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习题集汇总.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4300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习题集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习题集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习题集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习题集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习题集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习题集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习题集汇总.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单选题1、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筑物,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应为( A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GB 50007-2011 P6 3.0.12、地基主要受力层是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 C )倍基础底面宽度,且厚度不小于5m。 A、1 B、2 C 、3 D、4 GB 50007-2011 P8 3.0.3 注13、按地基承地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 D )组合。 A、准永久 B、基本 C、随机 D、标准 GB 50007-2011 P8 3.0.5.14、破碎岩体的完整性指数为( B )

2、。 GB 50007-2011 P12 4.1.4.表 A、0.15 B、0.150.35 C、0.350.55 D、0.550.755、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应控制在( D )。 GB 50007-2011 P38 6.3.7.表 A、0.94 B、0.95 C、0.96 D、0.976、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对砖基础应是( C )。 GB 50007-2011 P61 8.1.1表 A、1:1.00 B、1:1.25 C、1:1.50 D、1:1.757、大气影响急剧导深度可以取大气影响深度的( B )倍。 GBJ 112-87 3.2

3、.5 A、0.30 B、0.45 C、0.60 D、0.758、十字板剪切试验用于测定饱和软土的(A)抗剪强度和灵敏度。GB 50021-2001 P108 10.6.1 A、不排水 B、排水 C、天然 D、任意9、对于较好的岩石,其岩石质量指标RQD应为( D )。 GB 50021-2001 P9 3.2.5 A、25 B、2550 C、5075 D、759010、在粘性土定名时,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 A )测定的液限计算。 内部资料P32 四 A、10mm B、12.5mm C、15mm D、20mm11、桩土面积置换率指M(C )。M=d2/de2 de=1.

4、05*s de=1.13s de=1.13 JGJ 79-2002 P31 7.2.8 A、桩直径的平方与桩距平方之比; B、桩直径与桩距之比; C:桩面积与所置换的桩间土面积; D、桩直径与所置换的桩间土等效圆周直径之比;1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同一建筑物的地基存在坚硬程度不同,两种或多种岩体变形模量差异达( B )倍以上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GB 50007-2011 P41 6.5.2 A、1倍 B、2倍 C、3倍 D、4倍13、当桩端土层密实度好,上覆土层较松软,桩又不太长时,桩端一般呈现( A )。 A、整体剪切破坏 B、冲剪破坏 C、局部剪切破坏 D、局部破坏

5、内部资料P5514、某碎石桩处理地基,桩截面积为Ap,以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布置,则面积置换率为( B )。 m=d2/de2,de=1.05s A、Ap/L2 B、1.15Ap/L2 C、1.5Ap/L2 D、1.65Ap/L215、膨胀土的液性指数小,在天然状态下是( C )。 内部资料P33 (二)- A、软塑状态 B、可塑状态 C、硬塑或坚硬状态 D、流塑状态16、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花岗石类的强风化岩,不应按下列( C)方法进行判定。 GB 50021-2001 P107 10.5 A、标准贯入击数 B、无侧限抗压强度 C、剪切波速 D、风化裂隙发育程度

6、17、设计等级为( C )级的建筑桩基,其单位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JGJ 94-2008 P30 5.3.1.3 A、甲 B、乙 C、丙 D、没有规定18、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桩承载力,曲线拟合时间长度在t1+2L/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于( B )ms。 JGJ 106-2003 P42 9.4.10.3 A、10 B、20 C、30 D、4019、在进行灌注桩的高应变试验时,桩头需做桩帽,桩帽混凝土强度等到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 B )。 JGJ 106-2003 P56 附录B.0.5 A、C40 B、C30 C、C20 D、C152

7、0、水泥土搅拌复合地基,桩径500mm,矩形布桩,桩间距SaxSay=1.2m1.5m,若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所选用的承压板为圆形承压板,则承压板直径宜为( D )m。 A、1.8 B、1.2 C、1.0 D、1.5 s=3.14r2 de=2r21、检测机构每次检测的记录应包括( B )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 A、全部 B、足够 C、主要 D、部分 计量认证22、检测报告必须经( D )签字后,方可盖章发出。 计量认证 A、机构负责人 B、技术负责人 C、质量负责人 D、授权签字人23、通过计量认证的机构在出具检测报告应加盖( A )标志。 计量认证 A、CMA B、CLA C、CMC D

