义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

28、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一、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六七四十二 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6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6。二、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7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7。三、8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8的乘法口诀有9

2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8。四、9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9。第九单元 除法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二、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被除数不变时,除数越小,商就越大;除数越大,商就越小。有些实际问题不能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得出结论,可以分步解决。三、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境,结合乘、除法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应用乘法口诀求积或商。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除法1、横式2、竖式3、注意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除数余

30、数验算方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可分为两种类型:类型一:商需要加1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况题目特征:需要把人或东西装完、运完或凑齐等字眼特征:至少、最少等典型题目情境:租船、租车、分组、分桌子、存钱、装物等例题: 21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有23个同学参加赛跑,每5人一组,至少分为几个小组? 小明每周可存4元钱,他要买一本27元的书,至少需要存几周的钱? 淘气有20张光碟,每个盒子能装6张,最少要多少个盒子?类型二:商不用加1就能得到答案的情况题目特征:按照要求使用材料制作、购物等字眼特征:最

31、多、可以、能够等典型题目情境:买东西、制作衣服、剪绳等例题: 淘气有20元钱,每朵花6元,他最多能买几朵花? 每条船每时租金3元,10元最多可以划几时? 有43个扣子,每件衣服要用4个扣子,可以做几件衣服?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1、方向板2、地图上(东、南、西、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教室里(东、南、西、北)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对西,南对北。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即:112342、读数法则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读; 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十位是几读几十,个位是几读几;

32、 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3、比较大小 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 最高位相同,比下一位。4、写数法则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 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在个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5、其他 999再添1就是一千。 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第四单元测量测量认识分米、毫米、千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

33、间的换算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1米=100厘米或1m=100cm1米=10分米或1m=10dm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一张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米和厘米的实际长度:1米:张开双臂;1厘米:食指的宽度;第五单元加与减加减法整百数的口算加减法直接用百位上的数字相加减,末尾保留相同个数的零。三位数笔算加法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一进位加法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笔算减法不退位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退一当十退位连续退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加

34、减法2、列竖式计算加减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10.3、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七单元时、分、秒1、认识时钟 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走1小格才是1分,秒针走1大格是5秒,走1小格是1秒。 1时=60分 代表: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12个大格,也就是1圈;1分=60秒 代表: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60小格,也就是1圈。 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一圈是6

35、0分,秒针走一圈是60秒。2、时间常识:1天有24小时 晚上睡觉大约9小时1节课有40分钟 课间休息有10分钟洗脸刷牙大约要6分钟 吃饭大约要25分钟 写作业要花40分钟1分钟心脏可跳动70下3、根据计算说出经过的时间的方法:用后一个时间减前一个时间(分减分,时减时,“分”不够减可向“时”借位);如果后一个时间过了中午1点则要先加12时,再减前一个时间。例如:从上午8:40到上午12:20,可以用12:20-8:40来计算,并且可以竖式计算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1、调查方法:举手、投票;2、统计方法:画“正”字。最多(最大的数) 最少(最小的数)一样多 求和(+) 求差(-)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

36、一单元 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 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37、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1.四边形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3.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第三单元 加与减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38、不要认为满十进一。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5.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6.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7.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8.解答算式谜时,要通过观

39、察推理找到从哪一位先计算,然后一步一步推算出答案。第四单元 乘与除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4、在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看清楚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要注意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相乘时得到的0不能丢。5.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前两位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和,再用一位数分别与它们相

40、乘,最后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6、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看一位数与什么数相乘能得到这个整十数(也就是被除数),结果就是那个数。(2)按表内除法计算: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填写在商的末尾。7、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为0)。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8、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9、(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大自然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小自然数(两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大数(两数之和两数之差)

41、2较小数第五单元 周长1、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或者说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4、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5、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长(周长宽2)2”或“长周长2宽”。(5)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宽(周长长2)2”或“宽周长2长”。6、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可以把4条边长加起来;(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正方形的

42、周长=边长4。7、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1)长边靠墙;(2)宽边靠墙。8、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宽边靠墙比长边靠墙所需的围栏多。第六单元 乘法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2、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一定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中每个数位上的数。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4、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要把进位的数写到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写在积中。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每一步都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6、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向哪一位进1,就在那一位加1。7、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8、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1)先用这个乘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2)再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