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十大目标._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4105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_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_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_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_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_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_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安全十大目标._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胡庆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4-2015,患者安全的定义,患者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不发生医务人员在执业允许范围之外的不良执业行为的损害和影响。,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WHO),患者安全是一个严肃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10名患者即有1人在医院受到伤害每100名住院病人中有14人受到医院感染的影响多数人不能利用恰当的医疗设备不安全的注射在2000-2010年期间减少了88%安全的手术需要集体作出努力所有卫生开支中约有20%-40%因保健质量低下而被浪费卫生保健安全记录很差患者的感受及其健康是关键医院伙

2、伴关系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4-2015,目标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目标三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目标四 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目标五 提高用药安全目标六 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目标七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目标八 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目标九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目标十 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目标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

3、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目的,主要措施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两种方法:姓名+住院号 两种方式:床头卡+腕带 住院患者唯一标识:住院号,目标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主要措施,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所有住院病人均使用腕带!要求:

4、信息正确、查对落实,目标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主要措施,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目标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主要措施,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目的,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是保证外科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的重要前提。安全手术拯救生命!,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主要措施,择期手术

5、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患者的手术前讨论与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步曲”程序第一步: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第二步:病区与手术室间交接核查: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均已备妥;第三步:在手术、麻醉开始实施前时刻,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主要措施,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

6、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三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主要措施,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最佳时间:术前0.5或麻醉开始时,目标三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 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只有在危重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或电话的临时医嘱与数据报告,确保每一位患者能够获得最安全的医疗服务的权利。,建立规范化信

7、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目标三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 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8、目标四 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目的,清洁的医疗可以拯救生命,但是当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时获得了感染之后,患者个人及社会就为此付出了不应有的负担和代价。要用实际行动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确保每一位患者能够获得最清洁、最安全的医疗服务的权利。清洁卫生最安全!,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尽可能降低医院内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如VAP、CTBSI、CAUTI及 SSI,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

9、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严格遵循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流程,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主要措施,目标四 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目标五 提高用药安全,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中约占1/3以上,是患者安全的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涉及药师、医师、护师等多个职种,以及患者本人,需要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目的,建立规范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严格

10、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对特殊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长春西汀与长春新碱环磷腺苷葡胺与环磷酰胺,目标五 提高用药安全,主要措施,目标五 提高用药安全,主要措施,目标六 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加强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体现,尤其是对危重患者的服务质量。,目的,主要措施,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

11、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不能漏掉门诊)建立规范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并认真落实。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目标六 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目标七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是保障患者在诊疗过程安全、减少意外损伤的重要举措。,目的,评估有跌倒、坠床等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

12、件的发生。,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工作流程。,加强评估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健康教育反馈。,目标七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主要措施,目标八 加强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目的,目前经常有地震、火灾、爆炸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对全院全员进行急救培训,才能保证对伤员的救治安全、有效。,建立全员急救技能培训机制,确定必备急救技能项目,并有相关组织培训机构。,对过敏性休克、火灾、地震、溺水、中暑、电梯事故、气管异物、中毒等应急进行培训和演练,对相关人员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的培训。,医院建立院内抢救车及药品规范管理制度,在规定的地点部署并实施统一的管理。,定期对员工急救技能

13、及应急能力进行考评,建立考评标准及反馈机制。,加强员工急救时自身防护意识及自身救护能力评估,保障员工安全。,目标八 加强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主要措施,目标九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目 的,积极倡导、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通过学习“错误”,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通过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的过程,提升保障患者安全的能力。,主要措施,建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工作流程,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反馈机制,对重大不安全事件及

14、时反馈。有根因分析和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从系统上减少/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不良事件上报相关制度和流程的全员培训,确保员工明确上报范畴、上报途径和上报流程。,营造患者安全文化氛围,包括领导重视、组织承诺、管理参与、医务人员授权。,目标九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目标十 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 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目的,为医生减负事关患者安全 医疗安全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充分体现患者的权利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要措施,医疗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无疲劳的工作环境。,评估和制定组织内部合理的工作量。依据相关法律及医疗制度明确规定每天、每周最长工作时限,确保三方安全。,从系统、组织及个人层面充分认识疲劳的危害,提供预防疲劳的最佳实践指南。涉及体力劳动操作时,指导员工按体力操作安全指南工作。,进行组织内部风险评估,特别是开展重大、耗时、技术性强的医疗技术时,充分考虑医务人员体力和技术因素,制定安全可行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质控工具和现代技术优化流程,减轻工作人员工作负荷,确保诊疗质量。,目标十 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 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我这样做患者安全吗?意外虽出于一时的疏忽,但疏忽就源自于习惯。用心管理、用心服务!,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