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4110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0.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 Nursing,护理学院外科急救护理教研室,讨 论,Discussion,你眼中的护士?,讨论一,护理工作是什么?,讨论二,讨论三 急诊护士?,讨论四 急救护理的重要地位,突发事件,SARS事件 5.12大地震 海啸 矿难 火灾 车祸 洪涝灾害,火灾,矿难,第一章 绪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教学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2.熟悉医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历史、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4.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定义: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

2、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目的,基础,研究,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现代科学护理专业理论,急危重症病人,护理,科学管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符号象征 蓝色:寓意宁静、祥和 橄榄枝:代表生命、顽强、交叉的六条臂:象征着六大功能: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 院内救治 蛇杖:代表救死扶伤的爱心、能力,医生职业的平实与神圣,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带领38个护士使士兵死亡率由42%下降2.2,为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诞生拉开了序幕。,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

3、-最早的“监护病房”,20世纪60年代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透机,20世纪60年代后期真正的ICU,现代仪器集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急危重症国际化、标准化,中国急救室(抢救室)20世纪70年代末,从心脏手术后监护病房到专科ICU、综合CCU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等城市急救中心、急诊科和ICU正式成立,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单纯的救护车转运,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二阶段,独立型 院前型 依托型 指挥型,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三阶段,信息通畅、分布合理、覆盖全面,院前急救发展壮大,院前急救的发展受到重视,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一)院前急救

4、(二)急诊科救护(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四)灾难救护(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一)院前急救,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抢救、治疗运送第一目击者,院前急救,(二)急诊科救护,(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ICU技术,(四)灾难救护,(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1、起病急2、病情危重3、变化快4、病因复杂,(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特点1、综合性强2、业务范围广3、有独立性与专业性,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概述,(三)急危重症护士的素质要求,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急救技术,(四)如何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1.培养应急、应救能力2.熟悉掌握急救技能3.具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4.良好的职业道德5.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6.掌握急诊护理新信息,教师授课要求,1、预习、听讲、复习2、平时分组,按时递交课后作业3、课时安排4、期末成绩构成5、课堂要求,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定义:EMSS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现场急救途中救护,院内救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现场急救途中救护,院前急救,急诊科 救护,重症监

6、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院内急救,完整的体系包括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急救车急诊科救治ICU救治和专科“绿色通道”,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2.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4.普及社会急救,3.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院前急救的质量管理,多数急救专家认为,一个有效的院前急救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标准:用最短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难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

7、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院前急救组织质量管理内容其共性的环节包括:通讯、运输、急救技术、急救器材装备、急救网络、调度管理等。其中,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急救用品,救护车内药械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急救效果。由于车内或急救箱内容积有限,只能放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器械。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备。全国目前还无法制定救护车内药品器械数量配备标准,因此,只有按各院前急救组织的实际情况配备急救车上的药品器械种类和数量,保证药品器械临时够用即可。,急救用品的配备,急救包急救盒急救箱救护车,第一节 概述,急救网络,急救单元:是指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运输工具、急救医疗设备、急救

8、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的,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的基本单位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时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 发达国家美国9分钟。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EMSS功效的重要指标。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前急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原则上是每5-10万人配

9、一辆急救车。每辆急救车与医生、护士的配编比例是1:5,驾驶员的配编比例也应该是5名为妥,院前急救管理,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的要求,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缩小急救半径城区急救半径应5km.市区 15min内,条件好的10min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郊区30min以内,反应时间,第一节 概述,综上所述,运转良好的急救网络其相应的指标有:急救半径小于等于5千米,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等于15分钟,监护型救护车大于3辆,危重病人的治愈率到10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通讯设备完好率100%。,院前

10、急救的质量管理,专题(补充),1.时间就是生命2.第一目击者3.生存链4.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需要注意的问题5.心肺复苏术6.气道异物梗塞与海姆立克急救法,1、“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10分钟为白金时间,1小时内抢救为黄金时间,6h内为白银时间,6h以上称白布单时间(死亡时间),救治变得更顺畅更快捷,2、第一目击者,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包括现场伤病人身边的人(亲属、同事、EMS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合服务人员等)。,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原则,现场安全分清轻重缓急争取时间上的主动,客观的评估自己的能力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什么都不做,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3、生存链,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4、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准确地点位置事故原因、紧急程度受伤人数、性别、年龄等联系电话、姓名必要的初步紧急处理,5、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2015标准,6、气道异物梗塞与海姆立克急救法,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