8、、CNAL24、关于软弱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软弱土的灵敏度较低 B、软弱土的强度增长缓慢 C、软弱土地基易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D、软弱土地基上较大建筑物荷载易导致地基局部剪切或整体滑动破坏25、换填垫层法处理软土地基,垫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 C )。 JGJ 79-2002 P8 4.2.1A、垫层的宽度 B、垫层土的强度 C、垫下面土层的地基承载力D、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26、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的浅层处理,宜采用( D )。JGJ 79-2002 P8 4.1.1 A、强夯法 B、堆载强压法 C、振冲法 D、换填法27、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建物

9、,当建造在经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 A )验算。 JGJ 79-2002 P7 3.0.6 A、稳定性 B、承载力 C、变形 D、抗剪28、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若发现以下( C )情况的桩,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 A、桩身轻微缩径缺陷 B、桩身完整桩 JGJ 106-2003 P20 5.3.1C、桩身中、下部位明显缺陷桩 D、没有规定29、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础埋深还应满足( A )要求。 GB 50007-2011 P18 5.1.3 A、抗滑 B、抗渗 C、抗剪 D、抗浮30、下述地基加固方法中,属

10、于复合地基加固的方法是( A )。 66号文 A、CFG桩 B、树根法 C、灌注桩法 D、钢管桩法31、为减小或消除桩基因填土沉陷产生的负摩阻力,下列做法( B )项宜被采用。 A、先成桩后填土夯实 B、先填土夯实、然后成桩 JGJ 94-2008 P16 3.4.7.3C、先成桩后填土 D、先填土后成桩,成桩后对填土实施浸水32、采用砂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设计砂石桩直径d=800m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土面积置换率m=0.20,则砂石桩间距最合适的是( B )。 JGJ 79-2002 P35 8.2.2 A、1.8m B、1.7m C、1.6m D、1.5m33、应力波反射法测桩身采用不同的

11、锤头,(硬橡胶 铝头 铁头 尼龙头)可得到位不同的脉冲力宽度,按材质排列得到宽(低频)到位窄(高频)的脉冲力,次序为( C )。 A、 B、 JGJ 106-2003 P32 8.2.2 C、 D、34、在某建筑场地进行载荷试验,其p-s曲线上存在明显的初始直线段,对于直线段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B )。 内部资料P59 A、一定是大于比例界限值 B、一定是小于或等于比例界限值C、一定是小于比例界限值 D、一定是大于或等于比例界限值35、声波透射法中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以相同高或保持固定高差同步升降,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B )。 JGJ 106-2003 P46 10.3.3.2A、2

1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36、某预制桩工程,承受长期水平荷载且桩不允许开裂,检测时,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水平推力试验,3根受检桩的临界荷载值分别为240kN、250kN、260kN,该工程桩水平承载力物征值为( B )。 平均值*0.8 JGJ 106-2003 P25 6.4.6 A、180kN B、200kN C、240kN D、250kN37、动力触探实验试验提供的是贯入( A )时的锤击数。 GB 50007-2011 P124 C.0.2 A、10cm B、20cm C、30cm D、45cm38、平板载荷试验,试验标高处的试坑宽度应等于或大于承压板

13、宽度的( C )倍。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GB 50007-2011 P124 C.0.139、某振冲复合地基工程,检测时采用直径为1.5m圆形压板,地基土泊松比=0.3,A#载荷试验的检测结果如下:A#比例界限P0=190kPa,对应的沉降量S0=20mm,极限荷载Pu=400kPa。A#试验点的变形模量最接近( C )MPa。E0=I0(1-2)pd/S p:比例界限 d:压板直径m s:比例界限对应沉降量mm :圆板0.785方板0.886 GB 50021-2001 P103 10.2.5 A、8.0 B、9.0 C、10.0 D、11.040、某振冲复合地基工程,

14、检测时采用直径为1.2m圆形压板,三台载荷试验的检测结果如下: 1#试验:比例界限P0=200kPa,极限荷载Pu=450kPa2#试验:比例界限P0=220kPa,极限荷载Pu=420kPa3#试验:比例界限P0=190kPa,极限荷载Pu=380kPa 则该工程振冲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B )kPa。 极限荷载Pu /2 与比列界限 取最小值进行平均JGJ 79-2002 P81 A.0.9 A、190 B、200 C、210 D、22041、某岩基三台载荷试验的检测结果分别如下: GB 50007-2011 P133 H.0.10 1#试验:比例界限P0=310kPa,极限荷载Pu=

