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专业剖析简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3844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专业剖析简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专业剖析简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专业剖析简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专业剖析简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专业剖析简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专业剖析简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专业剖析简介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剖析简介,马云峰2012.5,一、评估的目的和指导思想,1.充分运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实现“目标评估向过程评估转变”、“硬件建设评估向软件(即内涵、质量)建设评估转变”、“被动评估向主动评估转变”。2.明确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机制,彰显办学特色,增强办学活力。3.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并有效地发挥作用,完善多元化的高职院校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二、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1.诊断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文件要求,依托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被评院校必须

2、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自我评判,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发现自己的特色亮点,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措施;评估专家组通过对被评院校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现场考察,对被评估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对其现状做出客观、科学的评判,发现或发掘被评估院校的成功经验、创新之处、特色亮点;发现被评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二、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2.推广 被评院校要在校内总结推广不同院系、专业、教师创造的新鲜的教改经验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成功做法;评估专家组要总结推广评估中发现的改革创新和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先进办学经验,特别是校企融合、工

3、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总结推广被评院校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并有效运行的成功经验。要通过解剖品牌特色专业树立专业建设的样板,通过评析精品课程树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样板,通过说课树立教学改革的典型,以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示范引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二、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3.创新。学校自评和专家组评估都要带着问题,边评估、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创新评估的方法、手段,完善评估的标准和程序,提高评估工作水平和公信度。,三、评估原则,1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原则。2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原则。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原则。4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

4、合原则。5评价与引导相结合原则。6分类指导原则。7科学与效率原则。8评建成效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原则。,四、专业剖析考察项目,(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二)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三)师资队伍(四)教学条件(五)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七)专业特色,四、专业剖析考察项目(一),四、专业剖析考察项目(二),四、专业剖析考察项目(三),四、专业剖析考察项目(四),四、专业剖析考察项目(五),四、专业剖析考察项目(六),四、专业剖析考察项目(七),专业特色能凝练出2个就行了,1个也可以,但不要多,多了就没有特色了。,四、专业剖析专业剖析报告,1.按照七项考察项目逐条进行总结,要注

5、意反映动态情况。2.主要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数据要和学院的状态数据相吻合。3.能用图表的要用图表 4.剖析报告要与主要考察项目的支撑材料相吻合 5.要讲求排版美观,四、专业剖析专业剖析汇报PPT,1.专业的基本情况介绍 2.把七个考察项目串起来 3.更多的要用架构图、表、照片,少用文字 4.PPT的页面要色彩合适、版面美观、清晰 5.要事先设计好脚本 6.根据脚本和PPT页面编好解说词 7.专业负责人要反复演练,做到脱稿、熟练、自信、自然,把我考察项目之间的自然过渡和连贯,并体现出动态发展、成效显著。(20分钟),五、专业剖析说课、听课,(一)说课 1.说课注意事项(1)说课教师 专业教学计划

6、所列课程说课人员(可指定或由课程教学团队中推荐)。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课程任课教师。(2)说课课程 专业教学计划所列课程。评估所在学期学年开设课程。,五、专业剖析说课、听课,(3)说课依据 课程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标准)、实训大纲 班级课表、班级教学进程表 授课计划 说课提纲 教材 教学资源,五、专业剖析说课、听课,(4)说课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说课程定位 通过说课程的性质和作用,说清楚为什么要设置该课程,以及相应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思路。说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课程体系及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指能力

7、目标、知识目标及素质目标),并简要说明确立理由。,五、专业剖析说课、听课,说教学内容 说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内容选取的依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内容选取的依据,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符合度,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就和生产技术成果。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生源情况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说明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说教学组织。说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学时分配等。,五、专业剖析说课、听课,说教学方法(说教法)。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用的目的、实施的过程和实施的效果及其依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8、,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特别强调使用适合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较适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五、专业剖析说课、听课,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说学习方法。说学习方法就是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该课程原有的基础知识、能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本课程教学应采用的措施。说出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并结合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五、专业剖析

9、说课、听课,说课程考核、评价及成效 说明本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所采用的考核方式方法及成绩评定办法,并说明依据。课程考核要围绕能力和素质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评价体现多元性、过程性。说明课程建设成效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说特色与创新 概括几点特色与创新点。,五、专业剖析说课、听课,(5)其他注意事项 开始应有课程名称(注意不是教材的名称)、适用专业、在哪一年级开设等的简要口头介绍。应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架构、本课程的前后关系、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哪一方面支撑、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教学目标等方面的描述(注意课程培养不针对职业岗位)。课程内容选取应说明与职业岗位技能培养

10、要求的对应情况分析以及教材的选用说明。根据生源情况,说明课程重点和难点以及解决的办法。课程内容的组织建议列表表示,应有各部分的课时分配。应有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说明,对教学方法的使用并非越多越好,应与教学模式相匹配且前后保持一致性,可以以一个单元设计(或课程模块)详细加以说明。,五、专业剖析说课、听课,课程教学团队的描述建议用列表、饼图等予以表述,对兼职教师应说明在本课程中承担的具体任务和课时等。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必须是针对本课程的,并要说明其分别承担的实训项目以及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成效。教学资源建设还应包括本课程使用的教材、自编的讲义、教学案例、课件、项目库、实训项目、网络资源等。课程特色须仔

11、细斟酌,不在多,但须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不要泛泛而谈,放在各课程均能使用。说课提纲(PPT)中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应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所述内容相一致。,五、专业剖析说课、听课,(二)听课 1.本专业有课教师2名 2.非本专业有课教师2名 3.思政课教师12名 4.基础课教师12名注意:带全常规资料;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课程开始和结束设计、仪表和教态、回答专家的提问;引领专家进教室或实训室、可以由系主任或副主任陪同听课。,六、教师访谈、学生访谈,(一)教师访谈 1.掌握学院给教工下发的访谈资料 2.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方

12、案所涉及的问题)3.熟练掌握教研室和所授课程情况(二)学生访谈 1.掌握学院给学生下发的访谈资料 2.重点掌握本专业课程、就业岗位、考证、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训练、技能比赛、教师教学评价等和学生切身利益相关、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问题。,七、专业剖析考察实训基地,(一)校内实训室考察 1.设备、环境、开课情况、利用效率、耗材费用、台账、成果等等。2.生产性实训室情况 3.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情况 4.开放情况、社会服务情况等等 5.要有专人讲解(最好是专业负责人讲解)(二)校外实训基地考察 1.一般由学校推荐几个实训基地供专家选择,其中被剖析专业作为重点。2.事先要与校外实训基地有关接待人员进行沟通,并告知准备相应的材料,如学生实习记录,教师指导记录(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相应的相关材料等。要告知校外实训基地有关接待人员专家可能询问的问题,并统一口径。(注意与状态数据的一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