15、960kPa2#试验:比例界限P0=320kPa,极限荷载Pu=900kPa3#试验:比例界限P0=320kPa,极限荷载Pu=960kPa 则该工程岩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B )kPa。岩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极限荷载Pu/3的值与比例界限值 取最小值 A、290 B、300 C、310 D、32042、地基的允许变形值是由( B )确定的。 GB 50007-2011 P27 5.3.4 A、基础的类型 B、建筑物的安全与使用要求 C、地基的强度 D、地基的变形性质43、某场地为粘性土,采用砂石桩处理,砂石桩径d为0.8m,面积置换率m为0.25,则一根砂石桩承担的处理面积为( C )m2

16、。 Ae=Ap/m Ap:桩面积 m:面积置换率 M=d2/de2 de=1.05*s de=1.13s de=1.13 * JGJ 79-2002 P36 8.2.2 A、1.0 B、1.5 C、2.0 D、2.544、下列那些指标一无单位的( B)。 A、密度 B、比重 C、波速 D、质量45、拟用挤密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5m,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6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为下列( C )值。 JGJ 79-2002 P64 14.2.5A、1.0 B、1.1 C、1.2 D、1.346、桩基础用的桩,

17、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摩擦桩是指( B )。 A、桩端为锥形预制桩 JGJ 94-2008 P11 3.3.1B、桩顶竖向荷载绝大部分由桩侧摩擦力承受,而桩端阻力很小C、不要求清除桩端虚土的灌注桩 D、桩上的荷载全部由桩侧阻力承受47、某建筑场地地基主要受力层为粉细砂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拟采用加填料的振冲法进行地基处理,要求振冲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10kPa,桩体平均直径为750mm,桩间距2.0m等边三角形布置,初设计振冲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值为( A )kPa。 A、161 B、173 C、156 D、183 Fspk=mfpk+(1-m)fsk fp

18、k:桩体承载力特征值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m:桩土面积置换率 JGJ 79-2002 P30 7.2.848、下列有关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 A、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原位测试确定 JGJ 94-2008 P30 5.3.1B、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C、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考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D、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49、有一试桩的Qs数据如下,判断其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19、为( C )。Q(kN)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S(mm)02.863.985.426.918.4210.3112.615.542.8 A、1400kN B、1600kN C、1800kN D、2000kN JGJ 106-2003 P17 4.4.250、高应变法不宜在下列桩型中使用( C )。 JGJ 106-2003 P37 9.1.3 A、预制桩 B、灌注桩 C、大直径扩底桩 D、管柱51、高应变试验时,假设在时间t时,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Ft=8100kN,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ZVt=6100kN,试问此时通过力传感器的下行力P和上行力P

20、分别为( C )。 A、14200kN,2000kN B、8100kN,2000kN 内部资料P87C、7100kN,1000kN D、6100kN,1000kNP=(Ft+ZVt)/2 P=(Ft-ZVt)/252、当高应变试验分析单位桩承载力有困难时,一般需应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方法一般宜采用( C )。 A、钻芯法 B、开挖验证 C、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D、动力触探试验53、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的,在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 C )类桩的桩身波速值计算桩身皮速平均值 JGJ 106-2003 P33 8.4.1.1 A、3根 B、4根 C、5根 D、

21、6根54、当杆端为固定端时,应力波到达固定端时,杆端( A )。 内部资料P87 A、杆端反力增加一倍 B、杆端反力不变C、质点运动速度增加一倍 D、质点运动速度不变55、低应变试验中,对于灌注桩和预制桩,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 D )。 A、1/4半径处 B、1/5半径处 C、桩心位置 D、2/3半径处 JGJ 106-2003 P33 8.3.3.256、某灌注桩工程,进行低应变试验时,检测结果表明,桩身存在轻微缩径,不会影响桩身承载力的正常发挥,该桩完整性类型为( B )。 JGJ 106-2003 P11 8.3.3.2 A、类桩 B、类桩 C、类桩 D、类桩57、在混凝土灌

22、注桩的下列检测方法中,( A )选项检测桩身混凝土土强度、有效桩长及桩底沉渣厚度最有效。 JGJ 106-2003 P6 3.1.2 A、钻芯法 B、低应变 C、高应变法 D声波透射法 E、不限制58、深层平板载荷试验中,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应不少于( C )cm。 A、30 B、50 C、80 D、100 GB 50007-2011 P126 D.0.259、高应变动力试桩,所用重锤高径(宽)比应在( B )范围内 JGJ 106-2003 P37 9.2.3 A、0.11.0 B、1.01.5 C、1.52.0 D、2.02.560、桩在竖向受压荷载作用下,有关侧用力,端阻力哪些说

23、法是正确的( A ) A、侧阻力先发挥,端阻力后发挥 B、端阻力先发挥,侧阻力后发挥 C、侧阻力、端阻力同时发挥 D、根据受压荷载大小确定 JGJ 94-2008 P11 3.3.161、土体的组成有( C ) 内部资料P2 A、固体颗粒及孔隙中的水 B、固体颗粒及孔隙中的空气C、固体颗粒、孔隙中水及空气 D、固体颗粒62、根据吸引力大小及土中水的形态将其分为( A ) 内部资料P3 A、表面结合水和自由水 B、固态水和液态水C、液态水和气态水 D、液态水和气态水63、土体物理性质实测指标有( B ) 内部资料P4 A、土粒的相对密度,土的干密度和有效密度B、土粒的相对密度,土的密度和含水量C

24、、土粒的相对密度,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D、土粒的相对密度,土的饱和度和饱和密度64、无粘性土的密实程度分为( D ) 内部资料P6 A、松散和密度 B、稍密 C、中密 D、以上的A、B和C65、描述粘性土稠度和可塑性的指标有( B ) 内部资料P7 A、液限、塑限和缩限 B、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C、灵敏度 D、以上A、B和C66、对土体中水的渗透力叙述正确的有( D ) 内部资料P11A、土体中孔隙水对土体颗粒的作用力 B、土体孔隙中空气对土体颗粒的作用力C、土体中渗流状态的孔隙水对土体颗粒的作用力 D、土体流水对土体颗粒的作用力67、土体渗透变形包括( C ) 内部资料P12 A、流土 B、管

25、涌 C、流土和管涌 D、地下水位以下土体的局部变形68、流土是指( A ) 内部资料P12 A、土颗粒或团粒在渗流作用下被携动或带走的现象B、土体表面土粒在流水作用下被带走的现象C、流塑状态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的现象 D、土粒在流水作用下被带走的现象69、管涌是指( B ) 内部资料P13 A、土颗粒沿土体潜蚀通道被带走的现象 B、在渗流作用下土粒沿孔隙通道被带走的现象 C、土颗粒沿溶蚀通道被带的现象 D、土颗粒沿因渗流土体骨架遭破坏的通道被带走的现象70、土的压缩性是指( C ) 内部资料P14 A、土在压力作用下仅仅是孔隙减少的物性 B、土在压力作用下仅仅是空气被挤出的特性 C、土在压力作

26、用下体积变小的特性 D、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和孔隙中空气被挤出的特性71、根据土的压缩曲线,随着所受压力的增加土的压缩系数( B ) 内部资料P15 A、不变 B、由大变小 C、由小变大 D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72、根据土的压缩曲线,随着所受压力的增加土的压缩指数( C ) 内部资料P15 A、不变 B、由大变小 C、由小变大 D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73、描述土体压缩特性的指标有( D ) 内部资料P16 A、压缩系数 B、压缩指数 C、压缩模量 D、以上A、B和C74、根据土的压缩系数,对土体压缩性判正确的是( B ) 内部资料P16 A、a1-20.1MPa-1 高压缩性土 B、0.1MP

27、a-1a1-20.5 MPa-1 中压缩性土C、a1-20.5 MPa-1 低压缩性土 D、以上A、B和C75、根据土体压缩模量,对土体压缩性判定正确的是( C ) 内部资料P17 A、Es15 MPa, 中压缩性土 B、15 MPaEs4 PM,低压缩性土 C、Es4 PM, 高压缩性土 D、以上A、B和CEs15 MPa低压缩性土 15 MPaEs4 PM中压缩性土 Es4 PM高压缩性土76、对土体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的分层总和法正确阐述的是( B ) 内部资料P19 A、是精确的计算方法 B、是考虑附加应力显著变化范围内的近似计算方法 C、是不可靠的计算方法 D、以上A、B和C77、根据

28、地基土应力历史,将土体分为( D ) 内部资料P21A、欠固结土 B、正常固结土 C、超固结土 D、以上A、B和C78、对库伦强度理论理解正确的是( D ) 内部资料P23tf=c+tan A、土体抗剪强度与土体的粘结力有关 B、土体抗剪强度与土体的内摩擦角有关 C、土体抗剪强度与其潜在破坏面上的正应力有关 D、以上A、B和C79、对于地基临塑荷载与塑性荷载的关系,正确理解的是( B ) 内部资料P30 A、临塑荷载大于塑性荷载 B、临塑荷载小于塑性荷载 C、临塑荷载与塑性荷载相等 D、临塑荷载与塑性荷载没有大小关系80、地基整体剪切破坏过程中一般不经过下列( B )阶段。 内部资料P55 A

29、、压密阶段 B、体积膨胀阶段 C、剪切阶段 D、破坏阶段81、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成因和特殊工程性质,将建筑物地基岩土划分为( D ) A、岩石及碎石土 B、砂土及粉土 内部资料P31C、粘性土及人工填土 D、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地、粘性土和人工填土82、碎石土中漂石与块石的区别在于( B ) 内部资料P31 A、大小不同 B、形状不同 C、岩性不同 D、级配不同漂石:圆、亚圆形 块石:棱角形为主83、砂土是无粘性土,其抗剪强度指标与其含水量的关系为( B ) 内部资料P31 A、无关 B、有关 C、仅与粘结力有关 D、仅与内摩擦角有关84、粉土的定义和特征是( D ) 内部资料P32

30、 A、塑性指数Ip10,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50%的土 B、性质介于砂土或粘性土之间的土 C、其粒径为0.050.005mm的粉粒占绝大多数 D、以上A、B和C85、人工填土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其组成如下( A ) 内部资料P32 A、以下A、B和C B、杂填土:由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组成 C、冲填土由水力冲填的泥沙组成 D、素填土由碎石、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86、主要的特殊土包括( D ) 内部资料P32 A、膨胀性土 B、红粘土 C、冻土 D、以上A、B和C87、室内土样三轴压缩试验过程中,在施加的围压3作用下和施加的轴向压力作用下是否排水将试验分为以下试验(

31、 ABD ) 内部资料P40 A、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试验) B、固结不排水试验(CU试验) C、不固结排水试验(UC试验) D、固结排水试验(CC试验) E、以上A、B和C88、室友内土样三轴压缩试验时,对相同的土体试样分别进行UU试验,CU试验和CC试验,三种试验所得到的土样抗剪切强度指标一般存在下列关系( B ) 网上 A、UU试验大于CU试验 B、UU试验小于CU试验 C、CU试验大于CC试验 D、CC试验小于UU试验89、对于岩石的矿物组成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C ) 内部资料P42 A、由一种矿物组成 B、由多种矿物组成 C、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D、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晶体组成9

32、0、对于岩石介质特性的描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C ) 内部资料P42 A、严格的均质、连续和各向同性介质 B、宏观上是一种均质、连续和各向同性介质,细观或微观上是一种结构性介质 C、不管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是一种结构性介质91、对于岩体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内部资料P43 A、是一种均质,连续和各向同性介质体 B、是一种由岩石和结构弱面构成的非均质、非连续和各向异性的介质体 C、是一种由结构弱面构成的非均质、非连续和各向异性的介质体92、岩石的抗剪强度指标与结构弱面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关系一般有( A ) 内部资料P47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没有大小关系9

33、3、土是( B )形成的。 内部资料P1 A、山体碎裂形成 B、岩石风化形成 C、岩石经高温烘烤形成 D、地球演变而来94、对于砂土试样做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测得试样破坏时的主应力差1-3=370kPa,围压3=80,该项砂土的抗剪强度为( D )。 内部资料P40 A、C=0,=38.3 B、C=0,=40.3 C、C=0,=42.3 D、C=0,=44.3sin=(1-3)/ (1+3)95、一般认为,级配良好常指满足( B )。 内部资料P3 A、Cu8,Cc=14 B、Cu5,Cc=13 C、Cu6,Cc=13 D、Cu7,Cc=1396、土的实验室常测三个物理性质指标是( D )

34、内部资料P4 A、土粒相对密度、土的密实度和含水量 B、土粒密实度、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C、土粒相对密度、饱和度和含水量 D、土粒相对密度、土的密度和含水量97、已知土的天然密度为1.6g/cm3,含水量为22%,土的干密度是( A )。i=0/(1+0.01W0) A、131g/cm3 B、1.41g/cm3 C、1.69g/cm3 D、1.53g/cm3d=0/(1+0.01) d:干密度 0:天然密度 :含水率98、粘性土在软塑状态下对应的液性指数IL是( A )。 GB 50007-2011 P14 4.1.10 A、0.75IL1.0 B、0.70IL1.0 C、0.65IL1.0 D、0.60IL1.099、饱和粘性土的灵敏度土定义是( A )。 内部资料P9 A、土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原状土强度与拢动土强度之比 B、土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拢动土强度与原状土强度之比C、土在含量水量不变的条件下,原状土强度与拢动土强度之比D、土在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拢动土强度与原状土强度之比100、已知一土层厚度3米,受大面积均布荷载前的孔隙比为0.81,受荷后的孔隙比为0.72,该土层的压缩量为( A )。 内部资料P18 A、149.2mm B、152.2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